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需要面子,經常得不到尊重會降低孩子的羞恥感

2020-08-28 意達昌興青少成長頻道


案例點擊

孩子也需要「面子」

上小學二年級的西西經常說謊。他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以至於沉浸其中忘了寫作業。他媽媽每次說:「做完作業再看吧!」他都回答:「我已經做完作業了!」當他媽媽晚上檢查作業時,經常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有寫完作業。

但西西從來不承認自己說了謊。並且總是振振有詞:「我忘了,我馬上去做!」媽媽很生氣,有時很想教訓他,但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這位善良的媽媽總是忍下去。

有一次,媽媽情緒很不好,對西西發火說:「你這孩子總是說謊,好多次,你說謊,媽媽沒有揭穿你,可是你想說謊到什麼時候呢!」西西紅著臉,一句話也說不說來,他覺得自己就是媽媽說的壞孩子。

聰明的媽媽看到兒子的樣子,意識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輕輕地說:「西西,只要你以後不說謊,媽媽絕對不會怪你的。想一想,如何才能不說謊,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西西聽媽媽這麼說,知道媽媽沒把他當壞孩子,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他告訴媽媽:「以後我要先寫完作業,再看動畫片。」

「但是想遵守諾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媽媽擔心你不能遵守諾言。西西,每次做完作業後告訴媽媽好嗎?」

「嗯,媽媽,我寫完後告訴您,然後再去做別的事。」

媽媽欣慰地笑了,她為西西接受自己的建議感到很高興。

其實這位聰明的媽媽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足了孩子面子而已。簡單的方法就能改變孩子說謊的習慣。但那些整日苦口婆心的父母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習慣。

心理常識

經常得不到尊重會降低孩子的羞恥感

每個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恥感的,即便是嬰兒,從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識別「好臉」、「壞臉」。給他好臉,他會笑;對他橫眉豎眼,他馬上會哭。可見人都有自尊。所謂「厚臉皮」的人,都是由於後天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久而久之,羞恥感逐漸降低,而形成的。這就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厚臉皮」效應。

父母如果無視孩子的自尊,動輒就當眾辱罵、訓斥,傷害孩子的「面子」,日久天長,孩子就會「破罐子破摔」,他們不但不會改變,反而臉皮越來越厚,經常犯錯,甚至屢教不改。他們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心態也會消失殆盡。在他們心裡,會形成「啊,我是壞孩子!」「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事情呢!」「我簡直是太笨了!」這種不斷的自我否定最終使得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

活學活用專貼

只有給足孩子面子,他才會自信

在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要小心「厚臉皮效應」,對孩子以鼓勵和誇獎為主,以批評為輔,同時要注意批評的火候和方法。

那些為孩子的錯誤而煩惱的媽媽們,在您指責錯誤之前,請考慮是否給孩子「面子」,與其教訓批評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不妨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給足孩子面子,他才會自信,進而自覺改變行為方式。

