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建議把《嶽陽樓記》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一個人,合理嗎

2020-12-14 騰訊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於北宋範仲淹的筆下,而且都一樣來自名篇《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之所以可以成為千古名篇,是因為他抒情寫景言志都十分考究,因此廣為人稱道。而且編入了我國現代語文課本,作為書本中屈指可數的幾篇傳記文學之一也可見一斑。是近年來關於嶽陽樓記是否應該繼續保留在課本當中,有多位專家提出了研究意見,大意是《嶽陽樓記》的爭議頗多,因此許多家長紛紛認為應該將此文移出課本。讓我們來聽聽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一、為何要刪?

範仲淹之所以會寫下《嶽陽樓記》,是因為受他的好朋友、也就開篇講到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所託,當時他重修了嶽陽樓,於是藉此請範仲淹寫一篇文章。

這就是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記述的「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而專家們的意見就跟滕子京有關。

1、滕子京的處世為人之道

滕子京,名宗諒,河南人士。1015年,滕子京和範仲淹同時考取了進士,步入仕途,也就在這個時候,兩人結識為友,可是在那以後,滕子京一直是軍事推官一類的基層幹部,而範仲淹由於得到了宰相王曾的賞識,升遷調進京城,成了一名京官,在皇帝身邊工作。

之後,範仲淹還向朝廷推薦滕子京,將滕子京也調進了京城,可見兩人友誼之深。

1029年,當時宋仁宗已經19歲了,可劉太后還在實施垂簾聽政,不願將朝政大權交還宋仁宗。於是,範仲淹和滕子京先後上書朝廷,請求劉太后還政於宋仁宗,只可惜直到兩人抵禦西北,這件事也沒有轉變。

1040年,範仲淹被派遣到了西北邊疆,防止西夏的入侵,就是在這段塞上生活時,範仲淹寫下了《漁家傲·秋思》的名篇。後來在範仲淹的推薦下,滕子京也來到了西北邊疆,任甘肅涇州知州,協助範仲淹作戰禦敵。

當時西夏軍隊大舉進攻時,涇州之地首當其衝。滕子京手下兵少將寡,但他沒有退縮,率領部下浴血奮戰,與數千農民一起堅守城池。後來,範仲淹收到他的求助信後,才率領宋軍趕來解圍。

此戰後,滕子京將十六萬貫公款散發給了將士,來犒勞邊關將士,撫恤遺屬,祭奠英烈。此事在朝廷眼裡卻是十分大逆不道,隨後滕子京被人舉報私用公款,朝廷派人前往檢查時,滕子京竟然將帳簿燒毀並託詞意外,朝廷因此懷疑他中飽私囊又苦無證據,因此將他貶至巴陵郡。

之後他到此一年,大興土木,修渠辦學,嶽陽樓也是在這個時候重修,可他所用又非公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據記載,滕子京並沒有使用省庫公帑,而是採取了盤活民間老賴的欠款來修建的,也就是以官府之便,替民間百姓的討債,誰家的債要不回來了就可以委託官府,官府則從中抽取少許。

由此可見,滕子京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爭議的能吏啊。

只不過滕子京在修繕巴陵郡後做的一件事又讓他沽名釣譽的罵名傳了千年。當時他在嶽州重修嶽陽樓、舉辦府學,並計劃於洞庭湖修建堰虹堤。

可是河渠尚未完成,他就沾沾自喜地想以此為政績,央求當世三大文豪範仲淹、尹洙、歐陽修為這三樁成績寫「記」,這件事足見其好名如此。

他與範仲淹、尹洙、歐陽修三人都是好友,既然是朋友了,得到他央求也不好推辭,只能勉為其難寫下一文,替其鼓吹張目。

實際上,府學成績如何,尚未可見;堰虹堤只有計劃而根本就還沒有修建,只有圖紙上的籌劃,卻已經被歐陽修誇獎為「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於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這三篇當中《嶽陽樓記》最有名,修建嶽陽樓的過程也比較經典,雖然嶽陽樓是真的重修完畢,但其中也有不妥,固此事之荒唐引時人非議。

2、範仲淹未曾到達嶽陽樓

這就是家長們認為該刪的重點理由,當時範仲淹在西北禦敵有功,回到朝廷後才聽聞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之後一年滕子京請求他幫忙寫下文章記錄傳世。

範仲淹在朝政上是出了名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且人格高潔。但是他同時也是著名的仁人君子,對於親朋友僚一向呵護備至,有求必應。

所以在這件事上,對待多年的好友,範仲淹想說的說就都寫在文章之中。他深知滕子京的優點缺點,這個曾經雄才大略,卻又不拘小節的老友,如今漸漸變得即汲汲於名利,而又在心理上鬱郁不得。

於是範仲淹決定要寫一篇文章認可他、指導他、激勵他,同時也是一種共同勉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之言傳唱開來,而是這篇不曾到過嶽陽樓,卻流傳於世的《嶽陽樓記》就誕生了。

為此很多家長認為滕子京不是一個好官,不太適合作為傳唱出現在課本當中,而且他為了求名並不在意範仲淹見沒見過嶽陽樓,導致《嶽陽樓記》這麼一篇應景的文字,竟然也是在範仲淹未曾抵達實地所寫,如此一來文章的真實性就會大打折扣。

二、為何不刪?

