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碎你的育兒焦慮:如何用大格局養育「優等生」

2020-10-04 信睿寶童書

今天這代父母的育兒關鍵詞很可能是「糾結」。


傳統的養育觀念、親子關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從孩子還未降生起,父母就已經開始焦慮如何養育,糾結能不能打罵責罰、什麼時候分床睡……到了孩子上了學,又開始糾結選哪所學校、怎麼提高孩子的成績、該不該上課外班……但很多父母忽視了這樣一個重點: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而是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活法。

很多父母在育兒中陷入誤區,盲目跟風隨大流,用各種補習班將孩子的課餘生活填滿,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成衡量一切的標準,結果就是孩子疲於奔命,迷失方向,家長也進退失據,左右為難。那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


有這樣一套「格局養育」系列圖書,為你指明了答案。


「格局養育」系列中,《父母的格局》初版上市3年來,銷量近20萬冊,長居噹噹親子暢銷榜前10名,榮獲2017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著名主持人、演員朱丹評價這本書為「仿佛眼前窗戶的開啟,給育兒一個更大的天地」。《學習的格局》自2020年3月上市以來,好評如潮,受到多位明星、多個大V稱讚推薦。


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敏洪讀後說,「如果父母能夠從源頭上激發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孩子就可以快樂而長久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更有格局」。


這兩本書,堪稱能夠真正幫到數萬中國家長的好書。


讀者評價


「格局養育」系列圖書——《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集結了教育專家黃靜潔20年來的育兒感受和中西教育精髓,提出了獨到的「格局養育」新觀念,告訴父母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格局養育」就是給孩子榜、視野、信念和內在的力量,讓他們變得更優秀、更強大,並有能力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

書名:《父母的格局》+《學習的格局》

作者:黃靜潔

讀者對象:0~18歲兒童的父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黃靜潔老師做客樊登讀書,與樊登博士共同解讀了《學習的格局》,討論了「格局養育」的觀念。視頻上線不到一周,播放量已突破400萬,觀眾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樊登盛讚:「如果讀完了這本書,還不能夠把孩子的學習搞好,那就沒有別的書好找了。」讓我們來看一看黃靜潔和樊登如何解讀「格局養育」,聽一聽他們對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孩子有著怎樣的見解。

讀者評價



格局養育

為孩子打開學習的終極格局

黃靜潔老師所講的學習的格局,不只是課堂裡的學習。格局是提醒我們還要學習課堂裡沒有教的事情,而且還要會用課堂裡沒教過的事情去跟孩子溝通。樊登總結:如何打開孩子的學習格局,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1. 父母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去做所有關於學習的決定。不是把目標定在分數和名次上,而是讓孩子能夠定一個他想要的小目標。因為分數和名次是很虛的東西,只要環境一改變,它就不那麼重要。


2. 要讓孩子有時間的觀念。可以用沙漏等工具,從小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知。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是陪他制訂寫作業的策略,而不是盯著他寫作業。

時間管理工具:時間餅

3. 如果要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讓孩子學會康奈爾筆記法。


如果孩子理解力比同齡人稍微低一點,他需要記下學習過程中那些沒有理解的部分。孩子回到家以後自己嘗試理解也好,找家教也好,筆記可以提醒他去找到沒有理解的點。


必須要保證孩子對每個知識點都理解了,他才能夠接著學習後面的內容。高效的學習不是重複地不斷地刷題。


康奈爾筆記法

4. 要提高孩子的社交的半徑,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幫助他的好朋友。孩子的社交圈很重要。一個不會交友的孩子,書讀得再多,進入社會他也可能是孤獨的。


5. 父母要小心反面管教,不要讓孩子把所有被要求達到的事都跟糟糕的情緒相結合,而是應該讓他和快樂的情緒相結合。

父母要做的,不是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和名次,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讓孩子考上好大學,而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綜合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學習的格局》一書中還有很多。




《學習的格局》思維導圖

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才是未來需要的高級人才。只不過這個「品」,還包含了適應力、情商力、協作力、抗挫力和交友力等素質軟實力,只有「軟」「硬」兼顧,才能贏在未來。

除了為孩子樹立終生學習的格局觀,「格局養育」還在於父母的格局。黃靜潔老師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詳細講述了怎樣才能成為有格局的父母。



讀不懂孩子

用什麼育兒方法也沒用


在這個焦慮的育兒環境下,各類育兒圖書、網站愈發熱門。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這樣的問題:我學習並實踐了某本育兒書的經驗,為什麼沒有取得書裡所說的效果?我和某某家長看的是同一本育兒書,我們的孩子上的是同一個課外班,為什麼他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優秀?

