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今年剛剛上一年級,可是上學沒有幾天,彬彬的媽媽已經接到了老師數個投訴電話了,原因是彬彬上課老坐不住,坐一會兒就離開板凳,不是去下面假裝撿鉛筆,就是動不動就站起來,彬媽回家也說過孩子無數遍,就是不管用,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就是坐不住,是不是孩子真的有什麼多動症哦,嚇得彬彬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哦。這可如何辦是好?
1、孩子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生活
幼兒園的上課是一種肢體表達的狀態,比如老師說小鳥,孩子們就真的會站起來做小鳥翅膀飛的動作,這種一種形象思維和肢體語言。但是到了小學一年級之後,就不能這樣回答問題了,老師說小鳥,你心理明白就好,這是一隻小鳥,沒必要做翅膀飛的動作了,所以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孩子的抽象思維,需要用語言來回答問題而不是肢體,孩子如果沒有適應的話,會覺得天天的坐到板凳上還是挺無聊的,還想繼續保持幼兒園的狀態。
2、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
任何一個孩子都喜歡表揚而不是喜歡批評,但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差,老師和家長都給予的不是理解而是責備的話,孩子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孩子一旦這樣的話就會變得不求上進,心理想著反正都是被批評的料,那麼我依然我行我素。一旦你給孩子貼上了上課坐不住的標籤,他真的就坐不住了,因為內心默認了這個標籤。
3、孩子天生精力旺盛有使不完的勁兒
孩子天生就是比較好動的,孩子從在媽媽肚子裡有胎動開始就是一直在活動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的,天生都是運動的高手,幼兒園活動的時間還多一些,但是小學的課堂設置只有課間10分鐘的休息時間,並且老師明確的表示不能在校園裡奔跑打鬧,很多時候孩子無處釋放自己多餘的精力,那麼肯定就會在上課釋放用不完的體內洪荒之力。
1、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愛
孩子被老師投訴的話自己也是心理很不高興的,如果加之家長的不理解,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不受人歡迎的人,讓孩子意識到不管自己出現什麼樣的行為家長都是愛他的,給孩子關注和理解,不是要管教孩子,而是協助孩子的成長,用愛去澆灌它,與孩子之間是連接的關係而不是敵對的關係。當孩子因為坐不住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家長要用同理心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讓孩子先釋放自己的不滿的情緒,等情緒過去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2、陪孩子做木頭人遊戲
如果孩子真的坐不住,那麼就從簡單的一二三,木頭人開始吧,想必這個遊戲大家都玩過吧,大家隨意的在房間內走動,當喊道一二三,木頭人的時候必須坐下來,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做1分鐘,不許動,然後逐漸增加活動的時長,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其實坐到凳子上也沒有那麼難,並且隨著遊戲的不斷深入,可以加入中間可以畫畫,可以喝水,可以讀書等等活動,前提條件就是孩子的屁股不能離開板凳,在遊戲中就可以讓孩子逐漸養成好習慣。
並且一旦孩子出現好習慣的時候,就及時的誇獎孩子,正面積極的強化,會讓孩子有一個正向的反饋,他願意繼續堅持和重複這個行為。
3、讓孩子帶著遊戲的心態去上學
讓孩子帶著遊戲的心態去上學,和孩子講上課就是老師和小朋友們玩的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時間是45分鐘,在這個期間小朋友的屁股是不可以離開小板凳的,一節課是一局,一局玩完休息10分鐘,等待著下一局,一天總共6局,如果離開了你就輸了,老師就贏了。如果你沒有離開的話,那麼你就贏了,老師就輸了。任何一個小孩子都是希望自己贏的,所以利用這種遊戲的心態,讓孩子輕鬆克服了自己的小毛病真的是一舉兩得哦。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自我修行的過程,有愛更要有方法,做智慧父母,養智慧孩子,一路同行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