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行醫80多年,逝世後將藥方刻墓碑上,許多同行前來祭拜抄錄

2020-12-27 歷史回憶室

「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 ——晉·楊泉」。

醫生,一個多麼偉大的詞語,僅僅是從口出輕輕讀出,就不由自主感到了神聖。醫生,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職業的名稱,他更代表著作為一個醫生背後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是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合時依舊會揚起微笑,依舊充滿活力去面對苦難的人群,陪人間一起面對,陪病痛一起度過,疫情來襲,首先遇到危險的是醫生,但主動請纓要求到前線救死扶傷的還是醫生。

作為醫生,心中要有「懸壺濟世」的信條,翻山越嶺只為了能夠幫助病人遠離疼痛。在世界上最動人的裝扮不是那些價格高傲的高定禮服,也不是金玉鑲鑽的奢侈品,而是在生命垂危時,在病痛侵襲時,所看到的潔白的衣服,銀亮的藥箱,乘有著鮮紅十字的救護車,急匆匆的趕來,恰如從天而降的天使,飛來充滿災難的凡間,帶來一片安寧與祥和。

莊子曾說過:「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美。」自我國古時起,就有不收取費用免費幫助窮人看病的事例,而今,又有袁淑芳老先生勞苦一生,為民造福,在仙逝後,將藥方刻與石碑上供人瞻仰的故事

大愛無疆,醫者仁心

袁淑芳老先生的墓碑上,將自己行醫80餘年整理的藥方和經驗無私的分享出來。將自己努力一生收集的藥方就這樣無償的分享出來,這到底是有何等的心胸?

或許,如果歷史上多一些像袁淑芳老先生這樣的人,也不會有無數個寶貴的藥方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見蹤跡。

由於袁淑芳老先生所整理、積累的藥方幫助了不知多少人,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親身試驗藥方後立竿見影。這也就導致有許多醫生慕名而來,瞻仰並將墓碑上的藥方記錄下來。從一方墓碑,我們就足以看出袁淑芳老先生寬廣的心胸,讓我們不由得對老先生起到由衷的敬意。

袁淑芳老人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16歲那一年做的決定,會讓她一生為此而奮鬥終生。

袁淑芳老人得以從事醫學行業,不得不說她所處的家庭和環境。袁淑芳老人出生在民國,一個對女子相對來說較為開放的時代,女子學堂也是在民國時期正式成立,這就給袁淑芳老人學習醫學提供了機會。也多虧袁淑芳老人的家庭較為富裕,才得以提供資金可以供應袁淑芳學醫。

袁淑芳老人出於書香門第,這就養成了她在民國時期中對見到的社會有著犀利的看法,對百姓有著悲憫之情,在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同時,袁淑芳老人思想已經變得開放,她渴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救死扶傷。儘管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但袁淑芳老先生一直義無反顧選擇學醫。這一學,就是一生。

如果沒有焚膏繼晷的決心,就算有著再強的天賦也不可能會達到這樣的成就,袁淑芳老先生在開始選擇學醫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通過夜以繼日的學習,春誦夏弦,一年又一年的經驗積累,袁淑芳老人開始變得遠近聞名,尤其在婦科方面,更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一些思想還沒有放開的家庭,婦女們更希望有女大夫幫忙看病。

袁淑芳老人在日復一日的看病中,以接生為多,故有著「送子觀音」的美譽

對於袁淑芳老人來說,「送子觀音」的稱謂是虛的,為人民造福才是真理。當聽到一個又一個幼小的生命降臨人間時,那悅耳的啼哭聲就是對袁淑芳老人最大的回報。

榜樣的力量

「何妨雲影雜,榜樣自天成。」是袁淑芳老先生為家中子女做出來榜樣,為自己的學生做出了榜樣,以自己為生活的尺,教導他們去如何丈量人生;以自己為模仿的鏡,教導他們如何去正衣冠。

正是因為袁淑芳老先生平時做到了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自己為榜樣,才讓老先生的話如此具有分量。袁淑芳老先生一家從事醫學不能說沒有袁淑芳先生的教導,在潛移默化中,對家人產生了影響,促使一家人走上了救死扶傷的道路。

