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課 婚姻敏感期
上節課我講了情感敏感情,這節課我再來講一個跟情感發展有很大關聯的敏感期——婚姻敏感期。
孩子四歲左右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個讓媽媽爸爸措手不及的新情況,就是突然要跟自己的父母或者幼兒園的老師或者某個小夥伴結婚,而且處在婚姻敏感期的兒童要跟誰結婚這件事是非常樂意和他人分享的,而且談論的時候還是一本正經,很多父母被弄得哭笑不得,忍不住琢磨孩子這是怎麼啦?其實這是兒童進入了婚姻敏感期的表現,是情感正常發展的表現,我們沒有必要過度擔心。
比如我們幼兒園的老師曾經給我講述過一個關於小姑娘薇薇和小男孩兒菜菜的故事,老師跟我說有一段時間薇薇只和菜菜一起玩,一天菜菜沒有來幼兒園薇薇就看起來有些不開心,她對老師說「自己長大後要穿身上那件粉色帶帽的風衣,還要戴著帽子,美美的就像穿婚紗一樣」,於是老師問薇薇「那你為什麼不直接穿婚紗呢」?薇薇特別認真的跟老師說:「媽媽還沒有給我買,我的男朋友也沒有錢,我的朋友是菜菜,他是我的王子,我是他的公主」。老師也認真的問薇薇:「那你愛菜菜嗎」?薇薇嚴肅地回答說:「愛」。老師又問:「那他愛你嗎」?薇薇想了想說:「不知道」。老師繼續問薇薇說:「如果你愛他,他不愛你,你還要和他結婚嗎」?薇薇想了想肯定的回答說:「不」。
過了幾天薇薇又認真的跟這位老師說:「老師我長大以後要找一個真正的王子結婚」,在之後薇薇開始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兒了,她的婚姻敏感期就這樣過去了。你看父母完全不用為這件事過於擔心,那麼婚姻的敏感期是怎麼發生的呢?下面我來跟你講一講。
前面說過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兒童四歲左右,也有一些兒童在三歲多就進入了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可以說婚姻敏感期是兒童生命成長裡程中突然爆發出來的對親密關係和情感連結的需求,在婚姻敏感期初級階段兒童的表現往往是對自己父母的喜愛,會說跟爸爸結婚跟媽媽結婚,在幼兒園很多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要跟自己的老師結婚,在最初兒童對婚姻的認識很少,是我喜歡誰,我就要跟誰結婚,沒有年齡,沒有血緣,全部鎖定在我喜歡誰上,剛開始一般總是要和媽媽或者爸爸,然後發展到媽媽爸爸之外的老師結婚,然後發展到和喜歡的小朋友結婚,如果這個小朋友不喜歡他,痛苦會持續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孩子會發現,結婚是一個兩情相悅的事情,自此婚姻敏感期就走向了尾音,這個過程要經歷許多的挑戰,兒童也必然要承受情感上的苦難,並且這些苦惱是成人無法替代的,不過當兒童正常的渡過了婚姻敏感期之後,會對婚姻形成更完整的概念,會對性別對自我對婚姻的關係有了初步的感覺,這些認識和感覺會為兒童的成長積蓄力量,為他們成年後的兩性關係發展建立起一個基本的性質基礎,所以在這個階段成人看到兒童對婚姻問題的探索要正常的、科學的、平等的和兒童交流,成為兒童身旁的一個有力量、有智慧的陪伴者,不過很多成人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採取了以下兩種錯誤的應對方式。
第一個錯誤的應對方式是用婚姻話題開玩笑,拿孩子來開玩笑,現在很多家庭都在認為兒童談論婚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或者令人羞愧的事情,但是成人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依然帶著戲謔的態度,所以會經常拿孩子開玩笑,問孩子「你有沒有喜歡的女孩子呀?」,等到孩子真誠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成人覺得孩子跟個小大人似的好玩,就開始哄堂大笑,記住千萬不要這麼做,因為這種行為會把一個美好的話題變成樂子,給兒童留下一個潛在的印象——婚姻或者情感問題是不能公開談論的,說出來別人就會笑話,這導致許多人成年之後面對婚姻問題的時候,仍然羞於跟他人討論,重要的是可能會導致孩子婚姻敏感期持續往下發展。
第二種錯誤的應對方式是自作聰明的給孩子舉辦所謂的婚禮,有些成人涉獵了婚姻敏感期這個概念,於是當看到兒童在這個階段非常集中的探究結婚、伴侶這些主題的時候,就會給兒童舉辦一個婚禮,可以讓她體驗結婚,比如有一些幼兒園每年都會給孩子舉辦模擬的集體婚禮,這種做法看起來好像非常開明,有非常好的出發點,但實際上是沒有理解婚姻敏感期兒童真正要發展和獲得的東西,過於虛假的形式會把兒童內在的建構用這種外在的虛假的方式引向歧路,這也是成人對敏感期的強制幹涉。其實兒童敏感的對象是通過婚姻中的情感連結發展婚姻關係的本質和智慧,而不是結婚的形式,婚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情感組織形式,它包含了對愛、感情、關係、經濟、政治、管理、生存、生育、養育和關係的發展等等,我們不能說成人婚姻的大量問題來自於童年的成長或者敏感期沒有過好,但情感、婚姻的敏感期的良好發展對未來的婚姻是有絕對的幫助和支持的,和兒童一起討論實質性的困惑會更有意義。
