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 連載72

2021-02-07 北京福巖軒平衡運動醫學研究中心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黃帝問道:歲氣的左右間氣,不得升降,氣交發生反常的變化,即可成為暴烈的邪氣,我已經知道了。怎樣進行預防,挽救人類的疾患,可以得到一種卻退鬱氣的辦法嗎?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啊!我聽老師說,既明白了天地六元之氣的變化,還必須深知刺法,它可以折減鬱氣,扶助運氣,補助虛弱,保全真氣,瀉其盛氣,除去餘邪,使其消除此種疾苦。

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岐伯說:氣應升而不得升時,便有嚴重的兇災。厥陰風木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金氣過勝,而天柱阻抑之,則木氣鬱,木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木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因當刺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以瀉木鬱。火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水氣過勝,而天蓬阻抑之,則火氣鬱,火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火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不管君火還是相火,同樣應當刺心包絡手厥陰之滎勞宮穴,以瀉火鬱。太陰溼土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木氣過勝,而天衝阻抑之,則土氣鬱,土氣欲發,必須等到土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太陰之俞太白穴,以瀉土鬱。陽明燥金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天應阻抑之,則金氣鬱,金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金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應當刺手太陰之經經渠穴,以瀉金鬱,水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土氣當位時,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少陰之合陰谷,以瀉水鬱。

黃帝說:歲氣之間應升而不能升的,可以預防,我想聽聽歲氣之間應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備岐伯說:既然明白氣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達氣降的道理。間氣升降不前所致的疾患,都可以預先調治。厥陰風木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金氣過勝,而地白阻抑之,則木鬱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木可降而得位,氣應降而不得降之鬱氣發作,其曉烈程度和司天間氣應升不升之鬱氣待時發作相同,應降不得降,能夠很快地形成鬱氣,降則可以折減其勝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太陰之井穴少商與手陽明之合穴曲池。火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水氣過勝,而地玄與抑之,則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火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少陰之井穴湧泉與足太陽之合穴委中。太陰溼土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木氣過勝而地蒼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土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厥陰之井穴大敦與足少陽之合穴陽凌泉。陽明燥金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地彤阻抑之,則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金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之井穴中衝與手少陽之合穴天井。太陽寒水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土氣過勝而地阜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水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太陰之井穴隱白與足陽明之合穴足三裡。

黃帝說:關於五運之太過不及,氣至有先後,與天氣升降往來,互有相承相抑的問題,我可以聽聽其至病時所運用的針刺法則嗎?岐伯說:應當取六氣生化之源。所以氣太過者取治之,氣不足則資助之。太過取之,應椐其致鬱之次第以抑其鬱氣,取治於運氣生化之源,以折減其鬱氣。不及資之,是用以助運氣之不足,避免虛邪之氣。

黃帝問道:關於六氣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以知其大要,我想再聽聽司天之氣未能遷於正位,使司天之氣化政令失常,也就是一切生化或都失於正常。這樣則使百姓患病,可否使其預先解除,以救濟人類,請你講講這個問題。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問的很全面啊!談到這些至理要言,體現了聖王仁慈憐憫之心,要拯救人類的疾苦,我一定詳盡地來陳述這些道理,申明其深奧微妙的意義。若上年司天的太陽寒水,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厥陰風木,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厥陰不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瀉足厥陰脈氣所流的滎穴行間。若上年司天的厥陰風木,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陽君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厥少陰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氣所流的滎勞宮。若上年司天的少陰君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太陰溼土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太陰不遷正則氣留居於上,應當針刺足太陽陰脈氣所流的滎穴大都。若上年司天的太陰溼土,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陽相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少陽不遷正則氣閉塞而不通,應當手少陽脈氣所流的滎穴液門。若上年司天的少陽相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陽明燥金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陽明不遷正則氣又閉塞不通,應當針刺足少陽脈氣所流的滎穴然谷。