「黃金有價藥無價」,醫生這個職業充滿著人們對他的崇敬和讚美,無論何時,人們都離不開醫生,袁淑芳老人經歷了一年年的摸爬滾打,積少成多的經驗,成為了人們口口稱讚的好醫生,成就了美的醫德,美的醫術。

在袁淑芳老人時日不多的時候,為避免自己辛勞半輩子的藥方再一次消失,她在臨死前,仔仔細細的叮嚀自己的二兒子,告訴他一定要把這些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人類。正是這種最淳樸,也最偉大的方式,再次讓我們感動。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千言萬語,不足以敘述對袁淑芳老人的讚美,千言萬語,不足以描述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感動。

橫觀中外,縱觀古今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橫觀中外,縱觀古今,有無數人在救死扶傷,扶危救困的道路上添磚加瓦。

有著「提燈女神」之稱的英國女護士南丁格爾,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的學習護理,趕赴前線救護與護理傷病員,並創立了一套戰地救護醫院管理制度和救護方法,這一舉措讓傷病員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成立英國第一所護士學校,有力的推動了西歐各國的護士教育,被視作現代護士工作的先驅。在長時間的工作強度下,南丁格爾依然出版《醫院筆記》、《護士筆記》等著作,造福後世。國際上以南丁格爾的生日定為護士節,以表彰南丁格爾所做的貢獻。

「為了一個使命,執著於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屠呦呦女士尋覓古籍,終於製得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為祖國帶來了榮耀,為瘧疾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歲月沒有辜負這位為科研事業奉獻了一生的老人,在屠呦呦85歲高齡之際,榮獲諾貝爾獎項。但屠呦呦不求名利,認為自己的研發不過是「點滴」,在醫學的道路上還有很大的路要走。大愛無疆,這就是醫者仁心。

溝通心靈的橋梁

但現在醫鬧事件卻時有報導,為什麼現在會有如此多的醫患糾紛呢?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壓抑的地方,患者及患者家屬更希望可以擺脫困境,此時醫生更應該與患者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在放寬患者心緒時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

對於袁淑芳老先生來說,當看到病人在用了自己積累整理下來的藥方好起來時,就是她最大的快樂吧。「有的人死了,但他卻活著。」袁淑芳老人雖然仙逝,但她的精神我們應該一直銘記在心,因為老先生的妙手仁心,我們也不應該忘記老先生所做的一切。

