白求恩堂孫到哈工大學漢語:要用中國話講堂祖父的故事

2020-12-23 澎湃新聞

近日,馬克走進省內一所中學,為學生們講述了白求恩生前的故事,獲得熱烈反響。隨後,在採訪中他向生活報記者表示,他希望自己以漢語為橋梁,攜著堂祖父的中國事跡,在哈爾濱展開一段新的故事。

「中國人銘記白求恩堅定了我學漢語的信念」

2015年9月,為紀念並表彰白求恩為共產主義事業和中國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馬克作為白求恩的堂孫,以遺屬代表的身份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由習近平親自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馬克說:「見到中國領導人我深感榮幸,中國人始終銘記白求恩,也讓我感動。」

馬克介紹,他在北京乘坐計程車,當司機得知他是加拿大人後,立即回覆說:白求恩來自加拿大!馬克說:「我當時激動極了,馬上告訴他,我就叫馬克·白求恩!」這次簡單的對話,讓馬克感受到中國人民對白求恩的友好態度,也堅定了他來中國學習漢語的信念。2017年3月,馬克入讀哈工大國際交流學院,正式在該校進行漢語語言學習。

「來哈工大學漢語為更好地講述白求恩故事」

2017年5月,馬克報名參加了哈工大國際教育學院組織的2017中外學生廣西金秀支教活動,作為支教團成員,馬克向孩子們介紹加拿大,並講述白求恩的故事。他說:「我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刻苦學習,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長大後為世界發展做貢獻。」

談到白求恩的故事,馬克非常熟稔地向記者介紹道:「白求恩醫生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工作。1938年初,他來到中國,到抗戰前線進行戰地救治。」對於在哈工大留學的馬克而言,來到中國,來到哈工大,為的就是用中國話講好白求恩的中國故事。作為白求恩的堂孫,馬克明白這個姓氏背後的意義和責任,馬克介紹,自己的爸爸也繼承了白求恩的大無畏精神,將一生奉獻給了盲人教育事業。而這些,也都激勵著自己不斷地努力。

「我寫了一個劇本特想在哈爾濱拍攝」

現在馬克已經在哈工大學習了8個月,談起學校和這座城市,他說:「我非常喜歡哈爾濱,喜歡在哈工大的學習生活。」在談到漢語熱時,馬克說,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很多留學生的共同心願。

在談到為什麼要用漢語講述白求恩故事時,馬克說:「中國有約3億年輕人,這幾乎是美國的總人口數量。如何向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傳達白求恩精神的時代內涵,作為白求恩後人的我,一直在思考。我想我用中文回答來講述,能更接近他的中國故事。」

馬克介紹,他希望能在哈工大認識更多的中國朋友,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的新時代。學習之餘,馬克正在著手寫一本關於白求恩的小說。「我還寫了一個電影劇本,非常想在哈爾濱拍攝。」此外,他還考慮拍攝一部和白求恩有關的電影,向世界宣傳白求恩的偉大精神。

