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逐句點評:政策不急轉彎 部署雙循環新格局】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兩個主題,一個是短期政策「不急轉彎」,二產業鏈自主可控。在短期政策方面,中央對政策的定調要好於市場預期,支持抗疫的財政、貨幣政策是穩步地退出,不會像市場擔心的那樣急速退出。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兩個主題,一個是短期政策「不急轉彎」,二產業鏈自主可控。
在短期政策方面,中央對政策的定調要好於市場預期,支持抗疫的財政、貨幣政策是穩步地退出,不會像市場擔心的那樣急速退出。
1、總體形勢和政策總基調:復甦基礎不牢固,政策不急轉彎。會議強調「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效」,增加了「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這些表態給市場一個定心丸,之前大家擔心的政策急速退出可能性比較低
2、財政政策:更可持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積極的財政政策,既要更可持續,又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意味著財政對經濟支持力度將是溫和的退出。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或意味著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償還隱性債的可能性在加大。
3、貨幣政策:貨幣、社融與名義GDP相適應,補充銀行資本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並沒有像往常提到 「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社融融資成本」等。在政策退出過程中,至少邊際上收緊,金融條件無疑有所下降。未提這些說法佐證2021年金融條件偏緊的判斷。
4、房地產政策:大城市住房保障是重頭戲。會議保留「房住不炒」基調,但強調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此次會議未提房產稅立法問題,也未在信貸方面特別強調不能流向住房投資等較嚴的語句,表明中央對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不太緊張。因此,2021年住房保障可能是房地產政策的重頭戲。
5、八項重點工作:全面鋪開雙循環新格局,重點是科技和產業鏈自主可控:
1)前3項都是關於雙循環新格局,包括科技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擴大內需。而重中之重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加產業鏈自主可控的能力。
2)反壟斷和種子、耕地問題是首次被中央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反壟斷在最近政治局會議剛剛提到過,而種子、耕地涉及糧食安全問題。這些都將在2021年可能在立法、監管和產業政策方面有體現。
3)2030和2060碳排放目標也首次列入年度重要工作。這裡面重點是一控碳排放,二調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三加強植被,森林建設。
在概括中央經濟工作會重點內容後,我們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文進行逐句點評。
01 總體形勢和政策總基調:
復甦基礎不牢固,政策不急轉彎
會議一方面非常肯定今年的成績,「可以載入史冊」,另一方面又強調「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全球「復甦不穩定不平衡」,還有可能的各類衍生風險。正如古語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此,中央有著極強的底線思維和滿滿的憂患意識。
因此,在政策基調方面,會議強調「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效」。具體到財政和貨幣政策,表述性語言並未變化,與以往相比,增加了「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這些表態給市場一個定心丸,之前大家擔心的政策急速退出可能性比較低(表1)。
02 財政政策:更可持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今年關於財政政策方面,有以下三方面值得市場關注:
第一,積極的財政政策,既要更可持續,又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意味著財政對經濟支持力度將是溫和的退出。我們預計中央對於財政赤字率,可能保持赤字額(3.76萬億)不變,而赤字率下降至3.3%(在3.0-3.5%區間);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額度小幅退坡,從3.75萬億降至3.5萬億左右;抗疫特別國債無須再發。
第二,對於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定調變為「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這與過去「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有區別。我們相信,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加強管理不會改變,但關鍵是會如何化解「隱性債務風險」。近幾年來,隱性債處置基本上是「置換」,若真化解,最有可能的路徑是先顯性化、再化解。如此推理,2021年或者以後,地方政府專項債用於償還隱性債的可能性在加大。
第三,關於稅費政策,此次會議定調「完善減稅降費」,而非過去經常提的「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意味著明年稅費調整空間有限;若有所調整,則稅負總體水平應該大體不變。
03 貨幣政策:貨幣、社融與名義GDP相適應,補充銀行資本金
今年會議貨幣政策定調不變,新的提法不多,只是細化了貨幣和社融增速要和名義經濟(GDP)增速相適應。也就是說,明年M2和社融增速大概率比今年略有放緩,我們預計社融可能在11-12%區間,與名義GDP增速(國君宏觀預測:10.4%)相匹配。
一個新的提議就是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自包商銀行事件之後,金融監管層不遺餘力化解地方城商行風險,今年更是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來注資城商行。可以預見,這一動作未來可能加大力度。此次會議提到多渠道,那二級市場增發或配置需求將會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並沒有像往常提到 「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社融融資成本」等。在政策退出過程中,至少邊際上收緊,金融條件無疑有所下降。未提這些說法佐證2021年金融條件偏緊的判斷。
04 房地產政策:大城市住房保障是重頭戲
此次會議保留「房住不炒」基調,但強調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房價高,一般居民難以負擔。如何解決?一是抑制大城市房價上漲,二是為在大城市打拼的中低收入群體提供一定的住房保障。此次會議未提房產稅立法問題,也未在信貸方面特別強調不能流向住房投資等較嚴的語句,表明中央對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不太緊張。因此,2021年住房保障可能是房地產政策的重頭戲。
