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母親,父親也一樣關鍵

2020-09-21 兒童營養師黃廷偉


在一個家庭當中,能夠影響孩子的行為,不僅僅是母親,父親的角色可能更加的重要,可是很多人卻忽略了這一點。在家庭生活中也總是強調母親能夠給她的孩子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但其實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會發現那些更多參與到家庭生活中的父親,能夠引導他們的孩子擁有更加積極的性格,這是母親自己辦不到的事情。

父親不是不會帶孩子

很多人都相信男生可能在帶孩子這方面沒有天賦,但其實這是一個謬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男性更加容易和小孩子建立情感上的連接。他們對於照顧孩子的那些事情也非常容易上手。很多媽媽們覺得孩子的父親比較粗心,動作也會比較粗魯,所以不願意讓他們接近孩子。以為他們沒有辦法獨立的去照顧寶寶,但其實如果你真的放手,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他們做,你會發現他會做得比你還好,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多讓父親參與到這個工作當中,這樣也會溝通父親和寶寶們之間的感情。

不論是什麼年齡,都應該有父親的陪伴

很多父親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並不需要自己的陪伴,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起獨立的思想,所以在他們小的時候會忽略掉和他們之間的交流,但其實不論孩子的年齡大小,他們都是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照顧的,尤其是男孩子,他們可能更需要父親和他們在一起的相處,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多和父親在一起玩耍,也能夠讓他們培養出擁有責任感的性格,會讓他們的性格更加的堅韌。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選擇勇敢地面對。經常和媽媽在一起的孩子可能性格會比較溫柔,也會很周到,但是卻總是缺少了一點男生應該有的那種大氣和率真。生長環境對於小孩子來說太過於重要,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不要給自己設定固定的角色

在家庭中,父親總是會扮演一個黑臉的角色,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威嚴,才會在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害怕他們。但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導致孩子們在內心深處不願意接近父親,長期這樣下去,父親的嚴厲會成為孩子童年的一個陰影,所以父親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原則的如果說,只用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只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很可怕的,根本就不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家庭一定是由父母兩個人組成的,孩子在一個這樣的環境中,也會形成很好的性格。雖然說很多父親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是即使這樣也要固定的抽出時間來和孩子相處,因為你每天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給他們最好的環境,但是如果做不到陪伴這一點的話,那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會變成徒勞。

小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你錯過了這段時間,以後你再有想法,想要陪伴他們,也是回不去了,所以就算你每天工作上有多忙,也要記得多和孩子們交流交流,這樣也會減少你工作上的壓力,讓你整個人放鬆下來,因為孩子是非常治癒的,當看到他們笑著和你玩耍的樣子,你也許就會忽略的工作中的各種煩惱,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也能夠提升整個家庭的幸福程度。這樣的事情是用最低成本來獲得家庭最大幸福的最佳方式,所有的家庭都應該多重視這一點。

