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由於抑鬱還是焦慮?怎麼辦?

2020-09-16 問藥師


經常會碰到患者尋根問底,&34;&34;那麼今天我們來講講如題的兩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



1、 失眠與抑鬱/焦慮是一種密切的雙向關係

國外調查顯示,平均每三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存在睡眠問題,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大概有45.5%,睡眠問題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是失眠障礙。像本文開頭碰到的患者,感覺自己越失眠,越抑鬱,或者越焦慮就越睡不著,

那麼失眠與抑鬱/焦慮之間有沒有聯繫呢?

答案是有的

失眠與抑鬱/焦慮存在著密切的雙向關係:

1) 失眠是抑鬱/焦慮障礙的症狀之一 ;

2) 失眠是發展為抑鬱/焦慮障礙的危險因素之一;

3) 抑鬱/焦慮障礙的患者常常伴發睡眠障礙。


失眠是指儘管有合適的睡眠機會和睡眠環境,依然感覺睡不夠或者睡不好,並且影響日間工作、學習、生活。目前醫學上對失眠的最新定義強調了失眠是一種主觀滿意度體驗。

這裡劃重點:主觀體驗!!

睡眠的時間不再是主要判斷是否失眠的標準,有的人每天規律睡眠只有四、五個小時,但個人感覺精力充沛,那麼我們也不過分糾結是否是失眠,重點是個人對睡眠的滿意度以及是否影響白天的生活。

對於失眠,我們需要積極重視,儘早到正規醫院的睡眠障礙門診進行幹預、治療。


二、改善失眠的方法

改善失眠的方法,臨床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1) 認知行為療法

生活中失眠了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吃安眠藥,但在專業的臨床治療方法裡,藥物治療通常不是首選。2016年美國醫師協會《成人慢性失眠障礙管理指南》推薦所有成年慢性失眠障礙患者均應首先接受認知行為療法作為初始治療,對於單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無效的慢性失眠成年患者,再由醫生與患者共同商討決定是否採用藥物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現在是全世界廣泛認可並推薦的首選治療慢性失眠的方法之一,其優勢在於,在糾正了我們習以為常對失眠的一些錯誤觀念、行為後,其療效可以持續到治療結束後的6-12個月,這點是藥物治療所不具備的,且藥物治療還存在著濫用、依賴、副反應等風險。

認知行為療法的實施建議在正規醫療機構的神經內科、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進行,一般是由心理治療師、專業的醫生(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來操作,主要內容包括:

A、睡眠衛生教育:

避免睡前看電視、刷朋友圈、玩微博以及劇烈運動,限制咖啡、茶、酒精的攝入;

推薦睡前看看書,聽聽輕音樂,讓自己逐漸放鬆下來進入睡眠。

B、認知療法:

有些觀念是造成失眠的罪魁禍首:比如&34;&34;。事實上,往往是這些不良暗示潛意識影響了自己的睡眠。

C、睡眠限制療法:

具體做法包括:固定上下床時間、取消白天小睡。

D、刺激控制療法:

即重新建立&34;的條件反射,通過限制不良的與睡眠無關的行為,如不要躺在床上刷微博、抖音,增強床與睡眠的聯繫,幫助消除睡不著時的緊張、焦慮、擔憂、沮喪等不良情緒帶來的消極聯繫,儘量使在床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睡眠狀態。

E、放鬆訓練:

通過肌肉放鬆、想像練習、腹式呼吸、冥想催眠來幫助減少睡覺時的緊張與過度警覺,使內心平靜並放鬆身體,達到降低高喚醒狀態的目的。

2) 藥物幹預

藥物治療的原則是,在病因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的基礎上,酌情給予催眠藥物。這類藥物有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褪黑素和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食慾素受體拮抗劑、抗抑鬱藥幾類。

