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分值的降低引熱議 揭秘日本韓國英語課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日本英語進小學 韓國割舌學發音

  資料圖片。

  日本小學的英語課堂。(資料圖片)

  熱點看他國

  中小學生該不該重視英語?

  北京市近日決定高考英語滿分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而從2014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高考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風向標,其英語分值的降低意味著英語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性在降低。實際上,在國外很多母語是非英語的國家,在中小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母語與英語的關係,一直也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日本:

  忽冷忽熱

  應試英語盛行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的公立小學開始逐步將英語教育進入小學課堂。到2003年,日本全國90%以上的小學都以某種形式將英語導入了課堂。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英語課程以簡單對話、書寫和唱歌為主,主要是生活英語,而非教學英語。

  同中國一樣,儘管相當多家長希望孩子學好英語,但是日本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和中國孩子一樣,日本人的「英語熱」還有個誤區——「應試英語」盛行。靠死記硬背學英語,考試過後便忘得一乾二淨了。

  抵制英語與民族情緒有關

  圍繞著是否把英語列入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日本國內的爭議非常大。力主日本小學生必修英語的代表人物是前東京外國語大學校長中島嶺雄。他認為,日本越來越需要從世界的其他地方獲得信息,同時還要向國外發出信息,而英語恰恰是在國際社會被用作交流的工具。

  日本著名心理語言學家、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教授大津由紀雄是堅決反對小學生學英語的。他認為,日本在小學開設英語課不會帶來好的結果,這只是在看到鄰國已經在這麼做後的「膝跳反射」。

  日本右翼對西方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是導致英語教育在日本遇到阻力的原因。實際上早在明治時期,英語就曾一度進入過日本的小學課堂。不過後來由於教育政策的轉變和發動侵略戰爭,英語不得不告別了日本小學。

  高考擬引入託福

  2011年4月開始,英語確定為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必修科目。這給教師和學校帶來了沉重負擔。日本相關機構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成學校表示存在著各種教學難題。其中,對於英語教學實施情況,回答「實施中有教學難題」的學校佔66%;回答「存在著教學難題,感到不安」的學校佔8%。

  日本的高考也面臨改革壓力。10月11日,在日本首相官邸召開的政府教育再生實行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文部科學省大臣下村博文等人出席。會後發布的高考改革草案提出,新考試制度應該按大致等級對學生成績進行劃分,此外,草案提出,新高考應該加入英語託福考試等校外考試。

  韓國:

  全民熱衷

  雅思成績倒數第二 孕婦流行胎教英語

  韓國人在英語學習方面似乎一直不太擅長。在參加雅思普通培訓類考試的20個國家中,韓國排倒數第二。在託福考試中,韓國人的成績排名也是倒數,僅比朝鮮和日本略好一些。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韓國在歷史上曾經一度有太強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與外界隔絕嚴重,直到1981年,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另一方面,韓語的語言結構、語序與英語差別比較大,無形中給韓國人學英語增加了難度。

  相比日本國內對待英語學習的爭議,韓國國內似乎是一邊倒。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隨著韓國與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韓國掀起了全民式的瘋狂學英語熱潮。在韓國,不僅中學分班英語成績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一些在國內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學也開始在新生入學前實施英語評估測試,根據成績分班。更有報導稱,韓國開始流行為準媽媽們開設英語胎教課。

  為了能讓孩子講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韓國父母們可謂費盡心思。他們不僅送孩子上各種英語培訓班、到國外留學,還從醫學角度想出了一個狠招。韓國父母們甚至帶著孩子到醫院做「割舌」手術。這種手術在醫學上被稱作「舌小帶切除術」,目的是解除「舌小帶」出了問題的患者口齒不清的煩惱。具體手術過程就是通過將連接舌底部和口腔底部的「舌小帶」切除一點,使舌頭變得靈活自如。由於時下韓國人越來越熱衷於學英語而韓國人很難區分英文字母「R」和「L」的發音,許多家長便想借「割舌」手術來為自己的孩子消除韓語口音。

  明年高考英語比重大增

  按照韓國「2014年度高考體制改革方案」,英語在韓國高考中的比重更大了。這次改革將目前每年一次的考試方式改為分兩次進行,同時將考試科目縮減一半。由目前的八門縮減為語文、數學、英語和探求4門。這也意味著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增加了不少。

  有中國學者仔細比較研究了中韓高考的英語試卷,認為韓國高考的難度遠大於中國高考。這個可以從韓國高考試題的使用單詞個數、卷面單詞總數、平均閱讀速度等硬性指標上得到體現。韓國高考英語科的時間只有短短的70分鐘(其中還包含20分鐘左右的聽力考試時間),比中國高考英語科少了50分鐘,因此在閱讀速度要求上遠遠高於中國。韓國高考英語科的讀速要求甚至高於中國研究生入學英語科考試的要求。

  記者觀察

  英語培訓學校會更火?

