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焦慮、抑鬱?出現心理問題,這樣調整自己

2020-08-20 醫聯山東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


如今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第一. 睡眠障礙

很多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導致睡眠質量變差。也有人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個人生物鐘發生改變,睡眠節律打亂了。

第二. 焦慮

疫情早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不太了解,產生了很多恐慌情緒。還有人因為面臨失業、收入減少、孩子不能上學等原因導致焦慮。焦慮在情緒方面的具體表現為:心裡不踏實、心情七上八下像「坐過山車」;很難靜下心來,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體方面出現呼吸困難、唉聲嘆氣、肢體僵硬等情況。

第三. 抑鬱

特別是以前有過焦慮或抑鬱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間復發,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食慾下降、體重下降、月經不調、大小便異常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半個月以上沒有好轉,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尋求幫助。


如何判斷心理是否生病了?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三個層面。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有疾病的治療都與心理有關。作為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維護需要很多因素,因此值得大家關注。

生活中,很多人偶爾會出現睡眠不好、頭疼、肩膀痛、胃腸不好、呼吸不暢等症狀,但是體檢卻沒有任何問題,這些多是由心理疾病導致的軀體化症狀。此時需要通過明確的診斷,對心理狀態作出較全面的評估,進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和家庭成員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呢?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自我評估,比如自己跟以往相比有什麼明顯的變化?跟周圍人相比有什麼明顯變化?如果情緒、人際關係、性格、睡眠方面變化很大,出現發作性呼吸困難、心慌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很可能是因為過度焦慮導致的身體反應。身體和心理是密切關聯的,大腦會影響人體器官的功能或狀態,身體也會影響大腦神經的功能或狀態。


生活中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建議人人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健「心」方法,比如找朋友傾訴、運動、舞蹈、瑜伽、正念、唱歌、音樂、美術、旅遊等;其次,對自我和家庭發生的事情、對周邊的人和事要有合理正確的認知最後,學會感知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時常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今天的情緒怎麼樣、哪方面需要改進、哪方面有所改進,從而進行適當的調節。

呼吸訓練是最有效的健「心」方法之一,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姿勢坐著或站著,平靜地做幾次自然呼吸,然後進行有意識的深呼吸。根據自身情況,深呼氣後深吸氣,憋氣保持3秒鐘左右,再把氣呼出來,再憋氣保持3秒鐘左右,一般如此重複3~5次就會感覺到放鬆了許多。隨後放慢呼氣和吸氣的節奏,重複幾次後心會越來越平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閉上眼睛或眼睛看著鼻尖,吸氣時雙手握拳儘量慢慢緊張起來,憋住氣保持一會兒,呼氣時雙手慢慢放鬆,再保持一會兒,再重複幾次。

如果四肢無力、無精打採,可以在原地蹦蹦跳跳;可以坐著,兩手十指交叉舉過頭頂,掌心向上,盡最大力量向上撐,同時眼睛看向雙手大拇指和食指構成的三角形,快速用鼻呼氣、鼻吸氣3次;然後,雙手放在脖子後面、掌心向前,雙手肘部向後用力,打開雙肩,十指交叉的雙手向前用力,眼睛看向前方,快速鼻吸氣口呼氣3次;接下來,雙手十指交叉放在臀部後方、掌心向下,挺直雙上肢,雙肩下沉,快速鼻吸鼻呼3次、鼻吸口呼3次、口吸口呼3次;最後雙手十指交叉放在胸前或腹前,口快速吸氣,鼻慢慢呼氣3次。這樣呼吸練習後,大腦和血液的氧含量會增多,全身肌肉激活,能夠有效調節情緒低沉,增加活力。


