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場景構建,大家或許會馬上想到投入巨大而感到恐懼!但如果無需「一擲千金」,即可立馬增加場景顏值,快速享受到完全創新的體驗,又可讓環境以及直播畫面與眾不同,並帶有「全息幻影」的格調,你又覺得如何呢?
黑科技賦能茶界場景「沉浸式」體驗
近年來,以「全息紗幔幻影」技術主流所打造的虛擬與現實視覺藝術,吸足了大眾的眼球。能否將高大上的幻影視覺藝術,低成本移植到包括傳統茶界在內的業態,營造出更打動人心的商業美學空間? 溯本禪境的努力探索將這種想法變成了現實!
據了解,利用全息紗幕材料及成像、透視原理,溯本禪境創新性地打造了「幻影幕簾」。所不同的是,它在精緻絲幔上的畫面不是投影,而是設計、印製上去。通過獨特的燈光控制設計,使觀眾明顯感覺到紗幕上形成懸浮於空中的精美成像,還可「透視」紗幕背面的物體,使美好的物象宛自天成,恰如其分地融入和分隔生活空間,營造出頗具縱深層次感的夢幻絢麗場景。
「幻影幕簾」創新性地將幻影視覺藝術與空間、軟裝、展陳、燈光藝術有機融合,為文化IP,包括禪茶空間、文化雅集、店面場景、櫥窗展陳等商業和私人空間氛圍營造,帶來更多創意手段。「『幻影幕簾』應用的領域十分廣泛,現在做成雅集幕景、帷幔、軟隔斷、掛屏、意境垂簾、條幅等等各種軟裝作品,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溯本禪境創始人陳剛介紹到。「幻影幕簾」不僅頗具顏值創新而且又能顯著節省空間裝飾硬體成本。
當聲與電相遇、光與影交織,空間、時間、聲音、圖像匯集為一個以身體直接感知的場域,觀者與空間氛圍融為一體。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是否更能觸動人心,更值得茶界思考如何進行場景的應用升級?
文化創新思維助力場景價值變現
誰都知道茶與文化的淵源和價值意義,但如何創新、演繹卻見仁見智。文化,除了助力企業品牌內涵,增加產品、場景顏值調性外,是否可以直接創造價值,讓利益變現?
當前幾乎所有茶空間、茶企的經營場所都離不開禪茶文化元素的運用,如藝術掛畫、框畫、壁畫、茶席……只是眼下各種禪茶文化元素軟裝早已司空見慣,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如何將被固化的畫作題材手法、產品形態、軟裝陳設形式做改變,起到即可賦予企業、門店與眾不同的文化品牌風格,還可讓相同審美感受的廣大終端客群付費購買的效果?
在溯本禪境展示廳,我們看到一處以當代著名年輕畫家韓殘沙作品為例,利用「幻影幕簾」呈現的禪風美學空間,它產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禪宗意味。韓殘沙作品明心一筆的脫俗手法,精到的筆墨功力,典雅超逸又不失謹嚴的畫風,讓觀者屏息讚嘆。溫婉雅致中,隱顯著更深層內涵與生活意趣。
「特別適合新中式、現代或混搭的空間場景。」陳剛表示,「對於茶空間、茶企而言,空間營造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實際上,環境的每一隅都會對你的客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明智的企業會主動培育客戶的審美,既在對話溝通的言行舉止上,更在茶香瀰漫的茶室布景裡。」
跨界挖掘個人DIY定製藍海
「跨界」自古就有,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以及文化氛圍的發酵,跨界合作以更開放的格局和更具創造力的思維方式成了實踐者們新的追求。
「商業有一個被人忽視的邏輯是,當你的人脈客戶特質同屬其它異業的客戶畫像,但是彼此的產品領域不同,這樣其實就具備了即無競爭又能夠共贏的合作基礎。靠譜的跨界合作是借力使力,深度挖掘自身本無法企及的資源,形成優勢的強力互補關係。這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開源方式。」陳剛繼續舉例,「廈門有一家茶包裝企業,他們巧妙地將包裝與相框結合,設計出可以讓客戶DIY裝框的功能,實現了包裝功能多樣性。這時候,如果有第三方連接配套方案,方便客戶實時實現畫框的DIY定製,廠家也可以更好實現服務的二次升級。」
隨著手機智能化不斷升級以及大眾審美的提升,我們已進入人人都是畫面內容生產者的時代。當下,不論是哪個年齡層次或哪個職業群體的人,一部手機在手,人人都成「攝影師」。熱衷於手機拍照,讓整個市場至少有百億幅美圖作品塵封在存儲卡裡!這些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大量圖片中,總有一些特別合適美化家居,做成個性時尚的藝術衍生品。然而,目前海量的圖片除了朋友圈分享,鮮少有其它用途與出處!
「 『攝宴衍生品』是一個為跨界而生的服務產品,它是建立在小程序環境下的DIY專業定製平臺,可以支持大眾將圖片在手機上運用「攝宴」軟體中多個產品、場景模板進行DIY,設計成時尚生活用品。」陳剛介紹,同時溯本提供了全面的私人個性定製服務,結合線下製作,挖掘喚醒海量沉睡的圖庫寶藏,使其得以產品化。
據悉,「攝宴」後臺具備外鏈第三方平臺及分享獲益模式,可以直接或間接與其它多行業背景、領域的同屬性客戶進行連接,藉此與業界產生跨界共贏契機。
- E N D -
排版 / 慄子茶
圖片 / 溯本堂
來源 / 茶駝《茶業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