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感統失調的分類及形成原因》,後期將持續分享:針對幼兒感統失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居家環境進行鍛鍊及調整。
今天分享的內容為:「觸覺失調」的居家訓練小遊戲
觸覺是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痛感、壓力、震動的感覺。
觸覺系統是人體最早開始的感覺系統。
孩子在新生兒時期,對於觸覺刺激就會有本能的保護性反應,比如:
被角覆蓋在臉上會自動轉開頭,保持呼吸順暢;
輕觸嘴角,會有尋找吸吮的反應;
尿布溼了會哭等。
這種本能的觸覺刺激反應,稱之為「觸覺防禦」。
「觸覺防禦」是一種生物本能,主要目的是讓我們對潛伏的危險產生警覺。比如:被蚊子咬了,我們會用手驅趕或者打死蚊子,不會讓痛苦加重、幼兒看到陌生人會哭,這些都是「觸覺防禦」系統自動發出的信號。
但是,如果防禦體系保護過度,那也會出現問題,叫做「防禦過敏」,相反則叫做「防禦不足」
「觸覺失調」對於幼兒的性格、社交、情緒以及學習都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觸覺是人體最早開始的感官知覺
1、觸覺防禦過敏
2、觸覺防禦不足
觸覺敏感或者觸覺遲鈍都屬於「觸覺失調」
1、側翻滾
適用群體:觸覺感官失調、身體協調不良的兒童
場地及道具準備:地墊或者瑜伽墊
遊戲目的:強化全身觸感,增加身體協調,同時對前庭覺平衡能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遊戲步驟:
注意事項:儘量在地面鋪上地墊進行遊戲,不要在床上玩,以免跌落受傷。
備註:每次遊戲可以持續大約1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三到五次。
2、卷一卷
適用群體:觸覺感官失調、身體協調不良、膽小、空間感不足的幼兒
場地及道具準備:地墊或者瑜伽墊、大浴巾
遊戲目的:提高觸覺感知能力,訓練肌膚觸覺的靈敏度以及身體接受信息的反應,有效緩解人際關係障礙症。
遊戲步驟:
注意事項:開始的時候不要卷得太緊,等孩子逐漸適應在再稍微卷緊一點,注意卷的時候,不要包住頭。要在頸部以下位置開始卷。
卷的時候,包括拉動浴巾讓孩子側滾出來的時候,動作要輕柔,要注意不要弄傷孩子。
備註:每次遊戲可以持續大約5-1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五到七次。
3、洗刷刷
適用群體:觸覺感官失調、多動症的兒童
場地及道具準備:柔軟的小刷子、粗糙的毛巾、浴球等
遊戲目的:減少孩子的觸覺防禦,降低觸覺敏感度,提高孩子在群體活動中的合作與協調。
遊戲步驟:
注意事項:掌握好力度,幼兒肌膚嬌嫩,不要太大力傷到皮膚,。
備註:每次遊戲可以持續大約5-1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三到五次。
4、爬行
適用群體:觸覺感官失調、身體協調不良、多動症兒童
場地及道具準備:寬敞乾淨的地面
遊戲目的:提升視動協調能力、強化觸覺感知能力。
遊戲步驟:
注意事項:儘量在安全空曠的場地進行,避免被周圍物品砸傷或者碰傷。
備註:每次遊戲可以持續大約1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五到八次。
5、踩沙包
適用群體:觸覺感官失調、身體協調不良及多動症兒童
場地及道具準備:裝有不同質地的小沙包若干(如裝有沙子、豆子、幹玉米粒、小顆粒鵝卵石等)
遊戲目的:強化腳底的觸感
遊戲步驟:
注意事項:室內環境下,儘量讓孩子光腳,如果是戶外環境,也儘量穿軟底的鞋子進行訓練。
備註:每次遊戲可以持續大約20分鐘左右,每周進行五到八次。
除了以上這些居家小遊戲,在日常生活中,儘量給孩子提供更多戶外遊戲的機會:玩沙子、在草地上光腳奔跑、爬樹、玩泥巴等;
增加戶外運動,遊泳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下一篇將繼續分享「聽覺失調」居家訓練小遊戲,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