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志存高遠,但往往那些信誓旦旦立下的願望,不是被遺忘就是夭折了,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
不斷給自己設立的減肥、讀書、寫作計劃,總是無法堅持,越完不成越氣餒,甚至都開始懷疑人生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人有問題嗎?當然不是。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方法沒找對。
最近閱讀了美國作家史蒂芬·蓋斯寫的《微習慣: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書中介紹了一種方法,即強迫自己每天完成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小到不可能失敗的地步。通過持續不斷地使用這種微習慣來達到堅持並令人改變的效果。
作者本身也是個懶散的人,但是通過每天做1個伏地挺身的微習慣,2年後達到了自己夢想中的身材。而通過每天寫50字的目標,完成了這本書的創造。
我們培養各種習慣,之所以難以堅持,就是因為一開始的時候給自己設置的目標太高,高估了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前幾次還很開心地去完成,但越來越沒辦法堅持。因為自己的意志力在不斷地消耗,心情也無法得到滿足。
又或者設置的目標本來不高,但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每次都希望超過前一次的表現,然後就陷入了自己和自己攀比的漩渦,最後精疲力竭而最終放棄。
微習慣則恰恰相反,因為設置的目標很小,小到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說出口。所以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完成。而正是這種小目標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促使人們更願意去超額完成目標,最終達到堅持行動的目的。
這一點其實可以說是思維模式的一種轉換。與其設置了高目標又完不成,不如乾脆設置的小一點,穩紮穩打。有多餘的精力就用在超額完成任務上。
比如你可以給自己設置的目標是每天讀1頁書,如果當天讀完1頁還意猶未盡,就再多讀幾頁。到了第二天,目標仍然是1頁,而不是以前一天的頁數為基準。這樣可以很方便地養成讀書的習慣,並且還培養了自己的成就感。
按照這種微習慣的做法,我們可以通過8個步驟,實現自己的轉變。
1、首先你要找到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微習慣。記住,目標一定要足夠小。這樣你才沒有任何藉口不去完成它。可以同時設置多個,但最好不要超過3個。
2、要為自己的行動找到深層次的含義,多問幾個為什麼。只有找到了真正觸動自己的那個點,才可能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3、給自己的微習慣制定一個明確的執行時間,可以是一天的任何時候,也可以是依託現有的某項固定事情。比如吃飯後、睡覺前等。
4、每達到一定目標後,記得給自己一些獎勵,以支持自己繼續堅持下去。
5、對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可以用軟體也可以用紙筆,總之要視覺化起來。
6、我們知道意志力其實是一個損耗品,如果你花費了太多在開始行動上,那在堅持行動本身上就所剩無幾了。而微習慣的作用則是增強意志力,把旺盛的精力放在超額完成任務上。
7、當你完成了當天的任務目標並超額完成後,第二天再開始的時候不需要以前一天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只要仍然以最開始制定的目標來實現就好。
8、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當自己去做這件事情已經完全沒有刻意,沒有牴觸的時候,它也就轉化成自己的一種真正的習慣了。
這個過程讓我聯想到自己目前在堅持的【日更百天】計劃,到今天是第94天,快要完成目標了。很多人問我是怎樣堅持的,其實就是符合了上面說到的幾個步驟。
首先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每天書寫1000字,因為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1篇文章,所以時間截止點就自然變成了晚上12點。
另外我還在書桌的上方貼了一張醒目的100天行動打卡表,用來記錄自己的打卡過程。每隔一段時間會給自己一些小小的獎勵。
當然,有段時間自己也很焦慮,就是因為當文章有了一定閱讀量以後,就希望比前一篇寫得好,希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希望寫更多字。所以導致幾次出現了懈怠的感覺,差點放棄計劃。
不過後來我調整了心態,放棄那些寫作之外的東西,只專注於寫作的內容。每天目標只有1000字,超額完成就算賺到了,擦邊完成也算是一種收穫。
這種每天在睡前完成任務的小小成就感,足以支持我第二天繼續寫下去。現在雖然還是需要提醒自己要去寫作,但對於寫作本身已經沒有了牴觸情緒,也慢慢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這就是微習慣在向習慣過渡的階段吧。
當然,書中也提到了微習慣策略的8個原則,因為是微小的習慣,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這件事情很輕鬆,對自己的每一個進步都要給予肯定。
其實,這個微習慣策略就和水滴石穿是一個道理,看起來不起眼的行為,如果能堅持下去,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如果想要獲得一個受用一生的好習慣,就不能著急,要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態。
目標設定的小,並不代表鼠目寸光,我們可以志存高遠,但也要腳踏實地。切實拆分每個任務,當你把目標設置到足夠小的時候,也就真的沒有了失敗的理由。
所以,轉換一種思維方式,從微小的行動開始吧,與其時常忍受無法完成任務的沮喪感,不如享受超額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堅持下去,小行動,也會有大收穫。