相關焦點

  •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引言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案例。某些家長脾氣暴躁,遇到孩子犯錯,就會經常指責,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會辱罵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足夠尊重,家長給孩子面子,相信孩子也會還家長"裡子"。因為作為獨立個體,人人都愛面子,人人都需要尊重。
  • 孩子也要面子?父母該了解「尊重法則」,讓孩子擁有美好未來
    >孩子感覺到面子的話,他也會特別的有自信,因為他感覺到了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父母,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能夠激發孩子的信心。其實那些經常被打擊的孩子,他們都是一群非常沒有自信的小孩,會對自己很沒有信心。與其總是打擊孩子,不如學著嘗試去鼓勵和肯定孩子,告訴孩子要努力,父母會永遠支持他。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與鼓勵,他會更加有幹勁,也更加自信。
  • 孩子自殺,網友指責老師、父母:羞恥感才是悲劇背後的隱藏元兇
    心理學家Lansky認為,羞恥感是一種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情緒的情感,它的存在會降低我們控制衝動的能力。當羞恥感中的人感受到別人發出的言行上的攻擊信號時,更容易做出衝動反應。羞恥感作為一種直接針對自我的情感,它會讓我們貶低對自我的價值,心理學家們就將其稱為人類最負面的情緒。
  • 外人面前,孩子更需要面子
    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們。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家長當眾羞辱和打罵孩子。鄰居何阿姨的孫女今年六歲,性格內向,見到熟人從不叫人,何阿姨每次見到小區的熟人就說,這孩子就像個啞巴,不會叫人,一點禮貌都不懂。這樣的話簡直太傷孩子的自尊心了,本來孩子就內向,如果再不好好呵護那幼小的心靈,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陰影。
  • 媽媽和奶奶說話,卻被孩子捂住嘴?孩子的面子也需要被尊重
    話還沒有說完,孩子就伸出小手想要捂在媽媽嘴上,臉上雖然掛著耍賴般的笑,但眼神裡都是祈求,像在暗示媽媽,「快別說了!」趙玲一下愣住了,是啊,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呀。婆婆的話就是打破窗戶的那塊石頭,如果作為媽媽的趙玲沒有及時全面去思考這些話用來評判孩子的行為是否夠準確,自己也會成為繼續「破窗」的人,讓孩子的心理產生被傷害的感覺。
  • 關於「羞恥感」:困住你的那根繩索
    與絕大部分的情緒不同,羞恥感並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它會潛伏在我們體內它也是最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釋放的情感,是一種最隱秘的情感體驗。丟臉,這個臉——就是臉面、面子,要保持臉面,要有尊嚴,對,羞恥感與面子密切相關,中國是典型的「恥文化」,「好面子」、「有頭有臉」是在中國文化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文化認同,這個羞恥感也是基於中國的儒家思想,
  • 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
    導讀: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童年的「羞恥感」,會籠罩孩子一生,家長別因「嘴大」而誤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羞恥感裹挾的孩子,臉上永遠寫著自卑
    父親看到卻更加催促孩子說:「快點,平時拉個沒完沒了,現在讓你拉就磨磨蹭蹭。」小女孩沒有辦法,因為怕父親生氣,還是很勉強地拉了一首曲子。我忽然就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和這個小女孩一樣會不自覺地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哪怕自己不願意。
  • 父母最失敗的教育,莫過於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了…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從工地幹完活,因為要去接放學的孩子,來不及換衣服,衣服髒髒的。他們有點擔心,「不體面」的爸爸媽媽會讓孩子沒面子,怕其他小孩子笑話他。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肆無忌憚的厭惡自己的媽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如果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時,就要考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
  • 揭孩子短,對孩子不尊重!能帶來這麼多重危害
    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被愛,被保護,他們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表姐家孩子希希上二年級了,平時都按時完成作業,成績在班上也處於上遊水平。然而,這一次希希的測評考試卻沒考好。表姐在和其他家長聊天時,當著孩子的面在家長們面前抱怨:「這孩子怎麼可以考得這麼差呢?她本來就不聰明,平時還不花多點時間來看書,前兩天還吵著要去公園玩。」
  • 孩子也要面子,要想讓孩子更自信,就要注意這3件事情