黃帝說:關於歲氣應遷正而不能遷正的,我已經通曉了它的要點,還想聽聽關於歲氣不退位的問題,要想折減它的有餘之氣,不使其因太過而有失,你可以使我曉得嗎?岐伯說:若舊歲的歲氣太過而有餘,繼續居於正位,施布其政令,名叫不退位。使在泉之氣,也不能後退而行間氣之化,新歲的司天之氣不能遷居於正位,風氣運行於上,木氣布化於天,應當針刺厥陰的合穴曲泉。子年與午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丑年與未年,則少陰君活之氣,不得退位,熱氣運行於上,火的餘氣布化於天,應當針刺手厥陰的合穴曲澤。丑年與未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寅年與申年,則太陰溼土之氣,不得退位,溼氣運行於上,雨氣化布於天,應當針刺足太陰的合穴陰凌泉。卯年與酉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辰年與戌年,則陽明燥金之氣,不得退位,金氣運行於上,燥氣化布於天,應當針刺手太陰的合穴尺澤。感受年與戌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巳年與亥年,則太陽寒水之氣,不得退位,寒氣運行於上,凜冽的水氣化布於天,應當針刺足少陰穴陰谷。所以說司天在泉之氣,出現異常變化,就要導致人們的疾病,按照前法進行針刺,可以預先平定將要發生的疾病。

黃帝說:剛乾與柔幹,失守其司天在泉之位,能使司天與中運之氣都虛嗎?岐伯說:你提這個問題很深奧啊!需要明白其奧妙的意義,司天在泉之氣,逐年更迭遷移,若剛柔失守,其起被窒,三年左右,化而為疫,因此說,認識了它的根本所在,必定能有避去疫病的法門。

假如甲子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氣不得遷正,在泉之柔氣也必孤立而虧虛,四時的氣候,失去正常的秩序,響應的音律,不能相從,這樣,在三年左右,就要便為較大的疫病。應審察其程度的微甚與淺深,當其將要發生而可刺之時,用針刺之,土疫易傷水髒,當先取背部之腎俞穴,以補腎水,隔三日,再次足太陰脈之所注太白穴,以瀉土氣。又有在泉之氣卯不能遷正,而司天甲子陽剛之氣,則孤立無配,三年左右,也可發作土癘病。其補瀉方法,和上述甲子司天不得遷正致疫之法是一樣的。針刺完畢,不可夜行或遠行,七日內,務須潔淨,素食養神。凡是原來腎臟有息,吸而不呼,連作七次,伸直頸項,用力咽氣,要象咽很硬的東西那樣,這樣連作七遍,然後吞咽舌下的津液,不拘其數。

假如丙寅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乾失守其位,不得遷正,在泉之柔幹不能獨主其令由於司天之氣不遷正,故丙雖陽幹,則水運不為太過,不可拘執常法以論定。司天之氣雖屬有餘,但不得遷正其位,天地上下,不相配合,陽律陰呂其音各異,這樣,就是天氣運行失去正常的秩序,其後三年左右,就要變為疫病。審察其程度的微甚和差異大小,徐緩的可在三年後發生疾病,嚴重的可在三年發生疫病,水疫易傷心火當其將要發生而可刺之時,用針刺之,土疫易傷水髒,當先取背部的心俞穴,以補心水,隔五日,再次腎足少陰脈氣所入的陰谷穴,以瀉腎水。又有在泉幹支辛巳不能遷正附於上剛的,也叫做失守,就會使運與在泉之氣都虛,其後三年左右,變成水疫,其補瀉方法,也和上述司天不得遷正致疫之法是相同。針刺完畢,慎無大喜情動於中,如不加以禁忌,就會使氣再度耗散,應使其安靜七日,心要忠實,不可有過多的思念。

假如庾辰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氣不得遷正,在泉之位無所配合,乙庾為金運,剛柔失守,上下不能相招,上年陽明燥金司天之氣不退,其在泉之火,來勝今年中運之金,司天在泉,其位相錯,叫做失守使太商陽律之姑洗與少商陰呂之林鐘,不能相應,這樣,則天運變化失常,三年左右,就要便為較大的疫病。審察其天運變化規律,及差異微甚,差異甚的疫氣甚,也在三年左右疫癘氣至,金疫易傷肝木,當先取背部之肝俞穴,以補肝木,隔三日,再次肺手太陰脈所行的經渠穴,以瀉肺金。針刺完畢,可安靜神志七日,甚不可大怒,大怒則使真氣散失。又或在泉幹支乙未失守,不得遷正即下乙柔幹不至,上庾剛乾獨治,也叫做失守,即司天與中運獨治之年,,三年左右,變為癘氣,名叫金癘,審察其在泉變化規律,推斷其癘氣之微甚,即可知道發病的遲速。凡是乙庾剛柔失位,其刺法都相同,肝應保持平和,不可發怒,以傷其氣。

