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_南報網

2020-12-19 南報網

2020-12-14 08:1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命運與共」展覽再現拉貝及家族與中國跨越83年的感人故事,不少照片是首次展出

市民正在參觀《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83年前,就在這裡,拉貝戴著頭盔,聽著電話,冒著生命危險收容了前來避難的眾多中國難民,也留下了他聞名於世的《拉貝日記》。這扇大門也由此成為災難中人們的希望之門、生命之門。 

完整展現拉貝從德國來到中國的經歷

進入「拉貝之門」,就是展覽的前言和3個主體部分,分別為「漢堡之子·中國之緣」「留在南京·伸以援手」「不忘拉貝·大愛永恆」。展覽用70多幅圖片和40多件展品,向觀眾講述了約翰·拉貝的生平故事。

約翰·拉貝68年的人生中,近一半的歲月在中國度過或與中國有關。在「漢堡之子·中國之緣」這一部分,運用了時間軸的呈現方式,穿插有代表性的圖片,將1882年拉貝在德國漢堡出生到1938年拉貝離開南京的56年時光濃縮其中,包括了拉貝的出生家庭、少年時代、非洲經歷以及先後在中國北京、天津和南京的工作和生活的故事。這一部分在以往的相關展覽中較少涉及,不少照片是首次在紀念館展出,向觀眾展現了從德國來到中國的拉貝,從青年到中年的拉貝。 

在「留在南京·伸以援手」這一部分,展示了拉貝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開放住宅救助難民、拉貝與難民之間的互相感激,以及重要的歷史資料——《拉貝日記》的公布和出版經過。展覽摘錄了拉貝在日記裡的一段話:「我們難道不應該設法幫助他們嗎?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同胞呢?」這一連串的發問,表達了拉貝對南京民眾的同情,在他的心中,已經把朝夕相處6年多的南京人,當作自己的同胞一般,所以,他決定留下來,幫助南京市民渡過難關。因為拉貝的德國人身份,他被同事們一致推舉為人道主義救援機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 

拉貝救助南京難民,南京人也對他感恩援助 

在「不忘拉貝·大愛永恆」這一部分,介紹了戰後拉貝回到德國後的狀況,拉貝家族與中國的友誼以及拉貝精神在當代的意義。其中,展覽還介紹了南京對拉貝一家的援助。 

當戰後拉貝一家生活困頓的消息傳到南京時,南京市成立了勸捐委員會,當時還不富裕的南京人用捐款購買了奶粉、香腸、咖啡、黃油和果醬等食品,輾轉寄給拉貝。展覽展示了南京市檔案館提供的當年援助拉貝的相關信件,這些檔案生動訴說了南京市民不忘拉貝的感恩之情。 

展覽中,觀眾還會看到很多拉貝與中國之間友誼長存的事例,如拉貝家族將拉貝的墓碑捐贈給南京保存,南京市政府出資修繕並續租了柏林的拉貝墓地,拉貝的故居成為了拉貝紀念館,拉貝的後人參觀拉貝故居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根據《拉貝日記》編排的歌劇《拉貝日記》在拉貝的家鄉演出,每年11月南京都會舉辦「感恩·南京安全區」國際和平徒步,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以拉貝為代表的國際友人的感謝和敬意。 

此外,展覽還以專題形式展示了《拉貝日記》的發現和出版。觀眾可以看到,拉貝的外孫女萊因哈特1996年在紐約公布拉貝日記的照片,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拉貝日記》在當時引發了轟動。近年來,《拉貝日記》被翻譯為中文、英文、日文等多個版本。2017年,拉貝之孫託馬斯·拉貝將《拉貝日記》南京卷《敵機飛臨南京》捐贈給中央檔案館,並在南京出版了影印本,成為人們了解和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的重要文獻。 

對「勿忘國恥,吾輩自強」更多了一份理解 

陳文書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受約翰·馬吉牧師之邀,擔任了約翰·拉貝先生的助理,幫助拉貝了解各難民收容所的實時情況,並且與糧食委員會副主任休伯特·索恩一起為安全區運送糧食。展覽開幕當天,陳文書之孫陳詩皓也來到現場,他告訴記者,在兒時就聽父輩講述祖父母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故事,也因此對「勿忘國恥,吾輩自強」更多了一份理解。「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記住在至暗時刻曾經對我們施以援手的國際友人;也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記住浩劫中留守危城的同胞。他們是有愛國熱情的人,為了援助他人,他們曾奮不顧身。」 

南京市民劉通告訴記者,看了這場展覽有很多感受,不僅詳細了解了拉貝先生在大屠殺期間對中國難民的無私幫助,同時也再一次深刻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作為當代年輕人,我們更應該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珍愛和平,不忘歷史,多為國家的富強做貢獻。」劉通說。 

