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診斷和治療(指南) - 丁香園

2020-12-23 丁香園論壇

原發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由於其複雜性和治療手段局限性,成為神經腫瘤中最具爭議的話題。早在 2013 年,歐洲神經腫瘤協會通過多學科合作制定了免疫功能正常的原發 CNS 淋巴瘤循證治療指南。最近該指南根據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進行了更新,發表在 Lancet oncology 雜誌上。

原發 CNS 淋巴瘤是一種侵襲性非常高的疾病,主要累及大腦、脊髓、眼睛、腦膜和顱神經,很少全身累及。大多數(>90%)原發 CNS 淋巴瘤組織學與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相同。

據統計,原發 CNS 淋巴瘤大約佔所有淋巴瘤的 1%,結外淋巴瘤的 4%-6%,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 3%。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持續上升後,在發達國家,特別是年輕 AIDS 患者中,其發病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原發 CNS 淋巴瘤的發病率在老年患者中繼續上升,而老年患者也佔免疫功能正常原發 CNS 淋巴瘤中的大多數。

儘管原發 CNS 淋巴瘤預後仍較差,但最近二十年由於新治療方案的出現,其預後大大改善。原發 CNS 淋巴瘤對化療和放療都很敏感,但患者緩解的持續時間通常較短,而血腦屏障又使很多化療藥物不能進入中樞。此外,老年患者極有可能出現嚴重的治療相關神經毒副作用,這就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性。

目前治療該疾病的建議或共識主要來自循證證據,已完成的臨床研究中僅有三項證明對原發性 CNS 淋巴瘤的治療有效:一項 3 期臨床研究和兩項 2 期臨床試驗。本指南目的在於為臨床醫生提供循證建議和專家的共識意見,主要專注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

診斷

注射對比劑之前和之後,顱骨 MRI 神經影像使用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和 T1 加權數列是診斷和隨訪的方法。瀰漫,動態敏感性造影劑,質子能光譜 MRI 和氟脫氧葡萄糖-PET 可用於鑑別診斷,但是特異性不足。

原發 CNS 淋巴瘤治療前必須要經過組織病理學確認,其活檢應在立體定向或導航引導下進行穿刺。臨床上,一般不建議在活檢前使用類固醇。雖然類固醇可迅速縮小腫塊和改善症狀,但類固醇可掩蓋病理學特徵,影響診斷。對於活檢前已經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活檢時已經緩解或活檢提示非特異性炎症,推薦連續 MRI 監測提示腫塊增長時再次活檢。

根據 WHO2008 分類診斷原發 CNS 淋巴瘤,並且必須要免疫組化的結果,主要標記包括所有的 B 細胞標誌(CD19, CD20, PAX5)、BCL6、MUM1/IRF4 和 CD10。對於疑難病例,如既往用過類固醇治療的患者,免疫球蛋白基因家族 PCR 分析可能有助於診斷。

如果疑似為原發 CNS 淋巴瘤,所有患者必須要做至少一次 HIV 檢測,一次腰椎穿刺(無禁忌症可進行)和一次眼部檢查(眼底鏡裂隙燈檢查),包括無眼部症狀患者。

腦脊液或玻璃體液中發現有淋巴細胞,臨床和影像學檢查高度考慮為原發 CNS 淋巴瘤,可能不需要再行立體定位腦活檢來確診。一般情況下,通過細胞學來診斷原發 CNS 淋巴瘤可能比較困難,這時候可以請病理科醫生會診來幫助診斷。如果仍有疑問,則應進行腦活檢。從腦脊液或玻璃體液中收集的細胞立即進行免疫分型檢測可能會增加診斷的敏感性。

非典型或可疑細胞和序列中 B 細胞單克隆性的存在,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 PCR 分析可能導致假陽性結果。因此,除了存在臨床上高度疑似 CNS 淋巴瘤的患者,淋巴細胞的克隆證據不足以診斷原發 CNS 淋巴瘤。

如果某份 B 細胞單克隆的標本出現了非典型或可疑細胞,而腦脊液或玻璃體液 PCR 分析提示有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可能是假陽性結果。因此,除非臨床上高度考慮為原發 CNS 淋巴瘤,否認淋巴細胞克隆不足以診斷原發 CNS 淋巴瘤。

分期

系統性的分期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體格檢查、骨髓活檢、睪丸超聲波掃描、胸腹部和盆腔 CT 掃描;

