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理智慧:闡釋《般若心經》經文『以無所得故』

2020-12-17 佛理智慧

歡迎關注佛理智慧。我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佛經,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對佛法感悟頗深,希望把我的心得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般若心經》正文從無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以及智與得等闡述了一切本空,以『以無所得故』為結句。

以無所得故,意思是本來就無所可得的緣故。佛告訴我們,『無所得』是《心經》的宗旨,一切法皆空,實無所得,一切性空,本為假名。

諸法空相,以空一切法為法體,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以及六度諸法皆是影子,非為實有,了不可得,所以稱之為「無」與『空』。這個『空』不是頑空,也非斷滅空,而是妙有真空。

真空實相裡,當體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得。

不執著六度,無般若智可證,就是無智;無得菩提果之心,無佛可成,就是無得。

由此大徹大悟,而得『無得之得』,般若的法用,自然顯現。既不偏空,也不著有,無盡妙用,隨心所至。

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想看到更多的佛理智慧,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評,或者在右上方加以關注。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柴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柴燒系列 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全經260字,是《大品般若經》600餘卷中全部般若的精義所在,故名為《心經》。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智慧),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和核心。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傳譯,成為影響中國文化、世俗的重要佛學經典,此經文約義深,妙義珠識者眾。《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多。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的功德智慧,是諸佛菩薩成就的指引
    般若波羅蜜多,漢譯為以智慧到達彼岸,是六度萬行的六波羅蜜之一,在佛法的修行過程中,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大乘佛法修行的主要內容,但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人雖然多,能真正從心底清楚其功德的人卻不多,所以有人對般若波羅蜜多的功德,也僅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從《心經》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一般的經典中,總是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為經文的開端;而以與會大眾「信受奉行」,宣告經文的結束。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
  • 《心經》手抄本免費結緣,持誦抄寫《心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隨手轉發,即是布施.
    任何非宗教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心經》篇幅雖小,卻濃縮了整個般若類經典的精華,受持讀誦此經功德無量無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介紹:玄奘大師在四川時曾遇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大師憐憫此人,施與衣服飲食,病者乃授大師《般若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內容,就這兩個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觀自在菩薩為了開示舍利子,而在定中為舍利子所講的法。《心經》的內容很玄奧,因為它屬於般若智慧方面的內容,對人的智慧以及悟性要求都非常高。一般人想要看懂它,並不容易。從類別來說,般若部經的內容基本上是以不同的論述來開啟人的智慧。並讓人在實際修行中,去運用自己的這些智慧。這和持戒修行就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 讓你一目了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5)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6)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7)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譯文:修成正果)《心經》闡釋「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整段話的概略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脫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摩訶」:無邊無際的大、心量廣大。《心經》起源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
  • 心經全文及回向.......
    心經全文及回向來源   觀世音菩薩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與功效
    《般若經》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本處所用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可謂言簡而義豐,詞寡而旨深。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
  • 論《觀音心經》的哲學思想及現代意義(續)
    下面按照「心經」的玄奘譯本,對經文義理作簡要的分析和梳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是該部經典的題目,大本全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義為「大」。「般若」本義為「智慧」,但是,這種智慧又不同於世俗意義上的智慧,而是佛教所講的一種「妙智慧」,是指一切眾生本心所具有的「妙智妙慧」,這種智慧,是一切眾生覺悟成佛的內在根據。
  • 我抄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一點體會
    《般若波羅蜜心經》,為《金剛經》降伏其心篇 簡稱《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餘卷中的一節。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多。《心經》不僅是博大精深的佛教經典,也被稱為代表了高度哲學意義的宇宙觀,所以,歷代書家多有抄寫。
  •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 01
    般若心經講記·第四次修訂版印廣門清法師 主講佛曆二五五四年·慈航淨苑       目錄▌經文▌開堂白>▌總釋經題▌如是我聞▌正解經文▌附記▌經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
  • 心經,一篇精美的心靈美文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教導世人如何脫離苦海,到達自由彼岸;更因字少意深、神秘夢幻,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玄奘西行,道路苦險,每誦此經,則山川平易, 虎豹不能為害,鬼魅不能作祟。其次,以佛說闡明「五蘊」與「空」的關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及「空相」的本質特點:「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賞析:抄心經的感應
    最受大眾喜愛的寫經經文即《心經》。據佛經上記載,抄寫《心經》的功德,不亞於抄寫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且寫經之功德在諸多佛經經典中,一再被提及,言其殊勝功德遠優於造塔供佛,寫經的好處極不可思議。印光法師語:「文雖簡略,理極宏深。至圓至頓,最妙最玄。誠為諸佛之師,菩薩之母。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心經》的無量功德
    《心經》易於念誦,特別適合初學,自古至今持誦者眾,感應事跡數不勝數,感應之大之快不可思議,念誦功德不可思議。 義淨法師所譯《般若心經》後附之持誦功德文云:「此經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 《心經》教您怎麼念,及常誦心經的好處功德無邊,轉者增福!
    菩提薩多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功德無量,但是要怎麼讀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佛經,現在很多人都在念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們在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時候是一定要注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的,這是對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念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