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到外面吃飯,比起飯菜好不好吃、價格貴不貴,人們更關心的還是餐食衛不衛生、安不安全。人們有這樣的心態,就是因為現實中餐飲衛生安全狀況不佳,負面事件太多。前不久,一些五星級酒店接連被曝光存在衛生問題,這就更讓人產生連帶擔憂:普通餐館還能不能吃?
就像有網友表示今後住酒店要自帶床單被罩洗漱用具一樣,下館子恐怕也要自帶餐具了。近日山東一家媒體報導,餐館裡用塑料膜包著的消毒餐具,並不一定衛生。記者暗訪發現,專門為餐館清洗餐具的洗碗公司,許多都是未在監管部門註冊不具相關資質的小作坊。其工作間非常簡陋,清洗流程也很簡單,僅僅是84消毒液+洗滌靈+清水涮兩下+髒抹布擦一擦。整個清洗包裝過程根本不符合公共餐飲具衛生監督管理法規。
事實上,餐具消毒行業不規範及地下黑工廠泛濫的情況並非一時一地,近些年各地都有媒體曝光過此類問題。按說餐具清洗消毒不需要多少技術支持和財力投入,最容易做到安全衛生,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存在諸多衛生隱患,其他環節就更不好說了。若一環節在視線之外,比如食材加工、烹飪過程,問題當尤其嚴重。
北京著名的美食集中地簋街,曾被曝光有餐館搞「廢物利用」:先把食客吃剩的烤魚等菜殘渣收集起來,然後再用漏鬥鍋將其中的油瀝出,裝桶再用或賣掉;一些大量使用幹辣椒的菜,等客人吃剩下後,辣椒也會被收集起來重新使用。就算菜裡有客人扔的菸頭、紙巾、牙籤等這些純廢物,也一點不影響餐館利用的過程。正是基於這種「廢物利用」的熱情,著名的地溝油才橫行於世。
至於與消費者兩地相隔只能在網上看看圖片的外賣餐飲,想想就知道衛生情況或更堪憂。餐飲業內人士指出,許多製作外賣飯菜的門店沒有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人員健康證,僅一間窄小的廚房,完成洗、切、煮、炒以及打包的任務。不少店鋪內的環境髒差,食材亂堆,生熟混放。另外,很少有人關注的外賣小哥的配送箱,因長時間使用,不僅外部沾滿灰垢,內部也有油汙菜垢,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
餐飲企業衛生安全問題不過關,說到底是經營理念出了問題,是思想不過關,即心不潔。而心不潔所帶來的最嚴重問題,就是背棄誠信原則,行欺詐之舉。其典型表現是缺秤少量。這種情況在旅遊景區餐館最容易發生。有餐廳在客人點到魚蝦水貨這些需要稱重的菜時,服務員會虛報重量,1千克多點的魚,一張口就能給漲出二三百克去;就算顧客親眼看著撈魚、稱魚,餐館仍能玩偷梁換柱,只要到了「謝絕參觀」的「廚房重地」,它就能給你變出一條小的來。近些年發生的三亞扇貝、青島大蝦、哈爾濱鰉魚等宰客事件,都是餐飲業欺詐現象的表現。
餐飲業出的問題太多,讓人懷疑整個行業都心已不潔。現在下館子,除了擔心飯菜不衛生、不安全,還要擔心為各種欺詐所害,遭各種惡劣服務所虐,受各種霸王條款所欺。餐飲業不潔之過,雖主要源於經營者的唯利是圖,但也與行業監管不力直接相關。第一個不力,就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威懾力不足。比如,餐飲企業消毒餐具衛生不達標,按照我國現行的《消毒管理辦法》最高只能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這種處罰明顯過輕,難說有什麼懲戒作用。
所以,要治理餐飲業,必須首先完善法律法規,明確處罰條款,加大處罰力度,使其具有殺一儆百的威懾作用。只有經營者懼於法,不敢為亂,才能心潔,一心做正事、務正業,整個行業才能幹乾淨淨,健康發展。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