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佛理智慧。我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佛經,學佛修行二十多年,對佛法感悟頗深,希望把我的心得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般若心經》正文從無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以及智與得等闡述了一切本空,以『以無所得故』為結句。
以無所得故,意思是本來就無所可得的緣故。佛告訴我們,『無所得』是《心經》的宗旨,一切法皆空,實無所得,一切性空,本為假名。
諸法空相,以空一切法為法體,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以及六度諸法皆是影子,非為實有,了不可得,所以稱之為「無」與『空』。這個『空』不是頑空,也非斷滅空,而是妙有真空。
真空實相裡,當體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得。
不執著六度,無般若智可證,就是無智;無得菩提果之心,無佛可成,就是無得。
由此大徹大悟,而得『無得之得』,般若的法用,自然顯現。既不偏空,也不著有,無盡妙用,隨心所至。
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想看到更多的佛理智慧,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評,或者在右上方加以關注。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