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秘密,不該你知道的,知道了也要當作不知道;該你知道的,不知道也要裝作知道了!
職場生活中,如何處理和領導之間的關係是一件極為關鍵的生存技能;在《雍正王朝》這樣的朝堂爭奪、權力角逐中,如何保持和皇帝之間的距離、維持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更是一件關乎恩寵程度、仕途升遷乃至性命攸關的重要事情。始終堅持「不建圈子」、「不結黨」,只對皇權忠心的張廷玉,笑到了最後;但似乎一直都未走進皇帝內心,甚至始終處在「牆頭草」狀態的馬齊,也笑到了最後。
那麼,到底該如何保持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呢?
深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和倚重的「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能明確告訴我們答案。
領導的秘密,你要會分辨!有些秘密,不該你知道,你就不能知道;有些秘密,需要你知道,你就必須知道!
只有這樣,你才是領導值得信任的人,才是領導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只有這樣,才是和領導之間保持的最為融洽的關係!
康熙皇帝的「心思」,圖裡琛「知而不道」
「刑部冤案」中,皇八子胤禩越過協同審理此案的皇十三子胤祥,連夜誘審刑部堂官——肖國興,掌握了太子胤礽的罪證,然後立馬進宮匯報給了康熙皇帝。而康熙皇帝卻直接命圖裡琛將這個重要的人證秘密運往盛京看押。任務完成後,康熙皇帝和圖裡琛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康熙皇帝問道:
「他一路上都說了些什麼?」
來看圖裡琛的回應:
「回皇上,一路上肖國興不斷的叫屈!」
圖裡琛為何不直接告訴康熙皇帝,肖國興說話的具體內容,而且給出了「叫屈」的匯報?
因為他在試探,他在試探康熙皇帝對肖國興的態度,更是在試探康熙皇帝對於肖國興和皇八子胤禩之間的事情到底知道多少!
如果康熙皇帝對肖國興的「叫屈」很是疑惑,說明康熙皇帝對皇八子胤禩的陰謀並不知情,他就要著重強調肖國興談及皇八子胤禩的內容;但如果康熙皇帝對此並不興趣,那就是說明康熙皇帝對此早就瞭然於胸。這種情況下,圖裡琛就會刻意避開有關於皇八子胤禩的內容。
因為圖裡琛的回答內容,很可能會關係到康熙皇帝對皇八子胤禩的看法,更有可能會被帶上「參與奪嫡、攻擊皇子」的帽子。
康熙皇帝問及「他叫什麼屈」後,圖裡琛明白,康熙皇帝也被蒙在鼓裡了!於是,圖裡琛才有了針對性回應:
「他說八爺說過,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的事,就既往不咎!」
等到康熙皇帝給出「該死!其心可誅、其心可誅」的回應以後,圖裡琛的反應更是令人叫絕:
「奴才,這就去殺了肖國興!」
圖裡琛,會不清楚康熙皇帝口中所言「其心可誅」的對象就是皇八子胤禩?
他當然知道!
但這是康熙皇帝對自己皇子的內心看法;在這個太子胤礽行將被廢、新任太子馬上出現的敏感時期,這更是會直接影響康熙皇帝「擇儲決定」的看法。這樣一件國之大事,如果提前洩露勢必會引起諸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引起朝野震動。也就是說,康熙皇帝不希望任何自己知道對皇八子胤禩看法的轉變,這裡的「任何人」當然也包括圖裡琛。
所以,圖裡琛的這句話就是在明確地告訴康熙皇帝:我給您匯報的就只是肖國興,我認為您回應的也只是肖國興,肖國興讓您生氣了,我就殺了他!至於其他人,或者可能惹您生氣的其他人,我沒聽出來,也壓根不知道您的心思!
總之,圖裡琛就是用自己的「粗狂無知」巧妙地掩蓋了自己的「粗中有細」!我只懂奉命行事、只懂忠心事主,其他的,我不應該知道也不會知道!
康熙皇帝的「秘密」,圖裡琛不能知道,其他人更不能知道
行將被廢的太子胤礽和後宮妃嬪鄭春華在鹿苑進行「最後的狂歡」時,被「出去散散心」的康熙皇帝撞了個正著!