    ,在外邊稍微有些不聽話,就在外邊當著陌生人打罵孩子,甚至會把孩子的缺點一一數落一遍。其實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段時間都是很淘氣的,因為那是他們的世界,越是人多的時候就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要給孩子留面子。我們要告訴他,人越多越不能任性,如果真的需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就回家教育,不要在外面。在外面打罵孩子,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很難為情,還會讓孩子覺得很難看。如果孩子稍大一點的話,那就會對父母產生一些恨意。
  • 日本孩子最尊重的人是父母?中國孩子卻不是!值得深思!建議收藏
    >,儘管他們可以為孩子傾盡所有,卻很難得到孩子的尊重。1、經常埋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長,是得不到尊重的,如果僅是因為孩子不清楚是非原則,他們會耐心地給孩子講解,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 《這不是你的錯》:童年處理不當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原來,在童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感&34;,真的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是會讓孩子自卑一生。一、有關&34;的那些事1、&34;到底是什麼對於&34;這一詞,貝弗莉·恩格爾是這樣解釋的:消極的自我評價,以及主觀上的自我貶低和否定以及人在遭受身體和情感上的虐待,會產生羞恥感
  • 想讓孩子能「自覺學習」,建議從「羞恥感」下手,輕鬆事半功倍
    他們只認為學習只是一項任務,是父母教給孩子的一項任務,孩子們認為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玩耍,因此他們對這項學習以及對學習的理解沒有正確的認識仍然很狹窄。2.主動性差孩子的主動意識很差。每次孩子的家庭作業需要父母的監督和脅迫時,孩子會逐漸養成一種依賴,他們的主動意識會變得很差,導致他們沒有父母的監督。在這種情況下,您會不學習。
  • 心理學:童年受到身體、語言、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後會有羞恥感
    當父母虐待、打罵、辱罵孩子的時候,毫無抵抗力的孩子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恥感。 從人性角度講,弱小年幼的孩子永遠只會渴望一樣東西,那就是得到他賴以生存的父母的疼愛和接納,在孩子完全不成熟的認知體系裡,他的父母是這世間最為權威、最為珍貴的存在。
  • 培養孩子自信 要給足孩子「面子」
    不少家長都羨慕那些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其實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想要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父母們一定要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和信任孩子,表揚孩子點滴進步。
  • 夜丶不要輕易觸動孩子的羞恥感
    孩子一旦全盤接受了父母的負面評價,就會在強烈的羞恥感中對自己喪失信心,總是處於被動、防禦、順從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心理的失衡與教育的偏差。倘若常利用孩子的羞恥感進行管教,孩子會痛苦地發現自己被暴露在外界負面的評價中,且總是被仔細審視與評判。因此,他們往往會發展出負向自我意識、壓抑或敵對的性格和沉默寡言的特質,長大以後更容易陷入自卑,覺得自己缺乏吸引力,不受人歡迎。
  • 孩子的面子,就是父母的體面
    原來,只是這樣,孩子便會對我們心存感激。每個人天生都會在乎自己的名譽與尊嚴,我們如此,孩子亦是如此。既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孩子的鏡子,那麼,尊重孩子的臉面,就是保有我們的體面。單獨教育無論什麼情況,父母都不要在外人面前落孩子面子,包括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教育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人格。
  • 孩子犯錯不要怕,巧妙引導孩子的羞恥感,讓孩子受益一生
    文 | 文茵媽媽輕點右上角,歡迎關注,育兒那些趣事,我們一起聊會自我反省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的成長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鳳凰涅槃,羽化成蝶都有一個努力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教育專家指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可以簡單地判斷好壞,與此同時,自尊心和羞恥感也在慢慢建立。當孩子做錯了事,他們感到不自然的同時也會感到羞愧,只是不同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罷了。家長如何啟發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感,促使孩子進行自我反省,然後自己下定決心改正。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會反省的孩子,能夠反思自己的言行,能置身事外地觀察自我的狀態,這樣一來,更能體會父母的感受。
  • 面對孩子失控:別顧了自己的「面子」,卻傷到孩子的「裡子」
    、調皮、不尊重他人。如果家長管教無方,自然會導致他的這種行為被強化。放縱自然不可取,簡單粗暴地壓制也會帶來問題。很多時候,顧了家長的「面子」,傷到的卻是孩子的「裡子」——毀損孩子的自尊與自我價值感。5、給孩子一個擁抱有時讓孩子安靜下來只需要一個動作——擁抱。擁抱會使人體釋放一種叫做催產素的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讓擁抱的兩個人感覺更加親近。通過這個動作向孩子傳遞你和他是一起的,你願意幫他克服一些痛苦,你沒有忽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