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長途自駕跑了趟廣州,跑長途一路不停,自然是辛苦加倍。因此,回程的時候,計劃了兩天的行程。於是,選擇了在中段潮州歇腳。
以前對潮州沒什麼概念,一般都是講「潮汕地區」,所以,簡單做了做功課,原來潮州還是有點故事的。
下午四點多抵達潮州落腳點,就在著名的牌坊街邊上。老城停車是個問題,不過潮州開發了只能停車系統,把防洪堤腳下都規範起來,用作停車,整體看起來確實是規矩不少。
到了住地稍微洗漱一下,決定出去轉轉,主要是覓食了。
牌坊街自然是首選之地,不僅僅在於她的牌坊,更在於她必定是諸多小吃特產的集散地。
天色尚早,牌坊街邊上的店還沒那麼熱鬧,走著走著人就多了起來。趁著未到飯點,我們先抓緊路邊攤感受了一下潮汕收工牛肉丸的魅力。
手工捶打的牛肉丸,果然勁道不一般。放一顆到口中,肉香瀰漫在口腔中,咬下去又是一種很有嚼勁的感覺,遠不是一咬兩半的狀態,口欲得到十分滿足。
嘗了牛肉丸,就捨不得海石花。雖然已是十一月份,地處南國的潮州之夜還是需要點海石花給予的清涼。
幾口就消滅掉了,口中只殘存著冰粉的感覺,怕上火,吃海石花吧。
再抬起頭,華燈初上,燈光點綴下的牌坊街,變了模樣
在街邊的鋪子裡,品嘗了潮州三寶之後,決定買點回去。這老藥桔,九制陳皮和老佛手簡直是好東西啊。來潮州,自然就是來到正宗產地了。
繼續探街,街邊店,路邊攤正是一個城市的毛孔所在,很有感覺的。找到了蠔烙和炒粿條,就抓緊大快朵頤吧。
就特產而言,就是保留了符合當地風俗習慣的產品。這兩份特產很好吃,可油也很大,這怕是與當年存儲條件不好,必須靠油炸來增加保存時限有關吧。
沿途見了一個「義安市場」,竟想起了港片裡的「新義安」,大多應也是敢打敢拼的潮汕人吧。
餐罷,牌坊街也走了個七七八八,歷史典故是無暇細究與學習了。既然不是旅行,就待下次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