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正常驚嚇反射不用慌,新手媽謹慎就得!

2021-01-19 2020健康就好

有些寶寶有時候晚上睡不好,剛睡著沒一會兒就突然放聲大哭,睜大眼睛,驚恐地四處看,抱著他才可以睡一會兒,卻仍然一驚一驚的。這是否說明寶寶受到了驚嚇呢?

寶寶有時候會從睡夢中驚醒,睜開眼睛,身體發生輕微抽搐或震顫,雙手臂、手掌、雙腳、腳趾左右對稱的向外伸張,同時大聲哭鬧。這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寶寶以此來防禦外界的侵害。其實,當大人受到較大的刺激的時候,偶爾也會出現驚嚇反射。

如果媽媽一隻手將寶寶的肩膀支撐住,另一手抬高寶寶的頭部約15°角,然後讓寶寶的頭突然輕輕向下墜落,這時候,寶寶就會伸直並且外展雙臂,同時張開手掌,軀幹與脊柱也會伸直;然後寶寶會彎曲手臂成擁抱狀,將兩隻小手握起拳頭,仿佛被嚇了一大跳,通常還會大哭。這就是「蒙洛氏反射」,也叫「擁抱反射」。有時候寶寶突然聽到很大的聲音或者震動,也會出現類似的反應,成為 「驚嚇反射」。一般情況下,寶寶在出生後前2個月驚嚇反射最強烈。

這種驚嚇反射是暫時性的,媽媽一般不用擔心,等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對外界的普通刺激就會逐漸適應,敏感程度也就會降低,驚嚇反射就會逐漸減緩或者消失。一般來說,等到寶寶三四個月大的時候,驚嚇反射就會減緩甚至消失。但是,如果寶寶超過6個月的時候還有明顯的驚嚇反射,媽媽就要注意了, 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有問題,媽媽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寶寶在發生驚嚇反射的時候,手臂、雙手、雙腿、雙腳的反應是左右對稱的,若是寶寶出現某個部位沒反應,可能是四肢局部有問題,剛出生的寶寶最常見的病症是「臂神經叢受傷」,也可能是鎖骨骨折,不管是哪種病症,媽媽都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治療。

寶寶每次出現驚嚇反射的時間不會太長,通常幾秒鐘就會消失,是暫時性的。如果寶寶出現持續的全身震顫不止,就不是正常現象,媽媽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另外,如果寶寶受到驚嚇,大便顏色也有可能會有變化。膽汁一般呈黃綠色,正常糞便中帶有一定的膽汁,呈黃色,但是如果膽汁的量增加就會導致綠色增多。俗話常說的「嚇破膽」就是指人在受驚時膽囊收縮,導致排出的膽汁量突然增多使腸道裡的糞便被染成綠色,不過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輕微程度的驚嚇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專家提示】

