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2020-12-22 明月天心

我們到寺院拜佛或者在自家佛堂禮佛都會習慣性地做供養,以積攢功德、消災解難。那究竟哪些東西可以供佛?哪些不可以呢?雖說供養重在發心,不在於形式,但我們的行為是內心的外化,形式當如理如法,才能表我們內心的恭敬。如果行為不得當、有冒犯,難免會折損功德。本篇文章,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

其實,大多數的物品都可以拿來供佛,吃的、用的,等等,只有是吉祥的,表法好的。如果是初一十五或者寺院有法會,也會上「大供」,供養各種素菜、饅頭等等,我們可以隨喜參加。如果我們要供養齋食,記住一定要素食,不可有葷食或者腥食,葷食主要指各種肉類和蔥姜蒜。

為什麼蔥姜蒜也不可以?因為吃了蔥姜蒜,嘴裡會有股難聞的惡臭味,自己聞到或他人聞到,都是不清淨的。腥食主要指蛋奶類,像雞蛋牛奶這類東西也儘量不要供佛。

一般情況下,供桌上陳列的都是各種水果,比如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火龍果、西瓜、梨、柚子、橙子等等,各種應季的水果。供奉水果要注意,像榴槤這種氣味不太好、刺激性難聞氣味的水果最好不要拿來供佛。水果氣味不清新,會影響大眾修行的心,也對佛菩薩有一絲不恭敬,以此供佛,不太得體。

且榴槤這種水果,價格昂貴,一般家庭往往消費不起,不必在此下血本。我們供佛的目的在於修布施利他心,內心清淨,自然功不唐捐。不要帶著「賄賂」的念頭供佛,覺得供養越貴的東西就越好,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有人問「香蕉」、「梨」是否可以供佛?當然可以,毫無禁忌。在有些地方「香蕉」有罵人的意思,似乎覺得以香蕉供佛,會有失恭敬,這點不用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有此顧慮,以「香蕉」供佛是非常如法的。而「梨」,

很多人認為「梨」代表「分離」,以此供佛也是不吉祥的,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梨」在佛教裡寓意「離苦得樂」,希望大眾脫離苦難、人生吉祥,非常殊勝的表法,哪有什麼禁忌?只是要注意,以水果供佛前要將該清洗的水果清洗乾淨,還要保證水果的質量,不要有壞的、腐爛變質的情況發生。

除了供水果,還可以供花、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供養鮮花,花要保證清新無異味,及時換水清理枯萎花枝。供水,最好用純淨水、礦泉水,最好不用自來水,更不可用被汙染的不淨水。供水,代表我們修行的心,心不染塵、心無掛礙,是為最吉祥。

佛前供香,不必燒又貴又高的高香,無須大把大把燒香,不但汙染環境,還增加自身的功利心,沒有多少益處。燒香在於告誡自己要修「戒定慧」,內心生香,不必執著形式。

除此之外,供養三寶,還可供養衣物、鞋襪等等,其實就是供養僧寶。我們都知道,出家人非常惜福,對於吃的穿的都是非常節儉的。我們若發心供養出家人,隨自己發心,也要看自身經濟情況,不必求多貴多新,保證所供物品是乾淨的、得體的,能利益出家人的,即可放心供養。比如供養僧人海青、僧服、僧鞋等等,功德無量。

