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坐月子」、「月子病」的說法困擾著很多新手媽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呢,還是相信現代醫學,科學地進行產後護理呢?直接關係著媽媽和寶寶的身心健康,如果科學坐好月子,是每一個孕產婦的切身需求。傳統上人們將產後一個月稱為「坐月子」,但實際上,經過一個月的調整,身體許多器官並未得到完全的復原。比如,子宮體的回縮需要6周時間才能恢復到接近非孕期子宮的大小,胎盤附著處子宮內膜的全部再生修復也需6周;產後腹壁緊張度的恢復也需要6周到8周的時間。如在此期間產婦乾重活就容易患上子宮下垂等疾病。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孕婦學校總結了坐月子的幾個誤區和要點,準備坐月子的準媽媽們要好好看看了。產婦要注意個人衛生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產婦反而更要注意個人衛生。
1、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保持會陰部清潔。因月子期間陰道分泌物較多,勤換衛生巾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乾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選擇擦浴或者淋浴,不能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
3、室內保持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2)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3)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溼了,一定要馬上換幹的衣服;冬天在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4、漱口刷牙。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只要體力允許產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最好不超過3天。
5、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進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風」的問題。
6、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皸裂,影響哺乳。剛生完寶寶的注意事項分娩後數小時不要吃整個的雞蛋。雖然我國一直有吃雞蛋下奶的習慣,但醫學研究表明,分娩後數小時內產婦最好不要吃整個的雞蛋。因為在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力消耗較大,出汗多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會下降。若分娩後立即吃雞蛋就很難消化,這會增加胃腸負擔。因此在分娩後數小時內,應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
2、產後應喝蔬菜湯,很多媽媽產後馬上喝全湯催奶,導致乳腺導管堵塞,乳房脹痛加劇,不利於下奶。
3、傳統說產婦坐月子不能吃青菜是誤區老一輩的人說產婦吃青菜餵母乳會導致嬰兒拉肚子,很多時候指的是嬰兒的大便呈綠色。嬰兒偶爾會有墨綠色大便是因為食物殘渣經膽汁消化,而膽汁是黃色並使大便成為酸性,排出後與空氣接觸,偶爾會變成綠色。一般餵母乳的大便容易偏向酸性,有可能成為綠便排出。因此嬰兒某次綠色大便並不是媽媽吃了青菜而導致嬰兒消化不良。
4、產後三天內可以喝清淡魚粥。注意!產後的一周內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品。
5、什麼時候能活動。產後8小時可以在床上坐一會兒。如分娩順利,產後12小時可以下床、上廁所。產後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
6、記得及早給嬰兒吮吸乳頭。分娩後半小時內讓嬰兒吸吮乳頭,這樣可儘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利於子宮收縮。
7、產後4-6小時產婦要排尿,以防發生尿瀦留。 8、除了家人,親戚朋友不要過早探望產婦和嬰兒。由於剛分娩後的產婦需要靜養以恢復體力,親友最好不要在此時來探望。若來探望,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要給產婦儘量多的時間休息。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更是最好不要來探視產婦及新生兒,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 劉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