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在世間生活、修行,難免會犯錯,而懺悔是佛陀賦予我們的改過自新的無上良藥。
有了懺悔,犯錯者才能免於久處罪惡中,從而解脫,得生快樂。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要經常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時刻檢查自己的言行,懂得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懺悔的方式,來淨化自己的心靈。
懺悔具體是什麼意思?懺,是懺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是改過自新,不再重犯。懺悔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而是人類相通的情感和共識。佛門中懺悔的方式有多種,拜懺是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借著拜懺的儀式在佛菩薩面前,自我披露過失並發願改過。
這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自我修行,也會因為至誠的懺悔,使過去造下的罪業轉化或減輕。在佛門中,歷代高僧大德都極為重視懺悔和拜懺。佛門並不提倡燒頭香、高香,若是真心祈福消災,不如靜心禮佛拜懺,消除障礙、修身持戒、積累福報。
居士在家拜懺常用懺法包括《禮佛大懺悔文》、《地藏懺》、《藥師懺》、《三千洪名寶懺》等。其中,《禮佛大懺悔文》邊念邊拜,做一遍正好108拜,比較適合居士在家日常修持。以漢傳佛教儀軌來說,拜《禮佛大懺悔文》時,可以站著念一句,一跪一拜後起身。
對於年齡較大、腿腳不便的居士,也可以全程跪著,一聲佛號一拜,全部結束後再起身。最重要的不是姿勢,而是內心的真誠和懇切的程度。此外,在家拜懺請選擇厚實、平整防滑的拜墊,同時注意對膝蓋的保護。
拜懺之前還先要理解懺文,以《禮佛大懺悔文》為例,整體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禮讚、皈依、發心。「大慈大悲憫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先禮讚佛的功德,然後皈依十方法界一切諸佛、一切尊法和一切賢聖僧,接著持念了佛的十大名號。
第二部分是八十九聲佛號。從「南無普光佛」開始,一聲佛號一拜,到「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共八十八聲佛號。再加上最後一尊「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共八十九聲佛號。
第三部分是懺悔、發願。懺悔大致分為兩段,第一段懺悔無始以來所作的惡事,;第二段發願當下及未來修習善業,念的時候隨文入觀,嘴裡念的這些不是別人的罪業,每件每樁都是自己曾經造下的,發自內心生起誠懇的懺悔,而每一個發願修行的善業也是自己發自心聲的願望,如此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第四部分是普賢十大願。大懺悔文的第四部分,選取了《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願,這也是寺院僧人日常功課的重要內容,最後三稱「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很多佛弟子在拜懺之後,內心會產生輕鬆釋然的感受,或許無法用準確的語言描述。想體會拜懺的真實好處嗎?不需要猶豫那就開始拜懺吧!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