這就是要做有格局的父母,需要更新的第一個觀念:我們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個人的心也是不一樣的。當父母的,要學著讀懂孩子,讀懂我們自己。


黃靜潔老師在書中舉了一個很有啟發性的例子:有一位叫小小的女孩,偏科特別厲害,擅長語文和英語,但是數學從來都不及格。


女孩從小與奶奶住在一起,這位奶奶退休前是一位特級數學教師,她有個執念,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因此奶奶一直嘗試幫助女孩學習數學,但是事與願違,女孩的數學成績始終沒有起色,而奶奶卻把孫女壓得喘不過氣來,孫女開始極度厭學。

黃靜潔告訴這個孩子的媽媽,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人定不能勝天,女兒的學習短板一定要靠長板來帶,不要只盯著孩子身上的黑點,看不見她身上的閃光點,當務之急就是接納孩子暫時的落後,為她提供更適合的成長環境。


於是,媽媽勇敢地做了兩大改變,第一把孩子接回家,自己再忙也會在孩子回家後陪伴孩子,共同面對學業的挫折和人生的困境;第二,讓孩子從關注理科成績的重點學校,轉學到了關注雙語教學的普通學校。


很快孩子的優勢顯現出來了,她當上了英語課代表,還順利地考上了大學。這個女孩能夠獲得這樣的良性變化,主要歸功於這位媽媽的自我成長。

所以,各位父母,要養育孩子,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我們做父母的,不是生來就懂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思想卻不受我們的禁錮和左右。


如果父母沒有練就一雙睿智的眼睛,沒有一副容納孩子的胸懷,沒有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那麼,無論孩子再怎麼天生聰穎,也可能會毀在父母的手中。



良好的親子關係

是格局養育的大前提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然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父母都曾有過失職的表現,比如,因為化解不了孩子童年時期的暴躁情緒,便用打罵和威逼來教訓他;因為讀不懂孩子在青春期階段的冷漠和疏離,所以嚴加看管,結果不僅破壞了親子關係,還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持久的不良影響……

黃靜潔想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只有培育好親子之間的關係,讓家成為愛的港灣,我們才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並更好地應對和化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加順利地成長。

比如,很多父母都會犯愁,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忙了,怎樣才能給孩子高質量陪伴呢?


黃靜潔老師給出了她的小秘訣:儘量想辦法把一天中最可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固定留出來,用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去豐富它,並且不間斷地在同樣地點重複與孩子一起做同一件事,以加強孩子對這項活動的感受和記憶。

黃靜潔和小兒子一起製作餅乾

黃老師講了自己和大兒子的快樂時光,是他小時候和他一起玩嘟嘟車的遊戲:孩子在前邊爬,媽媽在後面跟。每天重複,樂此不疲。這樣,孩子會明白,雖然今天和媽媽的快樂時光到這裡結束了,但明天在相同的時間裡,媽媽和這個快樂時光又會回到自己身邊。

高質量陪伴並不是圍著孩子轉,而是真正地從親子互動質量、單位時間內的活動記憶程度等來衡量的。我們雖然不能事必躬親,但我們可以依靠整合資源,來實現最大限度的優質陪伴。



有格局的父母
懂得帶孩子向外走


黃靜潔結合自身的養育實踐,提出了「第三種力量」和「閒暇教育」的新概念,她認為在家庭和學校之外,還有著能促進孩子變化和成長的「第三種力量」。


她提出,閒暇活動具有重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覺醒的意義,也是一股引導孩子自我改變的第三種力量。

有格局的父母,懂得如何利用閒暇教育,發揮第三種力量的作用,讓孩子對世界充滿關愛和責任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父母應該把世界帶到孩子的面前,他們人雖小,心卻可以很大,他們對世界的使命感越強,胸懷就會越寬廣。

黃靜潔講述了他們母子三人一起跟隨國際青少年志願者組織Me To We進入非洲,進行公益式旅行的故事。


在非洲,他們了解了水資源的寶貴,了解了非洲社區的生活方式,參與了女子高中宿舍的建設,在非洲的大自然中領悟生活的哲理……

Me To We志願者們在湖南合影


一場10天的旅程,就能讓孩子們看到一個龐大的世界,讓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6歲入小學至18歲進大學,父母與孩子將一起度過600多個周末、24個寒暑假。這些閒暇時間對孩子、對父母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可以把這些日子當作最簡單意義上的閒暇機會,用聚餐、補課的無限循環把它們消費完畢;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當作閒暇教育的寶貴機會,讓每個假期為孩子們帶來精神和心靈上的感動、震撼和蛻變,讓每次蛻變推動孩子向著更高的人生境界攀爬奮進。