12月初,韓副總理在城鄉建設部的發言中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財政部劉部長在《學習時報》發布的《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要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預計住房保障體系後續將進一步大力發展,或通過推進長租公寓、共有產權房等來保障居民住有所居。韓副總理和劉部長的講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解決的思路。
05 明年八項重點工作:全面鋪開雙循環新格局,重點是科技和產業鏈自主可控
中央給明年經濟工作提了8項任務,前3項都是關於雙循環新格局,包括科技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擴大內需。而重中之重是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加產業鏈自主可控的能力。在整個會議公告中,除了「發展」這個常提到詞語外,就是「科技創新」了。
另外,反壟斷和種子、耕地問題是首次被中央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反壟斷在最近政治局會議剛剛提到過,而種子、耕地涉及糧食安全問題。這些都將在2021年可能在立法、監管和產業政策方面有體現。
2030和2060碳排放目標也首次列入年度重要工作。這裡面重點是一控碳排放,二調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三加強植被,森林建設。
06 逐句點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以下內容取自12月18日新華網報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並作了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國君宏觀點評:中央高度評價今年抗疫和經濟工作,「可以載入史冊」的評價極其高,這意味著今年的經驗將會被用於應對未來類似突發事件衝擊】。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歷經艱難險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的結果。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躍上新的大臺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國君宏觀點評:全面小康社會大概率在建黨一百周年上宣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面前,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具有決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只要心裡始終裝著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夠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並依靠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夠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只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一定能夠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只要秉持科學精神、把握科學規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一定能夠把國家發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為可靠的基礎之上【國君宏觀點評:把今年應對疫情的經驗上升到「規律性認識」,為後續應對突發事件提供經驗。黨中央權威、人民至上、制度優勢、科學決策和創造性、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詞】。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國君宏觀點評:中央對整體形勢的判斷是復甦基礎不牢固,形勢複雜嚴峻,不穩定,還要小心衍生風險】。
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心,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要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嚴密防範各種風險挑戰。要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君宏觀點評:更加支持全球化,在WTO規則、全球氣候、全球衛生等領域,我國未來將積極參與。更加具體的,在RCEP協議基礎上,我國大概率也提出加入CPTPP的申請】。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國君宏觀點評:六穩、六保是大前提,精準要求相機抉擇】,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君宏觀點評:2021年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不應該體現在經濟增速方面——其受基數效應波動較大。就業和通脹是中央觀察經濟運行是否在合理區間重要變量。就業相對比較穩定,CPI受豬價壓制,因此PPI成為經濟政策相機抉擇的重要因素】。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果【國君宏觀點評:政策的連續性,「不急轉彎」,這是對市場最大的利好;政策的「可持續性」,與政策「不急轉彎」一致,因此政策力度會比較溫和,也就是說,政策無論是緊還是松,都是邊際調整】。
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國君宏觀點評:這次會議沒有提「戰略機遇期」,改提「寶貴時間窗口」,突顯時間緊迫性。外圍,中美關係隨著美國政府換屆而重回競合主題,確定性有所提高;內部,經濟結構轉型有所進展。此時,正是改革創新以及為十四五開好局的「寶貴時間」】。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國君宏觀點評:2021年財政政策定調,首提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可持續」和「適度支出強度」,意味著財政寬鬆力度溫和退出,大概率抗疫特別國債將不再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有所減少——我們預計3.5萬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呼應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化解存量風險」,不排除平臺真正違約的出現】。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國君宏觀點評:「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未提金融去槓桿,給市場一顆定心丸。我們測算,在社融增速放緩至11-12%,而名義GDP增速回升至10-11%背景下,2021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保持基本穩定,約272%】,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國君宏觀點評:多渠道,可能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二級市場增發、配資等】。
