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著名的《嶽陽樓記》,範仲淹這首詞依然值得我們背誦

2020-12-27 老張侃詩詞

而且相比其他朝代,北宋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在詩詞史上有很高的名氣,同時在朝堂當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最著名的就是那些宰相詩人,比如王安石、晏殊、範仲淹等人。

除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之外,範仲淹寫出了很多精美的詩詞,在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名氣。雖然他的詩詞產生於蘇軾之前,但是對於豪放詩詞的發展,卻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詩詞就是如此,寫於蘇軾之前,但是已經具備了豪放詞的品格。在《嶽陽樓記》那篇精彩的短文之後,這首宋詞值得我們背誦和用心學習。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首宋詞題目就是《漁家傲·秋思》,從題目當中就能夠看出,這是一首寫於秋天的詩詞作品。中國人對於春天和秋天的季節變換非常敏感,而傷春悲秋之情,在古典詩詞當中更是常見。

更嚴格的來說,這是一首寫於邊塞之地的秋思作品,所反映的主題乃是徵夫對故鄉的思念。《詩經》當中就已經出現了這一類主題的詩詞。發展到了宋朝,更是不斷地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完善。範仲淹的這首作品就是如此。

整個上片是對於邊塞風光的描繪,「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邊塞的秋天。和詞人之前所看到過的秋天是不一樣的。畢竟西北邊塞和江南大有不同。秋天來了,大雁也都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下來的意思。

上片這14個字就塑造了一種悲涼的場景,迅速的讓我們產生代入感。但是範仲淹並沒有局限於此,而是利用聲音更是讓我們產生身臨其境一般。「四面邊聲連角起」,黃昏時分,號角吹起,我們的眼前當中就出現了那樣蒼涼的場景。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在這個時候範仲淹突出了畫面當中的特寫,連綿起伏的群山,夕陽西下,輕煙升起,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上篇是景色的描繪,下片則是情感的抒發。「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範仲淹當時在邊塞帶兵,他本人也稱得上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喝一杯酒,想起了萬裡之外的親人。在那樣的場景當中,在那樣的號角聲中,在那樣悲涼的景色之中,心中升騰起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他也知道身上的重擔,戰事未平,功名未立,對故鄉的思念,只不過過是想一想罷了。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但是這種思念必定是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更何況伴隨著「羌管悠悠霜滿地」的背景悠悠,在這個荒涼的邊塞之地,每個人都不得安睡。「將軍白髮徵夫淚」,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把最好的年華奉獻在了這裡,面對心中思念,白髮和淚水是最好表達。

這首詩詞產生於蘇軾創作詩詞之前,但是其中已經具備了豪放詞的情感基調,繼承了唐詩而來的邊塞詩詞的悲壯品格,但是卻用宋詞的形式加以表達。雖然主題並不新鮮,但其中情感顯然借鑑了婉約詞的表達手法。

