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眾所周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而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節氣。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由於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從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關於清明節氣的農諺。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農諺要數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了。那除了這句經典,還有哪些關於清明節氣的農諺呢?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這句農諺說的是,到了清明節前後,溫度開始慢慢回升,農民朋友們就可以開始準備種各種各樣的瓜類和豆類了。在農村,除了糧食作物,老農們還總是要種一些瓜果蔬菜來食用。在這裡,「瓜」通常指的是黃瓜,菜瓜和甜瓜;而「豆」指的就是四季豆和長豆角。
在筆者所在的北方農村,前幾天還是陰雨的天氣,沒想到今天清明節,天氣卻突然放晴。筆者花了半天的時間,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經常食用的豆角和黃瓜紛紛種下,就等著種子發芽開花結果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這句農諺說的是,清明時節是植樹造林的最好時機,一旦錯過這個時候,再進行植樹造林的話就晚了。為了搞好國土綠化,現在的農村,有不少田地都被種上了各種各樣的樹木,臨近國道或者省道的公路兩邊50以內都被樹木覆蓋,還美名其曰「生態廊道」。
在筆者的村上,由於臨近省道,前幾年,道路兩旁已經被種上了樹木,但是還有一些斷檔影響廊道的整體效果。為了趕在清明節前把斷檔補上,村幹部今年一早就把上級政府要種樹的消息傳達給村民。可是,因為個別村民內部意見不統一,到了清明節還沒種上樹,只好等到明年了。
「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
這句農諺說的是,清明節開始準備養蠶,等蠶寶寶出生後,幫蠶寶寶打理整治房屋。在這裡,「清明節」指的只是一個節氣,並不是節日。
筆者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就會養上很多蠶寶寶,每天放學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桑樹上「採購」桑葉,然後再餵食的時候看看心愛的蠶寶寶有沒有長大變胖。等養到一定的時候,胖胖的蠶寶寶就會變成一個個圓圓的繭附在桑葉上,在最後的神聖時刻破繭成蝶。
除了以上三個農諺,關於清明的農諺還有「清明種瓜,立夏開花」、「栽樹不過清明節,栽松不讓春知曉」等等,經過了這麼多時間,對於這些農諺,我們應該採取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雖然現在的人們的農事都是依靠科學,但是古人總結的這些農諺對於現在的農事活動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