(原標題:白求恩堂孫來哈學漢語要用中國話講堂祖父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白求恩堂孫:白求恩最大的成功是敢於挑戰失敗
    9月4日,白求恩醫生的堂孫馬克·威廉·白求恩(Mark William Bethune)專程來到懷化芷江侗族自治縣,參加第五屆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會議間隙,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心目中的這位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 翼虎·山河·尋路胡煥庸線上的中國|胡煥庸之孫談祖父
    《論中國人口之分布》中的那張中國人口密度圖,應該有一部分工作是在這裡完成的。胡復孫把這張圖墊在寫字檯的玻璃下。胡復孫在故居陽臺上。他的祖父胡煥庸在南京工作期間居住於此。1953年以後,祖父調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工作,父母親和我們在南京生活。這些年,我深深感覺到,關於人文地理,關於祖父的研究,越來越風生水起。社會這麼重視。作為家屬,我們理所當然要關心和參與。這些年,我和東南大學、南京大學、蘇州中學、中國氣象博物館等祖父在南京工作過的地方多有交流。祖父早期的故事,我逐步了解了更多。
  • 觀堂|課堂實錄——新民講堂
    換言之,與通俗讀物的好看好讀好懂不同,嚴肅寫作的意義在於刷新和重建,它「保存著對世界、對生活個別、殊異的感受和看法」,要為讀者帶來新的發現。嚴肅寫作需要的是嚴肅的、有抵抗性的閱讀,它不僅挑戰讀者的閱讀耐心,更挑戰著讀者的認知體系和價值體系。        餘華的《活著》是觀堂文學院十分崇敬的經典作品。
  • 白求恩:33歲娶22歲漂亮姑娘卻離婚,來中國是什麼原因?肅然起敬
    白求恩在中國住了18個月,也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中國這片土地上。直到1970年中加建交之後,加拿大政府才開始重視這個在中國能代替整個加拿大的人。1973年加拿大政府從私人手中購回了白求恩的故居,並把它建成了白求恩紀念館。
  • 中國「白求恩」, 中國大愛的踐行者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楊月)南蘇丹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中國從2012年開始向南蘇丹派遣醫療隊,到目前為止共派出5批隊伍,累計有66位醫生到南蘇丹參與醫療援助。   比如「朱巴颳起中國風,銀針火罐顯神效」的安徽省婦幼保健院中醫針灸科張長安醫生。他每天一到診室,門口總會坐著一排病人,每天不能按時下班是常事,不少患者都用「神奇」來形容他。
  • 孫穗芳博士向綠康醫養捐贈祖父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典禮今舉行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學東 今日上午,孫穗芳博士向綠康醫養捐贈祖父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典禮在杭州綠康皋亭山養老院舉行。孫中山先生的嫡孫女、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穗芳博士,孫穗芳之子、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副主席王祖耀先生一行專程從美國夏威夷飛到杭州出席揭幕典禮。
  • 中國加拿大將合作音樂劇《白求恩》
    新華社上海9月2日專電(記者孫麗萍)記者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獲悉,中國和加拿大文藝機構正在攜手創作一部音樂劇,以紀念「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加拿大名醫諾曼·白求恩。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與加拿大謝裡丹學院音樂劇中心近日在上海籤訂合作協議,上話編劇喻榮軍將攜手加拿大導演布萊恩·希爾以及作曲家尼爾巴坦,共同完成創作。
  • 對話|王獻唐之孫:舉家族之力整理祖父的學術,真正走近他
    王獻唐先生(1896-1960)是知名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和版本目錄學家,精於文字、音韻、金石、目錄、版本,又通典籍,兼長詩文、書畫和印章,著述有《炎黃氏族文化考》、《中國古代貨幣通考》、《山東古國考》等,從1929年起,即擔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抗戰烽火硝煙中,他將珍貴的文物古籍護送到四川,用「另一種抗戰」呵護了山東乃至全國的一支珍貴文脈。
  • 白求恩遺物回歸中國 續寫中加友誼傳奇(組圖)
    帶來白求恩的遺物,無償捐贈給中國。他就是白求恩親密戰友的後代、現居住在加拿大安省倫敦市的退休社會活動家比爾·史密斯。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到中國,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與白求恩相關的珍貴的歷史文物帶回中國。」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 白求恩:中國人熟悉的「陌生人」
    從 2000 年到 2011 年,我們走訪過英國、西班牙,當然也到過中國。我們走過了所有白求恩到過的地方,走遍了安大略所有白求恩住過的地方,包括他在蒙特婁的住處。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發現很多新東西。2006 年,我們和白求恩的戰友張業勝、白求恩的翻譯董越千的女兒董純一起去了晉察冀邊區,走訪了白求恩到過的每一個地方。2011 年,我的書由蒙特婁的麥吉爾女王大學出版社出版。
