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後」「50後」的老學生們想對老師說:一日為師 終生為師

2020-12-14 書香拾貝
1972年,馬家耿(後第二排左二)和籃球隊的同學們在柯橋中學時的合影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

有一個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的節日即將到來,那就是教師節。每個人只有一次年少、一次青春,那是激情蕩漾的歲月,那是充滿夢想和希望的時刻。更有那澆灌我們成長的園丁,使人終生難忘。「40後」「50後」們到了特別愛懷舊的年紀,他們和母校、和老師的故事,也像陳年老酒,越陳越香。  

「50後」馬家耿:

老師借給我昂貴相機,讓我感念了一輩子

今年是柯橋中學70周年校慶,作為柯中知名校友和柯中上海校友會的領頭人,馬家耿最近也在忙著收集學校的老照片,和同學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馬家耿出生於1954年,只要說起母校,說起青春,馬家耿依舊激情滿懷。

 餓著肚子讀書

我讀高中那會,是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柯橋中學是紹興最好的中學之一,對於方圓幾十裡求知若渴的讀書人來說,這裡就是理想的讀書福地。

那時候,很多同學的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好,餓著肚子讀書是常有的事,每到就餐鐘點,不少同學就飛一般地奔向食堂。當時,讓我覺得最親切的教職工,就是駐守食堂的阿德師傅。大家圍著他,迫不及待地等他打開蒸籠,力爭第一時間感受撲面而來的飯香,再七手八腳地尋找自己的鋁皮飯盒,就著自帶的乾菜下飯。

一座工字形的教育樓,到現在依舊是我和眾多柯中學子心中的豐碑。那些年,正是在這裡,我們學習和掌握了數理化知識,提高了各方面的涵養,得到了老師的教誨,懂得了人生的哲理。

走上社會之後,我正是憑著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才在企業管理中走出一條創新之路,1999年憑藉人才引進政策前往上海工作,2007年臨近退休,我在英國威爾斯大學拿到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可以說,每一次人生轉變角色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我的母校,感恩她的教誨。

學工學農學軍

在柯橋中學學習的時光裡,除了日常文化課,我和同學們還接連不斷地學工、學農、學軍。學農時,在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我們專門建了一塊「大寨田」,硬生生地把柯亭的荒灘改造成了一塊高產的稻田;學軍時,我們去了蕭山海塗的軍營,我當時是舉著紅旗的旗手,帶著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前進,大家一路唱著歌,那景象仿佛還在眼前。

「50後」是與祖國一起成長的一代,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的小學和初中是在動亂的「文革」中度過的,上山下鄉也是很多同齡人的經歷。我們是「文革」後的第一屆高中學生,都是窮學生,都想成為好學生。那時候沒有汽車,自行車也很少見,同學們大都是從十幾裡外往返走路到學校裡來讀書的。那時候,除了吃不飽,煩惱也不多,一下課,操場就是同學們打鬧的地方,校園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柯中的3年,正是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好時光。

記憶中的老師

當時的柯中,有許多好老師,我印象深刻的,有英俊瀟灑的駱成俊老師,他不僅指導學生們文藝演出,更是一個特別用心的攝影師,為同學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李秀實老師,國學和古文造詣很深,是學校的語文教研組組長,1977年的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路》就是出自他的命題。

那時候,物資缺乏,學校最流行的運動就是打桌球,校桌球隊當時拿到過市級比賽的冠軍。沈善智老師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體育教師,他辛勤、樂觀、專業,工作一絲不苟。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留校擔任代課教師,跟著沈老師一起工作,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淺。多年來,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會打電話問候老師。

還有一件我念叨了許多年的事。當時學校的陳友富老師,是位豪爽、沉穩、好客的長輩。我第一次陪女朋友去杭州西湖遊玩,陳老師慷慨地借給我相機,是當時最新款式最高檔型號的海鷗照相機,絕對是捨不得出借的奢侈品,真的讓我欣喜而感動。

2006年,在校友徐德勝的球館裡,我牽頭組織了一場桌球校友見面會,從柯中71屆到84屆的校友,都有代表參加,當時邀請到了沈善智老師。那時沈老師已經80多歲高齡了,卻依然精神矍鑠,神採奕奕。

這些年來,我無論是身在國外還是在上海,校友會我都是不定期地參加。我最近幾年完全放下工作,校友之間的聯繫已經成為我退休生活中的一部分,母校情、師生情、故土情從不曾忘記。

「40後」宋麗娟:

幾十年了,每年教師節

都給老師寄賀卡

今年77歲的宋麗娟,在龍山腳下的紹興市老幹部工作志願隊長期擔任副會長的職務。1999年,她從越城區八字橋小學退休,2007年開始做志願者工作,一做就是10多個春秋。談起往事,宋老師依舊思路清晰、記憶猶新。