  英語高考分值的降低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這意味著國內中小學的課堂教育中,英語課的課時將不可避免地減少。若觀察日本的中小學校,你會發現這或許會成為課外英語補習學校發展的良機。長期以來,日本的學校教育對英語不夠重視,很多日本家長選擇將子女送到英語培訓學校再專門學習英語。因此很多以英語培訓為主業的「塾」就應運而生。

  中國的很多家長其實和日本家長是一個心態,也擔心子女的英語水平不夠應付未來的挑戰。日本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英語教育市場。但或許未來,中國市場要超過日本。不過記者擔心的是,社會階層的固化可能也會因此而加劇,畢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財力和眼光送子女去英語培訓學校。

相關焦點

  • 北京高考降低英語分值引熱議 南都調查稱網友一邊倒贊成
    近日,北京高考調整英語分值再次引發人們對英語教育的熱議。除了北京以外,全國多省市高考改革中都嘗試拿英語科目「開刀」。江蘇、山東、上海、北京等省市也在近期透露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重點。在江蘇,英語可能將「退出」高考,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在山東,從明年起將取消英語聽力測試。
  • 日本英語進小學或引託福入高考 韓國割舌學發音
    中小學生該不該重視英語?  北京市近日決定高考英語滿分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而從2014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高考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風向標,其英語分值的降低意味著英語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性在降低。
  • 評論:降低英語分值是什麼導向
    評論:降低英語分值是什麼導向 日前,多個省市「不約而同」地將改革矛頭指向英語,表示在明年高考中,將降低英語的分值權重,或者調整考試內容。  作為「鐵三角」的核心科目之一,英語考試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引發熱議自在意料之中。儘管眾說紛紜,但當前英語教學和考試方式已經步入誤區,卻是很多人共有的觀點。  改革並非否定英語的重要性。全球每年新增的知識和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以英語為載體。
  • 日本英語進小學 韓國"割舌"學發音
    北京市近日決定高考英語滿分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而從2014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高考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風向標,其英語分值的降低意味著英語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性在降低。實際上,在國外很多母語是非英語的國家,在中小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母語與英語的關係,一直也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 江西中考改革方案引爭議,物理分值被降低,網友直言最該降低英語
    根據通知上的內容來看,此次改革主要針對,中考的考試分值進行改革,總分由原來的750分,更改為860分,整體提升了110分,調整的力度非常之大,那麼,這些分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是單科的分值發生了改變,語數外的總分不變為120分,體育分值不變,還是原來的60分。而在副科中比較關鍵的物理和化學卻分別減少了15分和25分,這一點變動的合理性引來了大家的爭議。
  • 體育要布置家庭作業,但大家為什麼都在熱議英語?
    前兩天看到熊丙奇先生的一條微頭條,內容是相關部門強調,體育課一定要布置家庭作業,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這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應當是天下父母的熱議。有少數網友支持,認為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體育中考可以促使孩子鍛鍊。更多的家長持不同的意見,認為現在孩子學業負擔已經夠重了。
  • 不是所有天才都擅長學英語,降低英語分值,讓高考更公平一點
    最近鄭強教授又把目光對準英語,引發準多網友的熱議。鄭強教授的觀點是:「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 高考降英語比重引熱議 能否撬動高考改革是關鍵
    高考降英語比重引熱議 能否撬動高考改革是關鍵 其中,北京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2016年起語文學科分值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語學科分數由150分減為100分,並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  除北京外,山東從明年起也將取消英語聽力測試。江蘇英語將「退出」高考,不再計入總分,而是以等級計形式計入高考成績,高校在錄取時將對英語等級提出要求。
  • 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
    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   北京市21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在網絡調查投票和專業人士那裡獲得較高評價,但也有人擔心英語分值降低會影響國民英語能力的提高。
  • 中小學生該不該重視英語?日本英語進小學 韓國割舌學發音