此外,全身氟脫氧葡萄糖-PET 可能優於全身 CT 掃描和睪丸超聲波掃描。

預後

年齡和身體狀況是治療獨立預後因素。治療前,應根據現有的預後評分來評估個體風險。老年患者指年齡大約 60–65 歲。

治療效果和隨訪

根據國際原發 CNS 淋巴瘤協作組標準(2005),需根據 MRI、眼部檢查、腦脊液檢查和類固醇的使用劑量來評估治療的效果。

沒有證據表明氟脫氧葡萄糖-PET 可用於評估原發 CNS 淋巴瘤的治療效果,該手段目前主要還是用於評估其他類型淋巴瘤的治療效果。

對於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原發 CNS 淋巴瘤患者,隨訪時推薦進行正規前瞻性神經心理學檢測。

治療

1. 手術

為了迅速降低顱內壓,對於顱內大腫塊和出現腦疝急性症狀的患者可手術治療;

對於疑似原發 CNS 淋巴瘤為單病灶和可切除病灶患者,是否建議手術或需要組織活檢,專家組並未達成共識。

2. 化療

傳統的 CHOP 方案和其他類似 CHOP 方案不推薦用於原發 CNS 淋巴瘤的治療;

化療方案中應包括大劑量甲氨蝶呤(>3 g/m2),並達到腦脊液細胞毒素水平,因為甲氨蝶呤可以透過血腦屏障。甲氨蝶呤應靜脈輸注 2-3 小時,至少化療 4-6 次,且間隔時間不應超過 2-3 周;

與單藥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相比,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其它化療藥物可提高緩解率;

大劑量甲氨蝶呤應與能夠穿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進行聯用,如大劑量阿糖胞苷;

大劑量甲氨蝶呤可用於治療身體狀況和腎功能較好的老年患者;

利妥昔單抗聯合其他化療方案,目前僅作為實驗性療法在臨床試驗中應用。

3. 放療

全腦放療(WBRT)、大劑量甲氨蝶呤和聯合療法對患者有較大的神經毒性作用;

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後進行鞏固 WBRT 仍有爭議。WBRT 的最佳劑量仍未確定,應根據初始治療的反應進行選擇;

初始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仍有殘留的患者,建議 40–45 Gy 劑量(每一部分 1.8-2.0 Gy)進行照射;

對於年齡<60 歲、誘導治療後達完全緩解的患者,是否繼續做 WBRT(40–45 Gy,每段 1.8–2.0 Gy),應該與患者商討。降低劑量的 WBRT 鞏固療法(23·4–30·0 Gy,每段 1.8–2.0 Gy)作為一種治療選擇,目前僅在臨床試驗中評價;

對於年齡>60 歲的患者,出現延遲性 WBRT 神經毒性風險非常高,特別是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後。這時候應該推遲 WBRT 或者直接不做。

4. 大劑量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DC-ASCT)

HDC-ASCT 治療復發難治 CNS 淋巴瘤有效;

HDC-ASCT 僅用於治療年齡<60-65 歲的患者;

移植前的處理方案,以大劑量噻替派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優於 BEAM;

HDC-ASCT 作為一線鞏固療法治療原發 CNS 淋巴瘤目前僅限於臨床試驗,且僅在臨床經驗豐富的研究中心進行。

5. 挽救治療

復發難治原發 CNS 淋巴瘤患者應被進入 1 期和 2 期臨床試驗;

什麼樣的挽救治療方案最合適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併發症、復發部位以及既往的治療方案及緩解的持續時間來綜合判斷。選擇的化療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也應當仔細評估;

挽救 WBRT 可以先於誘導治療應用,既往未接受放療的患者也可以使用;

對於年齡<60-65 歲、化療敏感的復發原發 CNS 淋巴瘤患者,可以選擇 HDC-ASCT;

WBRT 或 HDC-ASCT 前,挽救治療可以作為誘導治療,或僅用於治療不適合 WBRT 或 HDC-ASCT 的患者;

對於既往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有效的復發原發 CNS 淋巴瘤患者,可以再次考慮用甲氨蝶呤治療;

對於孤立的 CNS 結外淋巴瘤,應以蒽環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治療,加或不加 HDC-ASCT。

6. 原發眼內淋巴瘤

原發眼內淋巴瘤可用以大劑量甲氨蝶呤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加或不加 WBRT)或局部治療(玻璃體內化療或眼部局部放療);

對於有全身化療禁忌症或復發眼內疾病的老年患者,局部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並發眼內和 CNS 淋巴瘤的治療方案與原發 CNS 淋巴瘤相同;

