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陽脈之海.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2021-02-12 百艾堂訂閱號

如果您想以後還能免費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請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百艾堂訂閱號→再點擊:關注。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百艾堂熱線電話:400-096-3337;樊經理:13938226158。


       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上,簡單說就是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貫穿著總管一身陽氣的督脈。

       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脈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匯聚了全身經脈的陽氣,並把這些陽氣輸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的肌膚腠理之處,發揮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的功能。 

俗語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 

      艾灸有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就是督脈灸。在督脈上灸,藉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又將這種溫熱,通過複雜有序的經絡系統層層傳遞到全身,那麼身體的正氣就自然建了起來。 

      中醫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一強,病邪可不就夾著尾巴逃跑了嗎?

       督脈起於會陰,並於脊裡,上風府,入腦,上巔,循額。邪犯督脈,則角弓反張,項背強直,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

       督脈上行屬腦,與足厥陰肝經會於巔頂,與肝腎關係密切,督脈之海空虛不能上榮於充腦,髓海不足,則頭昏頭重,眩暈,健忘;兩耳通於腦,腦髓不足則耳鳴耳聾;督脈沿脊上行,督脈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脊酸軟,佝僂形俯。

       舌淡,脈細弱為虛衰之象。督脈主司生殖,為「陽脈之海」,督脈陽氣虛衰,推動溫煦固攝作用減弱,則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小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酸軟,舌淡,脈虛弱亦為虛象。

督脈可以治療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


       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現代醫學命名的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骨性關節炎、骶骼關節炎、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股骨頭壞死等。尤擅治療現代醫學還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強直性脊柱炎。

      督脈可以溝通全身經絡。通過艾灸督脈的綜合作用激發協調諸經,發揮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抗禦病邪,調整虛實的功效,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

        現代社會由於人們長期工作勞累,熬夜,飲食上吃太多涼性的食物(如從冰箱裡冷凍的食物)還有越來越多的空調病,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體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陽氣。

       所以人們才會感到身體越來越疲憊,精神越來越消沉,工作沒有激情,這些都在暗示人們身體的消耗的陽氣越來越多,而不注重補充才會導致一系列的情況出現,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

       這些症狀在現代醫學上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是通過艾灸督脈這種物理性的治療措施,不僅可以起到改善症狀的作用,還可以起到預防與保健的作用,這也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治未病」的保健養生思想。


    女性屬陰性體質,因而相比男性來說,陽氣往往不足,這也就導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如:手腳冰涼,痛經等等,這些基本都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熙四肢、臟腑,以至於寒邪凝滯在這些部位導致疼痛不舒。

       艾灸督脈可以讓你的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溫熙臟腑的作用。

       艾灸督脈對女性面部的黃褐斑、雀斑、痤瘡等各種隨著衰老的出現的症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這些都是通過調節全身的陰陽的平衡來調理全身的各臟腑的功能,以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特點:效果好、安全無毒、調治百病、老少皆益、無副作用、舒適無痛苦。

學艾灸技術、找艾草產品、開艾灸館……掃下面二維碼就夠了!

    百艾堂是一家集艾草系列產品批發零售;艾灸技術培訓;艾灸館連鎖加盟;微商創業指導,美容養生行業項目植入的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系統化的綜合性企業。目前,有艾草製品近百種,中藥秘方近50種,秘方藥灸技術12種,連鎖店137家,合作店近1000家。

