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從未到過嶽陽樓?古人yy能力一流,只看圖就能寫出傳世名作

2020-12-12 百家號

其實關於古代歷史,有很多好玩有趣的冷知識,小編前幾天看書就一不小心又了解到一個冷門知識,看完之後小編真是驚訝不已,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中學課本中肯定有這樣一篇古文——《嶽陽樓記》,這篇文章不管是從音韻上來欣賞還是從立意上來欣賞,都是難得的佳作,從北宋一直流傳至今依舊被人們銘記和背誦,足以看出這篇文章的藝術價值和文學價值。文中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知道背多少文人墨客傳頌,而文章中對於嶽陽樓上的景色描寫,也稱得上是深入人心從春到冬,從晴朗無雲到陰雨連綿,無論是哪個場景都宛若一副生動的圖片一樣,隨著範仲淹的文字所及而徐徐展開,讓我等從未欣賞過嶽陽樓美景的人也心馳神往。

但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範仲淹本人也從未到過嶽陽樓,而這篇傳頌許久的文章——《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先生看著朋友送來的畫,憑空寫出來的,也就是我們現在寫作文時經常會遇到的題目類型——看圖寫作。

小編初次看到這個冷知識時,對於範仲淹是由衷的敬佩,想想自己,在讀書時期遇到看圖寫作這樣的作文題時,遇到稍微偏難一點的圖片,連這幅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都無法精準定位,在不理解圖片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的寫作,不要說得到老師的高分,不要被老師點名批評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但是範仲淹只是憑藉這一幅畫,就完成了這樣一篇傳世名作,還在自我發揮的基礎上對於這篇文章的立意進行了升華,這樣的學生,如果生在我們這個年代,那肯定是聲名鵲起的「網紅」了呀。

但是範仲淹的一生,卻並沒有因為他出色的文採而受到眷顧。範仲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範仲淹過著非常窮苦的生活,後來在範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選擇了改嫁,而且也將範仲淹原來的名字改了,隨了繼父的姓氏,取名朱說,範仲淹在母親和繼父的庇護下成長了幾年之後,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世,於是悲痛萬分,辭別了母親,去往外地求學。

範仲淹天生勤奮好學,又天賦極佳,在科舉考試中成功考取了進士,入了仕途,但是也正是因為範仲淹從小正直的性格,面對當時一些黑暗的事情,範仲淹不怕得罪權貴,直言進諫,也受到了不少小人的陷害,多次因為直言進諫而被貶官,他的很多好友也寫信勸說範仲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範仲淹嚴詞拒絕。身處黑暗,心向光明。

