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試點半年多,記者調查發現四色分類垃圾桶安裝、使用率都不高
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自今年起啟動和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至今已過去了半年多。7月14日,記者在城區走訪看到,各區已開始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但四色分類垃圾桶安裝的數量並不多。那麼,我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面臨著哪些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城區大部分小區仍使用普通垃圾桶
7月14日,記者在城區走訪看到,目前絕大多數小區裡使用的還是普通綠色垃圾桶,四色分類垃圾桶的安裝和使用率並不高。
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使用的是普通的綠色垃圾桶,桶內的垃圾仍以混裝為主。經濟區金都花園小區使用的也是普通綠色垃圾桶。
隨後,記者來到了經濟區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友誼小區,看到這裡設置了專門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區,並擺放了四色分類垃圾桶。記者打開發現,除了綠色的廚餘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裡裝了垃圾,另外兩個垃圾桶幾乎空著,沒有利用起來。
在濰城區十笏園小區,垃圾桶以普通綠色垃圾桶為主,裡面的生活垃圾也沒有進行分類。
當天,記者走訪了奎文區的虞河生活城、伯爵莊園、盛世·御景苑、印象·濰州等小區看到,這些小區裡雖然沒有安裝專門的四色分類垃圾桶,但都在垃圾桶上貼了分類標識,對不同垃圾桶的作用進行了分類區分。
四色分類垃圾桶的實際使用率不高
為何小區裡四色分類垃圾桶的安裝和使用率不高?不少市民對此提出了質疑和看法。
高新區秋月園小區居民劉先生表示,雖然我市開始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但實際上廣大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還比較低,目前在小區裡多數還是普通的綠色生活垃圾桶,市民都把垃圾混裝投放。如果能大規模安裝、使用四色分類垃圾桶,就能讓市民更清晰直觀地了解垃圾分類,利於引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小區裡安裝了智能回收設備,他會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攢起來,投放到智能回收設備中,而普通的生活垃圾還是全都扔到小區裡的綠色垃圾桶中。
李先生坦言,他感覺即便小區裡安裝了四色分類垃圾桶,作用也不會很大,「除非在家裡就把各種垃圾區分好,不然誰會到了垃圾桶邊上再進行分類,不太現實。」
家住經濟區友誼小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小區裡設置的四色分類垃圾桶,常用的就是綠色和灰色垃圾桶。「一般居民家裡不會大量產生有害垃圾,所以紅色的有害垃圾桶一般都閒著。現在我們小區裡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都有專門的企業回收,所以有害垃圾桶更多的是放在這裡當宣傳品用,實際使用率不高。」劉女士說。
目前我市還無法單獨處理廚餘垃圾
根據《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相關要求,對於城市居民生活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來進行分類,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實施廚餘垃圾分類。
據負責經濟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相關企業負責人介紹,很多市民認為既然我市已經開始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就要大批量安裝四色分類垃圾桶。實際上,我市目前對於居民生活區的生活垃圾分類暫時還是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類來進行分類。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市末端的垃圾處理能力還達不到四類分類的要求,所以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還是混裝處理。
該負責人介紹,如果進行廚餘垃圾分類,首先居民在家裡就要將廚餘垃圾單獨裝,末端還要建設集中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項目,這樣才能及時對廚餘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我市還沒有建成該項目,無法對廚餘垃圾進行單獨處理。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都是經由環衛部門統一運輸到濱海區,進行焚燒發電處理,對資源進行再利用。
奎文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在轄區內推廣生活垃圾分類,他們先期採購了550個四色分類垃圾桶,安裝在了首批試點小區內。同時,他們要求各小區在垃圾桶上進行分類標識,以此來引導居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
「目前各小區裡使用的垃圾桶,雖不是四色分類垃圾桶,但多數都可以正常使用,這種情況下進行淘汰,會造成資源浪費。」該負責人說,他們會引導小區物業和社區等部門,在現有的生活垃圾桶到達使用壽命後,逐漸替換成標準的四色分類垃圾桶。
居民習慣、處置手段等都需逐步解決
按照《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今年是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啟動和試點階段,明年是分類體系建設階段。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擴大到全市。
因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城區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截至目前,奎文區、濰城區、經濟區、高新區等均已啟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其中,奎文區工作推進較快,已在9個公共機構和8個街道的96個小區啟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奎文區探索的是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類新模式,通過在小區裡安裝智能回收系統,直接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納入智能回收系統,目前每月回收可回收物近500噸;建設了1處6000平方米的回收終端分揀廠,每日分揀能力可達50萬噸;建成了7處垃圾暫存點。為了讓廣大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奎文區專門組建了講師團開展志願宣講和現場指導,同時印發宣傳單頁,普及垃圾分類理念。
濰城區、高新區採用的垃圾分類模式與奎文區基本相同,目前正在推進中。經濟區也試點了「線上預約、上門回收」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目前,我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還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市民垃圾混裝投放的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還處於「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階段。另外,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處置手段,處置能力不足,也影響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我市雖出臺了《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但缺乏約束手段,對於不進行垃圾分類的企業、居民,暫時只能勸導引導,無法處罰。這些問題都亟需在將來的試點探索中逐步解決。本報記者 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