書中,作者講述了來自遊戲、閱讀、電影、榜樣人物、夏令營等的看不見的力量,告訴父母:

教育必須圍繞著知識多維度展開,閒暇裡的教育關乎學習的目的和動力,個人的價值和社會認同感、個人的愛好和人生的追求,這些都是推動孩子成長的最強大的第三種力量。


父母的改變,就是要用自己的變化去影響孩子發生改變。如何做有格局的父母,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等生,《父母的格局》中為你揭開了謎團。


《父母的格局》思維導圖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領路人。父母的養育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觀和人生觀,甚至孩子未來的路。

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一詩中寫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他們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孩子能否變得更優秀、更強大,並有能力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在於父母養育的格局。

圖書信息

  • 「格局養育」套裝附贈育兒秘籍
  • 學業提升小技巧
  • 育兒秘籍包含27個小錦囊,
  • 解讀寶寶八大本能,
  • 滿滿的都是乾貨,新手父母可以直接「抄作業」,
  • 還有65個學業提升技巧,助孩子從差生成長為優等生!


《父母的格局》2020年全新修訂升級,給父母更全、更新的「格局養育」


黃靜潔將近幾年備受社會關注的高頻育兒問題,如「擇校迷茫」「兩寶難題」「財商教育」等,結合育兒研究、和中國父母面對面探討的總結、自身的經驗,為新版注入了近4萬字的新鮮血液,幫助我們解決新的育兒困惑。


條理清晰,循序漸進;案例豐富,實戰技能滿滿


條理清晰,結構簡單,輔以生動案例,為你講明問題,挖掘原因,提供辦法。兩本書中百餘個案例,大部分來自黃靜潔大兒子lan、小兒子Sean和他們的夥伴的學習、活動、交際等成長經歷,凝聚了一個育兒專家20年來的成長、思考與覺悟。



楊瀾、馬伊琍、張思萊、朱丹、俞敏洪等眾多大咖聯袂推薦


靜潔以18 年來在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以及近10 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完成了這本《父母的格局》。我為靜潔感到驕傲,也希望有更多父母從她的這本書裡得到啟發,給自己一份篤定,還孩子一片天空。

——楊瀾(著名主持人、製作人)


這是一位眼光「很高」的母親,我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她的「格局」!在我們不知不覺被影響成為明哲保身的利己主義者的時候,為人父母的我們是該好好考慮你是在為自己養育,還是為孩子的未來養育,抑或為世界養育下一代!

——馬伊琍(著名演員、製片人)


我在讀她的書稿時,最被吸引的是她提出來的「教子的第三種力量」。這個理念真是非常新穎,讀來又覺得很熟悉,因為她講的可以成為「第三種力量」的人、事、物,都是我們每個人身邊可以找到的,就看我們是不是真的對孩子用心。

——張思萊(著名育兒專家)


已經習慣了在睡前翻閱,不管讀幾行都能被影響,仿佛眼前窗戶的開啟,給育兒一個更大的天地。孩子的未來在父母的格局,我們看得遠,未來孩子才能飛得高。

——朱丹(著名主持人、演員)


如果父母能夠從源頭上激發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孩子就可以快樂而長久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更有格局。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格局養育」系列已全網發售