苯二氮卓類受體激動劑,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是我們治療的首選,這類藥物起效時間快,能誘導睡意、治療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且一般不產生日間睏倦,產生藥物依賴的風險較傳統的苯二氮卓類藥物(如艾司唑侖、阿普唑侖、地西泮、氯硝西泮、蘿拉西泮)低。這類藥物一般按照&34;的原則使用,小劑量開始,一旦有效果就不再隨意增加劑量,一周可使用3-5天,而不是連續每晚都使用。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如雷美替胺(國內暫未上市)、阿戈美拉汀,可以調整人體的晝夜節律,這類藥物一般作為不耐受其它類催眠藥和已經發生藥物依賴患者的替代治療。

食慾素受體拮抗劑蘇沃雷生(國內暫未上市),這類藥物作用的靶點與其它幾類藥物不同,是通過阻斷食慾素受體促進睡眠,可以縮短入睡潛伏期,減少入睡後覺醒時間。

多塞平、阿米替林、曲唑酮、米氮平等幾種抗抑鬱藥有鎮靜作用,在伴有抑鬱、焦慮狀態,經過專家醫生診斷有相關的情感障礙並伴有失眠時,會單用或者與如唑吡坦等聯用進行治療。

以上所有的藥物,如果使用時間超過四周,建議患者每月與醫生進行交流,方便醫生評估其治療情況。

3) 其他幹預包括物理治療(如光照療法)、中醫藥及中醫外治法(如耳穴壓豆、針灸)等。


總結:

失眠需重視,及時就醫,治療方式上認知行為療法更需要大家重視,在心理治療師、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的指導下練習實踐。在確定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後,遵醫囑服用,不可隨意自行加減劑量。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34;是由知名藥師冀連梅老師聯合海內外精英藥師組建的藥師團隊,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循證實用的用藥諮詢服務和科普宣傳。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您有具體的用藥問題,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34;上向專業藥師一對一在線諮詢。

原創內容,版權所有,嚴禁抄襲!


(由&34;團隊郭嶽瀚藥師供稿)


