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需要「面子」
上小學二年級的西西經常說謊。他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以至於沉浸其中忘了寫作業。他媽媽每次說:「做完作業再看吧!」他都回答:「我已經做完作業了!」當他媽媽晚上檢查作業時,經常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有寫完作業。
但西西從來不承認自己說了謊。並且總是振振有詞:「我忘了,我馬上去做!」媽媽很生氣,有時很想教訓他,但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這位善良的媽媽總是忍下去。
有一次,媽媽情緒很不好,對西西發火說:「你這孩子總是說謊,好多次,你說謊,媽媽沒有揭穿你,可是你想說謊到什麼時候呢!」西西紅著臉,一句話也說不說來,他覺得自己就是媽媽說的壞孩子。
聰明的媽媽看到兒子的樣子,意識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輕輕地說:「西西,只要你以後不說謊,媽媽絕對不會怪你的。想一想,如何才能不說謊,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西西聽媽媽這麼說,知道媽媽沒把他當壞孩子,他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他告訴媽媽:「以後我要先寫完作業,再看動畫片。」
「但是想遵守諾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媽媽擔心你不能遵守諾言。西西,每次做完作業後告訴媽媽好嗎?」
「嗯,媽媽,我寫完後告訴您,然後再去做別的事。」
媽媽欣慰地笑了,她為西西接受自己的建議感到很高興。
其實這位聰明的媽媽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足了孩子面子而已。簡單的方法就能改變孩子說謊的習慣。但那些整日苦口婆心的父母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習慣。
經常得不到尊重會降低孩子的羞恥感
每個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恥感的,即便是嬰兒,從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識別「好臉」、「壞臉」。給他好臉,他會笑;對他橫眉豎眼,他馬上會哭。可見人都有自尊。所謂「厚臉皮」的人,都是由於後天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久而久之,羞恥感逐漸降低,而形成的。這就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厚臉皮」效應。
父母如果無視孩子的自尊,動輒就當眾辱罵、訓斥,傷害孩子的「面子」,日久天長,孩子就會「破罐子破摔」,他們不但不會改變,反而臉皮越來越厚,經常犯錯,甚至屢教不改。他們的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心態也會消失殆盡。在他們心裡,會形成「啊,我是壞孩子!」「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事情呢!」「我簡直是太笨了!」這種不斷的自我否定最終使得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
只有給足孩子面子,他才會自信
在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要小心「厚臉皮效應」,對孩子以鼓勵和誇獎為主,以批評為輔,同時要注意批評的火候和方法。
那些為孩子的錯誤而煩惱的媽媽們,在您指責錯誤之前,請考慮是否給孩子「面子」,與其教訓批評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不妨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給足孩子面子,他才會自信,進而自覺改變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