相關焦點

  •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竟是母親的50倍?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家庭實驗,最終得出結論: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是母親的50倍。無論這個結論是否「科學」,但它確實給我們提了一個醒:父親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重要。在這個過程中,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不僅僅表現在父親對性別社會化的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父親作為男性的育兒方式,可以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這些都不是母親所能替代的。
  • 孩子的「重大時刻」,父親的參與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
    對於老年人來說,子女的陪伴遠比給錢、買營養品要重要的多,老年人亦是如此,更別說小孩子了。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將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她的父親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不懂也不願意跟女兒交流,所有溝通都通過母親的傳達。
  •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同樣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 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母親和父親到底是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喜歡說好性格是培養出來的,確實性格不是天生的,需要慢慢地進行培養。一個積極的、樂觀的性格對於孩子是很重要的。那麼,父親影響孩子的性格嗎?根據科學研究的顯示,孩子的智力發育上,母親起到了很關鍵的,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孩子性格的形成上,父親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父親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確實,父親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可以說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特別是男孩子,其性格的形成,受到父親的影響是更大的。很多男孩子喜歡模仿自己的父親,對父親有一種崇拜的感覺,所以父親是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很重要的角色。
  •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誰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一個人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親的關係是否和諧,會影響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來的事業是否有成就。
  • 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驚喜是母親先發現的。孩子的每一次睡前故事,是母親開口讀的,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也是母親照顧陪伴的。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有些人直到過期了才幡然醒悟,有些人哪怕忙得飛起來,還是在有效期內盡到了責任。
  • 孩子成長的兩個關鍵時期,父親一定不能缺位
    很多人父親會對孩子的養育進行分工,自己負責「養」,母親負責「育」。這樣的分工顯然是不合理的,母親與孩子更多的是建立情感的連結,而父親與孩子建立的是行為、認知模式的連結。但母親說出來的詞彙大多是柔和的、溫柔的,而很少會像父親一樣說一些比較具有「威信」和強硬、剛烈的詞彙。不同的詞彙帶給孩子的品質影響不同,母親教育教會孩子形成溫柔、細心等的品質,而父親的教育會極大的影響孩子關於毅力、意志力、抗挫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的品質。
  • 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關係中成為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缺席了,對有的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男人害怕當父親從心理學角度講,男人長大必須要期待一個重要契機,就是要擺脫對自己母親的依戀,而這種擺脫的階段對於他是痛苦、焦慮的。
  • 父親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這5種行為千萬別做,影響孩子心理成長
    因為孩子從來不是女人一個人的責任,父親的角色十分重要,可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身份認同及對男性的看法。,對女兒尤其重要,所以一舉一動都要多加注意,不要隨便動粗動怒,要多加耐性。即使媽媽本身也要工作,下班回家後孩子一樣是她在照顧,她們在職場打拼,回家還要做個盡責的母親,在職媽媽有苦自知。稱職的爸爸,應該多讚揚老婆對於家庭的付出、體諒她的辛苦,並儘可能的幫忙分擔家務。
  •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原始社會中,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關係中成為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缺席了,對有的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
  • 心理學家胡慎之: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而現在卻完全不是這樣,爸爸沒能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關係中成為一個影子式的爸爸。對媽媽和孩子來說爸爸缺席了,對有的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淪為了旅館。男人害怕當父親從心理學角度講,男人長大必須要期待一個重要契機,就是要擺脫對自己母親的依戀,而這種擺脫的階段對於他是痛苦、焦慮的。
  • 看孩子「重要」時刻!為什麼母親是關鍵?
    真是一個用心的母親徐熙媛在陪伴小朋友方面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我們一起討論一下,首先,徐熙媛是一個好的母親,她特別在乎小朋友成長的重要時間,用特別的方法記錄下來,之前線上曝出徐熙媛和另一半一起參加女兒託兒所畢業典禮的時間,心中很和煦,真是一個用心的母親,結業對於小朋友來說特別重要,是她發展的特別裡程碑
  • 父母,老師對孩子來說缺一不可,三者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建議收藏
    所以在孩子的一生中,這三個人的參與對孩子的影響極為重要。父親的愛就如高山一樣的雄偉!據說在孩子童年時期如果有父親的陪伴長大之後還會更容易參與社會活動,而且情商比較高。可見父親對下一代的撫養是多麼的重要!
  • 「觸覺」對孩子來說就像媽媽一樣重要
    「觸覺」是小朋友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除了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還會影響到孩子動作發展因此嬰兒如果缺少和母親身體親密的接觸,以及缺少早期的感覺刺激,在以後可能會表現出退縮、怕生、膽怯、不容易入睡、認地方、脾氣固執、容易有負面情緒,像是會大哭……正因如此,小時候媽媽的
  • 原生家庭的氛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家長必讀
    所以, 家長應該很好地教導自己的孩子,家長的教導對孩子一生都有深刻的影響。,要孩子完全遵守家長的想法,一旦父母不順心,就會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打罵。 4.幹涉型這個類型大致跟期待型一樣, 父母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對孩子過度的照顧,整天不停地嘮叨
  • 親子關係中父親角色有多重要 父親對孩子而言意義很重要
    父親和孩子之間建立的良好關係,這個作用往往是事半功倍的,男孩和女孩可以從爸爸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雖然在很多人的想法裡,帶孩子都是媽媽要做的事情,然而,大多數的時候,都不能忽視孩子對爸爸的需要。 其實,家庭教育是爸爸媽媽兩個人的事情。因為男女性格的不同,做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樣,爸爸媽媽的長期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愛,對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
  • 「父親母親」不僅僅是稱呼!也是一種職業
    父親母親不僅僅是稱呼!也是一種職業,這稱呼好寫也好喊,真正做好不容易。做個稱職的父母親真的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知識和素養,這個職業不需要上崗證,但要稱職真的需要認真對待和用心付出!在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工作和生活,小編很少陪伴孩子,所以孩子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當發現問題的時候,也盲目的責備打罵孩子,也盲目聽取不適合的建議,嘗試改變都沒有成效。
  • 年少時看到父親或母親出軌,對孩子成年後的婚姻觀有何影響?
    那個暑假我和從前一樣,和其他女孩放肆地瘋跑,放肆地消遣來之不易的休閒時光,就像從前的十幾年裡那般無憂無慮。有天在外面玩的晚了,我的同學便邀請我去她家住一晚。怕父母擔心的我便匆忙跑回家,迫不及待地去徵求爸媽的同意。回到我家,卻發現儘管開著燈,卻空無一人。
  • 親子成長中,父親的角色,父親的陪伴,孩子會不一樣
    如今的社會結完婚生完孩子,大多數家庭中父親在這個家庭中的角色,慢慢變成了掙錢的機器,很少參與家庭中照顧孩子的責任,對孩子和妻子的陪伴實在是太少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在家庭中爸爸的角色很重要,當然媽媽也非常重要,爸爸作為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男人,男人的思維跟女人是不同的,更加理性,當然帶娃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 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關鍵的關鍵!關乎孩子的未來
    你在家庭發生的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什麼我們說要有親子共讀,要有親子之間充分的交流?我們很多父母都以為不要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為構成他大腦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這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