假如壬午年,剛柔失守,配司天之壬不得遷正,配在泉之丁,孤獨無配,壬雖陽年,不得遷正,不得遷正則虧,不同於正常之氣,上下失守,則其相應當有一定時間,其差異的微甚,各有一定之數,太角的陽律與少角的陰呂相失而不能配合,待上下得位之時,則律呂之音相同有日,根據其微甚的差異,三年左右便可發生較大的疫氣,木疫易傷脾土,當先取背部之脾俞穴,以補脾土,隔三日,再次肝足厥陰脈氣所出的大敦穴,以瀉肝木。行刺完畢,安靜神志七日,不可大醉及歌唱娛樂,使真氣再度消散,也不要過飽或吃生的食物,要使脾氣充實,不可滯塞飽滿,不可久坐不動,食物不可太酸,不可吃一切生的食物,宜於食甘淡之味。又或在泉幹支丁酉,不得遷正,失守其位,不能與中運司天之氣相應,即下位不能奉合於上,也叫做失守,不能叫做合德,因而為柔不附剛,即在泉之氣,與中運不合,三年便可變為疫癘,其針刺方法,與上述針刺木疫之法相同。

假如戊申年,剛柔失守,戊癸雖然是火運陽年,若剛柔失守,則陽年也不屬火運太過,司天之氣不得遷正,上失其剛,在泉之柔,獨主無配,歲氣不正,因而有邪氣幹擾,司天在泉之位,更迭便移,其差異有深淺,剛柔之位,將欲應合,陽律與陰呂必先應而同象這樣天運失去正常時位的,在三年之中,火疫就要發生,火疫易傷肺金,應取背部之肺俞穴,以補肺金,針刺完畢,安靜神志七日,且不可大悲傷,悲傷則動肺氣,使真氣再度消散,人們要使肺氣充實,重要的方法是閉氣養神。又或在泉幹支癸亥失守,不得遷正,則司天之剛氣無配,也叫做戊癸不能合德,也就是運與在泉之氣俱虛,三年之後變為癘氣,名叫火癘。

所以用五運之氣,分立五年,以明剛柔失守之義,以盡針刺之法,於是可知疫與癘,就是根據上下剛柔失守而定名的,雖有二名,全歸一體,就是刺疫癘方法,也只有上述五法,也就是匯總了諸剛柔之位失守的治法,全歸之於五行而統之。

黃帝說:我聽說五疫發病,都可互相傳染,不論大人與小兒,症狀都象一樣,若不用上法治療,怎樣能使它不至互相傳染呢?岐伯說:無疫發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於正氣充實於內,邪氣不能觸犯,還必須避其毒氣,邪氣自碧空而入,又從鼻孔而出,正氣出自於腦,則邪氣便不能幹犯。所謂正氣出之於腦,就是說,在屋內先要集中神思,覺得自心好象太陽一樣光明。將要進入病室時,先想像有青氣自肝臟發出,向左而運行於東方,化作繁榮的樹木,以誘導肝氣。其次想像有白氣自肺臟發出,向右而運行於西方,化作幹戈金甲,以誘導肺氣。其次想像有赤氣自心臟發出,向南而運行於上方,化作火焰光明,以誘導心氣。其次想像有黑氣自腎臟發出,向北而運行於下方,化作寒冷之水,以誘導腎氣。其次想像有黃氣自脾臟發出,留存於中央,化作黃土,以誘導脾氣。有了五臟之氣護身之後,還要想像頭上有北鬥星的光輝照耀,然後才可以進入病室。

