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靚妍(中新經緯實習生、臺灣成功大學學生)
進入7月,北京天氣日漸炎熱,氣溫時不時飆破37攝氏度。眼看著午餐時間已到,可望著窗外的烈日,很多人都覺得出門就餐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於是不少人摸出手機,點開餓了麼App,按照推薦榜單選擇餐食,不一會兒外送小哥就把餐送上門了。點外賣如今已是大陸居民的日常,行之有時,但在臺灣卻是近期才興起的飲食新模式。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愈加便利,外賣這類因工商業發展而出現的O2O服務也跟著大放異彩,在大陸廣受歡迎的「餓了麼」「美團」外賣平臺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用戶只需輕輕點開App,選擇餐點並綁定支付方式,就可完成訂餐。
下單後還能即時掌握訂單進度,包括騎手是否取貨,亦或到哪個紅綠燈路口了,並通過數據演算告知用戶餐點的送達時間。以此方式訂餐不僅能省去舟車勞頓,也無需在用餐高峰排長隊苦苦等候,而且這些平臺還會時常發送紅包、推行優惠活動,這讓對價格、時間都較為敏感的學生及白領族群尤其喜愛。
而在臺灣地區,比較知名的外賣平臺有foodpanda與uber Eats,分別來自德國和美國。兩者的運送範圍涵蓋大臺北地區、桃竹苗及臺中、臺南、高雄,多為人口較密集的都會區,或是產業集中的工業、科學園區。支付方式可綁定信用卡支付或是等餐點到達時再以現金支付。
一般而言,foodpanda的運費每單為30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7元),uber Eats則為60元(約合人民幣13.3元),兩者皆不限距離,均受平臺規範,與餓了麼商家從四項「運送費與服務費組合」選一,自行設置運送費多寡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臺灣,用戶一樣也能即時追蹤訂單狀況,系統同樣會計算出一個預計送達時間,供用戶參考。不過臺灣的預定時間會隨著路況、做餐的狀況而有所調整,可能變快,也可能變慢;而大陸在這方面則十分準時,預計送達時間一經公布後便不再更改,甚至遲到10分鐘以上還會發紅包補償顧客。
在外賣風潮下,「騎手」也成為頗受關注的一項職業。以在臺灣市場佔有率達55%的foodpanda為例,外送員系屬正式員工,與企業間屬僱傭關係,享有勞健保(類似大陸地區所稱的社保)及機車保險,外送員也因此必須按點上班,做滿一定的工時,無單送時則享有最低時薪為新臺幣60元(約合人民幣13.3元)。
當然,其收入也頗為豐厚。日前在臺灣各大網站就瘋傳了一份foodpanda外送員的薪資單,在一個月(工作天數28天)跑了1163單,加上雨天600元新臺幣(約133.3元人民幣)的補貼,一個月薪資為109922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4337.9元)。
uber Eats的外送員則不隸屬於任何公司,為獨立的個體戶,不享有任何保險及底薪補貼,按單計價。根據雜誌報導,uber Eats外送員的收入,包含取餐費新臺幣42.5元及送餐費新臺幣17元,加上距離費(新臺幣10.2元/公裡),早餐、夜宵時段每單可多新臺幣20元,平均下來一單約50-80元新臺幣不等(約合人民幣11.1-17.8元)。
而在大陸,外賣平臺的外送員分為「專送」與「眾包」,例如美團外賣就分有「美團專送」及「美團眾包」,前者為正職員工,受固定上下班時間規範,並享有保險服務;後者則為兼職人員,騎手能隨時隨意打開APP接單,不受規範,也不享有保險服務。根據美團點評研究院發布的《 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 》顯示,外賣小哥一個月可賺得超過6200元人民幣,平均一單收入約7元人民幣。
外賣騎手 中新經緯 常濤攝
在外賣行業龐大的產業鏈下,從業人口數也在逐漸增加。除了「外賣小哥」外,「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還帶火了眾多新興職業,如智能調度算法專家、外賣運營、菜單分析師、菜品攝影師、小龍蝦品鑑員等。
不過,藏於如此充滿新意、高端的服務中,「外賣小哥」仍是一個靠「體力」實幹的工作,是個吃「青春飯」的行當。不論在臺灣還是大陸,外送員穿梭在車水馬龍的都市,奔波於各大餐館和住宅、公司、學校間,都承受著非常高的風險,這些「兼職」為多數的外送員,多半卻未能享有合理的保險,若是出了意外,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甚至喪失性命,往往未能得到合理權益保障。因此,及早制定相關法規,保障這一群體的權益,是兩岸皆須解決的問題。(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