相關焦點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我老婆自從懷孕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覺得很慌張,一會心情大好一會又極度的沉悶,有時候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有時候又很安靜,整個人的情緒變幻無常,朋友說可能是患了焦慮症,可我看著像抑鬱症,請問她到底是焦慮還是抑鬱呢?
  • 抑鬱、焦慮還失眠?醫生來告訴你哪些抗抑鬱藥適合失眠的人用
    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幹什麼事情都無精打採,力不從心,慢慢的整個人變得焦慮、抑鬱,該怎麼辦如果除了失眠外還伴有抑鬱、焦慮會更難受,而且也更難治療。下面小盧藥師來告訴你,失眠伴有抑鬱/焦慮可以用什麼藥物來治療。
  • 安思定治療焦慮、抑鬱、失眠「三步曲」
    在2002年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進入中國以來,在治療焦慮症、抑鬱症、失眠等方面獲得了權威醫療機構的認可,也為國人治療嚴重失眠、焦慮、抑鬱帶來了非藥物治療的希望。  據中華醫學會2009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億人患有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疾病,而其中約90%的未診斷和治療。城市人群的患病率明顯高於農村。
  • [視頻]睡眠專家:抑鬱和焦慮是失眠主因
    在失眠人群中有73%的患者從未看過專科醫生或用藥物治療,失眠成為困擾很多人的精神疾病,並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而在失眠的人群中,80%的失眠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    曾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的李舜偉教授被稱為"失眠專家",長期關註失眠問題,其關於睡眠的書籍《你可以睡得更好》曾經成為失眠患者的睡眠寶典。
  • 中國成人失眠伴抑鬱焦慮診治專家共識——心理及藥物治療
    失眠伴抑鬱、焦慮的心理治療 推薦CBT‐I作為慢性失眠伴輕、中度抑鬱和焦慮的初始治療;對於失眠伴中重度抑鬱、焦慮患者,除了抗抑鬱焦慮藥物和針對抑鬱、焦慮的心理治療外,要提供針對失眠的CBT。
  • 焦慮抑鬱失眠都是一場思維的騙局,把自己抽離出來,你才能戰勝它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自己的思維給欺騙,以至於被拖入到了那個深不見底的黑洞裡,就像我們的抑鬱症發生之後,回望前方,起初都是因為自己有那麼一點點的焦慮,由於自己過於鑽牛角尖、又或者偏執、太看重一件事和一個人了、害怕失去或者怕不好的結局發生,所以給焦慮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和滋生的溫床,至此我們慢慢地被焦慮所侵蝕、打敗,失眠和抑鬱情緒也就接踵而來了。
  • 心理課: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類疾病患者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小編作為一名長期失眠患者,伴隨有輕微的焦慮和抑鬱,也感受的到作為失眠、焦慮抑鬱患者的痛苦,下面是小編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反駁)。作為失眠、焦慮、抑鬱症患者,我們最大的悲哀不是我們患了這些精神類疾病,而是我們偏執狹隘的思維方式,總是拒人與千裡之外。我們渴望有人幫助,但又時常拒絕別人的幫助。
  •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
    每天焦慮抑鬱,怎麼辦?焦慮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負性情緒體驗,適度的焦慮能提升人的工作學習效率,開發人的潛能。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內心出現衝突,糾結,痛苦,還會出現軀體症狀,睡眠飲食障礙,交往障礙,影響身體健康等,所以研究焦慮的特點規律和消除焦慮的方法,是心理學從業者研究解決的重點。
  • 焦慮症最嚴重會怎麼樣 疫情過後焦慮失眠怎麼辦
    一味的硬抗只能讓焦慮情緒和壓力倍增,焦慮嚴重者會衍生出其他類的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發生危害生命的行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好轉,雖然市民都逐漸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每天都呆在家裡,逐漸出現緊張、焦慮失眠仍然存在。醒後疲乏、白天睏倦、精神萎靡、思睡、思考問題慢、注意力不集中、性功能減退及月經不調等,影響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患了焦慮失眠怎麼辦呢?
  • 穿過自卑焦慮抑鬱失眠的隧道
    我一直焦慮抑鬱,只是我自己不知道,我的家人也沒有認識到。我曾經嚴重失眠,連續3個月,平均每天睡眠不足2個小時,失眠導致更嚴重的抑鬱和焦慮,焦慮和抑鬱又加重失眠。我曾經在醫院的精神科住院2個月,我曾經試圖尋找各種可能的手段自殺。
  • 抑鬱症焦慮症嚴重失眠怎麼辦 產後焦慮症整夜失眠自愈