相關焦點

  • 黃靜潔:擊碎你的育兒焦慮,如何用大格局養育「優等生」
    在之後的連續三個月裡,這裡成了許家印每周必來的駐地,任務只有一個:陪鄭裕彤打「鋤大D」。作為一項源自香港的撲克玩法,鋤大D講求各自為戰,以大打小,誰先出完牌誰贏,所以也叫「爭上遊」或者「跑得快」。在這個遊戲裡,策略就是強強聯合,魚吃蝦米。
  • 學霸家長的大格局育兒經,「通識教育」讓人高瞻遠矚、擺脫焦慮
    做孩子的支持者、引路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給予他力量,給予他愛的溫暖。正如郝景芳在《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所寫的一樣,爸媽的養育越是從容,孩子的未來就越是優秀。《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郝景芳,為我們一一道來。 3.《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說實話,育兒的書籍看了不少,但真正有格局的,卻不多。因為太多的育兒書籍還只停留在「術」的階段,而「道」的層次,卻很少有人能夠思考明白。 這其實對寫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 育兒焦慮有哪些?博家師優提醒你,父母這點行為最可怕
    育兒焦慮有哪些?博家師優提醒你,父母這點行為最可怕。家庭教育中,現在很多家長被「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洗腦,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就會用激烈的手段去表達,甚至將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從而影響親子關係,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通常,產生育兒焦慮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現實表現和家長的預期值之間差距太大。
  • 拒絕焦慮,整體養育,做一個有格局的媽媽,成就孩子非凡人生
    陳忻是那種既有「道」又有「術」的育兒作者,她結合自己多年所學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從「育兒之道」的根本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育兒的本質原理講透,同時又能聯繫生活實際,為我們展開具體的應對策略。而等到孩子接近成年,他有了更多的經驗,便能夠從眾多的事物中,篩選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來給予格外的關注。這樣的一個變化,是非連續行的,也是質的變化。家長應該了解這背後的原理,才能更坦然地面對孩子的變化,而不至於過度焦慮。 同樣的,兒童發展的多樣性,也註定了我們不可能用單一的方法,解決育兒中的所有問題。
  • 《學習的格局》:孩子學習不好?你需要這本「優等生」養育指南
    最近讀了一本名為《學習的格局》的書,作者是冰心兒童圖書獎獲得者、華東師範大學特聘實踐導師黃靜潔。簡單地說,這是一本為父母和孩子而寫的「優等生」養育指南,它能夠引導父母走出固有的學習誤區,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正確學習方法,非常值得一讀。
  • 為什麼養育兒女伴隨這麼多的焦慮?你的焦慮來源在哪裡?
    這裡邊有關於如何環保的養育小孩,某某育兒秘籍,如何正面管教孩子,如何學好英語,培養孩子金融思維,如何將孩子培養成財富,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等等。01 為何養育子女會有如此多的苦惱?會如此讓人困惑焦慮呢?地主家的孩子將來還是地主,窮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當官的會把官位傳給自己的孩子,作為社會的最底層的窮人,不會有機會翻身,所以,他們為了餬口,為了能夠有口吃的,更多的是把孩子養大,讓他們分擔自己的家務,為家庭減輕負擔。這個時候有個現象,越是窮人生的孩子越多,孩子成了父母的經濟來源的一部分。
  • 新手媽媽壓力大?8分鐘緩解育兒焦慮
    當我們這一代為人父母時,養育孩子不論是從日常照護還是從育兒理念上來說,都比我們的父母優秀很多。迷茫的根源是沒有方向,缺乏判斷和認知,養育不是單方面的,父母養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孩子在滋養著我們,所謂的育兒、育己是相互的成全。
  • 養娃越養越焦慮?抓大放小整體養育,讓你從容養育
    可多年之後回想,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因執著而引發的焦慮,是多麼的可笑。養娃三年,我常常聽到身邊很多父母感嘆,孩子小時候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要麼就是不知道要這樣做,導致現在各種煩惱和焦慮。這說明,我們父母養育孩子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明白自己每個時期的著眼點在哪裡,而《整體養育》這本書恰恰給到這樣一個長遠的規劃。
  • 【圖書推薦】 父母的格局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的視野、態度和方法。《父母的格局》是一本給父母的全面「格局養育」指南,旨在幫助父母用格局視野破解養育難題、應對焦慮的當下和多變的未來!作者通過自己20多年來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和十多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融合世界前沿科學理論與育兒理念,構建出育兒大格局的4種智慧和4種行動;如何巧用一本書、一個榜樣等「第三種力量」,而非打罵、責罰等方式,推動孩子自我改變;如何做好閒暇教育,讓孩子「浸」在閒暇時光,「泡」出高情商、好品格;如何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把家營造成愛的港灣……
