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擺放花果,注意這四點,功德更圓滿!

2020-12-19 蓮荷居士

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二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

在佛前擺放瓜果、香花,都是很常見的敬佛禮儀,嚴格來講,這屬於供養法門。它是佛家接引眾生的善巧方便,也是眾生感念佛恩的方式。《大智度論》中說,於佛前能誠敬供養之人,得諸多福報;若能以無所求之心而行供養,則有功德。

那麼,供養花果的意義何在呢?我覺得對佛法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花果表法「因果」。欲得善果,必先種善因,我們看到佛前的花果,就會提醒自己種善因、得善果。若能在擺放花果時,注意下面這四點,功德會更為圓滿。

其一,供品無好壞,重在恭敬心。

很多人覺得供養之物,數量要多,質量要上乘,才能令諸佛歡喜,自己的功德才大;相反,若只是供養一些實惠、質量也不好的花果,那麼福報也小。這些實際都是眾生心中的妄想,因為佛法歸根結底是心法,一切修行法門,都要看當下一念的發心。

假如這顆「心」是清淨、虔誠、平等的,那麼即使供養細微之物,也有無量的功德。譬如,《賢愚經》中所記載的貧女,以一盞油燈供佛,便蒙佛授記,未來當得作佛。但是,若心中充滿執著、妄想、顛倒,供養功德就是有限的。譬如,昔日梁武帝雖然耗費巨萬,齋僧布施,達摩祖師卻說他無功無德。所以,供品無好壞之別,重在恭敬心。

其二,供養時間應如法。

在家中佛堂擺放花果,最好在清晨上供,下午撤供。一方面,花果屬於消耗品,要常換常新。另一方面,佛門中持齋,有過午不食的傳統。

但是,我們要懂得,供養時間如法,也是在提醒我們自己,精進修行,牢記持齋的功德。《雜譬喻經》中就說,「一日持齋,有六十萬歲糧,復有五福。」並不是因為供品是給諸佛「享用」的,才會在正午之前上供。

其三,上供諸佛,下施眾生。

如果到寺院供養花果,屬於布施,一切供養之物由常住管理,我們再去取用就屬於犯盜劫。但是,在家中禮佛,供品若不處置,時間一久瓜果難免腐壞,花朵也會幹枯,影響到佛堂的清淨莊嚴。

從佛理來看,所謂「善財難捨」,既然已經布施供養,倘若怕浪費再取回來自己受用,本質上等於沒有布施。在我看來,莫若將上供諸佛之物,下施於困苦眾生。一方面令他們也與佛結緣,另一方面更能圓滿自己的供養功德。

其四,供桌上不能放雜物。

佛堂是三寶清淨地,一應陳設之物,務必以彰顯道場的清淨莊嚴為原則。所以,香案供桌要經常清潔擦拭,除去擺放的供品、香爐、燈燭,其它雜物都不能隨意放置。

花果可以根據數量碼放,形似佛塔,象徵收攝身心,一心向佛,不可隨意堆放。總而言之,佛前的供品越是莊嚴,越能令眾生對佛法生起信心,那麼你的功德也就越圓滿。我覺得既然發心請佛供養,就要保持供桌清潔,如此方具功德,否則犯了沾汙三寶的過失,反而是業障。