正因為那高尚品德,認真的服務態度,耐心的救助,讓醫生的美德揚名四海,您的兩鬢終究有一天會斑白,但您的青春卻百年不衰。

相關焦點

  • 河南一老中醫行醫81年,把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後人
    來源:經濟日報右為袁淑芳老人在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一座老中醫的墓碑遠近聞名,墓主人袁淑芳一生行醫,臨終前囑後人將一生所學總結成百服藥方刻於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鑑,明示後人、造福一方。2006夏天,袁淑芳去世前夕,把自己行醫總結出的秘驗方整理出來,交給二兒子王泰升,並囑咐他在自己去世後把這些驗方刻在墓碑上,供後人借鑑。袁淑芳老人孫子王克中2008年清明節,王泰升專程從北京趕回老家,在母親的墳前立起了這塊用藥方做碑文的墓碑。
  • 河南一老中醫行醫80餘年,將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後人…
    她行醫80餘年,一生救人無數,為了造福百姓,她去世後,讓兒子把她一生行醫精心總結出來的藥方刻在她的墓碑上。袁淑芳是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人,16歲開始行醫,97歲去世,行醫80多年,治癒了數以萬計的病人。老太太生前坐堂的袁氏婦科,在當地很有名氣。
  • 老中醫死後刻在墓碑上的秘方!見者是福,收藏擴散~
    她行醫80餘年,一生救人無數,為了造福百姓,她去世後,讓兒子把她一生行醫精心總結出來的100個藥方刻在她的墓碑上。袁老太太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人,16歲開始行醫,97歲去世,行醫80多年,治癒了數以萬計的病人。老太太生前坐堂的袁氏婦科,在當地很有名氣。2006年夏,老太太去世前夕,把自己行醫總結出的秘驗方整理出100個,交給二兒子王泰升,並讓他在自己去世後刻在墓碑上,供後人借鑑。去年清明節,王泰升專程從北京趕回老家,在母親的墳前立起了這塊用藥方做碑文的墓碑。
  • 97歲老中醫,死後刻在墓碑上的秘方!見者是福,收藏擴散~
    她行醫80餘年,一生救人無數,為了造福百姓,她去世後,讓兒子把她一生行醫精心總結出來的100個藥方刻在她的墓碑上。袁老太太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人,16歲開始行醫,97歲去世,行醫80多年,治癒了數以萬計的病人。老太太生前坐堂的袁氏婦科,在當地很有名氣。
  • 看病50多年,78歲老中醫面臨「合法」行醫困境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王天運行醫50多年,獨門「絕技」耳穴針療法曾被譽為「耳穴王」;10多年義診,被百姓讚譽為「星期天大夫」,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以專家身份坐診,而今卻因沒有行醫證被停診。王天運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看了一輩子病,我就想有個合法的身份繼續行醫。」
  • 88歲老中醫仍能背藥方 醫書可追溯到光緒年間(圖)
    原標題:88歲老中醫仍能背藥方 醫書可追溯到光緒年間(圖)【摘要】 康文昌珍藏的手抄醫書。如今,耄耋之年的康文昌已經很少為人看病了,慢性肺氣腫引起的肺心病,讓他多走幾步就喘得慌。輕輕打開,藥香依舊……但在康文昌心中,比家傳這19本手抄醫書更珍貴的,是從小被言傳身教的祖訓:醫者父母心。 88歲的老中醫康文昌仍然能背誦藥方。
  • 數學家墓碑獨具特色?他的墓碑上刻數學公式,他卻出了道數學題
    因而,在這些數學家逝世後,生者將這些代表逝世數學家一生成就的數學符號鑲刻在其墓碑上,使墓碑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藝術氣息。陳省身在墓碑上刻數學公式陳省身是著名的美籍華裔數學家。他1911年出生於浙江嘉興,少時便很喜歡數學。
  • 去世多年墓碑慘遭破壞
    「今天的我,寒夜裡看雪飄過,懷著冷卻的心窩漂在遠方」這首海闊天空是黃家駒的巔峰之作,想畢很多80後的人都比較熟悉這首歌吧,這首歌也讓家駒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隨後工作人員同黃家強〈家駒的弟弟〉一起將家駒送到東京女子醫院,經過診斷得知家駒患有急性腦膜血腫,一直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經過七天的搶救家駒病情未見好轉!而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 老中醫開藥方 含73味中藥被稱「最牛中藥處方」
    記者看到,該中藥藥方很奇特,有45味藥是列印出來的,另有28味中藥是手寫的。「這個老中醫也很奇特。」這名讀者說,他所開的中藥都固定有這45味藥,不管什麼人來看病都是如此。  該讀者還說,因為老婆得了婦科病,他們去鼓山前嶼某藥店抓藥,有人介紹藥店後面的一個老中醫很神奇,他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了。這個老中醫果然說得很神,老婆的病症都被老中醫說了出來,於是他們就相信了。
  • 在西雅圖尋找李小龍 墓碑前有好多影迷前來獻花祭拜
    順著墓地主道往前走,兩側有不少刻著中文的墓碑。從時間上看,這些墓碑的主人多是20世紀初來此地的。墓碑大小相差無幾,設計也多雷同。哪個才是李小龍的墓呢?感覺像是大海撈針。  我禮貌地攔下一個跑步的白人小夥,未及說出李小龍的名字,對方早已心領神會,立刻指出墓的方向。  墓在分岔的小路旁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