  • 初中話題作文:荷蘭來的「白求恩」
    白求恩,是那個戰火紛飛年代裡中國人溫暖的回憶。多年以後,又一個外國人來到了中國,當然,他的職業與白求恩不同,但相同的是,他把中國人民的公益事業當做了自己的事業。這個人就是荷蘭的藝術家、語言學家樂安東博士。他所做的公益項目就是「榕樹根」,一個致力於搶救景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改善當地景頗族孩子教育現狀的組織。
  • 從用漢語承載中國到用漢語表達世界
    中國走向世界,是中國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世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漫長的歷史進程來看,漢語國際傳播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漢語是中華文化的「全息」載體,保存著豐富的中華文化信息。作為載「道」之「器」,它不僅記錄了中國人的現實生活,也構建起了中國人的精神空間,已成為重要的中國符號。
  • 「國際友人與中國經驗」工作坊02|歷史迷霧中的白求恩——《不遠...
    ,」國際友人與中國經驗」工作坊舉辦第二期研討活動,邀請加拿大華人作家、滑鐵盧大學瑞納森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孔子學院加方院長李彥教授進行了一場以「歷史迷霧中的白求恩」為題的講座,講述她的非虛構作品《不遠萬裡》和白求恩的故事,呈現了一個更加真實和豐滿的白求恩形象。
  • 薄熙來即席背誦《紀念白求恩》 強調「事在人為」
    薄熙來說,白求恩同志還經常講,我們既然來到中國,就要和中國的同志一道抗戰到底,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犧牲。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的精神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白求恩同志去世後,在延安追悼大會上,所有人都在落淚,毛主席把他樹為醫療衛生戰線的一個典型,還把他的精神概括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薄熙來說,白求恩同志還留下很多話,是非常形象的醫德醫風的概括,他說:「作為一名稱職的醫生,應具備像鷹一樣的眼睛,對病看得準;要有一個獅子般的膽,對工作大膽果斷;要有一雙繡女似的手,做手術靈活輕巧。」
  • 中國姓氏起源背後的故事之趙錢孫李
    到了宋朝趙姓更是成為了國姓,這也是為什麼《百家姓》中以趙姓為首的重要原因了。還有就是趙姓人士不斷增多的原因還有君主賜姓這一原因,另外少數民族改姓也是有的,還有一些是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其他原因而改姓趙的,各種情況都是有的。這些情況都為趙姓人員的擴充提供了條件,現在的趙姓人員佔到我國的前十名,位列第八,可以說是一個大姓了。
  • 王海龍:新見白求恩晉察冀手稿釋讀
    在中國,他拒絕了跟條件較好的國民黨政府合作而執意到延安,到最危險、最艱難的晉察冀抗日前線跟八路軍和抗日民眾在一起。僅一年半後,他獻身於中國的土地。人們很難想像,作為一個外國人,白求恩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毫無保留地獻身於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成長歲月是怎樣的,他來中國前的政治背景和心路歷程又是如何,使他在當年做出了這樣驚世駭俗的舉動?
  • 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緬懷崢嶸歲月 珍視國際友誼
    據講解員介紹,紀念館所有建築採用中國傳統樣式,現代解構,造型精美,以獨特的風格被編入《中國博物館志》、德國法蘭克福《世界工藝美術大辭典》。主建築群分為「兩館一堂」,西側是白求恩紀念館,東側是柯棣華紀念館,「紀念堂」有聶榮臻元帥親筆提名。
  • 白求恩的故鄉,參觀白求恩的故居,還有美麗的風景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加拿大扣押了華為老總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這讓中國人民強烈不滿,感覺受到了朋友的傷害。國人將加拿大人當成是朋友,是因為一位加拿大醫生曾為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並犧牲在中國。
  • 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獎勵優秀中國訪問學者
    中新社多倫多11月21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於多倫多當地時間11月21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向來自中國內地的46名醫務工作者頒授優秀訪問學者獎。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組織多批加拿大醫學專家到中國開展義診和學術交流,同時也累計組織了約140名中高級醫護人員到加拿大進修學習。此次獲得表彰的進修醫生和護士分別來自山東、廣東、江蘇、青海、福建、河北、湖南、湖北、黑龍江、陝西、上海和北京,涉及多個醫學學科。
  • 「八路軍最老戰士」白求恩:創治癒率世界紀錄
    白求恩的助手遊勝華時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她的女兒遊黎清向記者描述了父親和其他當事人的回憶:1938年5月16日到22日,白求恩途經陝西省神木縣賀家川八路軍120師的後方醫院,短短幾天,白求恩對200多名傷病員進行了診治,給20多名重傷員做了手術。也是這一次,八路軍的醫務人員第一次接觸到了輸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