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買下來多次熄火,
賣家售車前只說車尾有輕微碰撞,
沒想到檢測結果顯示這輛車,
竟然被火燒過又被水泡過。
買家又沒及時籤訂合同,
老闆事後更是拒不認人。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二手車竟是「泡水車」 消費者索賠遭拒
胡先生最近就打算入手一輛二手車,由於資金緊張,在朋友介紹下,胡先生得知某網絡平臺可以申請購車貸款,之後胡先生經該平臺工作人員推薦,去了金海車行看上了一輛"本田雅閣"的二手車,並與商家談妥約定後支付了車款。可是,接車才第二天,車輛就出了故障,而送檢的結果更是令他詫異。
胡先生的家屬:「兩邊所有的安全帶,都是經過了水泡,並且是使用繩線紮上的,包括這些線管,都是他們後面重新包紮起來的,用劣質的電膠布包裹起來。」
車主 胡先生:「檢測後,這輛車有火燒痕跡,有泡水痕跡,反正這輛車基本上沒有完整的,大部分設施是換過的。」
胡先生說,購車之初,他在一家網絡平臺上相中了一款二手車車型,在平臺工作人員的推薦下,他與對方一同來到位於錦大二手車交易市場內的"金海車行"查看具體車況。當時,"金海車行"一名叫李雪華的負責人接待了他們,並保證車行內出售的二手車輛沒有問題。
車主 胡先生:「我跟"車置寶"做貸款的,我們兩人在現場籤貸款合同,籤完合同後,我問那個老闆娘,這個車況有沒有什麼問題?老闆娘就跟我們說,這個車就只有後面被撞了一下的痕跡,其他什麼毛病都沒有。」
胡先生檢查了所描述的車後部,問題不大,就決定以總價102000元的價格買下該車,自己先首付13000元,剩下部分由平臺貸款支付。
胡先生通過現場微信向車行支付了1500元的訂金,而後幾天,又先後兩次向平臺支付了11500元餘款並委託其代為補交。可是出售方卻沒有與胡先生籤訂購車買賣合同。
車主 胡先生:「當時那個老闆說過幾天籤合同都行,我自己想我也有事,都在上班也不很方便,我想想也可以。」
記者:「所以你就把錢給了他們,而沒有籤合同。」
8月10號,胡先生在"車置寶"平臺貸款的89000元到帳,對方也將款項打入到店家李雪華帳戶。
而辦完車輛過戶手續的胡先生也於當日將車開回了家中。誰知,次日,當他再次開車外出時突然遭遇車輛熄火等多處故障。胡先生委託一家有資質的第三方車輛檢測評估機構對剛過戶的二手車進行檢測。
檢測報告中顯示,這輛"本田雅閣"二手車存在多處安全隱患,其中,車身被火焚燒超過0.5平方米,車內有多處零部件、漆面、覆蓋板被重新更換翻修的痕跡,發動機變速箱有輕微滲油,除此以外,車輛還有明顯泡水的痕跡,泡水位置達座椅靠背上端位置,經鑑定為泡水車。
車主 胡先生:「完全不相符,不一樣,相差太大了。老闆娘就只給我說後面有一個碰撞事故,其他什麼也沒說。」
記者:「今天你早上來找,他們是一個什麼態度?」
車主 胡先生:「他們直接說,我找誰買的車,我找誰聯繫的就找誰,叫我跟平臺聯繫。她就一口否認,她說不是泡水車。」
消費者維權難 記者採訪又被阻攔
胡先生拿著車輛檢測報告要求車行退款並賠償,卻被告知跟誰買的車去找誰?這車難道不是跟這家"金海車行"買的嗎?網絡平臺與車行又是什麼關係呢?
記者前往金海車行了解情況,卻遭遇了銷售商多人的幹預阻撓。
售車人員:「別拍,你別拍,你再拍我們要把你機器砸了!我沒有承諾他什麼東西你別拍,連個協議都沒有,連一個字都沒有。」
記者才說明來意,就被幾個不知從何冒出的人團團圍住。
售車人員:「你只可以找網站上的,沒有權利來找我們。」
記者:「賣的車是不是從這裡出售的呢?」
售車人員:「車是從這裡買,但我們不針對他個人,交易的不是這個人,我們是跟網站交易的。」
而胡先生所說的店主李雪華,更是矢口否認與胡先生認識。
金海車行店家 李雪華 :「從頭到尾,買車的人是誰,我都不知道。我連車主都沒見過面,一直是他們在辦理。」
網絡平臺與車行是什麼關係?不得而知。
車行的態度,讓胡先生覺得受了騙,表示下一步將通過法律途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這樣的商家,還有沒有誠信可言?
胡先生和對方沒有籤訂合同,
那麼接下來他應該如何維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