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日,聊聊「郊寒島瘦」裡的那個孟郊

2021-02-08 北廣人物周刊

 

今天是公曆2021年1月20日,農曆庚子年臘月初八,大寒。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時在每年公曆的1月20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前後,由於冷空氣頻繁南下,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候。


以下,以下是唐人孟郊寫的兩首和「大寒」有關的詩——《苦寒吟》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二、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

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髮。

我想說起孟郊,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他的《遊子吟》,因為這是大部分小學生都能背誦的千古名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二反應,肯定就是「郊寒島瘦」這個成語了。

 

郊寒島瘦成語解釋:「郊」就是孟郊、「島」就是賈島,二人皆以「苦吟」而著稱,且彼二人一生際遇也都差不太多,詩風亦頗相似,常會給人以一種簡嗇孤峭之感。蘇軾曾有說過「元(稹)輕白(居易)俗,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的話。軾語一出,即成為了對此二人詩風的定評。後來,朱熹亦有說過「君詩高處古無詩,島瘦郊寒詎足差」(《次韻謝劉仲行惠荀》)的話。然則,亦有對軾的觀點持異議者,比如清人潘德輿就認為「郊、島並稱,島非郊匹,人謂寒瘦,郊並不寒也」(《養一齋詩話》)。

 

那今天,咱們就借著「大寒」這個節氣,說說孟郊吧——


孟郊是中唐著名詩人,向有「詩囚」之稱。


 

孟郊,字東野,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生於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一個小官吏家庭(其父名庭玢,曾任崑山縣尉)。


孟郊從小就生格孤僻,很少與人往來。40歲以前,事跡不詳,我們只知他青年時代,曾在河南嵩山隱居過一段時間,隱了多久,也不知道;曾到過信州上饒(今江西上饒),還在那裡給「茶聖」陸羽新建的一個山舍題過詩;再有就是到過蘇州,跟在那裡當刺史的韋應物有過一此交往(唱和),這說明他當時詩已寫得不錯了,不然韋大人又怎麼會和他這樣一個白丁交往呢?除此以外,別無所知。


毫無疑問,孟郊是個讀書人,那個時代的讀書人,拼死拼活地讀書是為了啥?就是為了做官呀,「學而優則仕」嘛,那怎麼才叫「優」呢?參加科舉考試,能考中進士,就叫「優」。


孟郊的科舉之路,走得應該不是很順,貞元七年(公元791年),他41歲了,才鄉試過了,所謂鄉試過了,就是獲得了去考進士的資格。但這個資格並不是永久性的,只能用3次,如果3次都沒考中的話,如想再考,還要重新參加鄉試(一過,一般人要是3次都沒考上,也就不考了)。


貞元八年,孟郊來到東都洛陽,第一次參加會試(即考進士的考試),下第。三年後再考(唐宋開科,都是三年一次),又下第。連著兩次下第,他肯定鬱悶,可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他在進京應試期間,認識了韓愈。韓愈雖然比孟郊要年輕17歲,可那時,已經是文名遍天下了,他的詩因為得到了韓愈的表揚和推崇,於是聲名大振。


貞元十六年,已年近50歲的孟郊,終於第三次踏入了會試考場,終於考取了進士。發榜後,孟效一看自己考中了,可謂興奮異常,在跑回家報喜的路上,還作了首好詩: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有趣的是,孟郊可能是「苦吟」慣了,到任以後,仍整天就想著吟詩,耽誤了很多工作,以至於「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新唐書·孟郊傳》)意思就是:縣令把他的事匯報給上級,結果上級就派了個「假尉」來,代替他處理公務,並分走了他一半的官俸(這上級也挺逗的,既沒申斥他,也沒罷他的官,而是想了這麼一招治他)。

 


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孟郊任溧陽尉一職期滿,就辭官不做了。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鄭餘慶為河南尹,他看孟郊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貧,就給他安排了個「水陸運從事」的工作,可他還是幹不好,便又讓他當了個「試協律郎」,才讓他的生活變得稍好了一點。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鄭餘慶調任興元尹,又給了孟郊安排了一個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的職位。但就在孟郊從洛陽啟程,前往興元的上任的途中,突然生了場大病,沒兩天就一命嗚呼了。享年64歲。

 