想了解更多專業疾病科普知識?歡迎關注「醫聯山東」微信公眾號。

醫聯山東由山東省醫師協會主導,與醫院信息系統實時互聯,提供山東省內各大醫院預約掛號、專家講堂、繳費充值、報告查詢等線上就醫服務。

相關焦點

  • 睡眠障礙可能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查冠琳 楊玲玲「並不是所有睡眠障礙都會進展為精神類疾病,有的只是單純的睡眠障礙。但需重視,睡眠障礙通常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睡眠障礙通常是焦慮與抑鬱的預警信號,例如入睡困難通常是焦慮為主,如果是早醒並伴有情緒低落,則可能是抑鬱的早期表現。」李豔介紹,「在我們睡眠專科門診中,有一半是單純的睡眠障礙,約1/3或1/4屬於由某些內科疾病激發的睡眠問題,剩下的一部分則屬於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精神障礙。」李豔分析,不同年齡段差別較大,跟每個人的體質差異也有關係。
  • 帶多種軀體化症狀焦慮抑鬱混症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應對睡眠障礙
    帶多種軀體化症狀焦慮抑鬱混症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應對睡眠障礙首先,祝大家雙節安康!絕大部分的抑鬱焦慮症的人,都向我訴說睡眠障礙的問題,其實這個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症狀了;自數年前那次開車出現恐慌後,在隨之相當長的一個時間內,睡眠是極為困擾我的問題;情況基本是以下幾種:1.花比較長時間才能入睡或難入睡;2.中途醒來數次(每晚不一樣),有時醒了之後會很久才能入睡,甚至不能入睡了;
  • 青少年心理門診量約增長50% 多數有情緒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等問題
    因為心理不適、睡眠狀態問題,或反覆的軀體不適症狀,這些青少年正在接受心理諮詢等專業服務。據介紹,近年來,我縣青少年心理門診諮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前來就診的小許是一個15歲的男生,他有著強烈的考試焦慮症,平時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一到大考就發揮失常。
  • 睡不著怎麼辦 睡眠障礙是心理障礙的一種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國主題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只有擁有良好的睡眠才能使自己儘快恢復精力,可是我們總能聽到周圍的人抱怨,「昨晚又失眠了」、「昨夜沒睡好,總是做夢」、「吃了兩天安眠藥不敢吃了,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了」……更有一部分人長期受失眠困擾。
  • 焦慮抑鬱患者康復經驗,如何才能去掉睡眠障礙中的噩夢
    將內心深處的自卑從潛意識升華到意識層面,面對接受並和解大部分抑鬱焦慮的人都受睡眠障礙的困擾我也是,有兩年的時間出現這樣的情況,後來是這樣化解的,請看下面的日誌:我不如人的自卑,不僅成為了習慣,更深入了潛意識;昨夜從夢中醒來:化學老師講授的知識點,別的同學迅速找出規律和領悟了,相應的題目也正確回答了,看到別人自信滿滿的表情,我假裝低頭做筆記,試圖迴避老師的目光,然而老師卻不肯放過我,依然對我提問,結果可想。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成立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患者福音!、焦慮、睡眠障礙是都市人最常見的三種心理疾病,但由於很多人症狀較輕微,意識不到這是一種病;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由於缺乏精神專業的醫生,也無法識別和處理這類患者。
  • 換環境後抑鬱、焦慮、惆悵?可能是適應障礙在作怪
    在新公司工作1個月後,由於工作觀點和和思路不一樣,Z與總經理及另一名副總經理常常發生衝突,感到很難推進工作,因為職位的遷升,Z逐漸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這一崗位。他自己調整了2個月,但情況卻越來越糟糕。工作時有明顯的無力感,下班後待在家裡不想動,因為沒有家人和熟悉的朋友在身邊,甚至有時只能靠飲酒來排解自己的情緒,睡眠狀況和工作效率均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於是Z到心理科就診,考慮診斷為「適應障礙」。
  • 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精神疾病患者需求有變,服務模式和人才...
    近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與曼朗醫療戰略合作協議相關活動上,與會專家提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精神疾病譜也有所變化,抑鬱、焦慮患病率明顯走高,填補精神衛生行業人才空缺之時,探索全新醫療模式成為必須。
  • [視頻]睡眠專家:抑鬱和焦慮是失眠主因
    而在失眠的人群中,80%的失眠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    曾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的李舜偉教授被稱為"失眠專家",長期關註失眠問題,其關於睡眠的書籍《你可以睡得更好》曾經成為失眠患者的睡眠寶典。最近,李教授走進央視《人物新周刊》,侃侃而談導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並講述了如何對症下藥根治失眠的良方。
  • 睡眠障礙該去哪個科室就診?睡眠障礙如何調整
    原標題:睡眠障礙該去哪個科室就診?睡眠障礙如何調整   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人們做什麼事情似乎都帶著著急的態度,就連睡眠也一樣,有的人經常加班,睡覺的時候可能還經常想著工作的內容;有的人則經常玩手機到深夜才睡去;還有人因為長期遭受壓力,失眠已經是家常便飯。
