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代父母的育兒關鍵詞很可能是「糾結」。
傳統的養育觀念、親子關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從孩子還未降生起,父母就已經開始焦慮如何養育,糾結能不能打罵責罰、什麼時候分床睡……到了孩子上了學,又開始糾結選哪所學校、怎麼提高孩子的成績、該不該上課外班……但很多父母忽視了這樣一個重點: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而是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活法。
很多父母在育兒中陷入誤區,盲目跟風隨大流,用各種補習班將孩子的課餘生活填滿,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成衡量一切的標準,結果就是孩子疲於奔命,迷失方向,家長也進退失據,左右為難。那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有這樣一套「格局養育」系列圖書,為你指明了答案。
「格局養育」系列中,《父母的格局》初版上市3年來,銷量近20萬冊,長居噹噹親子暢銷榜前10名,榮獲2017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著名主持人、演員朱丹評價這本書為「仿佛眼前窗戶的開啟,給育兒一個更大的天地」。《學習的格局》自2020年3月上市以來,好評如潮,受到多位明星、多個大V稱讚推薦。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敏洪讀後說,「如果父母能夠從源頭上激發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孩子就可以快樂而長久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更有格局」。
這兩本書,堪稱能夠真正幫到數萬中國家長的好書。
讀者評價
「格局養育」系列圖書——《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集結了教育專家黃靜潔20年來的育兒感受和中西教育精髓,提出了獨到的「格局養育」新觀念,告訴父母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格局養育」就是給孩子榜樣、視野、信念和內在的力量,讓他們變得更優秀、更強大,並有能力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
書名:《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
作者:黃靜潔
讀者對象:0~18歲兒童的父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黃靜潔老師做客樊登讀書,與樊登博士共同解讀了《學習的格局》,討論了「格局養育」的觀念。視頻上線不到一周,播放量已突破400萬,觀眾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樊登盛讚:「如果讀完了這本書,還不能夠把孩子的學習搞好,那就沒有別的書好找了。」讓我們來看一看黃靜潔和樊登如何解讀「格局養育」,聽一聽他們對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孩子有著怎樣的見解。
讀者評價
格局養育
為孩子打開學習的終極格局
黃靜潔老師所講的學習的格局,不只是課堂裡的學習。格局是提醒我們還要學習課堂裡沒有教的事情,而且還要會用課堂裡沒教過的事情去跟孩子溝通。樊登總結:如何打開孩子的學習格局,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1. 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去做所有關於學習的決定。不是把目標定在分數和名次上,而是讓孩子能夠定一個他想要的小目標。因為分數和名次是很虛的東西,只要環境一改變,它就不那麼重要。
2. 要讓孩子有時間的觀念。可以用沙漏等工具,從小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知。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是陪他制訂寫作業的策略,而不是盯著他寫作業。
時間管理工具:時間餅
3. 如果要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讓孩子學會康奈爾筆記法。
如果孩子理解力比同齡人稍微低一點,他需要記下學習過程中那些沒有理解的部分。孩子回到家以後自己嘗試理解也好,找家教也好,筆記可以提醒他去找到沒有理解的點。
必須要保證孩子對每個知識點都理解了,他才能夠接著學習後面的內容。高效的學習不是重複地不斷地刷題。
康奈爾筆記法
4. 要提高孩子的社交的半徑,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幫助他的好朋友。孩子的社交圈很重要。一個不會交友的孩子,書讀得再多,進入社會他也可能是孤獨的。
5. 父母要小心反面管教,不要讓孩子把所有被要求達到的事都跟糟糕的情緒相結合,而是應該讓他和快樂的情緒相結合。
父母要做的,不是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和名次,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讓孩子考上好大學,而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綜合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學習的格局》一書中還有很多。
《學習的格局》思維導圖
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才是未來需要的高級人才。只不過這個「品」,還包含了適應力、情商力、協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等素質軟實力,只有「軟」「硬」兼顧,才能贏在未來。
除了為孩子樹立終生學習的格局觀,「格局養育」還在於父母的格局。黃靜潔老師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詳細講述了怎樣才能成為有格局的父母。
讀不懂孩子
用什麼育兒方法也沒用
在這個焦慮的育兒環境下,各類育兒圖書、網站愈發熱門。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這樣的問題:我學習並實踐了某本育兒書的經驗,為什麼沒有取得書裡所說的效果?我和某某家長看的是同一本育兒書,我們的孩子上的是同一個課外班,為什麼他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優秀?
