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裡,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常常以種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比較常見的有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齋等。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如何供養水果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在佛教裡,果代表結果、圓滿。佛教十分重視因果,供花代表善因,供果代表善果。萬法不離因果,佛教的修行境界也用果位來表示。最高的修行境界就是成就佛果,證得阿羅漢果位,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因此,在佛前供果如理如法,也是時刻提醒自己要精進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在佛前供果講究恭敬、清淨。因此,供的水果一定要新鮮潔淨,成熟完好,不可有破損腐爛。否則,一表不恭敬,二表法不圓滿。供的水果的種類沒有太多限制,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即可。但氣味要清香、清淡。比如:蘋果、香蕉、橘子、橙子、桃子、葡萄等。
但榴槤等有強烈氣味,不清淨,不宜供佛。很多民間禁忌說梨不能用來供佛,說梨的諧音是「離」,不吉利。還有說花生也不行,說花生長在地下,不潔淨。這些都是不如法的說法。要知道,我們在佛前供的水果,佛菩薩是不會吃的,我們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醒自己要恭敬佛菩薩,心要常懷善念,要多行布施。
供果的數量多寡並不重要,全看自己的發心 。供果前一定要把水果洗乾淨,以表明自己的清淨之心。切忌買回來不洗直接供佛,這樣很不恭敬。供果一般都是早上供,過午可收。條件好的家庭可每天供果。條件一般的家庭可間隔一段時間再換,期間有腐爛、破損的水果應及時更換掉,補充新鮮、乾淨的水果。
供佛後的水果可以自己食用,也可給家人食用。這都是很好的福報。如果是在寺院供佛,供養過的水果應由寺院處理。寺院一般會收起來供養寺院僧眾。大家記得供果之後一定要回向,願將這供果的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有情眾生。
在佛前供果代表「種善因,得善果」,我們的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果。佛前供果,法緣殊勝,功德無量。佛前供果,提醒自己要善護心念,時刻關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種好善因,才會得到好的果報。懂得布施,才會收穫無量福田。願世間一切善良的人都能夠得佛菩薩庇佑,佛光普照,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