驚嚇反射是寶寶的一種原始反射,一般只會發生在寶寶剛出生的前幾個月裡,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腦部發育逐漸成熟,就會逐漸地自然減輕直至消失,媽媽並不需要擔心。但是,若是持續時間太長、出現頻率太高,或者出現其他異常,媽媽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以免延誤治療而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寶寶睡覺被自己抖動嚇醒,不正常的驚嚇反射媽媽要警覺
    爸媽一定都看過寶寶睡覺時,驚嚇反射的可愛畫面,這種類似嚇到的動作,其實是寶寶的自我保護本能。但需留意,若超過6個月症狀還沒消失,就可能是不正常狀況!驚嚇反射又稱為莫洛反射,是寶寶面臨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行為,當新生兒出現驚嚇反射,代表臂神經、腦神經、與肌肉組織都正常。一般來說,驚嚇反射在初生後數周到1個月大時反應最明顯,於5、6個月大時就會消失。
  • 寶寶睡覺驚嚇,到底是什麼情況?
    其實在小寶寶出生後的3-4個月,這種一驚一乍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是寶寶的驚嚇反射。在這個期間,寶寶都要經歷被激發-運用-被抑制3個階段,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表現。隨著寶寶的成長,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完善,到5個月後就會逐漸的消失了。
  • 寶寶睡覺頻繁驚嚇舉手是怎麼回事 寶媽太傷腦筋了
    ,都會讓爸爸媽媽感覺打開了一場新世界大門,同時,寶寶的一些好像不正常的行為也會讓爸爸媽媽感覺到非常的擔心,是不是寶寶出了什麼問題~可能很多寶媽都已經發現了寶寶這個問題,就是睡覺睡到一半的時候,會忽然受到驚嚇一下顫抖,然後雙手舉起來做起投降的姿勢 ,甚至還會忽然的大哭,讓人摸不著頭腦,是不是寶寶的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家裡面老一輩人經常說,是因為孩子受到了某些驚嚇,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寶寶剛滿月就進醫院,原來是「襁褓」惹的禍,新手爸媽要謹慎
    說起襁褓,估計很多父母都有所了解,新生寶寶具有驚嚇反射,常常睡覺時把自己驚醒,襁褓能夠降低驚嚇反射的影響,讓寶寶有個好睡眠。因此,出生後沒多久,他們都會把寶寶包裹起來。但是再好用的襁褓也有弊端,父母給寶寶包襁褓時,一定要視情況而定,千萬不要隨心所欲地包裹。
  • 麻痺大意,驚嚇反射不會「自然 」消失
    正說著,孩子,跳下蹦床的時候,居然顯現出有嬰兒期驚嚇反射的動作!驚嚇反射不是自己就消失了嗎,為什麼孩子寶寶還有呢?媽媽繼續追問:Q2. 為什麼一歲五個月的寶貝,面有怯色,怕坐電梯,不敢爬器械? 寶寶沒站穩坐到墊子上,同樣出現驚嚇反射。
  • 不丟臉,這是驚嚇反射的錯
    今天,我們來聊聊,被嚇哭——驚嚇反射。驚嚇反射是啥?驚嚇反射又叫擁抱反射,是指小嬰兒受到驚嚇刺激時做出的類似擁抱樣動作。4個月以內的小孩會有,年齡越小越明顯,如果4個月之後還存在則視為異常。例如有腦損傷病史的孩子會延遲消失,4個月大之後仍比較明顯,超過半歲仍明顯存在說明腦損傷嚴重。
  • 莫羅反射(驚嚇反射)
    當表演成功時,這個二重奏將允許莫羅反射(驚嚇反射)融入恐懼性麻痺反射。恐懼性麻痺反射的成功整合是莫羅反射(驚嚇反射)自身後期整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發生在出生後3-4個月。  總的來說,恐懼性麻痺反射和莫羅反射(驚嚇反射)之間的二重奏,將為接下來所有的反射奠定基礎。兩者的成功整合將為有助於生存和學習的反射鋪平道路,同時也有助於創造運動和認知。
  • 新手爸爸媽媽學會這些,寶寶吐奶不用慌
    寶寶吐奶,對於很多沒有經驗的新手爸爸媽媽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但是也不用太緊張。有很多新手爸爸媽媽都分不清寶寶是吐奶還是溢乳,其實吐奶和溢乳(又稱漾奶)是不一樣的,只要分清楚了,你一樣可以得心應手地應對的。那麼,溢乳與吐奶我們應如何區分呢?
  • 初生嬰兒身體變化大,新手媽媽發現不用擔心,這5點都是正常現象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對於一些新手媽媽,每次看見寶寶都感覺既驚喜又緊張,哪怕寶寶的一個小哈欠都覺得無比可愛,可有時候寶寶身上還會發生一些很大的變化,新手媽媽可要注意了。寶寶出生一周內變化巨大,尤其這5個地方,新手媽媽可要注意了小萱的是一位95後的新手媽媽,寶寶剛出生沒幾天,現在還屬於特別興奮的狀態。
  • 寶寶經常出現「原始反射」,看起來很可愛,但家長需多注意
    其中一個閨蜜問麗麗:「是不是孩子一旦受到驚嚇或者往後仰的時候,就會直接伸開雙手,而後再往回縮?」麗麗說確實是如此,閨蜜解釋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正常表現,在她家孩子身上也發生過的,但這種行為對孩子來看確實是好的。而後麗麗了解後,也更加專注孩子在原始反射方面的行為了,並且還根據相關育兒經驗來輔助孩子進一步成長。