1、滕子京篇幅很小 而他也未必不是好官

其實在嶽陽樓記當中只在開篇提到了滕子京為官一事,雖然百廢待新之詞有些誇大,但這本就是老友間的情誼,況且文章的內容極為豐富,不應該因為滕子京身上的非議,因為這篇散文除了第一句,其餘的部分並非為滕子京而作。

而且事實上滕子京到底是不是貪官本身爭議也挺大。例如,當年範仲淹在出任泰州鹽官期間,滕子京任職泰州從事。

當地建於唐朝的捍海堰,由於常年的海水侵蝕,堤壩已經不堪重負,每逢風暴來襲,海水的倒灌就會讓沿海百姓損失慘重。於是範仲淹提出重修捍海堰的建議,在修堤的過程中,範仲淹和滕子京一起頂著風雨,搶修堤壩工程。

在堤壩修成後,此堤被稱為「範公堤」,可是滕子京愛民如子,敢為人先的形象給範仲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範仲淹將他視為知己,之後也是力薦滕子京。

2、範仲淹的抱負值得學習

在範仲淹眼中,無論是滕子京的好名好利或自傷身世,都不值一哂,既不值得表揚,也不值得批評,所以他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後引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指引,告訴他內心的方向要比所在的位置重要的多,既是政治號召留在此地,也是倫理告誡。

所以斂財求名沒有意義,感懷自嘆也沒有意義,「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士大夫既以天下為己任,心繫國家,豈可貪慕榮華富貴。想必這也是對老友滕子京提出的最為嚴厲的批評。

君臣者,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這句話之氣魄宏大,要放到當時的政治局面中方能理解。我們已經無法考究到這些勸誡對滕子京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這些句子已經成了鼓舞世人志向的教導。

結語

我們常說讀書要結合背景而觀,我們了解到了滕子京為官飽受爭議,我們也就犯不著去歌頌其功績。

當是我們還曾經讀到過範仲淹自幼家貧,每次煮米後要等到粥凝結成塊,才切塊食之,即便如此他也早就胸懷大志,所以他後來為官正直,文章豪邁十分值得我們細讀品味,因此在我們了解了背景後我可能就不會那麼糾結範仲淹到底去沒去過嶽陽樓了。

《嶽陽樓記》能流傳千古不是沒有道理的,文章中不論是敘事抒情還是寫景都極為貼切,未曾登樓,卻將美景描繪得如此聲色並茂,可見文筆之高;而一句又一句直抒胸臆的豪言壯志更是震古爍今,引起多少人將造福百姓為己任,將此作為畢生追求。