那麼在兒童的婚姻敏感期你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幫助兒童渡過這個階段,在這裡我給你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耐心傾聽兒童的情感故事,和他的情感產生共情,我用一個發生在我們幼兒園的孩子的例子給你講講具體該怎麼做,有一個叫嘟嘟的三歲半的小男孩兒,他跟媽媽說自己長大後要和媽媽結婚做媽媽的王子,媽媽快樂的回應了嘟嘟的愛,告訴嘟嘟說:「嘟嘟愛媽媽,媽媽特別開心,但是媽媽已經有了自己的王子了,爸爸就是媽媽的王子」。嘟嘟思考了一下這件事就過去了,但是很快嘟嘟開始總是向媽媽說起班裡的譚老師,比如譚老師今天跟我一起看的蝸牛;今天我跟譚老師問好,但是譚老師抱著妞妞去院子裡了;今天我給譚老師做了一個蝴蝶結,可是她看了一眼就收起來了。另外嘟嘟跟父母出去旅行的時候也會給譚老師帶禮物,媽媽猜測嘟嘟可能是愛上了譚老師,於是每次提起譚老師媽媽都特別留意聽嘟嘟的話,當嘟嘟感到難過的時候,媽媽也盡力的跟孩子共情對嘟嘟說:「老師沒有回應你的愛,你很難過是不是」?在媽媽的接納和共情的幫助下,嘟嘟每次傾訴完都很快的就調整好狀態,飽滿的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了,幾個月後嘟嘟再也沒有跟媽媽提起譚老師了,因為他的生命中新的發展主題來臨了,你看這才是人類情感的實質,有時候我們需要緊密連接,有時候我們要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
第二個建議是給孩子有關婚姻情感的正向引導,你可以通過交談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愛的表達方式,或者是在交談中幫助情感受挫的孩子去發現自己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選擇,這個小夥伴沒有那麼喜歡自己,自己可以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兒,比如成人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他不喜歡你,不是因為你不好,你們兩個可以選擇彼此喜歡的小夥伴一起玩兒,對不對?」等等,這些情感上的引導是成人應當為孩子提供的。
第三個建議是可以通過繪本幫助兒童理解自己的感情,情感上的引導對許多的爸爸媽媽來說可能還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繪本這個工具來引導兒童,比如《小兔湯姆成長的煩惱》系列繪本中有一本叫《湯姆戀愛了》就描述了兒童婚姻敏感期中特別甜蜜、美好的場景,我們可以通過跟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兒童理解自己的情感,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好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就到這裡,我來為你總結一下要點。
第一:兒童的婚姻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四歲左右。
第二:婚姻敏感期的兒童可能會喜歡自己的父母、幼兒園的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並且想跟對方結婚。
第三:當兒童正常的渡過了婚姻敏感期之後會形成對婚姻更全面的理解,為成年後的兩性關係發展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心智和情感基礎。
第四:成人不要拿兒童的婚姻敏感期開玩笑,也不要一本正經的給孩子辦什麼童年的婚禮。
第五:當兒童談論婚姻話題時你一定要耐心地傾聽兒童的話和孩子共情,給孩子有關婚姻情感的正向引導,同時還可以藉助相關的繪本幫助孩子理解。
下節課我將為你講解身份確認敏感期,看看兒童會有怎樣的表現,以及你該如何應對,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節課再見。
以上是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的講解內容,如需了解更多可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