範仲淹你的一生雖然多次起起落落,但是好在最後的結局不錯,在他死後,諡號「文正」,這也是後世文人多稱呼他為范文正公的原因,在古代,一個人能夠得到皇帝的追贈諡號,是無比榮耀的,這也是對他一生所做貢獻的肯定和表彰。一生雖多波折,但只願遲來的肯定能讓這位因病逝世的老人得以安息。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由此可見,這篇大名鼎鼎的《嶽陽樓記》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後囑託範仲淹而作的。而滕子京又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能找上範仲淹呢?這得從《宋史》中找找答案。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與範仲淹同一年考中進士。範仲淹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後來因御史中丞王拱辰彈劾他有貪汙等行為,被貶官至嶽州,即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稱的巴陵郡。這才有了他重修嶽陽樓的事情。
  • 江蘇無錫惠山古鎮:清平樂之一,範仲淹和他從未去過的嶽陽樓
    》的範仲淹,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一位不一樣的範仲淹。 二、《嶽陽樓記》和範仲淹一生從未去過的嶽陽樓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範仲淹一生從未去過嶽陽樓。 慶曆新政改革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至河南鄧州,也就在此時,滕子京(即滕宗諒)也被貶謫到巴陵(嶽州,即今湖南岳陽)。
  • 範仲淹在嶽陽樓上做的《嶽陽樓記》嗎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當然不會同時出現在嶽陽樓前,然而在這兩段的後面,都寫了「登斯樓也」,可見這些應該是不同時節登臨所引發的感想,有著很明顯的區別。最關鍵的是,在兩段的開頭,分別有「若夫」和「至若」這樣的假設連詞,說明這兩段所描寫的內容都是出於作者的想像,並非寫實之景。由此可以推斷,寫《嶽陽樓記》時,範仲淹並不在嶽陽樓。
  • 朗誦:範仲淹《嶽陽樓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百廢具興 通:百廢俱興)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範仲淹《嶽陽樓記》|家長為什麼建議把千古名篇移除中學教材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更是家喻戶曉。嶽陽樓也因此成為了名勝古蹟。如此優秀的篇目,家長們為何要求從中學課本中移除呢?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眾人爭論?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嶽陽樓名氣之大,大在範仲淹一篇曠世巨作《嶽陽樓記》。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就不會有範仲淹的千古絕唱《嶽陽樓記》,亦難現浩浩湯湯、氣象萬千之大觀也。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自古,在好的景物面前文人從不缺席。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籍此,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這篇千古名作。 其實,在範仲淹《嶽陽樓記》的開篇,範仲淹就已經交代好了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修好了嶽陽樓,讓他寫一篇序文,他才下筆的。
  • 《嶽陽樓記》:範仲淹和滕子京到底有多鐵?|文明之聲
    宋代詩詞散文流傳甚多,但《嶽陽樓記》可謂是宋代散文的壓卷之作,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至今仍是無數知識分子追求的至高境界。《嶽陽樓記》開篇即交代了是應滕子京之請而作。那麼,滕子京何許人?與範仲淹有怎樣的淵源?範仲淹又是如何創作出這篇傳世佳作的?範仲淹畫像。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人品,並寫下《新嶽陽樓記》,水平如何?
    張一一是湖南岳陽人,那他自然不能放過800年前,讓嶽陽聞名天下的那篇《嶽陽樓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與崔顥的《登黃鶴樓》一樣,各自寫火了兩座樓臺,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範仲淹在何背景下寫了《嶽陽樓記》?諡號文正有多難獲得?
    其實「文正」這個諡號在範仲淹以前是叫「文貞」歷史上第一個被諡為「文貞」的人是唐朝諫臣魏徵,後來陸象先、宋璟、張說等人也得到了文貞的諡號。到了宋仁宗趙禎時,因為貞字禎同音,所以把文貞改為了文正,而範仲淹便是第一個得此諡號之人。
  • 「教學遐想」命題作文:《嶽陽樓記》範仲淹偏題了嗎?
    《嶽陽樓記》寫作思路想開去一代大家範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送來的《洞庭晚秋圖》和請求為修繕一新的嶽陽樓作記的書信,我想他也是糾結的,一是朋友之請難以推脫,二是不能親臨嶽陽樓,僅憑一幅圖就要寫一篇好文章,難度似乎很大。
  • 除了著名的《嶽陽樓記》,範仲淹這首詞依然值得我們背誦
    有些人在詩詞史上有很高的名氣,同時在朝堂當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最著名的就是那些宰相詩人,比如王安石、晏殊、範仲淹等人。除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之外,範仲淹寫出了很多精美的詩詞,在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名氣。雖然他的詩詞產生於蘇軾之前,但是對於豪放詩詞的發展,卻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詩詞就是如此,寫於蘇軾之前,但是已經具備了豪放詞的品格。
  • 劉鈞《清平樂》不舍告別範仲淹 傾情詮釋「士林大家」獲觀眾好評
    電視劇《清平樂》在播到尾聲之際,已經有不少角色相繼與大家告別,其中由劉鈞所飾演的「士林大家」範仲淹也在最新播出的兩集中跟觀眾拜別,這位仁宗盛治的思政「領路者」,在留下了《嶽陽樓記》《漁家傲.秋思》等傳世名作之後,隨著角色的下線,繼續走向了歷史的長河。
  • 南陽鄧州花洲書院,範仲淹《嶽陽樓記》誕生地!
    花洲書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範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 安徽「範迷」來泰追尋範仲淹足跡
    日前,中國範仲淹研究會會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沈德斌來泰追尋千年前範仲淹在泰足跡,為「範仲淹的家教家風」專題講座收集素材,並將出版專著。「我是看了『泰州發布』微信公眾號2020年12月8日的文章《泰州·家風傳承》,專程趕來的。」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因為能背《嶽陽樓記》,數萬人免費登樓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宗諒,字子京,與範仲淹是同榜進士。滕子京真是找對了人,樓建好後他請範仲淹作了《嶽陽樓記》,隨著這篇文章的廣為流傳,嶽陽樓名揚天下,也讓滕子京至今還是個大名人。嶽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東吳魯肅操練北軍的閱兵臺,唐北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在此建樓。
  • 《嶽陽樓記》「曆」之寫法辨析(漢字故事)-新華網
    圖二:範仲淹「慶曆三年」楷書冊頁關於「歷」,《說文解字》釋為:「過也,傳也。從止,厤聲。」故「歷」表示經過、經歷之意,歷史、歷次、歷程、學歷之「歷」應為「歷」。但《說文》只收「歷」而不見「曆」,說明東漢中葉以前還沒有「曆」字。「曆」字出現最早的實物資料是漢靈帝時的「光和大司農銅斛」,後又現身在北魏碑刻中。
  • 最懶詩人蘇麟,為何深得範仲淹青睞?研究者:兩句詩詞足矣
    前言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傳世詩作。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善於作詩,又經常作詩的人並不在少數,很多古人對詩詞歌賦都非常熱衷,這些驚世之作朗朗上口,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不過,其中也有一些作品被歷史塵封,一些比較有才華的古人所作作品並沒有流傳下來,也有一些人僅僅憑藉這兩句詩就成為了千古名句。
  • 一篇名垂千古的看圖作文,堪稱史上最牛!一直激勵國人
    滕子京到了嶽陽,重修了嶽陽樓,想為該樓寫個序,於是想起遠在邠州(今陝西彬縣)的範仲淹,但古時交通不方便,從嶽陽到陝西,中間隔了很多大山,於是滕子京請人將嶽陽樓及周邊景觀畫成一幅畫,快馬加鞭送給範仲淹,請他看圖寫一篇文章,順便宣傳下自己的功績。範仲淹看完畫後,欣然應允,奮筆寫下《嶽陽樓記》。其實範仲淹一輩子都沒有去過嶽陽樓,要寫這篇文章,和我們看圖寫作文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