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馬上就要考試了,離高考只有15天了。在這最後的衝刺階段,學生們都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學校的老師基本上每天都會給學生布置較多的作業,希望孩子們能查漏補缺,能考出理想的成績。不過,即使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孩子每天都大量的做題,但仍然會有些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了,這讓很多家長感到不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成績下滑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我們可以分區域來找原因。
1.孩子的問題發生在學校。
孩子每天在學校上課,他們的學習狀態到底如何呢?有的孩子在聽講時,注意力會分散。有時這邊在做筆記,那邊又沒聽到老師講什麼。還有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會和其他同學講話,這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2.孩子的問題發生在家裡。
還是在家裡面學習,需要一個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僅僅是說一個安靜的環境。孩子還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父母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成績看。過於關注孩子的成績,一旦孩子沒有考好,就會有很強烈的挫敗感。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孩子沒有考好,父母會幫他一起找原因,而不是責怪他。
3.孩子的問題發生在學習習慣上。
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節省很多的時間。有的孩子會掌握好玩的時間。不懂的地方,他會向老師或者是其他同學尋求幫助。如果學習習慣不好的話,孩子會一直拖,有問題也不願意解決。
4.孩子的問題發生在學習能力上。
有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沒有聽懂,但是又不好意思舉手再問老師,於是就把這些難題全部帶到家裡來消化。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較差,他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很多問題就會越積越多,導致後面的課程也很難聽懂。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的認知,重塑思維模式。有些孩子平常考試成績很好,但是有幾次沒有考好的話,父母就會很生氣,會責備孩子。其實孩子的錯誤正好是他們又一次學習的機會。
在美國作者安妮.布洛克寫的《成長型思維訓練》這本書中寫到,成長型思維認為:困難是成長的機會;挫折是收穫的機會;暴露缺點沒有關係;在別人眼裡只顯得聰明沒有意義,取得實質性進步才重要;天賦只是起點,努力才最酷。
孩子的每一次失敗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會讓孩子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他們就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自己的。
擁有成長性的思維,就不會害怕孩子暫時的落後。父母會鼓勵孩子,當孩子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有了良好的心態,並且去積極的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時,提高成績就是遲早的事了。
很多父母會希望孩子能馬上就改變自己,而自己卻不做改變。想要改變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
1.要用發展的眼光和接納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成績。不要把孩子的自我價值與成績的好壞綁在一起。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成績好,就是一個好孩子,成績不好,就不是一個好孩。把孩子的成績與他們是否是好孩子綁在一起。這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你到底是愛我的成績,還是愛我這個人呢?
腦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腦區中幾乎沒有任何的活動。而成長型思維的人,腦區則會表現得非常的活躍。因此,當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成績時,就要用成長性的思維去看待孩子,這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腦。讓他的腦部活躍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學業的問題。
2.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不要急於和孩子講道理。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聽父母一直講道理。當孩子的情緒不好時,他們根本就聽不進父母說的話。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幫助。如果父母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問問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一起找出原因的話,孩子會更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以前,我就碰到過這樣的母親。有一次,考分出來了,孩子母親知道孩子沒考好後,就一直責怪孩子學習不認真。孩子被批評後,心情自然不好。第二天來學校上課,狀態也不好,不願說話,不願聽講,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本來孩子沒考好,他自己也知道,也非常擔心父母的責罵,此時父母不要責怪或者是與孩子講道理,而是要站在孩子的一邊去與他共情,傾聽他。等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後,再與孩子溝通。
3.給孩子一個好的期待。
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成績下降下了,沒救了!這種消極的態度,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他們心裡會想連父母都不相信我了,我還有什麼積極的想法呢?我是破罐子破摔吧!
父母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期待,告訴他們:這一次沒考好,但是並不代表永遠考不好。這只是暫時的。對孩子的期待不能太高,要合理。這樣孩子才願意繼續努力。
比如:孩子這次考語文只考了80分,但是父母仍然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媽媽希望你下次能比這次多考5分。只要進步一點點就行了。對孩子合理的期待,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並沒有放棄自己,對自己還是充滿信心的。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沒考好,也沒有關係。這個學校考不上,還可以考其他的學校。人生有很多選擇,而不是只有一條路。
馬雲從讀小學開始,成績就一塌糊塗。後來,父母對馬雲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也不再支持他學習,他們都勸馬雲老老實實地找份工作,讓他死了上大學的心,去學門手藝。對於馬雲來說的確是個不小的打擊,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參加過3次高考。第三次就非常刻苦。馬雲後來回憶起他的三次高考時,他說:他不覺得這是一件丟人的事情,相反,他覺得這是他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正確看待孩子成績下滑的現象,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才能贏得孩子。在平常,有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否則,時間長了,自己也不記得了。父母要對孩子的錯持寬容的態度,畢竟我們不是神,都會犯錯。您說呢?
我是姑蘇講堂,講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識。感謝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