這就是要做有格局的父母,需要更新的第一個觀念:我們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的心也是不一樣的。當父母的,要學著讀懂孩子,讀懂我們自己。
黃靜潔老師在書中舉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例子:有一位叫小小的女孩,偏科特別厲害,擅長語文和英語,但是數學從來都不及格。
女孩從小與奶奶住在一起,這位奶奶退休前是一位特級數學教師,她有個執念,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因此奶奶一直嘗試幫助女孩學習數學,但是事與願違,女孩的數學成績始終沒有起色,而奶奶卻把孫女壓得喘不過氣來,孫女開始極度厭學。
黃靜潔告訴這個孩子的媽媽,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人定不能勝天,女兒的學習短板一定要靠長板來帶,不要只盯著孩子身上的黑點,看不見她身上的閃光點,當務之急就是接納孩子暫時的落後,為她提供更適合的成長環境。
於是,媽媽勇敢地做了兩大改變,第一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再忙也會在孩子回家後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學業的挫折和人生的困境;第二,讓孩子從關注理科成績的重點學校,轉學到了關注雙語教學的普通學校。
很快孩子的優勢顯現出來了,她當上了英語課代表,還順利地考上了大學。這個女孩能夠獲得這樣的良性變化,主要歸功於這位媽媽的自我成長。
所以,各位父母,要養育孩子,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我們做父母的,不是生來就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思想卻不受我們的禁錮和左右。
如果父母沒有練就一雙睿智的眼睛,沒有一副容納孩子的胸懷,沒有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那麼,無論孩子再怎麼天生聰穎,也可能會毀在父母的手中。
良好的親子關係
是格局養育的大前提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都曾有過失職的表現,比如,因為化解不了孩子童年時期的暴躁情緒,便用打罵和威逼來教訓他;因為讀不懂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的冷漠和疏離,所以嚴加看管,結果不僅破壞了親子關係,還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持久的不良影響……
黃靜潔想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只有培育好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家成為愛的港灣,我們才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並更好地應對和化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加順利地成長。
比如,很多父母都會犯愁,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忙了,怎樣才能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呢?
黃靜潔老師給出了她的小秘訣:儘量想辦法把一天中最可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固定留出來,用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去豐富它,並且不間斷地在同樣地點重複與孩子一起做同一件事,以加強孩子對這項活動的感受和記憶。
黃靜潔和小兒子一起製作餅乾
黃老師講了自己和大兒子的快樂時光,是他小時候和他一起玩嘟嘟車的遊戲:孩子在前邊爬,媽媽在後面跟。每天重複,樂此不疲。這樣,孩子會明白,雖然今天和媽媽的快樂時光到這裡結束了,但明天在相同的時間裡,媽媽和這個快樂時光又會回到自己身邊。
高質量陪伴並不是圍著孩子轉,而是真正地從親子互動質量、單位時間內的活動記憶程度等來衡量的。我們雖然不能事必躬親,但我們可以依靠整合資源,來實現最大限度的優質陪伴。
有格局的父母
懂得帶孩子向外走
黃靜潔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提出了「第三種力量」和「閒暇教育」的新概念,她認為在家庭和學校之外,還有著能促進孩子變化和成長的「第三種力量」。
她提出,閒暇活動具有重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覺醒的意義,也是一股引導孩子自我改變的第三種力量。