黃帝問道:人體虛弱,就會使神志游離無主,失其常位,從而使邪氣自外部幹擾,因而導致不正常的死亡,怎樣才能保全真氣呢?我想聽聽關於針刺治療的方法。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啊!神志雖然游離無主,失其常位,但並沒有離開形體,這樣也不至於死亡,若再有邪氣侵犯,因而便會造成短命而亡。例如厥陰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天氣因虛,若人體肝氣素虛,感受天氣之虛邪謂之重虛,使神魂不得歸藏而游離於上,洩氣侵犯則大氣厥逆,身體溫暖,尚可以針刺救治,先刺足少陽脈氣所過的原穴「丘墟」,再刺背部肝臟的俞穴「肝俞」,以補本髒之氣。人體素病心氣虛弱,又遇到君火相火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髒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遇到火不及時,水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少陽脈氣所過的原穴「陽池」再刺背部心臟的俞穴「心俞」,以補本髒之氣。人體素病脾氣虛弱,又遇到太陰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髒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遇到土不及時,木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陽明脈氣所過的原穴「衝陽」再刺背部脾臟的俞穴「脾俞」,以補本髒之氣。人體素病肺氣虛弱,遇到陽明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髒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又遇到金不及時,火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陽明脈氣所過的原穴「合谷」再刺背部肺臟的俞穴「肺俞」,以補本髒之氣。人體素病腎氣虛弱,又遇到太陽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髒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又遇到水運不及之年,土疫之邪侵犯,傷及正氣,人的神魂象被取去一樣,致使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太陽脈氣所過的原穴「京骨」再刺背部腎臟的俞穴「腎俞」,以補本髒之氣。

黃帝問道:十二個臟器是相互為用的,若臟腑的神氣,失守其位,就會使宰彩不能豐滿,恐怕為邪氣侵犯,可以用刺法治療,我想聽聽關於針刺治療的要點。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問的真詳盡啊!問及這些至要的道理,真正的宗旨,若不是聖明的帝王,豈能深究這些根源。這就是所謂精、氣、神,合乎一定的自然規律,符合司天之氣。心之職能比如君主,神明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少陽脈的原穴「神門」。肺的職能,比如相傅,治理與調節的作用,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太陰脈的原穴「太淵」。肝的職能,比如將軍,深謀遠慮,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厥陰脈的原穴「太衝」。膽的職能,比如中正,臨事決斷,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少陽脈的原穴「丘墟」。羶中的職能,比如臣使,歡喜快樂,由此而出,可以刺心包絡脈所流的滎穴「勞宮」。脾的職能,比如諫議,智慧周密,由此而出,可以刺脾足太陰脈的原穴「太白」。胃的職能,比如倉廩,飲食五味,由此而出,可以刺足陽明脈的原穴「衝陽」。大腸的職能,比如傳導,變化糟粕,由此而出,可以刺大腸手陽明脈的原穴「合谷」。小腸的職能,比如受盛,化生精微,由此而出,可以刺小腸太陽脈的原穴「腕骨」。腎的職能,比如作強,才能技巧,由此而出,可以刺腎足少陰脈的原穴「太溪」。三焦的職能,比如訣瀆,水液隧道,由此而出,可以三焦少陽脈的原穴「陽池」。膀胱的職能,比如州都,為精液儲藏之處通過氣化,才能排出,可以刺膀胱足太陽脈的原穴「京骨」。以上這十二臟器的職能,不得相失,因此刺法有保全神氣調養真元的意義,也具有修養真氣的道理,並不只能單純治療疾病,所以一定要修養與調和神氣。調養神氣之道,貴在持之以恆,補養神氣,鞏固根本,使精氣不能離散,神氣內守而不得分離,只有神守不去,才能保全真氣,若人神不守,就不能達到至真之道,至真的要領,在於天玄之氣,神能守於天息,復入本元之氣,叫作歸宗。