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國君宏觀點評:「會議要求」,這是要具體落實的,即2021年雙循環新格局得見到成效,預計中央在內需擴大和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方面將會不斷出實招】。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一些關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使更多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要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落實好攻關任務「揭榜掛帥」等機制。要規範科技倫理,樹立良好學風和作風,引導科研人員專心致志、紮實進取【國君宏觀點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2021年首要重點任務,意味著明年高校科研、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改革將在明年出現較大突破】。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要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要加強頂層設計、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強化共性技術供給,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國君宏觀點評:內循環格局中,產業鏈自主可控顯然是重中之重,僅次於長期戰略科技方面改革】。
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國君宏觀點評:內循環格局中,內需擴大是一個重要話題】。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國君宏觀點評:需求側改革關鍵是分配,中央在分配改革方面選擇的是增量改革,即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國君宏觀點評:比如說一些大城市的特別嚴的汽車牌照限制等問題】,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國君宏觀點評:土地改革,提高當地農民財產性收入是提高縣鄉消費潛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要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國君宏觀點評:我國財政在這些領域支出有待提升,尤其是為中低收入群體的社會福利方面】。
要增強投資增長後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要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國君宏觀點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作為擴大內需之一,或意味著明年有政策鼓勵資本開支,如加速折舊、稅收減免、國企帶頭等】。
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現代物流體系。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統籌好產業布局,避免新興產業重複建設。
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要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智慧財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國君宏觀點評:化解存量風險不等同於可以惡意逃廢債】。
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國君宏觀點評:重申之前的看法,明年我國或向CPTPP提交申請】。要大力提升國內監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審查機制,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安全。
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國君宏觀點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種子問題,比較罕見,明年一號文件或與此相關】。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要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
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國君宏觀點評:市場主體行為、金融創新等方面的監管仍然處在「高壓」監管】。
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國君宏觀點評: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並行,限制前者的投機行為,提升後者的水平,體現我國分配機制領域的方向】。
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國君宏觀點評:新能源時代已經到來,擁抱新能源是我們為數不多的確定性投資機會】。
會議指出,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繼續艱苦奮鬥。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要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分類調整優化,留足政策過渡期。
會議強調,要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精準有效實施宏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國君宏觀點評:「完善」而非過去的「加大」或「強化」,這意味著稅費政策的調降空間不大】,強化普惠金融服務,更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要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機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要加強汙染防治,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
會議指出,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真抓實幹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到經濟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導等工作要規範進行,講求實效。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專業化能力,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要增強補課充電的緊迫感,自覺趕上時代潮流。要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有效防範化解各類經濟社會風險,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堅決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要繼續深化社會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疫情防控要毫不放鬆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嚴防死守,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要安排好「兩節」市場供應,確保基本民生,做好睏難群體兜底工作。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責任編輯: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