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咖啡,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
愛咖啡,讓我們聚在一起!
阿啡微信個人號:acoffee520,歡迎投稿交流
【阿啡導讀】
從接觸咖啡開始,阿啡是一直排斥貓屎咖啡,總覺得那屎玩意兒就是個噱頭,讓有錢不懂咖啡又愛裝面子的壕喝的,這次上海咖啡展,也有幸遇見了來自香港的Patrick Tam,在展會上我們用粵語交流甚歡,對於咖啡也有很多相同的觀點,以下的文章,就來自Patrick Tam,他從杯測師的角度,指出貓屎咖啡還有象屎咖啡這些所謂的「奢侈咖啡」的真相,如果你也是咖啡人,請分享給更多人,一起來拒喝貓屎咖啡象屎咖啡,精品咖啡的浪潮裡,不需要這些屎玩意!
貓屎虐畜真相現 象牙偽善苦不和
近日報章報道,某五星級酒店響應亞太善待動物組織(PETA Asia-Pacific)的呼籲,決定停售以不人道方式生產的麝香貓咖啡(俗稱貓屎咖啡),並再次牽起了公眾對保護動物的關注。PETA 派遣臥底深入農場,把種種虐畜真相拍下。他們更從農民口中套出,要量產野生貓屎咖啡,是幾近不可能的。至於所謂「百分百野生」的招紙,只是一道晃子:麝香貓被捕前來自野生,關在鐵籠三年,不停被餵飼和排洩咖啡核,釋放後可能因為營養不良,心理創傷等問題(zoochosis) ,適應不了大自然而死亡。
老人家教訓,買海魚,先要看魚咀;在魚排的養魚,因為常撞到圍網而受傷。魚咀齊整,才是野生。作為消費者,她關心的,是魚兒有否足夠空間遊戈,肉質是否扎實爽口。雞場裡的雞,也是被關在籠𥚃當生蛋機器。買走地雞蛋 (free range eggs) 的人,大概並非在乎雞隻的福利,而是質素。筆者反對貓屎咖啡,不單是因為人道立場。更重要的,是作為杯測師,它的味道,並不合格。
現時精品業界的共識是:「貓屎咖啡,是品質差劣的咖啡。」
商業炒作:「下三爛」包裝成「上品」
動物在進食咖啡果後,不被消化的果核經過腸道發酵排出體外。以此法「天然」處理的咖啡豆,原是農民從泥濘中收集,並留給自己「享用」的下欄。但經過傳媒的刻意包裝、美化,現已成為美餚。大眾墮入商人陷阱的原因,無非是對真正優質的咖啡缺乏認知。
青草膠布味 口感粗糙
本地報章以「香溢」、「絕響」來形容該報道,只會粉飾貓屎咖啡的傳說。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傳訊經理Lilly Kubota早在2011年已撰文列出三點結論:1. 最好的貓屎咖啡也比不上最低分的精品咖啡 2. 最正宗的貓屎咖啡產自困在籠內的麝香貓 3. 消費者買到的,大多是假貨。同年,杯測師 Stephen Vicks 在咖啡網頁發表杯測報告「在四個樣本中有兩個分別帶有黴味和苯酚味(phenol) 瑕疵,其餘的兩杯,令人聯想到青草,藥水膠布,碘酒和生蠔,口感粗糙。」可見消費者買的不是質素,而是噱頭(They pay a premium for the story, not quality)。
雖然業界普遍接納SCAA的觀點。但仍然有人死心不息希望藉此發財。筆者知道有人為了替貓屎咖啡正名而去考取杯測師資格。無奈樣本內的異味,怎樣也逃不過杯測這一關。
象屎咖啡
在來自保護動物團體的壓力接踵而至之際,某加拿大商人從動物腸道取得靈感,推出了象糞咖啡(後改黑象牙咖啡 Black Ivory Coffee )。負責生產的,是位於泰國北部金三角亞洲大象基金(The Golden Triangle Asian Elephant Foundation)的三十頭大象。除了青草和香蕉,它們每日的飼料,還包括了比例不明的阿拉比卡咖啡果。