如果建議 WBRT 鞏固治療,雙眼都應放療;

復發難治眼內淋巴瘤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特點及既往的治療方案進行選擇。包括:玻璃體內注射甲氨蝶呤,局部放療,WBRT,全身化療和 HDC-ASCT。


相關焦點

  • 2020 CSCO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診療指南解讀
    2020年6月21日,「2020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診療指南發布會」 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順利召開。全國血液腫瘤及兒科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齊聚線上,交流並分享研究成果,共同關注第一版兒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診指南的發布。
  • 「刀下留人」系列之四:通過腦脊液細胞學明確診斷中樞淋巴瘤
    原創 趙桂憲大夫前言:本公眾號前期已經發了多篇關於通過腦脊液細胞學輔助診斷淋巴瘤和其它腫瘤的文章(MDT病例:詳解1例不典型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診治經過;五家單位病理會診的炎性病變最後是淋巴瘤,問題出在哪裡?
  • 哪些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需要關注中樞神經系統復發?
    作者:嘟嘟媽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淋巴瘤按照細胞來源,可以分為B細胞淋巴瘤和T細胞淋巴瘤,其中B細胞淋巴瘤又分為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和惰性B細胞淋巴瘤。
  • 一文盤點N種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指徵
    淋巴瘤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NHL根據細胞起源分為B-NHL及T/NK-NHL,B-NHL根據臨床特點分為惰性B-NHL和侵襲性B-NHL。眾所周知,侵襲性B-NHL一經診斷無論分期及預後均需立即治療,而大部分惰性B-NHL診斷之後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具有治療指徵,若無治療指徵選擇「watch and wait」(即觀察和等待),待患者有治療指徵後再啟動治療。本文將盤點臨床常見惰性B-NHL的治療指徵,旨在與大家共同學習,若有錯誤或不全之處希望大家不吝指出。
  • 資源 | 2020最新的NCCN實踐指南匯總,快來收藏一下
    2006年被引入我國,指南的落地和更新推動了我國惡性腫瘤診療的規範化進程,指導著臨床實踐也確保了患者的最佳臨床獲益。/ 成人癌痛 / 惡性黑色素瘤 / 骨癌 / 卵巢癌包括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癌 前列腺癌 / 食管癌和胃食管交界處癌 / 頭頸部腫瘤 / 胸腺瘤和胸腺癌 / 直腸癌 / 止吐 / 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 子宮腫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警惕淋巴瘤:規範治療,並非「絕症」
    對於公眾來說,「淋巴癌」「淋巴瘤」都是恐怖的名詞,能無情地吞噬美好的生命;然而對於這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人們卻所知有限。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專家表示,淋巴瘤是我國上升速度最快的腫瘤疾病之一,目前發病年齡已經呈「兩極化」趨勢,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成為淋巴瘤的主要襲擊對象。
  • 【1949~2017】「惡性淋巴瘤」全球已有41個治療藥物
    年用於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呋咯地辛,已上市41個藥物(化藥+生物藥);本文將簡述該疾病及已上市藥物情況,帶您初識惡性淋巴瘤!直到2001年,WHO分類把「霍奇金病(HD)」改為「霍奇金淋巴瘤(HL)」,將不含RS細胞的淋巴瘤命名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 淋巴瘤的診斷☆~臨床表現淋巴瘤的症狀包括全身症狀和局部症狀。
  • 惡性淋巴瘤的病因病機與診斷依據
    惡性淋巴瘤是一種起源於淋巴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於淋巴結,也可發生於淋巴結外和非淋巴組織。又可分為何杰金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淋巴瘤。該病在全世界惡性腫瘤發生率中排名第7位。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我國低度惡性者佔5%,高度惡性者則佔30%。
  • 黃慧強教授:伊布替尼聯合甲氨蝶呤、替莫唑胺方案一線治療中國原發...
    原發中樞細胞淋巴瘤(PCNSL)是一種罕見的原髮結外侵襲性淋巴瘤,約95%的PCNSL病理類型為瀰漫大B 細胞淋巴瘤(DLBCL),其病程通常呈侵襲性,預後差。PCNSL因其疾病的複雜性和治療手段的局限性,現有一線治療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 ctDNA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比如說,淋巴瘤的基因重排或是EWSR1的FISH檢測能輔助軟組織腫瘤的診斷,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形態基礎上加入分子檢測可以讓腫瘤的診斷更加精確。3. 分子病理檢測也有助於腫瘤的分子分型。比如說,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病人對於化療或內分泌治療的響應可能是不一樣的。
  • 《NCCN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指南》中文版翻譯定稿