  • 救死扶傷一輩子,78歲老中醫被判「非法」,中醫合法行醫遇困境
    醫術高超的「老中醫」沒有醫師資格證,會不會判刑?有人獲刑3年據報導,「老中醫」何某在廣州白雲區行醫多年,不久前,他給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陳某開了大量的中藥方劑,後來該患者因為攝入過多的水,導致多器官水腫,最終死亡。
  • 瀉藥當偏方治療精神分裂症 八旬"老中醫"治死人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導 仗著14歲時跟隨義父學的幾個偏方行走江湖,80歲高齡仍「懸壺濟世」,稱自己專治精神分裂症,最終因將瀉藥當偏方,醫出了人命。日前,經合肥市蜀山檢察院提起公訴,這名「老中醫」被蜀山區法院判刑5年。  近日,患有20多年精神分裂症的女子徐某在丈夫葛某陪同下,來到合肥市某精神病醫院就診,因床位緊張,未能住上院。
  • 救死扶傷一輩子,78歲老中醫被判「非法」,中醫合法行醫遇困境
    據報導,「老中醫」何某在廣州白雲區行醫多年,不久前,他給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陳某開了大量的中藥方劑,後來該患者因為攝入過多的水,導致多器官水腫,最終死亡。最後何某被查出「沒有醫生職業資格證」,最終因為非法行醫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 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到了周朝,人們發現如果想去祭拜親人,一解哀思的話就很難,因為壓根就找不到地,可能一片區域葬著50個人,到底哪個才是自家親屬呢?到了春秋時期,孝道被人重視,所以大家在給親屬入葬之後,都會豎立一個「牌子」,方便祭拜時能找準地方,不至於鬧出笑話。那會的墓碑還是一塊木頭,而且也沒有刻上文字,只是簡單的做個記號,這就是最早期的木碑。
  • 北京105歲老中醫去世 周總理贊其「有名」(圖)
    多年以來,北京民間口口相傳著一位神奇的骨科老中醫——「雙橋老太太」。她曾為鄧穎超診治腰傷,被周總理稱為「羅有名」,後自謙改名為「羅有明」。10月11日上午10時45分,「雙橋老太太」羅有明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羅有明老人的家人說,最近幾天,諸多老人生前的親友、患者陸續到家中弔唁。10月19日上午10時30分,羅有明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蘭廳」舉行。
  • 此人自稱是乾隆的七世歲,穿著龍袍祭祖,有200年前宮廷藥方
    說起乾隆皇帝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一位皇帝,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七世孫」愛新覺羅·亨紹。愛新覺羅·亨紹:滿族,1958年出生,自稱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孫」(是不是還有待考證),2015年4月25日,在吉林市第十屆開江魚美食節絢麗啟幕,現場熱鬧非凡,更讓人激動的是還有一位自稱乾隆皇帝七世孫的人領著滿族人前來祭祖。哪天愛新覺羅·亨紹穿著龍袍,戴著眼鏡,後面跟著一大群人,確實有幾分皇帝駕到的派頭,他們在這次拜祖活動中除了祭拜了清朝歷來的皇帝還祭拜了長白山神。
  • 日本一留學生發現烈士墓,百年無人打掃,墓碑上刻有2字刺痛人心
    清朝末期,因為清政府的長期故步自封使得整個國家陷入困境,在受到西方列強的剝削之後,還被日本隨意的欺負,雙方在海上進行猛烈的交火,本來清軍是有一戰之力的,結果因為慈禧將龐大的資金挪用,以至於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軍艦,這就間接性的導致失敗。
  • 河南淇縣一明代墓碑上刻「扯淡」「再不來了」
    [導讀]「可能是墓碑主人活著時不如願,悲觀厭世,臨死前才寫下『扯淡,再不來了』。」欒女士說,為了考證墓主人是誰,學者寫了許多文章,有人說是明朝勳臣沐氏的墓碑,還有人說是明崇禎皇帝的墓碑。許多網友對此表示了不解和好奇:「怎麼會有『扯淡碑』呢?不會是開玩笑吧,誰知道來解釋解釋?」也有一些網友看了微博下面的圖片後,更是抱著娛樂的心態戲稱:走,扯淡去。公園證實「扯淡碑」有歷史淵源事實上究竟如何呢?
  •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時間:2019-02-18 12: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大年三十,也就是2月4日下午1點多鐘,姚先生帶著妻子、女婿、孫子一行四人,     原標題: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究竟怎麼回事?     春節原本是一家人團圓高興的日子,可對於重慶的姚先生一家來說,這個春節是個傷心的時刻,因為一個意外,家裡的人1死3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瀏陽這位名老中醫,總是被患者「追著跑」!
    行醫48年他被患者記在心裡一家五代人都請他看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細讀名老中醫劉檢成的追夢故事坐 診醫術好為人和氣、工作細緻9月16日,清晨6時,陰天,天邊剛剛露出魚肚白,居住在鎮頭鎮中心衛生院宿舍樓的67歲老中醫劉檢成正抓緊時間洗漱,他想趁著未下雨趕緊出門,前往普跡鎮中心衛生院——當天是他去普跡鎮衛生院坐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