佛前擺放花果,功德自如法供養,如說修行中來。我們看到花,就知道自種善因,廣修四攝六度,《華嚴經》中就以花表法十波羅蜜。我們看到瓜果,就想到大乘佛果,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供養花果時,注意文中四點,功德更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相信每個到寺院拜佛的人都有燒香的習慣,寺院裡都設有流通處,可供人購買佛教用品,如果我們要燒香,可以到流通處去「請香」。注意不能說「買」,寺院非世俗名利場所,說買賣會很不恭敬。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是在於佛菩薩交易,佛菩薩更不會因為你供養了而保佑你,你不供養就開罪於你,佛菩薩慈悲為懷、心無分別,怎會有世俗功利心?供養不是做給菩薩看到,供養只是表我們的心中的恭敬,對三寶的感恩與信仰,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捨棄內心的自私貪婪,其實是利益自己,而非佛菩薩受益。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四點,功德圓滿!
    《增一阿含經》中有載,過去佛世,信眾布施僧團飲食、衣物、臥具、湯藥,也即所謂「四事供養」。而佛入滅後,善男信女又將香、花、燈、果、水等物供養於佛前,以此感念佛恩,續佛慧命。這其中,水果可以說是最為普遍、常見的供品之一。佛前上供水果時,若能牢記下文這四點,功德圓滿!
  • 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功德更圓滿
    在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三句話,佛祖聽到,幫你實現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你所做的功德也會更圓滿。一、 佛祖能保佑父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要知道在佛法之中,佛祖十分注意和極其重視孝道的傳播和傳承。如果你在佛前參拜時,多向佛祖請求保佑你的父母平安康樂,多向他祈求庇護你的父母。佛祖聽了不僅會身心愉悅,而且還會感嘆你的孝道,賞識你的品性。祈願讓已勞累半生的父母在享受天倫之樂,不可不說,若你在佛前多說這樣的話,你的功德會更加圓滿。
  • 佛前上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但世人往往愚鈍迷信,將種種供養視為世俗社會上的交易,這就走錯路了。以功利心供養佛,有福德,但無功德。佛前種種供養,利益的不是佛菩薩,而是我們自己。供養是佛教裡佛菩薩度化世人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都有它深刻的寓意和表法,比如佛前供水,寓意眾生修行要不染汙垢雜塵,一心清淨持戒,才能有所成就。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不論是到寺院裡去,還是在自己的小佛堂,我們在禮拜諸佛菩薩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佛前供養,以表自己的誠心,增進自身的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可以供奉哪些東西呢?其實這個隨緣,看自己發心,沒有強制要求。功德不是以供養物品多寡計量的,而是看我們供佛的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有好的發心就是最大的功德。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這幾大供養中的「果供養」,談談它的法義及應注意的幾點常識。我們在佛前供果,這裡的水果就不一般了,它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我們知道除了在家供佛外,寺廟是我們親近三寶佛法僧的地方。除了常規的燒香拜佛供佛外,在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十種供具供佛。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一、供佛的水果要清洗乾淨鑑因法師回答:「用水果供佛,很要緊的是一定要先洗乾淨,尤其不需削皮的水果例如蕃石榴、楊桃等,更要洗乾淨。不可一買來就供在佛前,這樣很不恭敬。
  • 佛前擺放供果,這幾點一定要注意,功德圓滿!
    請佛住家,雖然可以利及家人,自利利他,但是也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禁忌,佛菩薩請回到家中,不可隨意放置在一旁,不聞不問,這將是對佛菩薩的大不敬。我們都知道,想要培養自己的福德資糧,需要上供下施,這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相一致,佛菩薩在上,需要我們作如理如法的供養。才能更好地淨化身心,得到更廣大的利益。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除此之外,佛教經典中以「華」指代「花」,如《妙法蓮華經》。佛教裡也有許多與花有關的典故,比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等等。以花供佛,功德殊勝。供花是佛教最提倡的供養方式之一。因為花清淨、美麗,最能代表人們的恭敬虔誠之心。「今生貌美為何因?
  • 佛教:以水果供佛,這三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無論是在自家設的佛堂,還是到寺院殿堂裡,為了表達對佛菩薩的恭敬與感恩,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在佛前做各種供養,以使禮佛的功德更加圓滿。佛前供養有多種方式,比如佛前燒香、供燈、供水、供花、供果、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皆代表不同的表法,以此善巧方便利益無量眾生。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大多數人到寺院燒香拜佛的時候,都會選擇在佛前做各種供養,依據各人能力和發心,供養不同種類的供品,以培養慈悲利他心,廣做功德。在佛教裡,供養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香、供燈、供樂等等。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香,香代表「戒定真香」,告誡大眾要持戒精進。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與光明。「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佛前供水果,應知的3點「禁忌」,幫助大家積攢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教:佛前供水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佛教裡,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常常以種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比較常見的有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齋等。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如何供養水果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在佛教裡,果代表結果、圓滿。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經常去寺院的信眾應該會發現,寺院殿堂內佛菩薩像前總是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許多善信也常常會選擇在初一、十五或者寺院舉行法會時做供養,以修功德。佛門裡供養方式比較多,常見的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
  • 佛前供水果,牢記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半開玩笑地問:「佛門四弘誓願,其中有法門無量誓願學,駕駛車輛的『法門』,師兄學過了嗎?」實際上,佛前供養水果,細究起來,為六度波羅蜜中的布施。經雲,佛乃出世間的無上福田,若眾生能以瓜果供養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議。然而,「果」又象徵結果,開好花,才能結好果,人做事也是如此,必須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不論是在自己家的佛堂,亦或是到寺廟裡去,我們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感恩之情,都會力所能及地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同時也增進自己的功德。那麼佛前都有哪幾種供養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無論是到寺院,還是自家供奉的佛堂,不少信眾都會常常在佛前上供,尤其是初一十五,寺院裡總是香客不斷,人們燒香拜佛,在佛前供奉各種食物,廣作供養,培植福報功德。比如供花,花代表內心的清香,也是一種善因,開花結果,供「果」,以告誡眾生修行最終要達到的圓滿「佛果」,即成佛,跳出三界、不住輪迴。種善因、結善果,以此勸導世人敬畏因果。那麼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佛前擺放供果,應注意的3點事項。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