    2015年起,人民衛生出版社開始引進和出版《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南》(中文版),目前已經完成消化系統分冊6本指南的大陸地區出版。2017年7月,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式獲得中樞神經系統分冊的引進和出版權。
  • 2019 CSCO淋巴瘤指南 規範診療成重點
    / 淋巴瘤指南亮點概覽 /診療方案增加:指南不僅新增了部分在國內最新批准的新藥,如PD-1單抗治療霍傑金氏病及非化療方案治療淋巴瘤,還添加面向國內各個等級醫院都能應用的方案診療方案更加精細化: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DLBCL)的金標準治療方案是R-CHOP方案(利妥昔單抗聯合環磷醯胺、多柔比星、長春新鹼及強的松),新版指南中規定對低危患者採用4~6個R-CHOP方案,不要做過度治療;高危患者在R-CHOP緩解後可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進行靶向治療維持。
  • 淋巴瘤是絕症?「不要怕」!專家帶你了解淋巴瘤
    四川在線消息(陳堃 記者 蒲南溪)每9分鐘,世界上就有1名新發淋巴瘤患者。雖然高發,但是淋巴瘤卻是治癒率很高的腫瘤之一。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血液內科主任魏錦教授告訴記者,青少年和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淋巴瘤的高發人群。部分淋巴瘤是可治癒的由於公眾對於淋巴瘤的不了解和對於癌症的恐懼,患者和家屬總是「談癌色變」!「大部分人都認為淋巴瘤是惡性腫瘤,不可治癒,但其實是對淋巴瘤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
  • |多發性硬化症|細胞淋巴瘤|免疫療法|幹...
    --------前瞻產業研究院02 北京發布《CAT-T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研究倫理審查指南》北京市衛健委發布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學倫理管理和審查能力建設的通知》包含了《CAT-T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研究倫理審查指南》為指導北京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在現行政策下對
  • 兒童和青少年侵襲性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診療專家共識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腫瘤學組等,於近期發布了《兒童和青少年侵襲性成熟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診療專家共識》,本版專家共識匯總了當前兒童和青少年(疾病診斷時年齡6月齡~18歲)BL/B‐AL和DLBCL的一線診治方法(不對其他少見B‐NHL做描述),為臨床規範化治療提供參考。小編將其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 張永紅教授: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特點及診療現狀
    《兒童少見類型淋巴瘤》的精彩報告,系統性講解了兒童原發縱膈的大B細胞淋巴瘤、兒童濾泡性淋巴瘤以及兒童外周T細胞淋巴瘤等幾類少見淋巴瘤的特點及診療現狀。 兒童原發縱膈的大B細胞淋巴瘤 兒童原發縱膈的大B細胞淋巴瘤(PMBCL),約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在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學上都有一些自己的特點,但也具有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組織病理學特徵,因此需要注意鑑別診斷。
  • 雲端相聚 共話學術│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
    曹軍寧教授介紹到本場大會分為「進展篇」和「探索篇」兩大部分,匯集了國內知名淋巴瘤專家,分別對侵襲性淋巴瘤治療過程中的熱點問題、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經驗進行了分享。至此,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正式開始!
  • 居然是眼內淋巴瘤
    抽絲剝繭 居然是這種罕見病沒有紅腫、沒有變形,也沒有疼痛等不適感,臨床症狀和初步檢查結果都和葡萄膜炎非常相似,但治療卻沒有效果——面對胡阿姨,浙大一院眼科盛豔副主任醫師一邊聽她講述病情,一邊翻看她的檢查報告。此時,胡阿姨右眼已徹底失明,左眼視力也只剩下了0.4左右(視力表)。
  • 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
    會議期間,健康界臨床前線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朱軍教授,就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進行訪談。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標清)健康界:1997年,利妥昔單抗率先在美國上市,開啟了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時代,能否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淋巴瘤免疫治療的現狀?
  • 試驗證實:非霍奇金淋巴瘤早發現60%~70%可治癒
    「非霍奇金淋巴瘤已成為一種可治癒的惡性疾病,中國版淋巴瘤治療指南的出臺,有助於淋巴瘤診斷和治療。」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淋巴腫瘤科主任朱軍教授表示。  淋巴瘤在發達國家居癌症死亡率第6位,在我國淋巴瘤是男性十大好發惡性腫瘤的第9位,在女性中位列第10位。這種源於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