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大家都十分熟悉,而今天要說的人,是和李嘉誠、陳必新共同被評為世界華人最出名的三大首富。早在2006年的福布斯亞洲版富豪榜中,他就憑藉資產53億美元排名第六。而他就是有「經營之神」和「塑料大王」之稱的王永慶。
80年代時,王永慶資產達到300億,公司每年收入250億,控制臺灣5%的經濟總量。王永慶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家裡連交學費的錢都沒有,於是王永慶15歲時便帶著父親借給他的200元開了一家小糧店。
不過當時顧客都是自己買米然後帶回家,王永慶就想到送米上門,如果有的顧客不滿意,他還主動幫忙調換,這種做法在當地可謂是首創。而正是這種送米上門的服務,讓他迅速贏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憑藉賣米王永慶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54年王永慶創立的臺塑集團,在商界沉浮50多年後,如今早已成為臺灣最大的民營製造業之一。不僅擁有30多家分公司,集團總資產高達1.5萬億臺幣,在整個商界都擁有十分高的地位。
在郭臺銘的富士康之前,臺灣只有臺塑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甚至在的最巔峰時候,光臺塑一家公司GDP總量佔據整個臺灣GDP5.5%,因此,王永慶也一直有著「經營之神」的稱號。
一生簡樸的王永慶,雖然擁有億萬資產,卻從不奢侈,對於吃的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簡便,他最經常吃的就是臺灣的滷肉飯。甚至一條毛巾用了27年,由此可以他多麼的質樸。一條毛巾用20年的確讓人難以想像,用久了難道不會破嗎?還要網友調侃到:「不會有味兒嗎?」不過對於這種質樸生活,王永慶是自得其樂。
王永慶的一輛車要開到報廢才肯換新,他甚至連長途電話都捨不得打。其實這些還不算什麼,王永慶女兒王雪嶺結婚時,他送給女兒的嫁妝只不過是一張學習卡。這些做法讓人們覺得王永慶實在是太摳門了。
作為曾經的華人首善,王永慶雖然對自己十分節省,但他對社會卻十分大方,不僅把大部分資產都留給了社會,同時還在汶川地震之後,馬上就捐款了一個億。
王永慶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天早上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管自己有多累,他都會堅持晨練、跑步,所以他練就一副好的體魄。
一直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做生意一直有個原則,別人沒有我有,別人有我做到精,別人做到精我就轉行,一生涉及多個行業的王永慶,幾乎每個生意都做的非常好,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個。
身家百億卻不捨得打長途,女兒結婚只送張學習卡,卻捐出了150億。其實老一輩的企業家是很多現代企業家無法比擬的,因為他們比的不是誰的資產多,而是誰為社會貢獻的多。
對於「塑料大王」王永慶,他的創業經歷和傳奇人生,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