南報融媒體記者 餘夢嬌

相關焦點

  • 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83年前,就在這裡,拉貝戴著頭盔,聽著電話,冒著生命危險收容了前來避難的眾多中國難民,也留下了他聞名於世的《拉貝日記》。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這扇「拉貝之門」,曾是「生命之門」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攝  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命運與共——約翰·拉貝及家族與中國的友誼》展覽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展覽複製了位於廣州路小粉橋1號拉貝故居內的「拉貝之門」,以此為展覽入口。
  • 用國潮打開一扇長三角文化之門
    古戲臺上,越劇、崑曲、滬劇、淮劇、黃梅戲、評彈……長三角代表劇種的戲曲名家薈聚;大觀樓前,二十多家老字號與非遺輪番展現時尚國潮魅力,滬蘇浙皖文化交匯,傳承與創新交融,在青浦這塊有著七千年歷史的土地上共同推開了一扇文化之門。「看江山在望中,一團簫管香風送。」在江南國潮節戲曲名家薈一開場,隨著崑曲《浣紗記》的響起,讓身處江南園林實景的每一位觀眾沉醉於戲韻之中。
  • 打開4扇「親子溝通之門」的金鑰匙,賊好用
    孩子一路成長,內心有一扇扇的門,至少四扇:感受之門、事件之門、成績之門,打招呼之門。最初,這些門都是完全敞開的,父母出入暢通無阻。於是,孩子就選擇不再在父母面前表達感受,感受之門便關上了。當父母一再否定、打斷孩子講話,不聽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這又讓孩子做出一個判斷:我爸媽不懂我,以後不跟他們說了。事件之門慢慢關閉。
  • 基礎入門|入法之門與入道之門
    沒辦法,非常想跟上老師這課程,但是就是契入不了。我把我的課程講到一個階段,現在《楞嚴經七辯徵心十番顯見》基本上就要結束了,所以說現在我面對老學員的課程基本上告一段落了,那麼現在就想著給最新結緣的學員們好好講講法。今天這個課程,我要跟大家把緣起說一下,然後把我要講的內容跟大家講一下,順便我們也等一等已經報了名還沒有來的學員。我們這個課程呢,現在你們看到的空著的座位,全部都是報了名的學員。
  • 重製版《惡魔之魂》裡,出現了一扇打不開的門
    又一場魂學家們的盛宴《惡魔之魂》的重製版裡,出現了一扇門。它隱藏在遊戲中一個狹長隧道的最末端,在幾個瓶瓶罐罐背後,需要用武器劈開隱藏門才會出現。但這扇鐵質的厚重的大門,無論用什麼方式都無法打開。而《惡魔之魂》,這款誕生於2009年PS3時代魂系列的老前輩,其重製版作為PS5的首發遊戲之一,帶著次世代特有的細膩回到玩家們的視線中的時候,自然是被寄予了厚望。尤其是當玩家們在遊戲中發現了這扇打不開的門並不存在PS3原版的《惡魔之魂》中時。
  • 旅遊景點:興仁之門
    興仁之門是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鍾路區的一座城門,落成於1396年,1963年1月21日被定為韓國第一號寶物。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期間這座城門經過多次修建,但原型一直保存到現在。如今這座城門已禁止通行,但它的俗名東大門已廣為人知,很多遊客都會慕名而來拍照留念。
  • 佳作|大學的門與路
    的確如此,大學的門已經敞開,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來,我們不該呆在原地被動地接受未來,而應該勇敢地擁抱未來,雖然知道這充滿未知的世界有太多不定數,但也要盡情享受這沒有答案的人生。大學是我們學習探索的又一個人生舞臺,這時我們不用再像跑馬拉松一樣仿佛要耗盡生命的拼搏,而是要放慢腳步,在路上尋找過去的影子,和那些曾經美麗的憧憬與願望,讓它們和現在的腳步一深一淺地融合,前往下一扇人生之門。
  • 《尋夢環遊記》:打開「死亡之門」,解開生命「密碼」
    只有意識到死亡的存在,人們才懂得去考究生命的本質。這也是為什麼「好死」這個問題難以回應的所在,因為回應這個問題的不是巧妙的言語,嚴謹的邏輯,而是人在一生時空中的踐行。對積極向上的生命而言,死亡在大部分人看來是一個消極的命題,死亡意味著結束,死亡意味著失去,死亡意味著告別。
  • 民進黨正堵住和平之門 開啟戰爭之鎖?
    民進黨正堵住和平之門 開啟戰爭之鎖?  「大華網絡報」4月5日發表點評文章說,民進黨當局正在積極準備修改「兩岸關係條例」,以全球所獨有的超高門檻來阻擋未來兩岸之間具有政治性質的協議。如此實在令人不得不擔心,當兩岸和平之門被堵住時,兩岸戰爭之鎖將被開啟。  民進黨將以三道門檻來阻擋任何具有政治性質的兩岸協議,甚至漫無標準而可任意視之為政治語言如「九二共識」等文字列入協議時,亦可能遭受這些門檻所擋。這樣只會排除兩岸化解政治分歧的可能性,固化雙方矛盾的根源,加上兩岸綜合實力的落差逐日擴大,此一問題對臺灣非常不利。
  • 浙江蒼南書記談「美麗南大門」:繁榮、形象、開放之門