相關焦點

  • 12 「郊寒島瘦」孟郊與「母愛頌歌」《遊子吟》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詞句注釋] ⑴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⑵臨:將要。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
  • 「報得三春暉」到底是什麼意思——兼論「郊寒島瘦」
    孟郊是與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同時代的中唐詩人,與賈島合稱「郊寒島瘦」。孟郊一生過得比較窘迫,41歲才獲得報考進士的資格,42歲和43歲連續兩年在長安參加考試,都沒考上。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韓愈,此時韓愈剛剛中進士,還處於興奮期。孟郊比較孤僻寡言,韓愈卻覺得投緣,於是極力推薦孟郊的詩作。多年以後,隨著韓愈在政壇文壇大放異彩,孟郊詩作的文學價值也水漲船高。
  • 「詩囚」孟郊最經典的10首詩
    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 寫出千古名作《遊子吟》的孟郊,為什麼總願意鑽牛角尖?
    寫出千古名作《遊子吟》的孟郊,為什麼總願意鑽牛角尖?唐朝時期詩歌文化非常繁盛,在唐朝立國約三百年的時間裡,湧現出了數以萬計的詩人和將近五萬首唐詩。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看,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 孟郊的《遊子吟》你錯過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郊所寫的《遊子吟》,大家應該從小時候就會背了,那它其中的深意你又知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這首詩的故事和關於母親的這一偉大的形象。寫作背景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詩人。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後卒。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
  • 孟郊的一首七言絕句,為我們奉獻了兩個成語,成為了唐詩裡的名篇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首孟郊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作中,他同樣的為我們奉獻出了兩個無與倫比的成語,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使用過這兩個成語,那便是他的《登科後》。這也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絕句,詩人寫得非常的歡快,也非常的有內涵。《登科後》唐代: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4: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賞析:《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 孟郊最快樂的時候,用一天時間,在長安城每個角落留下自己的痕跡
    這一屆考生註定比以往的考生艱難,一場肺炎,是他們的高考發生了變化:本應早早回校進行緊張的複習,他們卻被迫在家裡上起網課,開學時間一拖再拖。好在高考推遲了一個月,使他們獲得一個月的寶貴時間。,需要了解孟郊參加科舉的經歷。
  • 孟郊第一次寫高興的詩,竟然寫出了一個千古名句和兩個成語!
    中唐詩人孟郊,蘇軾曾對其有評語「郊寒島瘦」,也就是說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其實這與孟郊自身的遭遇有關,年屆46歲的孟郊奉母命赴京科考,這是孟郊第三次赴京參加科考,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於考上了進士。
  • 古詩詞 |《登科後》孟郊
    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故友人時稱「平昌孟東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諡貞曜先生。詩名甚籍,尤長五古,憤世嫉俗,但情緒低沉,語多苦澀,蘇軾將其與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
  • 為高考加油:孟郊三次科考才榜上有名,寫《登科後》留下兩個成語
    唐朝著名詩人孟郊(751年—815年)浙江湖州武康人。孟郊擅長寫詩,其詩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孟郊曾經兩次參加進士考試均落榜,自己也是灰心喪氣。後來,在大詩人韓愈的鼓勵下,再次進京趕考,母親的勉勵也是孟郊的科考動力。因為,我們都知道孟郊是一個大孝子,再說科舉進第也是孟郊的夢想。
  • 中國詩詞大會,慈母手中線,孟郊寫《遊子吟》,感動了古今很多人
    的詩句,董卿說:「無論我們走多遠,走多久,我們都會忍不住回望出發的起點,那是孟郊心中的 三春光暉」。董卿舉手投足之間都非常的有魅力,正是因為董卿熱愛詩詞,從小就喜歡詩詞,在詩詞的滋養中成長起來的,說的話語都蘊含著詩情畫意。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伴隨人一生的。在這裡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孟郊的《遊子吟》。
  • 孟郊:人世間的苦難,我要吟著詩歌來細品
    蘇軾用「郊寒島瘦」來評價他和賈島的詩歌風格。他寫了一首詩《遊子吟》,引起萬千遊子共鳴,狂感恩,網上到處轉發。他寫了一首詩《登科後》,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在詩下留言。有人說他沒見世面,瞎得瑟。還有人認為他心胸窄,氣度小。也有人覺得風格不同以往,一氣呵成,快樂得要上天。等等。
  • 孟郊不為人知20字唐詩,寫出愛情中女子的細膩心理,可謂用心良苦
    對於唐代詩人孟郊,我們最熟悉的詩句莫過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唐代詩人一生貧寒,將近50歲的時候才得以中進士。無奈中進士之後的官位也不高,可謂是一輩子窮困潦倒。不過這樣艱難的生活造就了他獨特的詩詞創作風格,作為「郊寒島瘦」的代表詩人,他的詩詞創作簡嗇孤峭,頗有幾分不易理解。不過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孟郊不為人知20字唐詩,寫出愛情中女子的細膩心理,可謂用心良苦。
  • 孟郊被誤解最深的一首詩,千年來改變了很多女子的命運,該澄清了
    例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孟郊的《烈女操》就是一首被誤解千年的詩作。 烈女操 孟郊(唐)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婦貴殉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整首詩的大意是說:梧桐樹枝葉覆蓋相守終老,鴛鴦鳥成雙成對生死相隨。
  • 在寒流襲來的冬季,讀一首「詩囚」孟郊的冬天詩《寒地百姓吟》
    因此,孟郊畢生五百多首詩作,被後人熟知的並不多,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詩莫過於《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想這首詩,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而孟郊也被譽為"母親節宣傳大使",是歌頌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詩人。
  • 中年及第的孟郊賞盡「長安花」,而少年及第的白居易卻想歸隱山林
    拜一拜,為你們鼓勁孟郊中年及第亦得意詩人檔案: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洛陽人。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 楊雨品古詩詞丨28:孟郊《遊子吟》
    孟郊的詩卻跳出了這樣的俗套,但他又絕對不想刻意地玩弄什麼技巧,他只是截取了表達母愛最日常的一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這真的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古代沒有像今天這麼發達的商業,一年四季在任何地方想穿任何款式的衣服,都能在商店裡買得到或者直接網購更方便。
  • 【知識點+練習題】第36天:「郊寒島瘦」究竟寒在哪裡?(附詳解)
    語文聽黃保餘說:郊寒島瘦指唐朝著名的兩位詩人孟郊和賈島,二人以苦吟著稱,因其平生遭際大體相當,詩風相似,被後世並稱為「郊寒島瘦」,又作「島瘦郊寒」。後來,把孟、賈二人並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比賈島大28歲,是賈島的前輩詩人。他們都是遭際不遇,官職卑微,一生窮困,一生苦吟。
  • 唐詩三百首|39孟郊《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烈女操 【唐】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作者介紹: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