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術研究的必備功底就是閱讀論文,但是大部分核心期刊論文往往寫的很長,2-3萬很正常,而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快速高效的閱讀完一篇學術論文成為我們必備的基本功。今天我就從一名編輯的角度告訴大家如何快速的閱讀完一篇學術論文。
之前作為一名學生,我往往每年都批量下載大量的學術論文,想著日後學習研究之用。可是現在回過頭來,這些論文大部分成為了歷史檔案,只保存在我的電腦中,重來沒有映入我的眼中。這一方面與我自身的閱讀習慣(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有關,另一方面與我沒有掌握科學的研讀習慣有關。研究生畢業之後,我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編輯,因此在閱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也在逐步的探索如何更加高效的閱讀。下面是我的基本觀點,歡迎大家拍磚。
一、先儲備基本學術常識。這方面主要是指一些基本的學術概念,學術人物,學術觀點等,這樣可以讓自己能夠快速的理解一篇文章的核心觀點與爭議點,你會在不自覺中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我建議大家可以通過通讀權威教材、學術史文獻資料的方式掌握這些基本知識。
二、聚類劃領域閱讀。建議大家將一個主題,一個領域的論文放在一起進行閱讀,這樣能夠減少剛進入一個領域或者接觸一個新概念時的陌生感,讓自己輕車熟路的閱讀文獻資料。這方面建議大家先閱讀一些經典的論文,然後再延伸閱讀其他論文,這為後面的跳躍式閱讀奠定了基礎。
三、比較式閱讀。在我們進行完基本的常識儲備及聚類劃領域之後,我們就可以拿出幾篇就同一主題做研究的論文進行比較式閱讀,可以人為將論文進行分解閱讀,不斷比較分析,找到每一部分的核心觀點,跳躍那些無關緊要的部分。
四、先閱讀摘要部分,再閱讀一級標題,最後再根據研究主題進行跳躍式閱讀。一般來說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其摘要部分是其核心觀點的展示區,如果對某一主題或者領域有深入的了解,那麼只需要閱讀一下摘要部分,然後找到論文的核心論證邏輯與論據即可,其他部分可以不再閱讀。如果不是那麼了解,那麼在閱讀完論文的核心觀點之後即需要研讀一下一級標題,看一下本文的主要價值所在。並不是所有的論文都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少論文可能僅是辨析了一個概念,或者介紹了一種制度,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論文的不同價值所在選擇是否跳躍式閱讀,哪些是需要重點研讀的,哪些不是?
五、做好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論文的精華所在,是我們判定一個問題是否值得研究的重要參考點。人都遺忘的毛病,但是這種遺忘並不是徹底的遺忘,而是潛意識的遺忘。一般只要拉出一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或者是框架結構,我們就會在腦中自動的閃現我們之前閱讀到的文章。所以利用一定的時間去做文獻綜述對於我們提升閱讀的效率,避免重複閱讀都是非常有用的。
六、充分利用各種表達機會。文獻的閱讀更多的是一種輸入,文獻綜述雖然是一種輸出,但是往往沒有擺脫文本,只有自己表達出來,特別是向眾人表達出來,我們才能夠發現其存在的巨大價值,讓我們發現哪些內容我們理解了,哪些內容更值得深入研究分析,哪些內容可以更精煉表述。
以上是我關於提升閱讀效率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也歡迎大家積極拍磚交流,更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