    原標題:中小學生該不該重視英語?日本英語進小學 韓國割舌學發音(資料圖片)  熱點看他國  中小學生該不該重視英語?  北京市近日決定高考英語滿分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由120分減為100分。而從2014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高考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風向標,其英語分值的降低意味著英語對中小學生的重要性在降低。
  • 英語高考分值降低,語文物理增分
    高考是中國人才必由過程近2年關於弱化英語教育的討論十分激烈。有人甚至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只做為普通學科掌握。個人認為,把英語踢出高考還未到時侯,但應該降低高考分值。理由如下:1,降低英語分值可以增加高考公平性。減小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城市孩子從小參加各種英語培訓,英語基礎和知識延伸比鄉村小孩更有優勢。城市孩子高考英語考12O分以上大有人在。鄉下孩子考120分肯定是英語拔尖的存在。中國東部城市和西部城市由於地域發展原因,普遍東部學生英語水平更高。
  • 中國高考英語分值將降低
    查看譯文北京教育當局計劃降低高考英語分值,中國的英語熱也許就此降溫。據新華社報導,北京市教委將調整高考英語比重,由150分減為100分,這一政策將在2016年底前在各大城市開始實施。高考改革還將語文一科由原來的150分增至180分。
  • 傳英語分值降低甚至不計入總分 北京高考改革引爭議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馬麗)北京市正在醞釀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不計入高考總分的方案迅速引起爭議。 據京華時報報導,對於公眾最為關心的高考英語分值調整,目前可以明確的是,從2015年起英語分值在高考中所佔比重將有所減少,「但具體將減少到什麼程度,尚有多種傳言」。
  •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引討論 委員建議絕不能降低英語分值
    英語學習在教育中的地位日前引發討論,東廣記者昨天了解到,部分政協委員也在關注今後上海的英語考試在高考中的佔比是否應該降低,並準備起草提案。請聽報導。   挑起這個話題的是吳玉華委員,他並不是來自教育界別,而是張江科技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
  • 「取消英語課」話題引爭論 委員們熱議外語怎麼學
    原標題:「取消英語課」話題引爭論 委員們熱議外語怎麼學 「不能將母語的弱化歸罪於外語。」針對近日社會上關於語文教學和外語教學孰輕孰重的爭論,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曹德明委員在政協分組會議會場上如是直言。 不久前,語文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通過微博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此言一出,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議論紛紛。而去年年底前,教育部也公布了高考改革新政:探索外語考試社會化、一年多考。這一方案被不少人認為有望改變「重外語輕母語」的現狀。
  • 北京取消小學一二年級英語課 中高考英語難度將降低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記者劉玉蕾)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從下一個學年開始,新的小學一年級新生將不用再上英語課,今後北京將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零起點」開設外語課。「整體降低中高考英語考試難度」也是北京市今後改革的方向之一。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逐漸形成了越來越重視英語教學考試的模式,這一改革究竟意味著什麼?
  • 南華早報:「取消小學英語課」呼籲引熱議
    上海崇明的兒童在上英語課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港報稱,一位教育部前高官的言論在網上引發熱議。他公開譴責學校向少年兒童教授英語的做法,並呼籲增加國學課。據《南華早報》9月12日報導,教育部前發言人、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新浪認證微博上寫道,中國應當取消小學英語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增加國學教育。教育部2001年要求全國小學從三年級開始設立英語課,但現在的小學普遍在一年級就設立英語課。  對於王旭明的上述言論,輿論反應不一。
  • 北京高考英語分值2015年起或將降低(圖)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目前北京高考改革已確定的幾大方向,包括:高考命題將杜絕繁難偏舊,基本以2013年的試題難度為標準;今年起,高考志願填報方式將實行平行志願,但仍為考前報志願;從2015年起,高考英語分值將有所降低。  對於公眾最為關心的高考英語分值調整,目前能明確的是從2015年起,英語分值在高考中所佔比重將有所減少,但具體將減少到什麼程度,尚有多種傳言。
  • 國外高考外語權重幾何 日本高考英語與母語等重
    圖①:2013年11月7日,即韓國的「高考日」,低年級的學生為參加考試的前輩加油助威。   圖②:日本京都府立洛北高等學校附屬中學學生正在上英語課。 北京市教委最近發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徵求意見稿),降低了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英語分數從150分調整為100分。
  • 北京:小學3年級起開英語課 中高考英語難度將整體降低
    原標題: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開英語課 北京明年新學年實施;已開英語課不會叫停,中高考英語難度將整體降低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