    中國中藥秘方與藥灸應用推廣平臺

    中國艾草現代應用與深度開發平臺

①複製「微信號或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號碼關注。

②點擊微信右上角的「+」會出現「添加朋友」,輸入以下公眾號的名字,即可找到。









相關焦點

  •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何理解
    中醫學認為,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正氣較旺盛,致病邪毒較弱,則洩氣不易侵犯人體,或雖然有侵襲,也不致發生疾病。此時,人體內部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活動,其發展變化任然處於生理調節的範圍,即「正能御邪」,故人體不發病。正如《素問·刺法論》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 督脈,看看陽經之海的氣化能力
    導  讀    督脈的陽氣,可以協調臟腑的氣化能力。學督脈,主要是看看陽經之海的氣化能力,這是我們的學習重點。大家好,我是林傑醫生,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題目,叫督脈。督脈,我們中醫把它叫陽經之海,它是一身陽氣的總督。
  • 「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個「正」字不簡單!
    今年疫情期間,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      那麼,在疫情肆虐時,如何能夠做到正氣內存而邪不可幹呢?《黃帝內經·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對於瘟疫的形成、預防及治療等早有詳細的系統論述。
  • 「督脈為諸陽之海」,五個動作,幫助疏通腰背,養護陽氣
    督脈為「諸陽之海」,五個動作,疏通背部經絡,養護陽氣。我們常說春夏養陽,對於身體的陽氣來說,有一個「諸陽之海」,它就是督脈。作為諸陽之海的督脈,循行在後背正中。既然是「海」,也就意味著它對機體的陽氣有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
  • 養浩然正氣,邪不可幹也!
    意思是說,這浩然之氣啊,最正大光明,最剛勁有力,用正直去培養而不加以破壞,就會充塞天地之間。浩然之氣,是與道義相匹配的。如果失去道義,這氣也會隨之消失。浩然之氣必須依賴長期的循道義而行才能培育而成,絕非一時的偶爾行義可成功。養成它不易,破壞它卻很簡單,只要心一不正,馬上就完。養浩然正氣,可做到:「心正、身正、左右正、朝庭正、天下正」。
  • 精進玉衡|讀《痧脹玉衡》有感——疫即外邪,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大小腹軟肉內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淬痧法--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捻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然後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即"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 黃帝內經•素問•離合真邪論
    如天地之氣溫和,則江河之水安靜平穩;天氣寒冷,則水冰地凍,江河之水凝澀不流;天氣酷熱,則江河之水沸騰揚溢;要是暴風驟起,則使江河之水,波濤洶湧。  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 經穴之可通督脈,壯陽氣,通經活絡的後溪穴!
    馬上要開學了,又怕落枕時間長了對頸椎有影響,其實如果長期姿勢不對不僅僅會影響頸椎,像長期伏案的白領、職員或者搞文字工作的,你會發現有很多人都是彎腰駝背的形象,有人甚至眼睛也花了,脾氣也糟了,這個就是未老先衰現象,沒有足夠的陽剛之氣。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曰汗出而厥,脈微欲絕者,無陽氣以主之也。曰四肢拘急者,無津液以養之也。此際,若用四逆湯,姜、附之溫,未嘗不可以回陽,倍用甘草之甘,未嘗不可以滋陰,然猶恐其緩而無濟也。若用通脈四逆湯,倍乾薑之勇,似可追返元陽,然猶恐大吐大利之餘,驟投大辛之味,內而津液愈涸,外而筋脈愈攣,頃刻死矣。
  • 一文讀懂二十八脈,再也不用擔心不會把脈了!
    又有所謂火神之學者,本為糾偏,不善學者竟執為乾薑、附片、桂枝,反至熱毒流溢。陰陽對耦,不可稍偏,望中醫學者能執定陰陽,辨證論治,莫為寒熱偏見所惑,方為實事求是之學。外寒裡熱,陽熱鼓蕩而寒邪束縛,則緊而有力。陽衰氣虛,陰寒內盛,亦見收引,但緊而無力。另寒瘀、宿食、水邪內阻,脈來不暢,亦可見拘緊。裡熱熾盛,膠結於內,脈亦收引,可見沉緊。如《傷寒論》云:「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又有久病重病,或如癌症患者,唯貴於脈象柔和,而脈來剛勁拘緊,硬而彈指不柔和者,是邪盛痼結而正氣衰微,病為難治,再甚則為真髒之脈,預後不佳。
  • 跟《黃帝內經》做肺病預防,這四種方法可助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林國華教授表示,時下正值春季感冒咳嗽等肺病流行之季,此次新冠肺病屬於「寒溼」之疫氣所致。《黃帝內經》曾提到「微動四極,溫衣,開鬼門,潔淨府」 可讓五臟陽氣升發,水液自去而到達陰陽調和,正氣充盛。原文本是對水溼病而論,林教授認為我們同樣可以借鑑其中的方法祛寒溼達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 「我可能教了一本假教材」之「內閉外脫」辨析
    閉乃邪實之證。實證,必邪氣亢盛,正氣亦相對較強,正邪劇爭,方能出現實證。脫證,乃正氣衰敗,真氣不能固藏而脫越於外。正氣已然衰敗,無力與邪抗爭,縱然有邪,亦不能表現出實證,也不可能外脫而裡不脫。在裡之正氣已脫,孰與邪抗爭而呈現大實的閉證?所以脫與閉不能並存。當然,虛實可以並見,補瀉常可兼施。
  • 賀普仁針灸減肥方|督脈|肥胖症|穴位_網易訂閱
    ②督脈(大椎至腰陽關)、 脾俞。  兩組穴位輪換應用。  【針方臨證】  初期輕度肥胖僅體重增加20%~30%,常無自覺症狀。中度肥胖常見伴隨症狀,如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氣短氣促,嗜睡,食慾亢進,容易飢餓,或閉經,陽痿,心悸,怕熱多汗,腰背痛,關節痛等。
  • 學脈吧:二十七脈主病詩!(臨床運用)
    浮脈為陽表病真,遲風數熱緊寒因(是浮脈兼遲、兼數、兼緊也,各脈相兼仿此,)浮而有力是風熱,無力而浮血弱人。(此首總言浮脈病。)       寸頭疼眩(目眩)熱(身熱)因風,更有風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風邪作咳,)關右脾虛(中滿不食)左腹脹,溲多赤澀(左尺膀胱風熱)糞難通(右尺風邪客下焦,故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