以大象作為代工機器,確實是妙著。它們體型龐大,每日所消費的食物比麝香貓多,排糞量也較高。生產商更在「大象是素食動物」這點落手,吹噓它們的腸道較純淨,香蕉的糖分在慢長的發酵過程時會令咖啡豆苦味更低,香味更醇云云。筆者認為,在素食動物的飼料加入咖啡果,比強迫肉食的麝香貓「轉行食素」更功德。但以上述論點去支持「象糞比貓糞香」,則教人不敢恭維。要生產1公斤象糞咖啡,需要投入33公斤咖啡果。當中有不少被咬碎,或是在草叢中遺失。工人們會把咖啡豆從糞堆撿拾、洗淨,並將瑕疵剔除。如此罕有的食物,售價自然不菲:一磅熟豆,盛惠500美元。現只有在馬爾地夫、阿布達比和泰國少數五星級渡假酒店提供。
淡淡的青草味……
有關「腸道酵素能減少引致苦澀的蛋白質」這理論,是經不起科學推㪣的:咖啡的苦味成因有很多,由種植處理,到烘焙沖煮,每個步驟皆可引致。退一步假設,若此一種「苦澀蛋白質」確實存在,在高達攝氏200度的炒豆爐內,它也會受到馬列效應(Maillard reaction)影響而重組,味道會一變再變:苦的,可能分解昇華,而原先不苦的,亦可因燒焦了而變得苦澀。
從網頁廣告可見,酒店員工在為客人泡製每杯價值50美元的象糞咖啡咖啡之前,必須經過販豆商培訓:以高階的 Lido 手磨器和19世紀的比利時平衡虹吸壼(balancing syphon) 即席表演,氣勢十足。雖然前者確是現今市場上手磨器的頂級,但以可視為古董的比利時壼作萃取,就像帶算盤考會考數學科:可觀性有餘,但做作心居多。現代的咖啡萃取追求量化,漂亮的擺設,不及一個漏鬥,一個磅與及一壼水般清脆利落。
該公司老闆相當重視產品在網上的評價。當有人在咖啡討論區提到象糞咖啡時,他總會以實名留言,介紹象糞咖啡的好處。除了「低苦,罕有,人道」的所謂賣點外,更強調會將百分之八利潤捐贈予負責生產咖啡的大象保育場。而受惠的基金董事也極力配合,發表聲明強調大象的身體並不會受咖啡因影響。他們解釋,咖啡因鎖在核內,並不會被大象身體吸收。此畫蛇添足之舉反而自打咀巴:業界都知道,由樹葉到果實,整個咖啡果都含有咖啡因。Cascara 果茶含有咖啡因,而它正是來自曬乾了的咖啡果肉。而且咖啡因水溶性高,必然會在消化過程中滲出。低因咖啡的其中一種製法(Swiss water), 就是以水把豆中的咖啡因浸出。所謂鎖在核內之說,凸顯了商人的無知。
招紙上寫道「黑象牙咖啡帶有淡淡的草青味⋯⋯」,也許他不知道在杯測師眼中,草青味,是烘焙不當的負面形容詞。
——end——
【關於作者】
本文為香港知名咖啡人Patrick Tam所寫,他是香港首批SCAA及SCAE認證咖啡師,杯測師,CoE咖啡比賽國際評委,專欄作家,也是香港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
【關於版權】
本文於2013年4月11日刊登於《香港明報》上,原標題《貓屎虐畜真相現 象牙偽善苦不和》,並授權「咖啡精品生活」發布,如需轉載,請完整註明版權資訊及出處:「咖啡精品生活:咖啡文化傳播第一平臺。微信號:like_coffee 」。
【延伸閱讀】
回復「無罪」,看「咖啡無罪的101個理由」
回復「健康」,看「你造嗎?咖啡遠比想像中健康!」
回復「電影」,看「一部關於咖啡的電影,誠意推薦」
回復「黑咖啡」,看「咖啡控必看視頻《黑咖啡》」
阿啡出品,必屬精品,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咖啡精品生活》微信公眾號,
愛咖啡愛生活的人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