班主任叫我考師範

我們讀書那會和現在差別還是比較大的,上世紀50年代末,正是三年困難時期,飯都吃不飽。我讀完初中,考上了紹興師範學校,就是現在紹興文理學院的前身,當時是我的班主任「欽點」我去考師範的。

我記得是在1959年,我剛16歲,就拿了行李到學校住校了。我們那個年代,能夠讀書讀到高中和師範的,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當時一般家庭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讀書好的才能繼續上學。在學校的三年也是非常困難,雖然師範不收費,但多數學生也吃不飽,條件異常艱苦。我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學校教書了,沒怎麼吃過苦,真是天大的幸運。我很多同學高中畢業後要離開家去支邊、支農,那種艱苦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的。

但青春的時光總是美好的,教我們的老師都很有水平。我們讀師範專業的,上課教書的各種功底都要打好。像陳祖楠老師那時候就是我們的任課老師,課上得很好,對我們學生都很友善。畢業後我一直是當老師,從20歲開始到現在,我心裡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上過大學。我的這個夢想現在由我孫子替我完成了,他成績很優異,拿到了去英國留學的名額。

恩師成了同事

我這一輩子印象最深刻的老師,要數我的小學老師章南燕,她是我小學高段時的班主任。我總覺得,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習上打造地基的階段。章老師當時是有名的語文老師,教語文的功底很好。我現在到了這個年紀還能夠流暢地寫寫說說,最主要是章老師給我們基礎打得好。

我師範畢業後,在中學教了一段時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這種師範畢業的,都算是知識分子。我是上世紀80年代回到母校八字橋小學的,那段時間和章南燕老師的關係,就從師生變成了知交的同事了。那時候她已從教學一線退了下來,負責著整個學校的圖書館,我們經常一起聊聊天。章老師的公公是我們紹興的書法大家徐生翁,在書畫篆刻上都有著很深的造詣,紹興著名書法家沈定庵就是她公公的得意門生。章老師一家始終保持著文人和師者的高風亮節。

我教書也有30多年了,每到教師節我都會收到很多同學寫給我的賀卡。每年的教師節,我自己也必定會寫一張,寄給當時已經退休的章老師。我們這樣亦師亦友的關係,一直保持了許多年。