  • 新手爸媽必知的新生兒9大「正常的異常」現象
    新生兒出生後,身上會出現很多看似異常的情況,不明原因的新手爸媽一定會嚇一跳,還以為寶寶身體出現了異常情況,下面我就為新手爸媽盤點一下新生兒出現的10大正常的異常想像,寶媽心裡有譜,遇事才能不慌。四、寶寶長「馬牙」我家二寶出生的第三天,他在哭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寶寶接近嗓子眼的地方有兩個黃白色的小點,就像寶寶即將萌出的牙齒一樣,我問醫生是怎麼回事,醫生說是上皮珠,就是俗稱的「馬牙」。我緊張地問醫生用不用治療,是不是需要手術去掉,醫生笑著說,不用,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 嬰兒哭得抑揚頓挫,是在告訴你「我很健康」,新手爸媽不要會錯意
    自從寶寶「呱呱墜地」,啼哭成為了嬰兒期表達情緒的唯一方式,新手爸媽常常「一哭就慌」,其實寶寶不是所有的哭,都在表達負面情緒。生理性哭泣惹烏龍,新手爸媽以為寶寶病了去檢查瑤瑤是一個新手寶媽,孩子一哭她就慌,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哪裡做的不到位,反反覆覆的仔細檢查。
  •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
    新生兒會發生這7個原始反射,最後1個可以判斷神經發育是否正常1、尋乳反射為什麼新生兒抱在媽媽懷裡,不用誰教他都可以自動尋找媽媽的乳頭喝奶。這就是尋乳反應,3~4個月之後,寶寶的眼睛可以正常看到物體了,這種反射就會消失。2、吮吸反射小寶寶自己吮吸乳汁、自己吃自己的手指,不用誰教,含住什麼就會有規律地吮吸什麼,這就是吮吸反射,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喝羊水學會的吧!只有會吮吸的寶寶,才能喝到媽媽的母乳,這是反射大概在6個月後消失。
  • 為什麼你的滿月寶寶是睡渣?莫羅反射,了解一下
    導讀:為什麼你的滿月寶寶是睡渣?莫羅反射,了解一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你的滿月寶寶是睡渣?莫羅反射,了解一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每日一答193】寶寶驚嚇反射嚴重、哄睡難,怎麼辦?
    【寶寶月齡】4個月【帶養人】白天奶奶,夜晚媽媽7:00起床,運動15分鐘11:00睡覺15:00睡覺,運動20分鐘左右,臨睡前撫觸和運動20分鐘;白天飲食有規律(從九點半開始,四個小時吃一次奶),睡眠變的規律性差,經常驚嚇醒,看護人幫忙接覺;20:20入睡23:00醒吃奶
  • 新生寶寶的原始反射動作
    由於新生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尚不發達,所以手掌、手臂、腿部、口腔在遇到外界刺激時,會自動做出許多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等到神經系統成熟,反射動作即被意識控制的行為所取代。1)尋乳反射:用手指輕微碰觸新生兒的嘴角或臉頰,他的頭就會轉向受刺激的那一邊,並伸出舌頭想要吸吮;或抱在母親懷中時,會自動尋找母親的乳頭。
  • 新生兒自帶的神奇反射,你知道嗎?
    只要將手指或筆桿觸及寶寶手心,寶寶會馬上將其握緊不放,抓握的力量之大,甚至於寶寶可以兩手抓握住別人的手指以使得自己身體懸空停留幾秒鐘,新手爸媽若要嘗試需要提前做好保護措施哦。 在4個月左右先天的生理抓持反射會消失,轉變為有意識的主動抓握。
  • 新生兒的這些「異常」表現很正常,寶媽們別太擔心,更別錯誤幹預
    可見,了解一些新生兒的正常症狀是多麼重要?這樣不用自己嚇自己了,更不會因為這些寶媽們而錯誤幹預,反而得不償失了。那麼還有哪些症狀,看似是生病了不正常,但是其實很正常呢?1.睡覺經常會一驚一驚新手寶媽可能在月子中就會發現,寶寶常常在睡著的時候突然雙手就掙一下,要麼就是突然腿突然抬起又放下。而且有時候極其輕微的聲音都能驚到他,例如寶媽翻身。或者是窗外汽車開過的聲音。
  • 寶寶抱著就睡,放下就哭?可能跟「驚跳反射」有關
    巧巧是一位新手媽媽,月子期間寶寶乖巧可愛,前來幫忙的婆婆都感嘆道巧巧實在太有福氣了,因為家裡還有果園,非常忙碌,剛滿月婆婆就回老家了,本以為寶寶乖巧好照看,巧巧一個人就能輕鬆搞定,誰知沒幾天久,寶寶突然由天使寶寶」變成了一個「磨人精」,每次睡覺都特別折騰,抱著睡的特別好,一放下立馬就哭,巧巧都被他整的快神經衰弱了,為了讓寶寶睡好,只能長時間抱著,結果累了一身的病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初為人母,面對剛出生的寶寶本身就顯得手足無措了,如果寶寶再出現一些「異常」表現,真的會很慌!那如何判斷新生兒正不正常呢?除了聽醫生說外,家長也可以自行觀察一下。四個反射新生寶寶的覓食反射、吸吮反射以及對光線、聲響的反應,也是評價新生寶寶健康與否的指標。當然,這些由醫護人員來操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