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地長大並擁有成功的人生,相信這是所有父母的美好願望。」作為一名家長,我也不例外,但是卻不得不時常感到遺憾。在育兒過程中,囿於當時的認知水平,無意中有許多失誤,使孩子的成長,在某些方面偏離了預期的軌道。當我看到《育兒的格局》這本書,那些直擊心扉的觀點和輕鬆可行的方法,讓我感覺相見恨晚。
「讓年幼的孩子按照我們希望的方式去行動,如果你這麼做我就獎勵你……」是的,這正是我常犯的錯誤。喜歡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做完一件家務,獎勵零花錢;考試成績好,獎勵一頓大餐……我一度以為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後來孩子做事缺乏主動性,學習沒有探索欲望,還困惑於為什麼會這樣。這本書告訴我答案,是那些曾經的獎勵逐漸削弱了孩子追求卓越的積極性,喪失了成就感,沒有了內在動力。
「這些父母不喜歡犯錯、沒答對問題、失敗的感覺,看著自己的孩子經歷這些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痛苦、難以忍受」,「作為父母,我們總是習慣於給出答案,並且變得越來越擅長做到這一點」,這是我出現頻率很高的另一個錯誤。沒有耐心讓孩子犯錯誤,追求局部的完美,而孩子的好奇心、創造性,或許就是在這樣一次次我的錯誤方式中失之交臂。
我相信,這些錯誤不止是我,很多家長都會有過。
養育孩子,註定是一個遺憾的過程。往往是在經過以後,我們才能知道以往的得失,而許多事已經難以改變。所以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儘早開始孩子的人生規劃,給他一個更好的未來,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其用一本育兒大全來解決撫育子女過程中的「是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我反倒認為,現在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一份戰略藍圖式的規劃手冊」。我感覺,為人父母者,特別是新手父母,《育兒的格局》這本書是少有的具備大格局育兒觀的書籍,越早讀到越好。
儘管當下信息傳播空前發達,信息極大豐富,看起來沒必要非讀這本書。但事實並非如此。重視教育往往使父母們過於焦慮,而過多的信息父母們普遍缺乏對於什麼是信息、什麼是知識的辨別力。所以正確的觀念和方法至為重要。
《育兒的格局》的作者蘿拉.加納,三位優秀青年的母親,密西根大學博士,著名兒科醫生和育兒專家,二十多年裡一直致力於促進兒童的健康和福祉,這樣的身份和經歷使得她的育兒觀點無法不使人信服。
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QI」技能。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好奇質疑與探究的能力、自我激勵能力、運動和保持活力的能力、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七種能力。是智力、社會性情緒情感、身體以及生活技能等各方面平衡發展基礎上的一種融合,而不僅僅只盯著智力。這種非功利性的理念,也正是本書的大格局之所在,對於當下過熱的功利教育是一種矯正。事實也證明,成就美好人生的,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孤立的優勢是無法實現的。
知易行難,接受觀點相對簡單,真正實施卻很難。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耐心和實踐。父母們很容易陷於慢性育兒倦怠,社交缺失紊亂、忙亂、短視,被瑣屑的煩惱擊敗,而不能長久地堅持初衷。但作為孩子的父母,孩子一生的起步,就在父母的掌握之中。父母的育兒格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育兒過程是艱辛的,同時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特別是當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為健康、快樂、有為的人,擁有自己美好的生活,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