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類父母為孩子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2020-09-10 興智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決定孩子的優秀與否,以下這幾種父母不經意的行為很容易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過度攀比


生活中,父母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孩子數學考了100分回來,媽媽說:「這有什麼驕傲的?對面樓上的小明剛才告訴我,他考了雙百!」


「你看看你們班劉磊的字寫得多漂亮,你看看你的字!」


「你看看隔壁小花每天都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你卻搞得這麼亂。」



很多時候,為人父母都是想用這種激勵法,去激勵孩子變得更優秀,但這種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盲目攀比教育下的孩子,即使他們真的很優秀,內心也可能千瘡百孔。更有些孩子會因無法達到父母的期許,而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多看孩子好的方面,孩子得到了你的認可,就會把這種認可當做前進的動力,力爭上遊哦。


挑破離間


「爺爺奶奶不疼你,以後少去他們家,只有媽媽最疼你!」


「你爸老出差,都不陪你玩。」


你們老師也太多事了,以後少理他!」


很多父母喜歡把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甚至是一些個人怨氣,通過講壞話的行為,變相對孩子「傾訴」,講對方家庭成員的壞話。


但其實這樣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讓他對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缺乏信任,久而久之,變得沒有安全感。為了孩子的成長,請為人父母學會謹言慎行!


惡語相向


你這個笨蛋長腦子是幹什麼用的?

我這是倒了八輩子黴,生了你這樣一個蠢瓜子!

你能不能長點記性,這個我都教了你多少遍!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當孩子犯了錯誤,很多家長在氣頭上會很習慣的惡語相向,甚至有的父母會在工作上、其他事情上拿孩子做撒氣桶,而這種做法,無疑是最傷害你的孩子,很容易使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產生間隙。


尹建莉曾說: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徵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育兒過程中,你遇到哪些苦惱或者疑惑,都可以在下方和我們留言互動哦!我們都會一一認真為你答疑解惑哦!

