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真的很努力了,可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
「老師,我家孩子平時學到很晚,很努力,可是成績就是上不去!」
「老師,我家孩子特別笨,怎麼都學不會?」
一些孩子和家長,是不是也似曾相識呢?
很多家長抱怨世界不公平,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天生聰明、學習成績好。為什麼自己家孩子學習總是這麼愁人,一點也不上進,更別提能考上什麼好學校。
事實上,世界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有擁有正確的方法,孩子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中國一家教育學術機構對中小學生做過一次權威調查:當前80%以上的中小學課程缺乏「思維含量」,80%以上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思考」發生!教與學基本都停留在「感知記憶」層,是對知識的「機械重複」和表層理解而非系統構建與深入探究。通俗地講,就是有80%以上的初高中生竟然一直在用小學低年級的學習方式學習!
更加確切地講:在中國的中小學課堂上沒有發生「思考」!
美藤博宇教育專家們鄭託尼老師依據世界精英青少年成長規律,研究出青少年各個階段用腦思考的發展規律:
1、7歲以下的學生學習主要靠「感知記憶」
2、7 – 8歲學習能力應該具有「概念區分」及「結構構建」能力
3、9 – 11歲學習能力應該具有「概括」及「簡單推理」能力
4、12 – 14歲學習能力應該具有「抽象思維」、「發散思維」、「結構思維」等思維能力
5、15 – 18歲學習能力應該具有「複雜抽象思維」:「拓展衍生」、「比較遞進」、「新舊結合」、「縱橫類比」等科學的學習策略熟練運用能力。
可惜,非常遺憾的是,我國內學生甚至大學畢業了,也未曾聽過上述名詞,更談不上將其應用在各學科學習中了。
鄭託尼老師表示:教育真正需要的是「腦內革命」,也就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發展了,學習效能就提高了,成績也就不是問題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受過培訓的學生學習成績會有跨越式提高的原因。
要想快速提升學習成績,我們必然要研究一下我們的大腦是怎樣學習的。為了讓大家更形象的理解大腦的工作,我們把大腦比作一臺電腦,安裝電腦,除了需要一套硬體,比如說一個筆記本電腦,你還需要一套軟體,比如說windows系統,而我們的思維能力則是裡面運行的系統軟體。
再比如我們學習的知識點很多,但我們沒有通過思維能力把它串起來,它就是一盤散沙,毫無用處,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努力,成績卻上不去的原因,所以提升思維能力是提高成績分數的秘密武器。
那麼,如何提高思維能力?三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不、沒、難」變為「如何」
思維模式指一個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維度與方式,它決定人的言行,影響判斷。
例如:兩個學生,面對老師突然給他倆增加的作業任務,其中一個同學習慣消極思維模式,認為老師在故意刁難增加他學習任務,於是消極應對作業;
而另外一個同學生性樂觀積極,認為這是老師對他學習肯定與認可,將老師布置的作業當做是挑戰和機會,因此反而幹勁沖天。
可見思維模式直接影響一個人對人事物的認知,相信是挑戰和機會和相信是刁難,產生的結果完全不同。
2. 提升安全感
我們看安全感對思維模式的影響,當我們輸入的信息到達安全方面的定義時,會分出兩個路徑,一個就是安全的,正向的,正常運轉到下一個環節,另一個就是不安全逃跑,逃避,對抗,不接受,停滯,這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明明有學習的能力而不願意學習,當他有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他是無法關注到學習這件事情上來的,這個環境很大在家庭環境,比如夫妻關係。最重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安全、放心的去面向他自己的未來人生。
3. 開拓能力訓練
方法1、語言模式轉換,比如:將語言中常常說到的:「不、沒、難」,轉換為「如何….」
每當我們說話中有「不、沒、難」三個字其中任何一個字的句子,試用「如何」二字改寫之。
例:改寫
1.我不會這道題 改為:我如何把這道題解出來?
2.我學習成績不行 改為:我如何可以提升學習成績?
3.我沒時間學習這麼多東西 改為:我如何能高效學習?
思維能力操控著一個人人生的成敗苦樂,也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智模式。這種思維能力完全可以靠後天培養出來的,是可以訓練提升的,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只要願意改變,都是可以修正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