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揚州乾絲已有百年歷史,是揚州有名的特色菜品,屬淮揚菜系。揚州乾絲又名「雞火煮乾絲」,「燙乾絲」,北方叫大煮乾絲,是以豆腐乾熟雞絲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口味鮮美,營養價值豐富。「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這是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嘗「加料乾絲」的情景。乾絲是配茶的,不是下飯的。先把那高高的乾絲「塔」給推到,平鋪在盤子裡,等乾絲充分吸收醬汁後,一口乾絲一口茶,乾絲噴香,茶水回甘,心滿意足。
揚州乾絲
淮揚菜講究的就是原料嚴謹和刀工精細。乾絲要口感好,必須用上好的白幹來切。上好的白幹從選豆、磨煮、點豆、壓制等一系列工序都頗為講究。好的白幹製作出來潔白細膩,緊緻結實,內部幾乎沒有氣孔。要想乾絲煮後既綿軟又鬆散,還不結團,對乾絲的粗細程度就要拿捏的恰好。不能太細,也不能粗,粗細不超過火柴棍才能剛好。這種在絲的狀態下和湯的接觸面積廣,可以更大程度地吸收湯中的鮮味。切好後的乾絲泡水,水必須是開水,三分之一的絲,三分之二的水。而後燙兩次,將黃泔味去掉。準備好乾絲,鍋底下雞湯,黃酒,先把湯頂足。因為豆乾在製作過程中有石膏,煮得太久會分解出來,乾絲會打餅,所以乾絲下鍋時間也不能長。鍋底下的雞湯也不能是普通冷凍雞煮出來的清淡如水的雞湯,更不能是調味劑勾兌出來的香精湯,必須要土生土長的母雞,用瓦罐慢火熬燉四個小時,才能將雞身裡的精華燉煮出來,成為一碗鮮味濃鬱的好雞湯。
揚州乾絲
一種特製的豆腐乾,較大而方,用薄刃快刀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這便是乾絲。講究一塊豆腐乾要片十六片,切細絲如馬尾,一根不斷。最初似只有燙乾絲。乾絲在開水鍋中燙後,潷去水;在碗裡堆成寶塔狀,澆以麻油、好醬油、醋,即可下箸。過去盛乾絲的碗是特製的,白地青花,碗足稍高,碗腹較深,敞口,這樣拌起乾絲來好拌。現在則是一種普通的大腕了。煮乾絲不知起於何時,用小蝦米吊湯,投乾絲入鍋,下火腿絲、雞絲,煮至入味,即可上桌。不嫌奪味,亦可加入冬菇絲。有冬筍的季節,可加冬筍絲。總之燙乾絲則不妨濃厚,但也不能擱螃蟹、蛤蜊、海蠣子、蟶,那樣就是喧賓奪主,吃不出乾絲的味了。
揚州乾絲
揚州一帶人有吃早茶的習慣。人說揚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水包皮「是洗澡,」皮包水「是喝茶。」揚八屬「各縣都有許多茶館。上茶館不只是喝茶,是要吃包子點心的。這有點像廣東的」飲茶「。不過廣東的茶樓是由服務員推著小車,內置包點,由茶客手指索要,揚州的茶館是由客人一次點齊,陸續搬上。包點是現做現蒸,總是等一些時候,一般上茶館的人大都要一個乾絲,一邊喝茶,吃乾絲,既消磨時間,也調動胃口。小夥伴們,揚州特色名菜「揚州乾絲」,口味鮮美,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