相關焦點

  • 疫情之後,這5類家長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尤其是第4類!
    疫情期間,大家不便出門,以往只在晚飯甚至睡覺時才能聚齊的一大家子,這回被迫「大眼瞪小眼」幾十天,一家人整天「宅」在一起,「朝夕相對」成為了一種常態。不得不說,這對親子關係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經過這次,很多家庭的親子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微博上的吐槽隨處可見:雖然爸爸媽媽們為了教育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有5類家長,即便付出再多也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趕緊來看看,避免踩雷壹感情不和的父母微博上有個話題:在爸媽感情不和的氛圍中長大,是種什麼體驗
  • 為什麼付出多得不到回報?
    (Q孩子媽媽—育兒社群裡面的家長,A雲朵老師—育兒專家)一、媽媽付出多,孩子說更喜歡爸爸。Q孩子媽媽:但是爸爸總是有事情有工作,陪睡還是我的任務,所以我心裡就不爽A雲朵老師:兒子漸漸長大的過程,爸爸多陪伴一些確實是更有利於成長。首先你們全家人都不要再主動提更喜歡誰這類的話題,沒有任何意義。其次,你不爽可以說出來呀!
  • 孩子也需要面子,經常得不到尊重會降低孩子的羞恥感
    西西聽媽媽這麼說,知道媽媽沒把他當壞孩子,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他告訴媽媽:「以後我要先寫完作業,再看動畫片。」「嗯,媽媽,我寫完後告訴您,然後再去做別的事。」媽媽欣慰地笑了,她為西西接受自己的建議感到很高興。其實這位聰明的媽媽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足了孩子面子而已。簡單的方法就能改變孩子說謊的習慣。但那些整日苦口婆心的父母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習慣。
  • 父母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了…
    ,體恤父母的辛苦,成材之前先成人,這便是教育的極大成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如果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時,就要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3、不尊重父母的孩子也不會尊重他人美國著名牧師
  •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之所以會變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錯誤的養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認可的一言一行導致的結果,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敗。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尊重呢?
  • 我為孩子付出那麼多,他卻從不關心體諒我:愛孩子也別忘了愛自己
    「我也好累,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不僅得不到回應,還總被嫌棄,傷心。」另一個閨蜜也委委屈屈地說。接下來,我們幾個媽媽開啟了吐槽模式,紛紛講述自己的心塞經歷。我們幾個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盡心盡力地為孩子付出,孩子不僅不體諒自己,反而嫌棄我們管得多。於是媽媽們又累又煩又迷茫,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 李玫瑾:這3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孩子情商低,多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尤其是這3類「負能量」的父母,很難培育出高情商的孩子。類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喜歡抱怨的父母父母喜歡抱怨,對孩子多會有不好的影響。而那些情商低只在乎物質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情商也不會高。 父母要了解:無論是教育男孩子還是教育女孩子,人際交往方面的支出,父母都不能過於吝嗇。父母要從小鼓勵孩子建立自己社交圈,鼓勵孩子與人交往,無論家境再普通,父母都不能剋扣孩子的人際交往費用,人際交往也需要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 「我這都是為你好」,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拒絕「假性互惠」
    文/心蕊編輯/心蕊&34;這句話,相信很多孩子都不陌生,可裡面的心酸又有誰知道呢?在一個訪談類節目《少年說》裡,有個女孩子站在臺上控訴著,情緒幾近崩潰,她說自己的父親親手撕掉了她花了三年時間,寫下的五十本小說。
  • 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文 | 錢志亮 · 主播 | 應猶
  • 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年齡小的孩子,一個不高興就對父母撒氣、發脾氣、甚至拳腳相加;大一點的孩子,父母跟他說話常常被無視、回懟,溝通困難;經常對父母冷漠、頂嘴、吵架;對父母講的道理、建議不屑一顧······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
  • 父母為孩子的付出得不到理解,怎樣做親子關係融洽(讀書分享)
    杭杭周末出去玩,父母提醒早點回來,別在路上遇到壞人,杭杭認為父母多此一舉,不相信自己。 父母的疼愛和良苦用心沒有帶來積極的效果,反而造成了親子關係的疏離,航航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良苦用心, 為什麼孩子不理解父母呢?
  •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是幸福的
    雖然她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給孩子的感受卻只有不被尊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父母要如何尊重孩子呢?尊重孩子的努力鄰居家媽媽在廚房做早餐時,3歲的小雪嘗試著幫媽媽把牛奶倒到大家的玻璃杯子裡。
  • 《三十而已》「顧佳式」教育:為孩子付出那麼多,收穫是什麼
    但是,她的付出,並沒有換來自己期望的回報。顧佳像極了中國大多數的媽媽:我明明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孩子還是不買帳。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父母的愛是尊重的,孩子心中也自有分寸,他們自會懂得生命的底線,活得獨立而尊嚴,從而更好的掌握人生。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這其中所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心神,父母覺得自己必須要從孩子身上獲得回報。而有的父母將這種回報視作自己擁有對孩子的控制權力,對孩子擁有過強的控制欲,不願意尊重一個依附於自己成長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當然,這個調查的結果僅限於被調查的那一批孩子,並不是所有中國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都不是父母。>,儘管他們可以為孩子傾盡所有,卻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1、經常埋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長,是得不到尊重的
  • 為啥父母要尊重孩子?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更優秀,建議父母看看
    "……這種種的評論其實都在訴說著,父母對於孩子的尊重有多重要,父母能夠真正尊重孩子,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如果大家私下有了解的話,應該知道多多並不是一個單純只愛外表美的女孩子,她還會彈鋼琴,也參加了很多的兒童走秀,會演話劇,甚至平時還會學習很多的英文名著,仿佛這就是大部分的家長所期望的孩子的樣子。
  •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尊重父母?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當成理所應當。他的兒子是個四十多歲的男子,四肢健全,卻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所有的生活開支都靠母親乞討所得。每當母親在乞討時,他就躲在旁邊觀望或者是乾脆進棋牌室打牌。當民警找到這名男子詢問情況時,他理直氣壯地說:「是她自己想去乞討的,我沒工作,我媽答應養我。」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就會將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應當。
  • 一生E本分享|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這讓許多家長著實委屈:我這麼愛孩子,為他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換不來孩子對我基本的尊重?這類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心中沒有他人,又怎麼可能會尊重別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從中體會到失望感和挫折感,這是他必須經歷的一個環節。
  • 班級裡「最沒地位」的孩子,大多是這3類人,第一種尤其討人嫌
    3類人1、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尤其討人嫌每個班裡總有那麼一兩個喜歡打小報告的孩子,雖然得到了老師的關注,卻失去了同學的喜愛。孩子們愛玩好動,上課時可能會走神或者搞小動作;或者有些同學比較調皮,喜歡惡作劇;亦或是個別孩子&34;,不想讓別人知道……喜歡告狀的孩子,看到同學做了&34;的事情就去跟老師&34;,難免會遭到同學們的嫌棄。同學會覺得自己被&34;著,所以會避開這類孩子,這類孩子就變成了班裡地位最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