相關焦點

  • 說說《黃帝內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以中醫學經典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一書的問世為標誌。在《漢書·藝文志》所載醫學書目之中首列《黃帝內經》,故《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明清以來的學者多傾向於此說。《黃帝內經》一書,包括《素問》81篇。
  • 《黃帝內經》簡介
    二、《黃帝內經》成書時代首先應該指出,《黃帝內經》肯定不是黃帝所作,純屬後人偽託。這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我國醫藥文化發祥甚早。《黃帝內經》究竟成於什麼時代呢?宋林億、高保衡等認為:「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
  • 《黃帝內經》導讀50
    本期分享《黃帝內經》原文導讀第五十單元: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黃帝內經》在書名和思想內容上與「黃老學派」的密切聯繫,也為只有在西漢「黃老學派」鼎盛時期才能成書提供了佐證;其三,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西漢初年名醫淳于意在接受老師公乘陽慶傳授給他的十種醫書中,竟沒有《黃帝內經》,這也足以說明《黃帝內經》不可能成書於西漢之前。  以上觀點可以看出,古人認為《黃帝內經》成書為戰國時期較為可信。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導讀6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66
    -04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05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06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07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08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09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10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11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12黃帝內經
  • 黃帝內經白話文句讀003素問之上古天真論2:古人壽命
    01在之前先來說一下黃帝內經為什麼會有素問和靈樞2部,其實這2部份內容各有81篇,加起來一共162篇。而素問之所以為什麼叫素問呢,因為通篇基本上都是黃帝和祁伯的對話,以一種對話的形式來闡述一些基本的中醫的道理。
  • 《黃帝內經》導讀49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雄鷹視界】有關黃帝內經南北政的探討------黃帝內經導讀
    因為怕說不明白也看不明白,本文作者都有點覺得囉嗦,可是面對千年以上的黃帝內經南北政問題,又不得不多費口舌,稍微遺憾的是,後世一千多年許多對於南北政的認識都有偏差
  • 【合一醫學】第137期:《黃帝內經》多重演變史及其他
    龍伯堅《黃帝內經概論》2004龍伯堅《黃帝內經集解》2004王洪圖《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2005範登脈《黃帝內經素問校補》2009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2010張燦玾《黃帝內經文獻研》2014金棟《黃帝內經百年研究大成》2017任廷革《任應秋講黃帝內經》2018日本醫家多紀氏父子《
  • 《黃帝內經》導讀47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 《黃帝內經》,是黃帝寫的嗎?這麼多年,我一直弄錯了
    話說那一日,在老中醫家閒坐,偶然看到一摞書,徵得主人同意後,抽出一本,拿在手上,一看,竟然是《黃帝內經》。說到《黃帝內經》,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它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之一,位列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中,在中醫界和史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 學習《黃帝內經》養生有感
    很榮幸這次因考試能與師父結緣,而重拾《黃帝內經》,受益良多,對於如何養生有了更深的認識。《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集戰國以前醫學的大成之作。從宏觀角度論述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聯繫,討論和分析了醫學科學最基本的命題--生命規律,並創建了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技術。
  •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簡介
    頁碼:216頁  印張:13.5  裝幀:精裝  讀者範圍:20-70歲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內容介紹:  《黃帝內經•胎育智慧》由中國最具影響的健康教育專家曲黎敏所著,是她20年厚積薄發之作,也是「曲黎敏解讀《黃帝內經》系列」的最新一冊,該系列圖書一舉確立了曲黎敏「中華解讀《黃帝內經》第一人」的不可撼動的地位。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二期(今天)
    sixiangshi/ 【國學新知微博】http://weibo.com/guoxueke 【國學新知微信】guoxuexz 【國學新知QQ群】 120152073 時間:周六下午14:00-17:00 地址:周家嘴路2398號三樓318房間近江浦路 每期活動安排: (一)13:45-14:00 寒暄交流:籤到,
  • 《黃帝內經》與醫經七家
    《黃帝內經》作為書名,現存最早記載於東漢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漢書•藝文志•方技略》。
  • 《黃帝內經》讀書會第十期
    sixiangshi/ 【國學新知微博】http://weibo.com/guoxueke 【國學新知微信】guoxuexz 【國學新知QQ群】 120152073 時間:周日下午14:00-17:00 地址:周家嘴路2398號三樓319房間近江浦路 每期活動安排: (一)13:45-14:00 寒暄交流:籤到,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炎黃子孫「傳道受業解惑」,也必須從學習《黃帝內經》開始問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原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