參考資料:《嶽陽樓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就因為提到滕子京,家長提議把《嶽陽樓記》移出課本,這合理嗎
    勇敢無畏的父母建議把《嶽陽樓記》移出課本,究竟是&34;、&34;的偉大變革之舉?還是&34;的愚鈍魯莽之舉?這樣的建議只因文中提到一個人,是否合理呢?如此看來,根本沒去過嶽陽樓的範仲淹寫下的《嶽陽樓記》更是荒唐無比,成了個名利的宣傳單。條條列下,父母方辯友的憂慮似乎並非空穴來風、毫無道理。將《嶽陽樓記》移出課本,因為文中提到的滕子京實非好官,因為文中提到的滕子京貪名好利,因為文中提到的滕子京動機不純,推之可得《嶽陽樓記》緣來不純,《嶽陽樓記》暗藏危害。這,當真合理嗎?
  • 家長建議把《荷塘月色》移出課本,只因文中提到美人,有道理嗎?
    很多家人建議把《荷塘月色》移出課本,只因為文中有這8個字。然而,不少家長卻認為這太過於「露骨」,對於初中生的學習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此感到擔心。僅僅這8個字,便讓這些人對全文進行否定,有道理嗎?在家長們看來,「剛出浴的美人」來描述荷塘的月色之景,顯得有些「少兒不宜」。初中生的成長需要健康的環境,讀到這8個字可能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
  • 有人建議把《嶽陽樓記》移出中學教材,只因裡面這個人,有理嗎?
    ——《嶽陽樓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相信不少人都學過,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陰晴給人不同的感受,來解釋古仁人之心,表達作者愛國愛民的情懷。而從藝術的層面上來講,它毫無疑問是一篇優秀的文章,為何這樣的好文卻有人建議將其移除?理由其實稱得上荒謬,只是因為這文中提到的一個人。文章開篇第一句便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這是範仲淹講明此文的由來,滕子京,便是有人建議去除的理由。此人在文中的地位顯然比較重要,範仲淹對他是極盡誇讚,像第一段所說,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 範仲淹《嶽陽樓記》|家長為什麼建議把千古名篇移除中學教材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更是家喻戶曉。嶽陽樓也因此成為了名勝古蹟。如此優秀的篇目,家長們為何要求從中學課本中移除呢?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眾人爭論?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 這篇流傳2000多年的經典已被移出課本,但這幾個名句該讓孩子知道
    對於老師們來說,頭疼的是一些比較大人化的詩詞,該如何以一種更合理的方式教給孩子們,比如失戀詩、約會詩。而對於家長們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或許是自己以前背過、學過的古詩詞,如今孩子們是否依然在學。在家長們眼裡,有些經典是無法被替代的,比如《出師表》、《滕王閣序》、《嶽陽樓記》等等。然而近幾年,課本的一些改動還是讓不少家長覺得可惜。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另一個《滿江紅》入選,有道理嗎?
    這首詩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國人,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家國情懷,欽佩於古人的愛國精神,有非常不錯的教育意義。然而近年來,《滿江紅》這首詞卻被移出了課本,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首《滿江紅》,這是為什麼呢?關於《滿江紅》被移出課本,上面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不過很多網友卻對此有一番更深刻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不無道理。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卻偏有網友片面地理解丁教授的想法,各種指責他,一怒之下丁教授不得不發博文澄清。其實關於課本中一些經典文學作品是否該刪的問題,不只是丁老師一個人提出過自己的觀點。大詩人席慕蓉女士表示《愚公移山》沒有環保精神,應該被刪,也受到了網友們的指責。陝西教授胡覺照認為《出師表》體現的是愚忠,也應該被刪除。
  • 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朱自清的《背影》,只因其中7個字,有理嗎?
    最近,小學課本的很多課文引起了人們的非議,其中朱自清的兩篇文章都被要求從小學課本裡刪掉,其中一篇就是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背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背影》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什麼。文中對父親買橘子的過程進行了細緻的描寫,令人十分感動,不禁讚嘆父愛的偉大。這篇文章主要想教導孩子們體會父親為我們的默默付出,讓我們明白父愛如山,要懂得珍惜身邊自己的親人,讓孩子們學會感恩父母。這篇文章的出發點是好的,卻在細節上出了問題,導致家長們強烈反對它出現在小學課本裡,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 範仲淹在嶽陽樓上做的《嶽陽樓記》嗎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劍玲專欄】《嶽陽樓記》教學設計
    《嶽陽樓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 家長建議把辛棄疾的《破陣子》移出教材,只因這7個字,有理嗎?
    可是這樣的一首詞,居然被家長建議移出語文課本,原因竟然是因為書中的7個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讀詩詞一定要先讀作者,因為詩詞本質上不是具體意象的表現,而是作者志氣與情緒的表達,首先我們來說一說辛棄疾這個人。辛棄疾出生於1140年,早在他十幾年前的1127年,北宋發生了千古國恥靖康恥,北宋滅亡。而辛棄疾則是出生於淪陷區,他從小身上就背負了深深的國讎。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
  • 為何會有家長建議,將「醉裡挑燈看劍」移除課本?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是為什麼呢? 三、那麼某些家長為什麼要建議將這首詞移出課本呢? 此事說來有些可笑,原因就出在詞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一句,有些家長認為這句話表明辛棄疾在遭受一連串打擊後,心中依然忠於君主,這是一種不明事理,黑白不分的「愚忠」,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應該讓小朋友學習,否則會扭曲他們的價值觀!
  • 「山外青山樓外樓」入選課本多年,有家長卻建議刪除,為什麼?
    那麼,這位家長為什麼會建議把這首古詩從教材中移出呢?其實,我們稍作回顧,便不難發現,這幾年關於古典文學作品的爭議就一直沒斷過,《題臨安邸》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一、爭議不斷的古典文學文學作品的解讀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當這種見解上的分歧和教育產生關係之後,便引發了一次又一次關於課本的爭議。
  • 教師資格證面試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技巧 ——以《嶽陽樓記》為例
    上述文言文教學模式是我們可以運用到具體課文試講中的一個模板,當然,在教學具體課文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對教材和學情就行簡要的分析,理清該課的目標、重難點,然後,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教學環節。對於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我們需要學會抓住文章的主問題,長文短教。接下來,我們以《嶽陽樓記》為例,學習文言文的閱讀教學設計。
  • 《孔雀東南飛》,被移出中學語文課本,到底錯在哪了?原因很扎心
    近年來,諸多文章被移出語文課本,引起了很多70、80後的熱議。比如下線魯迅先生的文章,刪除《賣油翁》文章的最後一句,移出李紳的「鋤禾日當午」古詩,還有王維的「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作也被剔除,不一而足。
  • 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人品,並寫下《新嶽陽樓記》,水平如何?
    80後作家中,較為出眾的有韓寒、郭敬明和唐家三少,然而你知道嗎?排在此三者之前的,還有一位80後作家,叫張一一,三國時期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據說在八零後作家排名中,有」張一韓二唐三郭四「之稱。
  • 嶽陽樓記/劉逸之習隸作品
    >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嶽陽樓記 一個人要做到「嶽陽樓記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