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朱麗珍 通訊員 於豔豔
今天開始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而且今年是「超長待機」長達40天。不過,杭州最近的天氣卻是涼涼,讓人感受不到三伏天的威力。
但前幾天,義烏一度進入過「烤爐」模式,氣溫竄至37℃,而日中的室外溫度更是飆升至40℃以上。7月13日這天,義烏復元醫院急診室就收治了5名熱射病人,入夏這半個月來,醫院急診室已先後收治了12名熱射患者。
三伏天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急救措施需要掌握?我們都請醫生來說說。
圖片來源於CFP
有人熱暈倒在街頭,有人熱到體溫計「爆表」
7月13日12點39分,義烏一位老人暈倒在街頭。義烏市復元醫院急救人員趕到現場進行緊急評估,發現老人體溫已高達41.8 ℃,立即被送往復元醫院急診搶救室。
14分鐘後,老人被送至搶救室,因患者無家屬陪同且病情危重,醫院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為患者診治。
入科時,患者意識呈淺昏迷狀態,皮溫高,後背、四肢均有燙傷的痕跡,測體溫仍高達40.5°C。
初步評估後,急診內科醫生考慮患者為熱射病,邀請ICU醫生協助搶救,同時採取冰鹽水快速靜脈滴注及灌腸、全身冷療等降溫措施,並給予氣管插管以保持氣道通暢,補液、急查血氣和肝腎功能等,為預防患者出現橫紋肌溶解、腎功能損傷,醫囑予觀測尿液顏色、尿量,定期複查腎功能。
直到13:40,患者生命體徵慢慢平穩,再測量體溫37.1°C,被送往重症監護室進一步治療。
與此同時,急診科醫護人員也在為老人尋找家屬,將相關情況報告醫院總值班、稠江派出所。
當晚,負責救治這位老人的急診內科醫生王能兵無意中在微信群中看到一則尋人啟示推文,發現推文中走失的老人與患者有些相似,便即刻聯繫ICU,證實了這名患者確為失蹤老人。
同一天,來自貴州的小王,因趕工期,大中午仍在工地幹泥水活,太陽直曬,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
下午一點多,正在工地作業的他,突然覺得手腳無力、頭暈、呼吸困難,稍作休息了一下,但還是沒有改善,症狀甚至不斷加重。工友們發現後,立即把他送往醫院。
在急診室,小王的意識已經逐漸模糊。體溫計上限是42℃,由於小王體溫太高,體溫計直接「爆表」。醫護人員立即對他採取補液、升壓等搶救措施。最終經過幾小時的治療,小王逐漸好轉,後回家休養。
圖片來源於CFP
了解一點關於三伏天的小知識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溼的天氣。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多器官功能受損的一種疾病。
「近日,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熱射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在接診中,我們還發現有些老人為了節省電費,不捨得開空調在家中熱暈的;也有的白天持續高溫,傍晚出門依舊被熱中暑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工作,有不適要立即就醫。」義烏復元醫院急診科主任高慶林說。
醫生也提醒廣大市民,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要注意去陰涼通風的環境下休息,多飲水,用冷毛巾擦拭全身。如高溫下出現昏迷的現象,應立即將昏迷人員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冷水反覆擦拭皮膚,撥打120,快速將病人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如不得不在高溫下工作,出現心跳加速、喘不過氣、頭暈、心慌等情況,需立即停止作業,尋找一個陰涼的地方,及時休息。千萬不可因忽視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三伏天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果蔬,外出活動要帶好防暑裝備,及時補充水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