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女性在生育完後,都會坐月子,這是每一位女性都會經歷的過程,使自己的身體與心理恢復到之前正常的狀態,但是總會聽到一些"傳聞",比如:"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坐月子時不能見風"諸如此類的話語,實在是讓人迷惑,那麼這些傳統的"提醒到底對不對呢?今天為你科學答疑。
誤區一:急於給產婦喝催奶湯
不少長輩認為多喝湯能補充產婦體內流失的水分,並迅速增加乳汁的分泌,因此急著讓產婦喝一些催奶湯。確實,產後應該多補充水分,但醫生認為產奶的前提是要使乳腺管通暢,分泌的乳汁才不會被堵塞,大多數新媽媽的乳腺導管並非完全通暢,所以不要給產婦喝太多油膩的湯,母乳餵養嬰兒,如果母親吃了較鹹的湯嬰兒就出現唇皰疹等症狀。
誤區二:不能吃水果和蔬菜
常聽老人說,"坐月子期間吃水果會不下奶,蔬菜生冷也要少吃"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水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對產婦身體的恢復很有幫助。至於是否"生冷",要看蔬菜水果的種類和吃法。建議坐月子期間時食用的水果:獼猴桃、榴槤、蘋果、木瓜、橄欖、葡萄、菠蘿、香蕉、龍眼、山楂。
誤區三:菜越淡越好
有些地方說法,不允許產婦吃鹽,特別是在分娩的頭幾天,餐中不放任何鹽。這樣其實會傷害女性身體,因為產婦生產後會缺水,導致鉀元素流失,所以適當吃一些鹽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誤區四:湯比肉更有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湯的營養價值很高,而肉、菜、藥材等"食材"被稱為"湯渣",是沒有用的。事實上,湯中真正的"物質"營養才是最高的,而湯中的營養其實是不多的。
誤區五:不能刷牙
如果產婦一個月內不刷牙,汙垢不能及時清除,會增加齲齒、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發生率,並引起牙痛。
誤會六:不能洗頭、洗澡
很多地方要求媽媽在寶寶足月後洗頭洗澡,這是不科學的,媽媽們應該多注意個人衛生。只不過要為了避免著涼,洗頭、洗澡要用溫水,洗頭後要及時吹乾頭髮。
誤會七:怕風
很多人認為常發於怕風,於是關上產房的門窗,在床頭掛窗簾,其實,女性在這種環境中不利於產後恢復,而且很容易鬧出月子病來。
誤區八:產婦越晚下床越好
很多人認為產婦生完孩子身體較弱,需要休息,所以長產婦時間臥床,甚至連飯都端在床上。其實這種方法對胃腸道蠕動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因此,適當鍛鍊是必要的,前提是循序漸進。一般產後先在床上慢慢地,少量運動,運動量逐漸增加,然後下床走路,需要有人在旁邊看著,以免發生意外。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起床的時間也不一樣,這需要服從主治醫生。
產婦生完孩子身體其實較弱,但是不合時宜,不科學的"保護原則"反而會增加產婦的身體與心裡的壓力,所以科學的坐月子就尤為主要。
1、 所處環境溫度適宜
產婦所處於的環境應該溫度適中,不要怕產婦"著涼"空調溫度開的特別大,這樣就會使產婦皮膚乾燥,身體水分流失過快。
2、適當休閒娛樂
適度勞逸結合,可以緩解產婦生產後的憂鬱心態。產後初期,一些女性會覺得身體虛弱,這時候可以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循序漸進的運動,有利於筋骨恢復,增強體質。
3、適當清潔
產婦的頭髮和身體應定期清洗,避免因細菌感染而生病。
4、調整飲食。
由於個體體質的差異,產婦的飲食應該有所不同。另外,產後惡露、和母乳的排出可能不暢,飲食和用藥必須相應改變。
結語: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產婦們要保持好心情,身體恢復才會更加順利,同時也會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順利度過月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