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黃帝內經》做肺病預防,這四種方法可助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2020-12-22 騰訊網

當下老百姓都在用宅家的方式為國家做貢獻,但即便是宅,也要做個「健康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林國華教授表示,時下正值春季感冒咳嗽等肺病流行之季,此次新冠肺病屬於「寒溼」之疫氣所致。《黃帝內經》曾提到「微動四極,溫衣,開鬼門,潔淨府」 可讓五臟陽氣升發,水液自去而到達陰陽調和,正氣充盛。原文本是對水溼病而論,林教授認為我們同樣可以借鑑其中的方法祛寒溼達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時令湯水和藥草茶可助養肺通便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在廣東基本家家戶戶,都熱衷於煲上一鍋老火靚湯。針對預防肺病「精以時服」,林教授按《黃帝內經》所說應當食用當下節令的果蔬,推薦了桑葉枸杞皮蛋湯、芹菜鹹蛋湯、蘿蔔燜水鴨三種清肺潤燥的時令湯水。

林國華指出,「潔淨府」就是利小便、通大便。據悉,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故預防肺病也可以通腑氣,也就是利小便、通大便,大小便通暢則不會生熱,不容易積聚水溼。「說到利小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喝水喝茶。」林教授解釋道,喝茶這種方式不僅能發汗還能利小便,一舉兩得,是預防佳法。針對此次以咽癢、乾咳為主要症狀的新冠肺炎,林教授推薦了以下兩種養肺藥草茶。

除了煲湯、衝茶以外,林國華表示,還可以多吃水果也能起到利小便、通大便的效果,如火龍果、橙子、大蕉等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橙子富含維C還能增強免疫力。

多運動、微發汗以祛溼寒

「即便居家不便外出,也要想方法多運動、微發汗。」林國華教授解釋道,「開鬼門」乃發汗之意,「微動四極」則指運動四肢末梢。新冠肺炎多以寒溼為主,鬱而發熱,防治當「鬱而發之」通過發汗的方式,則會鼓舞陽氣驅邪外出,汗液亦會帶走水溼,使得寒溼的邪氣祛除。那麼久宅家中的市民朋友們在家應該如何發汗呢?林國華教授告訴南都記者,適當地運動、衝熱水澡和喝茶都有助於微發汗,汗液帶走水溼,可以將人體寒溼的邪氣祛除。

值得注意的是,發汗切忌發汗太過,不論運動還是衝澡都以微微發汗為度。熱水會帶走身體的油脂,為防止皮膚乾燥乾裂,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酸性的沐浴液或香皂。但洗澡後務必使用潤膚乳,如含馬油或凡士林的體乳。針對眼部感染,還可以使用熱水衝淡鹽水燻蒸眼睛進行預防。

如何做到「微動四極」,運動四肢末梢?林教授建議,日常在家可以乾洗手腳,彈撥每一個手指、腳趾兩側使感覺輕微疼痛,並點按雙手十二井穴(位於雙手五指的指甲根邊兩側)。手腳兩側為血管神經富集的區域,彈撥可以刺激四肢末梢血循環,通暢十二經的絡脈,點按十二井穴不僅能改善微循環,還能激發六經的經氣,二者合用達到激發正氣的作用。

多加衣物保暖抵禦寒溼之氣

時值春天氣溫變化急驟,易感人群尤其不應著急脫衣。林國華解釋道,「溫衣」即加衣物保暖,這是為了護陽氣,陽氣充盛則寒溼之邪不易入侵人體。他建議,衣服應以穿上稍稍熱微出汗的感覺最佳。

林教授還特別提醒,市民朋友們同樣不能忘了戴口罩、少外出、多通風、勤洗手等基礎的防護措施。洗手後也要使用護手霜,以防出現皮膚乾燥的問題。如發現自己已經有發熱、乏力、咽癢、乾咳等症狀時,更應該戴好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眾交通工具,及時前往指定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 王鑠儀