相關焦點

  • 教師節:師恩難忘,一日為師,終生為師
    每個教師節我都會讓我的孩子給他的老師們寫賀卡,或許有人說寫賀卡多麻煩呀,還不知直接給老師買點禮物!在我眼裡,孩子親手寫的賀卡遠比花錢買禮物更有意義與價值。因為孩子會在送賀卡的過程中更容易懂得感恩!在教師節的前幾天,我會帶著孩子親自到精品店裡去挑賀卡,在挑賀卡的過程中,他們會根據老師的性別,性格,愛好挑適合老師的賀卡。
  •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一種真實的感覺         我的老師是一位儒、釋、道俱通的大家。由於老師不搞磕頭拜師,我也僅得其所傳之九牛一毛,是他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一員。所以,雖敬之若父,卻不敢稱之為「師父」,也不敢自稱為他的「徒弟」。
  • 感恩: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提到老師,想到的應該都是他們的口頭禪短短幾個「金句」,回憶悠長在你的印象中,老師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感恩教師節)
    他們如陽光,溫暖學生的心田,他們像蠟燭,照亮學生的道路。,引導學生。您也漸漸的老去,可是在我們的心裏面,您永遠是我們敬愛的好老師。您從未求過名譽,要過回報,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學生們成才,個個都擁有美好的前程。
  • 感恩教師節:一日為師,終身為師!
    導語:心靈雞湯,人生感悟與你分享文/康小花父母是我們從呱呱落地那一刻的第一個人生啟蒙老師,老師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二個父母。是老師,教會年幼的我們認識新奇的事物;是老師,教會我們讀書,識字;是老師,教會我們孝敬父母,待人有禮,做個好人。因為有了雨露均沾,草木才旺盛生長,因為有了老師,我們才優秀出眾。
  • 為師如此,夫復何求
    一條是說黃冠群老師的:「教師節最好的禮物無過於學生成績好了,這樣老師也有成就感。剛剛看見一篇文章,說一位98歲的班主任,每天收到學生的問候。這位98老人是長沙雅禮中學語文老師黃冠群,退休後雖然離開了課堂和講臺,但卻從未在學生們心目中離開過。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意思是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對待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敬重。桃李滿天下,九月報師恩。
  • 「謝師」,世界共同的語言 一日為師,終身為友
    教師節時,家長們聯合起來,張羅著給老師「送溫馨」。去年,小女所在的斯圖爾德小學,家長們給全校老師開了一個聚會。那一天,老師、孩子和家長好像一起「歡樂嘉年華」。  我們家長準備了很多水果、點心和糖果,和老師們聊天。和中國學校有些不同,家長和老師在一起的話題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天南地北「海聊」。我想,這更有助於雙方相互了解,可以更好地就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互溝通。
  • 漢明帝尊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漢明帝永平二年》中寫道:「及即帝位,猶尊榮以師禮」,翻譯過來就是漢明帝登基為皇帝後,依舊尊重桓榮並且按照師禮相待。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受眾人朝拜,身份尤為尊貴。但即使是一個身份如此尊貴的人,面對自己的老師,也放下了自己的身份,遵從師禮。可見,當今時代的學生,更應該要繼續傳承優秀禮儀——尊師重道。
  •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顯教、密教、道教、保安宮,還有那個老蕭、清上師、妙師……,每個人都在街口搶人、搶信徒,你們過去就好了,不用來找我!我這裡沒什麼好玩的東西。這裡是要學習的,聽清楚了沒有? 有師父罵是很幸福的事 跟師父學佛法,「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應該有權利罵你吧?連這個權利都不給師父,那就不用拜師啦!我覺得有師父罵是很幸福的事情,不是嗎?
  • 為師為人 為善為學
    除了說點肺腑之言,別無感謝回饋大家的辦法。我們做教育,往往首先想的就是改變學生、改變現實,可是現實就如同我們左右的高黎貢山與碧羅雪山一樣矗立,既無法挪移,也很難跨越,一想到這裡真是愁深似海啊!昨天會上XX們也都提出了此類困惑,我是一個普通老師,我的思路是與其愁怎麼培養人,不如想怎麼培養自己;與其愁培養什麼樣的人,不如想我們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推崇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三節兩壽還要送肉,原來古代這樣尊師
    最令人記憶猶新的一句話便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這句話出自關漢卿的雜劇《玉鏡臺》二折:「小姐拜哥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其意思就是:哪怕只做了一天的老師,也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終身尊敬有加。
  • 藝林閱讀之聲——《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
    於永正是我非常敬佩的好老師,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於老師幽默開朗、沉穩自信、愛思考、重情趣,出版和發表的專著、論文等,對於我們教師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於老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這本書,它帶給我很多感動,這種感動來自於老師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學生的用心。能做到讓學生喜歡,於老師是成功的。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想法讓人受益匪淺。
  • 對話|Jenny:一日為師,終身為友
    說起Jenny,其實她是一位與其他教師經歷完全不同的英語老師。Jenny曾有一段非常寶貴的工作經歷,可以說那段時間奠定了她用拓展性思維去教授孩子英語的基礎。還記得,那時候剛剛畢業的Jenny滿腔熱血,她告訴自己:做有關英語的工作,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應用水平。
  • 沒有師德,何以為師
    山西一老師不滿學生只送花給班主任,大罵送花學生且還指責送花學生家長。我不知道送花學生及家長的心理陰影面積,我只知道很憤怒,沒有師德何以為師?這讓我想起了兒子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無數次被要求送禮之事,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 傳道授業解惑為師矣,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老師
    從小,學生對老師就有一種敬畏之情,作為人生導師之一,老師無疑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韓愈的師說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
  • 為人父母者皆為師
    她小嘴不高興的一撅,把鉛筆一扔,來了一句「你又不是老師,我才不要聽你說‍」,意思就是「我不聽我不聽,你個非專業和尚念經」…… 我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教師崇拜」情結,唯老師「馬首是瞻」,老師說的她能畢恭畢敬聽進去,但你是我爸爸媽媽,不是老師,所以我不想聽,特別是在你還要給她糾錯時…… 那一刻我就在想,我要不要告訴她,「嘿,寶貝,其實媽媽也曾經是老師,而且教的還是比你更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呢
  •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把學生當祖宗供老師如何敢管教有這樣兩句話,被教育界奉為經典: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道出了當前教育的尷尬。一日,老師在上課,學生要求上廁所,為了保證課堂秩序,老師不準,學生尿於褲中。又一日,老師在上課,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批准,結果學生在廁所滑倒受傷。
  • 關於老師,中國建研院的學生們有話要說......
    博士期間承蒙黃小坤老師指導,黃老師在我的課題中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難忘疫情期間,經常為我修改論文到深夜,與黃老師的交流使我受益良多。入職後在王翠坤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時間還不長,但已感受到王老師的細緻關懷和殷殷期待。兩位前輩為我樹立了人生的榜樣。在教師節之際,我想向兩位老師表達最真摯的感謝和美好的祝願!
  • 新時代 我們何以為師
    老師們要強化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師表意識,牢記教書育人天職,全身心地投入到育人事業中。(二)戰略規劃與行動計劃相統一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需要長遠規劃,更需要年度計劃落實。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教師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必須有培養學生、成就學生的情操;必須有無私奉獻、甘當人梯的情懷。成就學生的大愛情懷,教師需要愛崗敬業,躬耕教壇,專心治教治學,孜孜以求,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成長成才,既做嚴師又做明師,既成為引領學生進入專業技術領域的「引路高人」,又成為學生成長成才且亦師亦友的「後天親人」。面對00後大學生,我們更需要憑大愛情懷為師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