    抑鬱症焦慮症嚴重失眠怎麼辦①心氣不足症狀:多夢易驚,失眠,神疲睏倦,短氣,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養血益氣,寧心安神。選方:參香散加減。抑鬱症能自愈嗎一些女性在生產後心情抑鬱,再加上性格的關係沒有及時將這些不良的情緒排解出去,從而造成了抑鬱症。抑鬱症並不會給身體帶來各種疼痛的問題,只是它會讓心情鬱鬱寡歡,在這時候產婦想要自愈。那麼,產後抑鬱症多久能自愈?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樣,不經過治療幾乎是不能痊癒的。
  • 焦慮,抑鬱失眠來看看王育傑醫生怎麼說
    伴隨著社會發展的發展和發展趨勢,許多 朋友都早已知道經常失眠是一種對大家身心健康傷害較為大的病症之一,它分成焦慮性失眠、頑固性失眠和工作壓力性失眠症等。王育傑專家教授,知名臨床醫學科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屆研究生,著名中醫藥學權威專家、名中醫,首都醫科大中藥材院主任,北京市百草園中醫院主任醫生,從業中醫臨床、課堂教學、學科建設50多年,針對焦慮失眠有獨特的看法和豐富多彩的臨床治療工作經驗。焦慮抑鬱症的病人常常述說一直心神不安、莫明的緊張,心神不安,心煩意亂,並伴隨頭疼、失眠症、容易出汗、心慌氣短等狀況。
  •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蔡志利做客看大醫講述失眠抑鬱焦慮等問題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蔡志利做客看大醫講述失眠抑鬱焦慮等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經受過或正在經受失眠的困擾,翻來覆去睡不著,天不亮就驚醒,睡著也一直做夢,醒來特別累;經常感到緊張、苦惱、焦慮,總是悶悶不樂、看什麼都不順眼、動不動就想發脾氣。
  • 產後焦慮失眠、抑鬱?醫生:不是矯情,是病!千萬不可大意!
    其中,60% 到 80% 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 20% 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這意味著,每年有 1000 多萬「不開心」的媽媽。但自始至終,這件事兒沒有被認真聊過。一、什麼是產後抑鬱症?
  • 為什麼會失眠焦慮抑鬱?你還不知道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壓力也逐漸增加著,尤其是青少年,乃至中年,所要承擔的壓力更大,來自於社會,學習,社交,工作,別人的議論,家庭,存款不足,等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壓力,時間長了會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一些不好的心理上的問題,以至於,晚上睡覺時腦子裡還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想法等,
  • 失眠怎麼辦 治療失眠的小妙招
    隨著資訊時代的高速發展,社會的工作壓力也會增加,因為壓力的原因經常導致失眠的狀況發生。大家一定很苦惱吧。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說說失眠怎麼辦?治療失眠的簡單小妙招,肯定就會有人會問失眠吃什麼食物比較好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吧。
  • 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更容易感到抑鬱或焦慮
    來源: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每周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比沒有經常做噩夢的心臟病患者感到抑鬱或焦慮的可能性高出5倍,甚至更容易出現睡眠困難。健康專家應該詢問患者,他們是否經歷過噩夢,作為抑鬱、焦慮或睡眠障礙的警告信號。心理障礙和失眠與心臟病的發展和進展有關,令人不安的夢可能是患者需要額外預防措施的線索。研究表明,心臟病患者的抑鬱、焦慮、失眠和噩夢之間有著很強的聯繫,由於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可能是雙向的。換言之,抑鬱、焦慮和失眠可能導致噩夢,而噩夢可能導致抑鬱、焦慮和失眠。
  • 生完寶寶焦慮、失眠、還抑鬱?醫生:產後抑鬱不是矯情,是病!
    孕酮指數的懸崖狀回落使產後婦女非常容易出現情緒大波動、焦慮、失落、失眠和易怒,體內激素水平的快速變化會影響孕婦的大腦高級活動,增加產後抑鬱症的風險。二、產後抑鬱有哪些特徵?產後抑鬱症是指產後出現抑鬱、悲傷、沮喪、易怒、易怒、甚至有自殺或殺嬰傾向等一系列症狀的心理障礙。調查數據顯示,50%至80%的新手媽媽在分娩後會有情緒低落、哭鬧等症狀,充滿負罪感,覺得自己沒用。產後抑鬱具體表現有以下特徵。
  • 產後抑鬱怎麼辦?用這3種方法,可以幫你擺脫情緒焦慮
    時常會有寶媽跟我傾訴:「我討厭被貼上『產後抑鬱』的標籤,我沒有『抑鬱症』,遭遇變化和挑戰,我有一些抑鬱的情緒,這很常見」。很多媽媽被扣上「抑鬱症」的帽子,反倒愈發不能開懷。我們需要以平常心正確地看待「抑鬱(之情緒)」,向自己坦誠心結所在,接受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心結打開。
  • 產後抑鬱怎麼辦?用這3種方法,可以幫你擺脫情緒焦慮
    產後發生嚴重的抑鬱情緒怎麼辦?在寶寶出生後2-3天甚至分娩前,他們開始感到抑鬱、焦慮、心煩意亂。很多人可能會沒有明確的原因便哭泣,在睡眠、飲食及抉擇方面出現問題,還可能總是懷疑自己是否能夠照顧好寶寶。類似的情形是常見的,一般未經治療,產後消沉可在幾個小時或一兩個星期之後不治自愈。然而,有少數女性可能遭遇產後抑鬱。導致產後抑鬱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