有格局的父母,懂得如何利用閒暇教育,發揮第三種力量的作用,讓孩子對世界充滿關愛和責任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父母應該把世界帶到孩子的面前,他們人雖小,心卻可以很大,他們對世界的使命感越強,胸懷就會越寬廣。
黃靜潔講述了他們母子三人一起跟隨國際青少年志願者組織Me To We進入非洲,進行公益式旅行的故事。
在非洲,他們了解了水資源的寶貴,了解了非洲社區的生活方式,參與了女子高中宿舍的建設,在非洲的大自然中領悟生活的哲理……
Me To We志願者們在湖南合影
一場10天的旅程,就能讓孩子們看到一個龐大的世界,讓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6歲入小學至18歲進大學,父母與孩子將一起度過600多個周末、24個寒暑假。這些閒暇時間對孩子、對父母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可以把這些日子當作最簡單意義上的閒暇機會,用聚餐、補課的無限循環把它們消費完畢;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當作閒暇教育的寶貴機會,讓每個假期為孩子們帶來精神和心靈上的感動、震撼和蛻變,讓每次蛻變推動孩子向著更高的人生境界攀爬奮進。
書中,作者講述了來自遊戲、閱讀、電影、榜樣人物、夏令營等的看不見的力量,告訴父母:
教育必須圍繞著知識多維度展開,閒暇裡的教育關乎學習的目的和動力,個人的價值和社會認同感、個人的愛好和人生的追求,這些都是推動孩子成長的最強大的第三種力量。
父母的改變,就是要用自己的變化去影響孩子發生改變。如何做有格局的父母,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等生,《父母的格局》中為你揭開了謎團。
《父母的格局》思維導圖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領路人。父母的養育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觀和人生觀,甚至孩子未來的路。
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一詩中寫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孩子能否變得更優秀、更強大,並有能力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在於父母養育的格局。
圖書信息
《父母的格局》2020年全新修訂升級,給父母更全、更新的「格局養育」
黃靜潔將近幾年備受社會關注的高頻育兒問題,如「擇校迷茫」「兩寶難題」「財商教育」等,結合育兒研究、和中國父母面對面探討的總結、自身的經驗,為新版注入了近4萬字的新鮮血液,幫助我們解決新的育兒困惑。
條理清晰,循序漸進;案例豐富,實戰技能滿滿
條理清晰,結構簡單,輔以生動案例,為你講明問題,挖掘原因,提供辦法。兩本書中百餘個案例,大部分來自黃靜潔大兒子lan、小兒子Sean和他們的夥伴的學習、活動、交際等成長經歷,凝聚了一個育兒專家20年來的成長、思考與覺悟。
楊瀾、馬伊琍、張思萊、朱丹、俞敏洪等眾多大咖聯袂推薦
靜潔以18 年來在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以及近10 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完成了這本《父母的格局》。我為靜潔感到驕傲,也希望有更多父母從她的這本書裡得到啟發,給自己一份篤定,還孩子一片天空。
——楊瀾(著名主持人、製作人)
這是一位眼光「很高」的母親,我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她的「格局」!在我們不知不覺被影響成為明哲保身的利己主義者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們是該好好考慮你是在為自己養育,還是為孩子的未來養育,抑或為世界養育下一代!
——馬伊琍(著名演員、製片人)
我在讀她的書稿時,最被吸引的是她提出來的「教子的第三種力量」。這個理念真是非常新穎,讀來又覺得很熟悉,因為她講的可以成為「第三種力量」的人、事、物,都是我們每個人身邊可以找到的,就看我們是不是真的對孩子用心。
——張思萊(著名育兒專家)
已經習慣了在睡前翻閱,不管讀幾行都能被影響,仿佛眼前窗戶的開啟,給育兒一個更大的天地。孩子的未來在父母的格局,我們看得遠,未來孩子才能飛得高。
——朱丹(著名主持人、演員)
如果父母能夠從源頭上激發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孩子就可以快樂而長久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更有格局。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格局養育」系列已全網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