製圖:王鑠儀

通訊員:焦俊玥 張秋霞

相關焦點

  • 「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個「正」字不簡單!
    今年疫情期間,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      這句話來源於《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內容非常廣泛,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著作。
  • 易感人群不要著急脫衣 宅家跟著《黃帝內經》學養肺
    最近宅家時間長,除了吃就是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林國華教授教大家跟著《黃帝內經》養好肺。  林國華教授介紹,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屬於「寒溼」之疫氣所致,目前的氣候也屬於寒溼之氣流行,那麼我們能在家中進行哪些日常活動祛除寒溼呢?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中醫寶庫浩如煙海,而它們都根植於《黃帝內經》。以《黃帝內經》為基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大多集中於治病的層面,而《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被束之高閣。這其中的60%就是你的養生保健方式對健康長壽的影響。在當前現代醫學大力倡導積極控制疾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為主,早期幹預的主流下,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疾病。我們作為中醫醫生重新精讀成書於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卷一》有關養生防病學說,獲益匪淺。    一、養生的重要原則:生活有一定規律。
  • 妙解《黃帝內經》13:銘記聖人的教化「風邪如賊」,小心別著了道
    聖人的境界很高,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的結尾部分專門有對真人、智人、聖人的闡述。「上古聖人之教下也」:上古時期的聖人,教化老百姓。我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教」字,穿插一點國學,以欣賞文以載道之美。中醫有句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虛的對立面,就是正或者實。
  • 《黃帝內經》簡介
    這就是說:醫經是根據人身的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等情狀,用以闡發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線,而度用適當的針灸湯藥等治療方法以及如何調製各種適宜的藥劑。最好的藥劑之功能就像磁石取鐵一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高明的醫者違反醫學理論,致使當愈者反劇,當生者反死。簡言之,醫經就是闡發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等醫學理論之著作。所以稱之為「經」,是因為它很重要。
  • 肺康有道|慢性肺病易反覆,日常有何小妙招?
    但是我們有什麼日常小妙招能夠預防它的反覆發作呢?作為中醫院的肺康復團隊,我們結合中醫及現代醫學跟大家聊聊怎樣預防疾病的反覆發作。中醫學認為,疾病之所以產生變化,其機理錯綜複雜,但歸根結底是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的作用,即「邪正鬥爭」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提正氣、避邪氣,那疾病就不會反覆發作。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名稱由來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典籍  ,《黃帝內經》被收錄於「醫經」中。  所謂「醫經」,就是闡發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等醫學理論之著作  。
  • 黃帝內經•素問•離合真邪論
    因此病邪侵入了經脈,寒則使血行滯澀,熱則使血氣滑潤流利,要是虛邪賊風的侵入,也就象江河之水遇到暴風一樣,經脈的搏動,則出現波湧隆起的現象。雖然血氣同樣依次在經脈中流動,但在寸口處按脈,指下就感到時大時小,大即表示病邪盛,小即表示病邪退, 邪氣運行,沒有一定的位置,或在陰經或在陽經,就應該更進一步,用三部就侯的方法檢查,一旦察之邪氣所在,應急早治療,以阻止它的發展。
  • 精進玉衡|讀《痧脹玉衡》有感——疫即外邪,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 導讀:玉衡人堅持遵照師訓:白天幹活,晚上讀書,自2019年10月27日開始,全體玉衡刮痧師在靜靜老師的帶領下,謹遵李道政老師師訓,從刮痧的扛鼎之作《痧脹玉衡》這本書開始
  • 黃帝內經:開宗明義,陰陽的要訣不可不知
    繼續讀的黃帝內經原文,讀的還是生氣通天論,經典越是細細咀嚼越是有味道。我花了三個星期來來消化這篇文章。也就是黃帝內經素問第三篇:生氣通天論篇一邊誦一邊抄寫,反覆重複。之前寫了三篇筆記總結,今天是第四篇。為了複習之前學了什麼內容,也順便理一理這一篇的邏輯是什麼,到底告訴我們什麼?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黃帝內經 ·素問 ·寶命全形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人為氣生的觀點。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懸命於地,天地合元,命之曰人。」不僅如此,人的生命維持亦依賴天地之氣。《黃帝內經》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相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就是說,人體形質的長養以及功能活動和精神活動均依靠於氣。
  • 《黃帝內經》敲膽經:生陽氣、補氣血、扶正氣!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黃帝內經養生院」,「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
  • 養浩然正氣,邪不可幹也!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我們的祖先一直倡導「養浩然正氣」,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身正氣為人師,兩袖清風能生威」;「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正氣滿乾坤
  • 寒流來襲,呼吸道問題發反覆復,提升正氣,十一招養肺妙招
    ,加上媒體報導北方的一些城市如河北省份也出現了新冠疫情反覆的風險,想諮詢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增加對於呼吸系統的抵抗力,我們花點時間幫大家談談呼吸系統預防的方法,這個時候呼吸道疾病預防刻不容緩。黃帝內經裡的肺病預防原則大家都知道,此次疫情,中醫中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方劑就包括清肺排毒湯,總體有效率高達90%以上,60%患者症狀改善明顯,清肺湯來源於漢代中醫名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它是由多個治療外感邪毒的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來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邪客第七十一(疑難字注音版)
    邪,邪氣。與人體正氣相對而言,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損害。客,侵襲,侵害。本篇以邪氣侵犯人體後,能使人發生失眠為例,說明衛氣、營氣、宗氣的運行規律和功能;又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人之身形肢節與自然界之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進行廣泛的聯繫印證,闡明天人相應的觀點;並舉例說明經脈的屈折循行及手少陰經無「腧」的道理;最後介紹了「持針之數、內針之理」等針刺的具體方法和要求。由於本文以討論邪氣客於人體而致失眠證開篇,故名「邪客」。
  • 《黃帝內經》白話文 連載72
    陽明燥金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天應阻抑之,則金氣鬱,金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金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應當刺手太陰之經經渠穴,以瀉金鬱,水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土氣當位時,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少陰之合陰谷,以瀉水鬱。 黃帝說:歲氣之間應升而不能升的,可以預防,我想聽聽歲氣之間應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備岐伯說:既然明白氣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達氣降的道理。
  • 但,這4類食物可助你防霧霾
    今兒為大家整理4種防霾食物,以助大家防霧霾之邪。   食物清霾靠譜不?   目前,專家表示,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哪種食物能夠抗霾的,也沒有權威部門發布通過某類食物可能抗霾。   因為,霾的主要危害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進入呼吸系統。而可吸入顆粒物在人體內不會因一些食物而消失,如果想靠食物來對抗霧霾,效果微乎其微。
  • 黃帝內經 | 靈樞·官能篇第七十三
    黃帝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痺。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
  • 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
    幾乎每個中醫大師都提到他們學習《黃帝內經》為其行醫生涯打下紮實的基礎,但同時《黃帝內經》由於流傳自幾千年以前,所用文字又非常晦澀難懂,那麼現代人該如何學習《內經》呢?今天我們跟隨何紹奇先生學習《內經》。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五星相伴日月行,寒來暑往有節令。陰陽平衡四季順,天氣正常地安寧。萬物興亡周復始,物極必反逐光影。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扭虧盈。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變化地氣靈。十二時辰十二律,五音五調傳五情。人體五臟藏五志,五氣脈動十二經。十二律呂四季歌,形神相合應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