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創業遇到許多困難,沒有經驗,開始不夠專注,低估了現實環境以及操作流程的難度。
——中國留學生、「無二烤肉」創始人之一的劉曉如是說
編者按——
如今,移居美國的中國人很容易就能吃到羊肉串、肉夾饃、涼皮、滷麵等家鄉小吃,很多「鬼佬」們對此也都青睞有加。今年早些時候,一則河南大叔老謝紐約賣肉夾饃曾引起熱議。7月,來自北京的劉曉也盯上了這一行當,這位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的中國留學生,與他的小夥伴們一起賣肉串生意創業。
在美國,受經濟危機影響,許多中國留學生徘徊在就業的道路上。於是,另闖天下,另闢創業之路,成為很多中國人的選擇,劉曉正是這樣的先行者。
本報特派美國記者:趙海建
中國將成美最大移民輸出國
美國國土安全部2011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移民美國人數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墨西哥、中國、印度、菲律賓、多米尼加共和國,中國正在成為美國移民的最大輸出國。
2001年中國公民獲美永久居留籤證的人數僅為5.6267萬人,2011年上升至8.7016萬人,增長54.6%;2001年在美國發放的永久居留籤證中,中國人獲得籤證數量佔5.32%,2011年這一比例上升為8.2%,提高近3個百分點。總體說,2001~2011年11年間,74.9694萬名中國人獲美永久居留證,年均6.8154萬人。
中國留美學生滯留比例達92%
2006年以來,我國在美留學生人數激增,由2006年的1.3%的增長率漲至2011年的23.3%,並在2010年達到峰值30%。由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2010)》顯示,2010年中國在美留學生有12.7628萬人,增幅30%,成為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門戶開放報告(2011)》顯示,2011年中國在美留學生15.7558萬人,增幅23.3%,佔美國海外留學生總數的22%,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數據顯示,2002年在美國拿到科學和工程博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到2007年仍然滯留在美的比例,所有國家中以中國比例最高,為92%。
街頭一景:「無二烤肉」聞名波士頓
在波士頓華人中,劉曉那輛名為「無二烤肉」的餐車,幾乎無人不曉。當記者10月16日抵達波士頓時,接站友人直截了當:「要不我先帶你們吃點肉串吧!」
友人介紹說,波士頓華人特別是中國留學生眾多,在唐人街能找到很多中國小吃,而「無二烤肉」是波士頓第一家賣烤肉的。要是以前,中國留學生想吃個烤串,還要坐車去紐約的法拉盛解饞。現在終於不用走那麼遠了。
一出波士頓唐人街地鐵站,就能看到一輛大紅色的流動餐車。餐車正面寫著一行醒目的中文字——「正宗羊肉串」,餐車側身還印有「無二烤肉」的Logo。除中文名字外,「無二烤肉」也有洋文名字——「Wow Barbecue」。四處飄散的羊肉串香味引得路人紛紛駐足,不少人早就成為「常客」。除中國人外,不少「鬼佬」也拿著肉串在啃。
餐車內,劉曉和他的夥伴們正在忙碌著。「無二烤肉」的創始人劉曉告訴記者,他們的餐車從7月1日正式營業,至今已有三四個月了。
另闢思路:4創業者是留學生
今年5月,劉曉從美國巴布森學院畢業,獲得企業管理碩士(MBA)。這位到美多年的北京小夥很早就有創業夢想。
然而,購買「無二烤肉」餐車賣烤肉的想法卻是朋友彭一提出來的,因為彭一很喜歡做羊肉串。作為多年的好朋友,他們很想一起做點事情。按劉曉的說法,他是15歲才到美國的,和朋友感情很深,不希望因為工作和朋友越走越遠。
之所以選擇賣肉串,是因為他們發現,紐約法拉盛有路邊燒烤,但波士頓沒有。而且,這一行創業門檻不高。於是,他們自己就嘗試先烤給自己吃,自我感覺味道不錯,「這讓我們想起國內度過的童年。」劉曉說,很多在美工作學習的中國人可能都有同感。
最初參與創業的有4人,除劉曉和彭一外,還有另外兩名小夥伴加入。4名創業者都是在美國讀完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彭一在一家音響公司搞測試,另外兩人分別在一家科技公司與銀行工作。劉曉透露,前期投入並不算多,4人總共投還不到10萬美元。
對於賣肉串的創業決定,劉曉的家人都很支持。「在美國,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能成功,買肉串也很不錯。」劉曉說。
創業過程:醞釀約1年時間
今年7月1日,名為「無二烤肉」的餐車正式開張。只有劉曉全職參與經營,彭一他們只能在業餘時間幫工。為解決人手不夠問題,他們招攬了兩三名暑期打工的中國留學生參與。