  • 整體養育:對孩子的不滿意,源於你的太焦慮,別等孩子大了再反思
    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後,致力於將兒童心理學理論和育兒實踐相結合,傳播正確的育兒觀,並著有《養育的選擇》一書。現在育兒理論層出不窮,家長們特別著迷這些理論,如果自己沒有按照專家所說的去做,去感覺特別焦慮。如果按照專家的說法去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又是另外的焦慮。比如分房睡,有理論說如果孩子不在特定年齡分房睡,就會過度依賴父母,影響獨立性。有些孩子到10幾歲還沒有分房睡,恰好又有些不夠獨立,家長就感覺自己犯了大錯誤,影響孩子未來發展,心存內疚。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好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總是處於緊繃和疲憊的狀態,那麼你不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甚至會導致整個家庭的不和諧,在照顧好孩子之前,不妨先學會照顧好自己,安排一個讓自己放鬆的特殊時光,與愛人共享二人世界,不操心無意義的事,讓正能量包圍自己並傳遞給孩子;照顧好了自己你就會用一顆平靜喜悅的心去面對愛人
  • 湖北鹹寧育兒假最長可至孩子1歲,政策紅包能否緩解生娃焦慮
    「育兒假」 你聽說過嗎?2019年5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試行育兒假。這一「新型假期」逐步走入人們視野。2019年6月,鹹寧被省衛健委確定為全省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示範試點。
  • 多數父母存在養育焦慮,18個養育誤區來「減壓」
    作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我明顯感覺母親群體的焦慮。娃走路比同齡的慢,擔心;娃說話慢,更是擔心;娃,好動活潑,情緒多變,擔心……感統問題、多動症、自閉症等這些專業心理學問題也成為很多早教機構宣傳的關鍵點。周邊充滿育兒焦慮的環境、以及焦慮的內心,讓我們育兒路上心驚膽戰了。更別提,上幼兒園後,老師請去學校、孩子學習問題、社交問題、自理能力等問題了。
  • 關於育兒焦慮,或許你一直都錯了
    不管孩子在哪個年齡段,都會令你產生焦慮,可能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孩子小時候,你可能焦慮孩子的母乳餵養、睡眠、身體發育等;孩子稍大些,你開始焦慮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孩子的學習成績等;再稍大些,孩子進入青春期,你的焦慮可能就更多了:愛玩手機不愛學習怎麼辦?
  • 找到育兒焦慮的五大原因,你就可以不焦慮了!
    我有一個親戚跟我說,他的妻子每次參加完同學小聚回來後,對孩子的態度就比平時要暴躁,稍不順眼,就會訓斥他一番,孩子覺得很委屈。這位媽媽是把自己的焦慮緒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去了。小聚時難免會提到孩子,難免不互相攀比,攀比只能比出焦慮。攀比是把匕首,會刺向孩子的心,最傷心的還是孩子!
  • 《學習的格局》:你想知道的,人人都想做的優等生,是怎樣煉成的
    什麼叫格局?格,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和體現出來的外在狀態。我們常說,做人要有格局,做事要有格局;但你不一定聽說過學習也有格局吧?
  •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如何做個不焦慮的媽?
    直到生完孩子我才終於信了那句話,「生孩子前無論你多麼大大咧咧,生完後你都會變成玻璃心。」 的確,育兒的焦慮感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跟隨著每個媽媽。了解一下媽媽的焦慮俗話說,一胎照書養,焦慮的基調其實從這就開始確定了。
  • 帶娃滿臉疲憊,一對黑眼圈,育兒路上為什麼滿是焦慮?
    生完孩子,從準爸媽開始變為寶爸、寶媽那一刻起,各種焦慮便迎面撲來,生活跟想像中的一點都不一樣,是不是讓你很崩潰?俗話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新手爸媽養育孩子,各種焦慮各種擔心,害怕一個操作失誤,孩子出現問題,而一旦生了二胎,完全是養豬一般的放養模式,為什麼?
  • 公眾號大V升級暢銷書作家,小小包麻麻突圍焦慮式育兒秘籍是?
    今年10月,包媽處女作《好的養育》重磅上市,憑藉9年養娃實戰經驗、幾百篇10萬+爆文加身、對千萬媽媽的深刻理解,這本輕鬆實用的育兒書,一上市,就圈粉無數,迅速霸屏各大新書暢銷榜榜首。可讀性+可行性「好的養育」擊碎你的育兒焦慮「沒有一個媽媽是不焦慮的,無論是寫公眾號還是出書,都是為了幫助媽媽緩解焦慮。」包媽孫靜在接受母嬰行業觀察的採訪中說道。
  • 用13個養育的選擇,幫你建立育兒科學教養觀
    《養育的選擇》出版於2016年,豆瓣目前評分8.1。作者陳昕博士針對13個最常見的中國現代家長的育兒困惑,給出了解答、實操方法,更從發展心理學上做了解釋,把問題背後的原因分析透,便於家長活學活用。陳忻博士是美國畢業的發展心理學博士,自己也育有兩個孩子。同時,還有一個身份是微博大V。所以這本書更多的是針對現如今中國家長遇到的問題,來解答的,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