蘇軾的豪放詞自然是破空而出,但是並非沒有前世的積累。範仲淹的這首宋詞,或許還並不能算作是豪放詞中的經典之作。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給後世蘇軾的豪放詞文學創作帶來了某些啟發。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在嶽陽樓上做的《嶽陽樓記》嗎
    本文由作者《滿身都是刺耳55》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嶽陽樓記》中寫景的部分,所寫的並不是同一時間所看到的景物,如: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
  • 朗誦:範仲淹《嶽陽樓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百廢具興 通:百廢俱興)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南陽鄧州花洲書院,範仲淹《嶽陽樓記》誕生地!
    花洲書院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範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因為能背《嶽陽樓記》,數萬人免費登樓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宗諒,字子京,與範仲淹是同榜進士。滕子京真是找對了人,樓建好後他請範仲淹作了《嶽陽樓記》,隨著這篇文章的廣為流傳,嶽陽樓名揚天下,也讓滕子京至今還是個大名人。嶽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東吳魯肅操練北軍的閱兵臺,唐北元四年,中書令張說在此建樓。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
  • 《嶽陽樓記》:範仲淹和滕子京到底有多鐵?|文明之聲
    中國文明網「知史明道」訂閱號推出「文明之聲」專欄,今天與您分享範仲淹的經典名篇《嶽陽樓記》及背後的故事。向上滑動閱覽《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範仲淹《嶽陽樓記》|家長為什麼建議把千古名篇移除中學教材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更是家喻戶曉。嶽陽樓也因此成為了名勝古蹟。如此優秀的篇目,家長們為何要求從中學課本中移除呢?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眾人爭論?
  • 「教學遐想」命題作文:《嶽陽樓記》範仲淹偏題了嗎?
    《嶽陽樓記》寫作思路想開去一代大家範仲淹收到好友滕子京送來的《洞庭晚秋圖》和請求為修繕一新的嶽陽樓作記的書信,我想他也是糾結的,一是朋友之請難以推脫,二是不能親臨嶽陽樓,僅憑一幅圖就要寫一篇好文章,難度似乎很大。
  • 文能霸佔嶽陽樓,武堪勒功燕然山,仁宗朝全面開花第一人:範仲淹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這首詞被稱為宋朝第一首邊塞詞,孤峻壯美。直言因為戰事沒有成功了結,將士們才不能回家。 「(範仲淹《蘇幕遮》)這首詞更加深情綿長,但仍然意境闊大,而且極富畫面美,並且也是宋詞格局擴大的開拓之作。 這兩首要求全文背誦的經典詞作,就是在範仲淹主管西北軍事時寫的。這裡的範仲淹活像唐朝的將軍兼邊塞詩人,跟高適、岑參同流。 然而戰爭本質是國家的比拼,範仲淹能做的也有限。
  • 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人品,並寫下《新嶽陽樓記》,水平如何?
    張一一是湖南岳陽人,那他自然不能放過800年前,讓嶽陽聞名天下的那篇《嶽陽樓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與崔顥的《登黃鶴樓》一樣,各自寫火了兩座樓臺,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語文老師說全文背誦。或許是逆反的心理終於被老師們看出來了,後來到了初中,他們倒是變得越來越「體貼」了,遇到長文基本上只讓我們背誦一小段而已。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
  • 範仲淹寫的這首詞,句句經典,最後9字令人難忘!
    範仲淹寫的這首詞,句句經典,最後9字令人難忘!文|汙界文化小公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估計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語錄,出自《嶽陽樓記》。講的是範仲淹先生憂國憂民,遊嶽陽樓期間,寫的一句話,一直流傳至今!講到範仲淹,許多人的印象只停留在片面的文學素材,覺得他一沒名氣,二寫出來的詩詞散文很多也沒什麼代表意義。當然不容否定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績是可以歌頌的。大家好,今天下午分享的這首詞是《蘇幕遮.懷舊》,該詞意義深遠,以景喻情,寫出對故鄉懷念,一股思念風在心頭來回運轉。
  • 範仲淹在何背景下寫了《嶽陽樓記》?諡號文正有多難獲得?
    北宋名臣範仲淹大家一定不陌生,特別是他那篇《嶽陽樓記》更是耳熟能詳,其實範仲淹不僅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還曾戍邊西北對軍事防務也頗有建樹。範仲淹生前是提筆可成文、入朝可為相、戍邊可禦敵的不世之材,死後更是被世人稱讚千年的范文正公。何為「文正」?此乃範仲淹的諡號。
  • 閱讀和欣賞:範仲淹《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 宋 ] 範仲淹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經典永流傳:《嶽陽樓記》詞美曲美,意境更美,央視出品bi屬精品
    《嶽陽樓記》是我小時候讀的一篇文章,現在想想,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了,當時的我,不明白範仲淹到底經歷了什麼,才寫下了這篇文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出那樣的感慨,長大後,我也翻讀過,似乎讀懂了,也似乎只是讀懂了皮毛,終於體會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 慶曆四年,《嶽陽樓記》背後的風雲變幻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範仲淹《嶽陽樓記》,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然而,越是流傳眾口的熟篇,越是容易失去理性審視所需要的距離感和陌生感。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本該如此的態度,也會阻礙了我們了解它的成因,作者創作時所突破的桎梏,以及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力量的鮮活度。
  • 有家長建議把《嶽陽樓記》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一個人,合理嗎
    是近年來關於嶽陽樓記是否應該繼續保留在課本當中,有多位專家提出了研究意見,大意是《嶽陽樓記》的爭議頗多,因此許多家長紛紛認為應該將此文移出課本。讓我們來聽聽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範仲淹之所以會寫下《嶽陽樓記》,是因為受他的好朋友、也就開篇講到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所託,當時他重修了嶽陽樓,於是藉此請範仲淹寫一篇文章。 這就是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記述的「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而專家們的意見就跟滕子京有關。
  • 江蘇無錫惠山古鎮:清平樂之一,範仲淹和他從未去過的嶽陽樓
    匯集了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80個姓氏約118處歷代祠堂建築和重要遺蹟,包括有司馬光,于謙、李鴻章等重要歷史人物,以及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範仲淹,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一位不一樣的範仲淹。 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和文化素養極高。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中華文化影響深遠,一篇《嶽陽樓記》足以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