  • 警惕孩子睡眠問題!孩子老是睡不好?對照看看是不是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障礙在診斷的時候,除了要對兒童的成長史、飲食史進行了解之外,還要藉助核磁共振、腦電圖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行為,睡眠評估來進行判斷。不同類型的兒童睡眠障礙治療方式是不一樣的,對於睡驚症可以使用苯海拉明等藥物改善睡眠質量。而如果和精神疾病有關,就需要使用抗抑鬱、抗焦慮的藥物進行治療。
  • 兒童頻繁頭痛可能是心理出現了問題
    焦慮、抑鬱、注意缺陷、強迫等。不良情緒是疼痛發生的關鍵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常會出現壓抑、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會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從而改變腦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和代謝,增加神經元的興奮,並使脊髓背側角在傳遞傷害性衝動時的效果增強,從而使中樞敏感性增加,導致中樞致敏。
  • 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心理及藥物治療
    為此,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及神經心理與行為神經病學學組共同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了《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著重闡述了中國成人失眠、抑鬱、焦慮的概念、診斷和治療,以期能為臨床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鑑作用。以下節選心理及藥物治療部分,共識全文見文末文獻索引。
  • 焦慮、恐懼、悲哀、抑鬱、絕望,這些心理問題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在普通人看來,癌症和死亡中間是劃等號的,「談癌色變」的心理在癌症患者中仍佔主要地位,大多數腫瘤患者有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抑鬱和悲觀、懷疑和否認迴避、恐懼和緊張、焦慮和絕望、認可和依賴心理等。
  • 女人更年期與心理健康以及如何通過生活方式調整改善焦慮和抑鬱情緒!
    女性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會導致暫時的情緒變化,包括抑鬱症狀。更年期前的幾年以及更年期本身都會給你的身體帶來變化。但它們也會影響你的大腦,特別是你的心理健康。在此期間,抑鬱症的發病率加倍。過去曾因抑鬱或焦慮而掙扎過的女性,症狀也可能會重新出現。
  • 你有焦慮、抑鬱、睡眠障礙嗎?丨「正念療法」帶你一步搞定
    在過去,我們常常是通過自我調節或心理諮詢解決,可如果抑鬱嚴重到了疾病的程度,就只能依靠藥物。而抗抑鬱藥物雖然是治療抑鬱症的常用方法,卻存在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同時,抑鬱症最大的問題在於易復發,為此不少飽受抑鬱情緒困擾的人也同時在承受著另外一種內心衝突——擔心一輩子背負藥物的負擔和疾病標籤,因此他們長期陷入抑鬱的困擾中不能自拔!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 睡眠障礙常伴心病,切忌擅自用藥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李俊近年來,睡眠問題日益突出,睡眠障礙分為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醒三種。昨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主任張昌勇表示,不少睡眠問題都伴隨焦慮、抑鬱等情緒。他提醒市民需要多關注睡眠問題,千萬不要自行亂吃藥。
  • 失眠是由於抑鬱還是焦慮?怎麼辦?
    /焦慮是一種密切的雙向關係國外調查顯示,平均每三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存在睡眠問題,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大概有45.5%,睡眠問題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是失眠障礙。像本文開頭碰到的患者,感覺自己越失眠,越抑鬱,或者越焦慮就越睡不著,那麼失眠與抑鬱/焦慮之間有沒有聯繫呢?
  • 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更容易感到抑鬱或焦慮
    來源: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每周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比沒有經常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感到抑鬱或焦慮的可能性高出5倍,甚至更容易出現睡眠困難。健康專家應該詢問患者,他們是否經歷過噩夢,作為抑鬱、焦慮或睡眠障礙的警告信號。心理障礙和失眠與心臟病的發展和進展有關,令人不安的夢可能是患者需要額外預防措施的線索。研究表明,心臟病患者的抑鬱、焦慮、失眠和噩夢之間有著很強的聯繫,由於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可能是雙向的。換言之,抑鬱、焦慮和失眠可能導致噩夢,而噩夢可能導致抑鬱、焦慮和失眠。
  •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焦慮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負性情緒體驗,適度的焦慮能提升人的工作學習效率,開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內心出現衝突,糾結,痛苦,還會出現軀體症狀,睡眠飲食障礙,交往障礙,影響身體健康等,所以研究焦慮的特點規律和消除焦慮的方法,是心理學從業者研究解決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