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就是「感統失調」?是時候揭穿這個偽命題了

2020-12-19 錦春育兒經

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總是最關心的,學習時只要遇到一點問題,家長都會特別著急。家長們反應最多的就是孩子上課坐不住,總是東張西望,因為學習溜號,很多孩子都因此學習成績下降。大多數家長都是這是孩子的專注力差的原因,但是在前不久網上有一個「中國80%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的新聞,火遍了各大家長群。

更是有一些培訓班,聲稱通過「感統失調修複課程就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好,竟然花費一萬多去給孩子做這種培訓。但實際上這種早教班,只是他們騙錢的一個套路。兒童心理衛生專家就曾表示,目前還沒有把臨床感統失調歸為疾病,所以,早教班所謂的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和感統失調有關,這是個「偽命題」

什麼是感統失調?

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美國史丹福大學世界兒童成長研究項目小組成果展示,世界各國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還是較高的,而在「重災區」之一的中國,全國兒童的80%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

先不論這個結論是真是假,但是感統失調需要做各項試驗檢查,臨床診斷都不一定能準確判定,早教班老師一眼就看穿這就有些假了吧。關於孩子專注力很多家長對「多動」與「好動」的區別也沒弄清楚,這才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比例就被拔高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培訓班,找到家長的痛點各種「忽悠」情商高的孩子專注力高,全腦開發提升專注力等等,這些其實仔細想想都是無稽之談。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要從小的生活習慣入手。比如在孩子專注做事時不打擾,當孩子學習時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氛圍,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提升專注力遊戲

舒爾特方格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可以讓孩子玩「舒爾特方格」,這個遊戲是世界公認的「最強專注力訓練法」,很多孩子在玩了一段時間後,專注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個遊戲最早是為了訓練飛行員的專注力,後來因為玩法簡單逐漸普及了。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個遊戲家長可以給孩子試一試

數獨培養專注力,數獨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功能。這個遊戲很簡單,一張紙、一支筆就能搞定,它不僅能夠培養孩子「數感」,同時還能訓練孩子的邏輯推理、觀察力和專注力。如果玩數獨不專注不集中思考,就會很難找到突破口,經常玩這個遊戲,孩子的手、眼、腦的協調性會更好,頭腦思維也更靈活。所以家長可以從小陪孩子玩這兩款遊戲,讓孩子的專注力從小在玩樂中養成。

這兩款遊戲都能在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中找到。這套書中集合了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這套書總共有5冊,適合6-12歲孩子使用,因為這套書的整體都是遊戲,所以小孩子會比較喜歡。每冊都有一個遊戲主題,有平面拼圖、數字推理、圖畫照片、迷宮冒險、立體移動。孩子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不僅能夠培養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書中的遊戲也很豐富,其中風靡世界的七巧板、和希臘神話的牛頭怪迷宮、九連環是我家孩子最喜歡的。這套書就像有魔力一般,每次打開這本書孩子都能玩好長時間,慢慢孩子的專注力就在做這套遊戲書中漸漸養成了。

針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我認為這套《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可以購買給孩子,這套書總共有7冊。這套書用好奇夠這個任務和孩子產生對話,引領著孩子玩專注力遊戲。比如找出「缺少的玩具」、「動物們對應的影子」,會讓孩子認為這種遊戲更有趣。

書中這樣的遊戲將近有400個,孩子玩玩這一套書,專注力一定會提升不少。書中孩子贈送了貼紙,孩子每做對一個家長可以把它當作獎勵,給孩子貼在本子上。一本不到10元,質量內容都不錯的好奇狗系列,值得家長選擇。