這個時候,圖裡琛有兩個極為明顯的反常表現:
1、康熙皇帝發現閣樓中的「醜事」之前,圖裡琛「尿遁」滯後;
2、閣樓外負責把風的太監,被圖裡琛「失手」打死了;
那麼,問題來了:圖裡琛「尿遁」,果真就是「人有三急」的不得已?那個負責把風的太監,真就是圖裡琛失手打死的?
作為「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負責康熙皇帝的貼身警衛,更負責康熙行宮周圍的警戒,會不清楚鹿苑內正在發生的醜事?
他當然清楚,這也是他選擇「尿遁」的原因所在:
1、利用「尿遁」拉開和康熙皇帝的距離,能避開暴怒之康熙皇帝可能會出現的一切責罰;比如德楞泰挨得那個巴掌,或者很可能會出現的「失職罪責」。
2、利用「尿遁」更能避開康熙皇帝對「閣樓醜事」的一切問題。這樣的問題,圖裡琛壓根就不知道也不能回答。所以,在康熙皇帝問及「男的是誰」時,德楞泰也是立馬回身叫來了圖裡琛,而不是直接回答。
3、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事一定不能被自己發現,只能被康熙皇帝自己發現。自己發現,該不該提醒康熙皇帝?提醒以後,如果對龍體造成巨大衝擊,這個責任又該如何承擔?萬一被提醒後,康熙皇帝為了顧全臉面而將責任全部推給圖裡琛怎麼辦?又或者,圖裡琛一旦提醒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明知「醜事」發現卻不主動阻止,為了扳倒太子才等著康熙皇帝親往才匯報?
總之,這個提醒絕對不能出自圖裡琛之口。因為這個秘密,圖裡琛不能知道也不該知道!
同樣,那個在門口把風的太監也絕不是圖裡琛「失手」打死的!別忘了,圖裡琛是「御前侍衛領班」,是一個久經沙場、武功高強的大內高手,殺人技巧可是他吃飯的本事。這樣一位高手,怎麼會失手?
圖裡琛之所以將其直接弄死,為的就是將這個「醜事」的知情人數控制在最小範圍,就是為康熙皇帝省去一切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如果連處理一個小小的太監,還需要康熙皇帝親自下令,圖裡琛也就不配待在康熙皇帝身邊了!
雍正皇帝的「安排」,圖裡琛必須知道
關於康熙皇帝不想讓人知道的「秘密」,圖裡琛懂得「不知道」;但對於雍正皇帝需要心腹知道的「秘密」,圖裡琛更懂得「知道」!
將「八爺黨」徹底剷除以後,雍正皇帝又面臨著皇三子弘時對皇位的覬覦,而且這種覬覦之心甚至直接演變成了暗殺,演變成了較之「九子奪嫡」更為直接、血腥的手足相殘。
從隆科多口中得知皇三子弘時的「暗殺計劃」以後,雍正皇帝立馬派遣圖裡琛前往江南護駕:
「你帶上幾個人連夜趕到江南去,見到弘曆之後,叫他立刻回京!另外,叫李衛帶上五百人親自護送弘曆!」
對於雍正皇帝的命令,圖裡琛並沒有簡單的回應「嗻」,而是給予了這樣的貼心回答:
「皇上放心,奴才全明白!」
圖裡琛明白什麼?
這次暗殺行動如果成功,將會是對大清江山的致命打擊,更會徹底摧毀雍正皇帝的傳位計劃。他明白這次任務異常艱巨,而且有著天大干係。這句回應既是讓雍正皇帝寬心,又是向雍正皇帝保證。如此回應,遠比一聲簡簡單單的「嗻」更讓雍正皇帝貼心、踏實、放心。
這個時候的圖裡琛,就沒顧上對雍正皇帝「秘密」的避諱,更沒有刻意隱藏對弘時奪嫡行為的「不知」。因為,這個秘密,圖裡琛必須心中有數,心中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敵我之分」。如果這個時候的圖裡琛,再用故意用那套「我不知道,我不懂」的自保辦法,雍正皇帝只怕立馬讓其滾蛋,甚至立馬讓其人頭落地!
護送寶親王弘曆返回京城,雍正皇帝「含淚殺親子」以後,弘曆和圖裡琛有一個充滿內容的眼神交換,圖裡琛在乾隆朝的輝煌和地位再次得到了保證。一個帶刀侍衛,能得三代帝王信任和倚重,圖裡琛的身上有著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