為此,他們醞釀了1年:從購買餐車到品牌設計,他們都做了大量的規劃。由於政府規定不允許露天燒烤和使用炭烤,於是他們將買來的餐車改裝,使用煤氣和火山石烤爐,做到了既環保又不失燒烤原味。為保證肉串出品後受到歡迎,他們不斷請人試吃。「有時,甚至細到每串肉的肉量要用多少。」劉曉說。
「無二烤肉」的橫空出世,有賴於「天時地利人和」。近年來,波士頓市府一直在推行城市餐車服務。此前,波士頓華裔候選人吳弭曾參與「波士頓餐廳路線圖」製作,唐人街屬於政府推行「城市餐車服務」的第一等級地段。但由於近年很多餐車在此生意狀況不佳,很少有人選擇,這讓他們少了競爭對手。
而他們之所以選擇餐車形式,完全基於成本以及延續中國路邊小吃的傳統考慮。
創業體會:贏利比想像難
劉曉感嘆說,創業比想像難很多。「我們創業遇到許多困難,沒有經驗,開始不夠專注,低估了現實環境以及操作流程的難度。」
經過三四個月打拼,「無二烤肉」招牌正式打響。波士頓有了路邊燒烤的消息逐漸在社交網站上傳開來,不少食客慕名而來。如今,「無二烤肉」營業狀況良好,開始盈利。
為了應對日漸紅火的生意,他們僱傭了七八個人,其中一些甚至是專業廚師。劉曉透露,顧客當中,中國人佔80%,另外有20%是「鬼佬」。目前,「無二烤肉」已購置第二部餐車。與第一部車相比,新車安裝了空調,設備上也有較大改動。
10月18日,劉曉應邀到美國東北大學進行了1個小時演講,講述了他們的創業經歷。劉曉的理想是,將「無二烤肉」做成一個有中國特色的連鎖餐飲公司,將其推廣到美國其他城市。
劉曉的創業道路受到很多中國留學生的追捧。「烤串的確好吃,種類不光有牛羊雞,還有豆腐鵪鶉蛋,一律1.5美元一串,可謂好吃不貴。經常可看到很多白人站在寒風中排隊。也許會有人說,真可惜你爸媽送你出國,不務正業。但我只想說,人生沒有可不可惜,機遇也不只有上學一條路,敢想敢做就成。」來自北京的留學生王小玉說。
機會:有人成功有人失落
華盛頓大學畢業的王傑森經營的「西安名吃」也闖出名堂。如今,「西安名吃」在紐約法拉盛擴充至四家。「我在努力讓餐館招牌更響亮。」王傑森說。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小偉2010年5月畢業於皇后學院,由於學習的是藝術類專業,他四處求職無果。2010年底,小偉盤下一家中餐外賣店。但是,店鋪月租和工人工資等各項雜費加起來,每月開銷就超過2萬美元。為了最大限度地盈利,小偉只僱一個大師傅炒菜,自己親自炸雞、接電話、送外賣。但由於餐館附近有不少如1元披薩這樣價格低廉的快餐店,小偉的中餐館也只能把價格壓得很低來競爭。最終,小偉放棄這一賠本的生意。
「真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國內的同學個個都比我混得好。」小偉在中國的大學同學有留校任教的,也有創業賺了不少的,比起他們,小偉開始懷疑自己移民赴美是否是正確的抉擇,也會感慨「美國夢」沒想像中那麼容易實現。
抉擇:有人留下有人回國
許多留美學生面臨畢業後留下還是回國的抉擇。從中國某著名大學畢業後,娟子和現在的老公一起赴美留學。在紐約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後,娟子在聯合國總部謀了個職位。
拿到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後,她的老公又到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儘管國內對娟子老公有招賢意願,但娟子他們還是決定留美發展,因為「美國的科研條件好很多」。
26歲的劉鵬似乎找到一條捷徑,因無法獲工作籤證留美,他2012年毅然與一些同學一起從軍。據美國陸軍「緊缺人才徵兵計劃」,他們兩個月內就能獲得美國公民身份。因為能留美,劉鵬的決定得到父母的支持。
而來自珠海的馬博對美國則沒有留戀。這位紐約城市大學的博士生正在準備自己的博士論文,與此同時,他正在積極與國內的高校接觸。
記者觀察:留下?回去?
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湧入美國,以為一旦踏上美國美好的生活就降臨。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美國,外國留學生必須找一份工作才能留在美國。但由於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找一份工作並不易。為了省去替外國留學生辦理工作籤證的麻煩,大多數美國公司更願僱傭本國人。即便能留美,生活並不必然變得美好。最近,一位父親去美探子後表示,「我把美國想得太好,最好別去!」他那位清華畢業的兒子到美國10年,至今仍租住公寓,領著10萬美元的年薪。
然而,或礙面子,或已無法適應國內生活,回國之路似乎也艱。「回中國的話,我也想不出能做什麼。」在新英格蘭一所大學讀經濟學的中國學生小偉說。無論如何,留下還是回去,路在他們自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