除了以上這些,大家若還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可留言評論。感恩閱讀與分享,祈願正法久住、利益有情,大眾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菩薩」不敬,切記
    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是佛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帶著供品去寺廟供佛,也有一些人會把佛菩薩請到家裡去供佛,由於我們在供佛時,一定要敬佛,所以有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會對菩薩不敬,切記。佛教的供品都是用來表法的,擺在佛前的供花供果,其實代表了世間的因果,如果我們經常用鮮花和鮮果供佛,就代表了我們相信因果,並願意多種善因,廣結善緣。如果你用腐爛的水果、枯萎的鮮花、不乾淨的水去供佛,就無法起到表法的作用,因為這些東西代表了惡因,一個人如果經常種下惡因,就會感召惡果。
  • 佛教:家裡有佛堂,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
    最基本的有佛前供鮮花、供水果、供香、供燈、供水、供齋等等。所供物品不論質量好壞、不論質量多少,有一份供養的誠心就最為可貴。雖然沒有嚴苛的要求,但是我們的行為還應當是如理如法的,不能過於隨意,以免有失恭敬,修不到福、反而造業。很多人未進佛門,對佛法的了解知之甚少,有很多細節不太了解,小編就覺得很有必要為大家普及一下這點常識,希望大家能從中修到功德。
  • 佛教:這3種水果不要拿來供佛,會對「菩薩」不敬!
    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虔誠,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會把佛菩薩的聖像請到家中去供奉,一般供佛菩薩的物品有:花、香、燈、塗、果、樂等。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用水果來供佛,因為水果在生活中很容易買到,且供佛後的水果還可以自己食用,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幾點,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因為不論我們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用的,供佛的目的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是用來「賄賂」佛菩薩的,而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是一種表法,也是一種修行的方便法。當然,不論供養什麼,都是處於清淨的發心,所以最好保證所供物品的乾淨清潔、無損壞,以免冒犯佛菩薩莊嚴,對佛菩薩不敬。一般的,我們可以在佛前供養鮮花、水果、淨水、燈燭、香支等等。
  • 佛教:佛前供花的方法和功德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歷來與花有著甚深的淵源,許多佛菩薩的法器或者坐檯就是蓮花,蓮花被譽為佛門「聖花」。蓮花又叫「蓮華」,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就是此義。比如我們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就常常是端坐蓮花臺,手持淨瓶甘露。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供塗等等。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
  • 佛教:以水果供佛,這三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供養,不是佛菩薩缺這些供養。佛菩薩已經圓滿成就,根本不缺世人的任何名聞利養。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心,妄想以物質供養換取佛菩薩的加持,交易和賄賂只會讓自己離佛心越來越遠。拜佛不是迷信,而是讓我們擁有正知正見,擁有一顆清淨解脫的心。本篇文章,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佛前上供水果,一定要注意的三點禁忌。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一般信眾到寺院拜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些供養,以積攢功德。那麼佛前供養都有哪幾種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食、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論多寡,發心真誠即是功德。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不能夠用來供奉的水果,是對「佛菩薩」不敬,切記!
    供奉的方式有多樣,有香供、燈供、鮮花供、還有水果供等等,無論是何等的東西,無論它們是否貴賤或者是多寡,都是人出於對佛的禮敬。雖然佛陀度人只看人心,不會因為供奉任何東西而產生差別心。但是我們卻是需要注意,並非是什麼東西都可以供奉,因為供奉也是要如理如法,符合莊嚴和肅穆,才能夠顯得我們的恭敬之心,畢竟佛在恭敬中求,你多一分恭敬,自然就能夠多一分機緣。
  • 佛前擺放供果,這幾點一定要注意,功德圓滿!
    請佛住家,雖然可以利及家人,自利利他,但是也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禁忌,佛菩薩請回到家中,不可隨意放置在一旁,不聞不問,這將是對佛菩薩的大不敬。我們都知道,想要培養自己的福德資糧,需要上供下施,這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相一致,佛菩薩在上,需要我們作如理如法的供養。才能更好地淨化身心,得到更廣大的利益。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
  • 佛教:佛前「上香」,牢記這4點,圓滿你的功德!
    雖然供養不應執著於形式,但外在的恭敬也是在表法,也會對他人起到利益,所以必要的儀軌須得如理如法,免得冒失犯錯而造業。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簡單和大家談談我們在佛前燒香時應當注意的4點常識,以此圓滿我們的功德!
  • 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一、供花之心!在佛教之中,對於發心極為重要。這就好比,我們想要學佛,想要深入經藏,想要學修有成就,想要獲得諸佛菩薩攝受一樣,最離不開的就是發心。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一、不孝父母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曾多次前往仞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度化,(仞利天為佛陀母親離世往生之地),以感念生母恩情。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很多學佛之人,終究一生,都沒有開悟明慧,修得福報與正果。這就是因為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小事」,結果折損掉了福報。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 初一十五供佛,佛前這些供品寓意不同,切勿隨意擺放!
    對於佛菩薩來講,正確的拜佛首先要心誠,善信供佛,只是表明自己追隨佛法的心,而不是用供品與佛菩薩形成交易,讓佛菩薩幫助自己實現某種世俗的利益,發心是第一位的,誠心禮拜,日常為自己多做功德,自然會收穫善業和福報。對於佛弟子來講,如法供佛是最重要的,最常見的就是用花、水果、燈、香、清水,不同的供品代表的寓意不同!
  •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赴臺出席2019年度中華國際供佛齋僧法會
    佛教在線臺灣訊 據中國佛教協會官方報導,應臺灣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邀請,2019年8月24日至30日,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陝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增勤法師為團長,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相關方面負責人為顧問的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一行21人,赴臺出席2019年度中華國際供佛齋僧法會活動,並參訪臺灣主要的佛教場所和佛教組織,開展廣泛的佛教交流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許多信眾喜歡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供養、做功德,為自己和家人謀福,祈願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得到佛菩薩慈悲加持。我們做任何供養,要明白的是,佛教裡的一切供養行為都只是一種供大眾修行的善巧方便法,是方便度化眾生,而非世人所誤解的「交易」或「賄賂」。
  • 祈竹仁波切:佛教利益父母的孝道及三十五佛懺悔文開示
    有些人自稱不信神明、不信輪迴及不信因果,並自以為並無宗教信仰,但其實這也正是世上的其中一種信仰。在這些許多不同信仰體系之間,如果要說其分別的話,就必須從其見與其行這兩方面?手判斷。合乎佛教的見,必須是中觀等空性見;合乎佛教的行,必須是與出離心或菩提心相合的修持。這些便是佛教與其它宗教所不同之處。由於在座各位皆為初學者,衲今天就暫不談及佛教之見的方面,而單單說佛教的行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