    24日,在「海峽兩岸媒體走進浙江蒼南」活動中,浙江省溫州市政協副主席、蒼南縣委書記黃壽龍向海峽兩岸媒體釋疑何為「美麗南大門」,他表示,建設浙江美麗南大門,讓蒼南早日成為一座擁有繁榮之門、形象之門、開放之門的現代化魅力新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對蒼南的殷切期望。
  • 多媒體教室之音樂教室,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扇音樂之門
    這一名言不僅說明了要成為一個充滿智慧有所作為的人,不能不學習音樂,也說明了音樂教育具有其它學習無法替代的作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音樂教育也是操碎了心:孩子幾歲開始學習音樂最合適呢?孩子沒有接觸過樂器,到底選擇什麼開始學習呢?孩子能不能堅持下去.......
  • 趙燕芳:給鄉村孩子開啟一扇精神財富之門
    「就像現在的董卿一樣」,給鄉村孩子開啟了一扇精神財富之門  1994年,她在離家30多裡地的濱北鎮教高中。既是班主任,也在德育處、校團委兼職,同時教授兩個班的英語。那時候沒有暖氣,天出奇得冷。她所在的這所學校生源是來自方圓十幾裡的村子。孩子們周一騎著自行車到校時,都會帶著一布袋饅頭還有自家醃製的鹹菜。學校分給趙燕芳的宿舍帶著一個很小的廚房,這裡就成了他們班那些正在長個子的男孩子們常來的地方。中秋佳節大家一起吃月餅,清明時節來吃染得通紅的煮雞蛋。  現任職濱州農商銀行黨群企劃部的尚學亮每次工作有了成績,第一時間都想著給趙燕芳匯報。他說,當時的趙燕芳溫暖了全班41名同學的心。
  • 裝修攻略之門篇丨原來門的裝修,也有這麼多的門道啊!
    一扇好的門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守護我們的家。新家裝修的時候我們都會很慎重地選擇到底那種門更適合家裡。但是小編發現不少人對門的材質不清楚,從而導致盲目的選擇。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好好說說有關門的知識。門的分類很多,從門的用途來分,有兩種:一,入戶門:就是進入房屋的第一道門,也叫進戶門。入戶門是進入房屋的第一個關口,當然其防盜性能要更高。
  • 3.23蒸汽之都全面開啟《不思議迷宮》創世之門大揭秘
    遊戲最大彩蛋全面揭秘,《不思議迷宮》「創世之門」3月23日隨蒸汽之都一同開放。屆時迷宮內最偉大的冒險者們才有機會將它開啟,隱藏在這扇巨門之內的秘密不久將會公諸於世。
  • 玄牝之門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這段話比較難理解,謎題很多。首先,穀神是什麼?過去據高亨說:穀神者,道之別名也。谷讀為轂,《爾雅·釋言》:「轂,生也。」《廣雅·釋詁》:「轂,養也。」穀神者,生養之神。
  • 藏在深閨的溫州南雁門風景名勝區
    南雁門被稱為南雁蕩山風光之門戶,歷史上,曾編入《南雁蕩山志》和《鳳山志》,馳名中外。1980年冬,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青山寺額並書華東師範大學蘇淵雷教授對荊山東寶和西寶的贊聯:「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
  • 武大南三門有個網紅書店:斑駁木門,不裝修破敗景象
    武漢大學南三門附近,藏著一家奇怪的舊書店,兩扇斑駁的淺黃色舊木門在一溜的卷閘門陣列中格外顯眼,這家書店便是書友圈中有名的又合書舍。
  • 「不可忘卻的記憶」閱讀尋訪行動走進拉貝故居 銘記暴行中的善舉...
    龍虎網訊 (記者 吳威 單俊哲 攝影 馬義超)「在人類戰爭史上,總有一些人,像燈塔一樣,為身處黑暗恐怖裡的人們帶來光明與和平的曙光……」今天(12月5日)上午,在廣州路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前,充滿深情的朗誦聲響起,「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四季)第二場活動在這裡舉行。
  • 紀念拉貝|拯救南京25萬中國難民的「南京好人」,值得我們銘記!
    《拉貝日記》二、《拉貝日記》——還原大愛與擔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曾口述:「拉貝是一個商人,不是兵,但是他利用他的特殊地位保護我們中國人。當時只要遇到了麻煩,中國人就去找拉貝,他立刻就來。拉貝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和日本人談判……當時我們完全不知道拉貝是納粹黨黨員。不管他是不是納粹黨員,這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但拉貝是一個好人,我們將永遠懷念他。中國人都是這樣的,只要你為他們做了一點事,他們就會給予十倍的報答。那時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同日本人談判。要是沒有拉貝,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被日本人殺害。拉貝救了很多很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