相關焦點

  • 孩子坐不住、「多動症」,就是感統失調?是時候揭穿這個偽命題了
    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總是最關心的,學習時只要遇到一點問題,家長都會特別著急。家長們反應最多的就是孩子上課坐不住,總是東張西望,因為學習溜號,很多孩子都因此學習成績下降。
  •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動症嗎,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動症嗎?許多小朋友從小總是坐不住,老是瘋狂的跑來跑去。還特別願意表達,常常在教師的問題還沒有問完時搶先說出答案,即便教師提示後還是無法做到先聽再答。問到原因,他會說他也不知道,但是好像就是操控不住自己。就屬於極度活潑、易動型。"坐不住"幾乎是許多小孩的通病,關於孩子來說好奇心往往會大於專心力。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01 大部分感統失調,只是階段問題我們先來弄懂幾個關係:感統失調的孩子生理髮育正常,但感官、大腦等功能發育不協調,可表現為專注力差、多動、語言能力差等。通常是綜合型的感統失調,不會是單項的某種症狀。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但反過來講,感統失調卻未必是自閉症、多動症,三者有聯繫,卻是不同的。
  • 拆解感統失調、訓練專注力培訓機構的營銷謊言
    通常是綜合型的感統失調,不會是單項的某種症狀。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症狀,但反過來講,感統失調卻未必是自閉症、多動症,三者有聯繫,卻是不同的。再把事情回到孩子做作業,她今天上課聽懂了,作業自然下筆猶如神,上課沒聽懂,作業能做出來嗎?只好坐在那裡東摸西摸的了,這個時候又被商家鑽了個空,直接再加一個多動症,是不是聽起來合情合理?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調皮就是多動症、成績差是感統失調、內向是自閉症?出版社心理學編輯:別亂貼標籤
    「你的孩子怎麼那麼皮,去查查多動症吧!」「孩子這是感統失調啊,得治!」機構測試後稱孩子是感覺統和失調,簡單地說就是右腦發育不全,並推薦了相關的課程。於是,每周六該家長都會帶女兒到機構去做感統訓練,爬爬樓梯,做做遊戲,一次要幾百元。
  • 央視新聞:治療孩子感統失調 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
    究竟是孩子哪裡出現了呢? 根據現代醫學判斷,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由孩子感統失調所引起。 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 然而,很多家長根本就沒聽說過「感覺統合失調」,對相關症狀完全沒概念。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是人的大腦和身體各組織的協調配合能力,而感統失調就是人的大腦和各組織器官的配合出現了障礙,以至於人們等外在行為上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容易摔倒等。歸根結底,感統失調是感覺統合的三個過程(感受、傳輸、統合)出現了問題。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有些孩子甚至表現為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極差。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精細動作不會做或做不好,比如繫鞋帶扣扣子,用筷子,手工能力差。
  • 「眾艾感統」那些坐不住的孩子,感統訓練能改善嗎?
    靜止不動是前庭系統成熟的高級表現之一,想讓前庭系統發展就得讓孩子運動。 當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安靜,就得先讓他們學會運動,得到合理恰當的訓練。你的大腦感覺到了這種情景,它立即向肌肉組織發出命令,你的雙腳試圖維持平衡,然後你的雙手也會張開來緩解這個跌落,以防你的雙腳沒有反應過來,不需要有意識的進行。這就是前庭系統在發揮作用。我的孩子是前庭失調嗎? 前庭失調常常會導致多方面的問題,主要分為前庭敏感、前庭遲鈍和前庭反應不足。
  • 你以為是多動症,其實是感統失調,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二、感統失調的常見行為表現 1. 好動不安好動的孩子不見得都是感統失調,周圍的環境和大人的誤導也可能會產生這種現象。如果我們把這個因素排除後仍然找不出原因,那麼感統失調就很可能是好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淺談一個感統失調的病歷
    講一個我接診的感統失調的孩子。男孩,小名果果,剖宮產,早產,出生體重3200g,母親沒有高危史,27周歲生多多。因沒有母乳,孩子一直人工餵養。後又給孩子做了感統評估,孩子的本體感覺及前庭覺均有問題,診斷為中度感覺統合失調。後一直在我們醫院訓練,先是感統課程訓練,認識數字後又給孩子加上腦電生物反饋及注意力訓練課程。果果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小班中班和其他孩子沒有差異,到了大班老師反映孩子上課坐不住,怕他上小學會有問題。
  •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感統失調這種病種可能不少家長了解得不多,感統失調也是大腦功能異常的疾病,感統失調與自閉症是兩種不同的先天性疾病,而自閉症是指廣泛性發育障礙。
  • 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坐不住,走來走去,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導讀:孩子在幼兒園上課坐不住,走來走去,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孩子上了幼兒園,如果在課上走來走去,不僅會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小朋友的學習,也會給幼兒園的老師帶來一些維持課堂秩序的麻煩,孩子自己本身也學不到東西,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利的。那麼,孩子在幼兒園上課為什麼坐不住呢?
  • 記不住東西、笨手笨腳,你的孩子可能是感統失調了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行為,很有可能是他「感統失調」了。孩子的一生都在參與「感覺統合」,先天或後天環境的影響,使孩子無法避免出現感統失調,因此如果父母能夠了解一些感統方面的育兒知識,那麼就可以面對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狀況或降低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程度。
  • 疫情「宅」家,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現象?
    在幼兒園裡,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呢?1、在幼兒園裡面,孩子愛哭或不願意去幼兒園或者到了幼兒園哭半個月或者一個月2、到幼兒園後不聽老師的指令,不配合老師,你行我素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3、不能持續坐在板凳上、亂跑、坐不住4、在做遊戲或者集體活動的時間不遵守規則、要麼站著不動,要麼亂跑5、不和小朋友玩耍,容易和小朋友發生衝突、6、語言表達不好,主動語言不多而且吐字不清晰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感統失調?如何進行感統訓練?
    文章主要講述了現在很多中小學校,為了避免孩子摔著、碰著、傷著,於是規定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這項規定的出現,究其原因有三,一怕孩子在課間玩耍的時候出事,二怕家長「鬧事」,三怕給自己找事。孩子們正值活潑好動的年紀,在操場、走廊玩耍的時候,難免會追跑打鬧。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孩子總是坐不住,是不是有多動症?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很關鍵!
    前段時間又聽到北京的李女士在抱怨自家的孩子從小就開始上早教班,在早教班的時候也總是那個坐不住的孩子,讓自己感覺很丟臉到了上幼兒園本想著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好一點了結果孩子還是坐不住,他都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再這樣下去孩子以後上小學了可怎麼辦呀。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這個說法是由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麗斯博士提出的,她認為孩子可能會受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即感統失調。感統失調是一種"病"?1.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簡單地來說就是孩子的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輕微障礙,需要依靠藥物或是康復訓練才能矯正。2. 孩子為什麼會得感統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